【高效备课】《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高效备课】《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高效备课】《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高效备课】《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_第4页
【高效备课】《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新教材·中图版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二1.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探索:漫画“乐在其中”思考:漫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这样做的后果会怎样?

他们意识到了吗?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目录01020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社会环境环境物质能量废弃物反作用于作用于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1234谋求人地协调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11234谋求人地协调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阶段原始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适应自然时期水平低下,发展缓慢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基本无环境问题崇拜、恐惧和依赖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1举例:朝拜太阳神1234谋求人地协调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利用、改造自然水平提高,农耕和灌溉技术发展对抗性增强,局部生态破坏人地关系思想科学萌芽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11234谋求人地协调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征服自然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升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局部污染演变为公害。人类试图称为环境的主宰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11234谋求人地协调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阶段谋求人地协调时期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后工业文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达到较高的水平人口激增,资源欠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公认,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1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我们希望的未来》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2000年《千年宣言》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RoadTransport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2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2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2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2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承担的方式须有所区别。理解“共同但有所区别的责任”活动就下列观点展开讨论,提出你的看法。观点1:从历史的角度看,环境问题的出现有一个发展和积累的过程。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中叶,在人类燃烧化石能源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95%。因此,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观点2:从资源消耗的角度看,发达国家人口少,但人均资源消耗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但人均资源消耗少。两者均对环境问题负有责任。观点3:从开发和保护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环境标准高,资金投入大,生态环境好;发展中国家因为过度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更大的责任。理解“共同但有所区别的责任”活动西安浐灞生态区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两者之间要保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新理念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曾经,烟尘笼罩,污水横流。现在,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色”纪念石碑案例分析:安吉县遥感影像图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湖州市境内,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县城。1978年,安吉全县人均GDP仅336元。矿山水泥厂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激化人地矛盾。2003年6月,以“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安吉县余村停掉了矿山、关掉了水泥厂。2018年,安吉全县人均GDP达86099元。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到余村考察时,赞赏停掉矿山、关掉水泥厂的行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安吉白茶中国大竹海“绿水青山”农家乐实现人地协调美丽乡村反思:经验与教训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转变观念调整行为绿色发展之路破坏制约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小结:农业文明时期生态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矛盾尖锐化人地关系思想完善工业文明时期被动适应环境人地关系思想萌芽原始文明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02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转变观念人类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等。这种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2.调整行为从社会行为的主体看,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应调整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组织实施。市场行为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这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应调整传统的商品模式,尽可能地满足绿色发展需要。公众行为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应注重绿色消费,保护环境。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公众个人3.发展绿色科技

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绿色科技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值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方式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的、适度的消费方式。可持续发展途径甘肃武山县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核心种植区

4.加强国际合作

《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总部召开,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峰会上正式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涵盖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人地关系知识结构可持续发展途径转变观念调整行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科技加强国际合作概念内涵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右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练习题1.该酒精厂的厂址邻近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

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3.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保障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A.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4.从生态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C.提高了生产效率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练习题浙江省东南部青田县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读下图,完成3—4题。5.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6.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