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建立与巩固

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统一的条件、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灭亡的原因)

]

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1.搜集、解读史料,归纳秦始皇

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巩固统一的举措,从家国情怀

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2023湖南T2;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的统一2023.6浙江T3;建立的意义。

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2021.1浙江T28(1)2.了解秦朝社会矛盾和农民起

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义,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作

原因。出历史解释。

1.分析:本讲知识在高考中考查较少,一般考查秦统一的条件及意义。

命题分析预测

2.预测:秦统一六国的地理优势、秦代治国思想的偏差可能成为新的命题点。

知识点一秦的统一

1.统一条件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客观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条件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主观

[1]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条件

'秦国采取[2]远交近攻策略。

2.统一过程

(1)灭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一一秦朝。

(2)征南方: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击匈奴: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西起临跳、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西周)(春秋)

分封制、宗法制诸侯势力强大,诸侯割据混战

“两制”渐趋崩坏

(战国)展

各国掀起自上而

|秦的统一K上热防aj

秦商鞅变法下的变法运动

成效最大

3.巩固措施

(1)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独尊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自称“朕”。

皇位世袭皇位世代传承。

皇权至上掌握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皇帝

三公三公指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

制度

九卿制诸卿。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4]

郡县制

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其特点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从决策到行

使军、政、财等大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独断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的,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分权相对。其特点是全

国军、政、财等大权都归属中央,地方必须绝对听命于中央,没有任何独立性。

(2)其他措施:统一车轨、[5]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开凿灵渠,颁行法律,编制户

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4.统一意义

(1)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跳、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

国家。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4)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知识点二秦的暴政与速亡

1.暴政表现:徭役繁重、刑罚严苛、“[6]焚书坑儒”等。

2.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农民

陈胜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7]207年,刘邦的军队攻

起义

占咸阳,秦朝灭亡。

楚汉公元前206—前202年,刘邦和项羽展开了楚汉战争,最终刘邦获胜。

战争

秦短命而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兵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律,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民怨沸腾。

(2)文化专制把士人推到对立面。

(3)宫廷争斗,大肆诛杀宗室朝臣。

(4)六国臣民的故国之思,使之未能在短时间内归属并认同秦朝统治。

情境1秦国完成统一的条件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

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

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据材料概括指出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条件。

答案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出现民族交融,大一统国家观念形成;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

情境2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

据上图分析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特点。

答案相互配合,集权于皇帝。

易错

郡县制首创并不是在秦朝

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为广泛,随着边防设郡之地逐渐繁荣,加之内

地的县逐渐增多,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形成。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

情境3秦统一的意义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技成;三为中国政治制

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用史实说明秦人统一对“中国民族”形成的意义。

答案秦统一六国,促进多民族共处,有利于民族交融;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统一

社会的形成。

情境4秦朝的灭亡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重之

以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相安。

——司马迁《史记》

据材料概括秦朝灭亡的原因。

答案秦朝繁重的徭役兵役、严苛的刑罚,激化了社会矛盾。

(---------------------(史料詹;蝴潭建提升*界----------------------->

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

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

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分之为

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为天下

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材料一

材料一认为由周到秦政治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材料二中王夫之分析了郡县制的积极作用。

主旨

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试答:从宗法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天下共主到君主专制;从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到官僚政治。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夫之对郡县制的看法。

试答:王夫之认为郡县制的设立有利于任用有才能的人来管理国家,做到人尽其才。郡县制的设立一定

程度上克服了西周分封制的弊端,有利于国家的安宁。郡县制的设置是历史的必然。

历史解释-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郡县制

盛行时期西周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建立基础血缘关系地域

官员产生方式世袭中央任命

官员权利拥有封地和只有俸禄,无封地

相应的爵位

与中央关系独立性强听命于中央

容易发展为

历史影响有利于中央集权

割据势力

相①都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同②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点③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历史解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来设置和运

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保证了国家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是为皇帝私家服务

的。家国同治,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

免、调遣。

(教师尊享•素养聚焦)——,,

家国情怀——对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1)春秋战国以来,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周边一些少数民族的关系日益密切,一些少数民族逐渐与华夏

族交融。秦的统一,是长期以来民族交融的一个总结。

(2)秦统一后,在辽阔的版图上,不仅生活着诸多民族,而且在统一的地域里,周边民族和华夏族进一

步交融;同时,南方的蛮族、百越,也加快了同中原各族交融的步伐,加入华夏族的行列。北方的匈奴与

中原地区各族的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作出了重要贡

献。

命题点秦的统一

1.[2023湖南]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

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A)

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

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

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

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

解析由材料可知,秦国任相相比于关东六国来说并不拘泥于内部宗族和国人,这有利于集聚人才,维护

统治,说明秦国的官僚制度相对完善,A项正确。材料中数代秦王所用秦相来自不同的诸侯国,不能说明

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排除B项;材料“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说明六国任相宗法色彩

浓厚,但不能说明其严格遵行宗法制,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法家人物在六国的地位,排除D项。

2.[2023.6浙江]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

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B)

A.分封制度的终结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湮灭

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

解析据材料“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秦朝建立后,地方设郡县,中央确立皇

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故选B项。秦朝

建立后,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这与材料主旨无关,A项排除;宗法制是一种血

缘继承制度,与材料主旨无关,C项排除;夏朝的建立,已经可以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

大转变,D项排除。

命题变式

3.[2024山西运城调研]秦始皇在征服岭南的过程中,曾把“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吏不直者”“诸

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岭南出现了番禺、台浦等商业性都会。

由此可见,秦始皇的举措(B)

A.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C.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解析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将“贾人”“尝有市籍者”等迁至岭南,而汉初岭南出现商业性都会,这说明

岭南地区商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始皇的人口迁移政策,秦始皇的举措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故选B项;“禁锢了”说法错误,排除A项;秦汉时期北方黄河流域是国家经济重心,排除C项;工商食

官格局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命题点秦的统一

[2021.1浙江,4分](节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目:近古之无王者

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

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引自司马迁《史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

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元元之民”的视角展开,根据材料“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

面而王天下……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可得出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

灾难,秦的统一顺应了民心。第二小问,可从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等方面

阐释。

答案(1)原因: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秦的统一顺应了民心。(2分)意义:开创

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大一统”政体为中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2分)

,-----------------------------(练习帮)练透好题精准分层-----------------------------

1」2023河南许平汝名校模拟]秦在水利、交通、机械等技术层次的优越,使秦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并赢得最终胜利。这意在说明秦国(C)

A.素有重视农耕文明的传统

B.技术领先东方六国

C.讲求实用最终完成国家统一

D.商鞅变法意义非凡

解析根据材料“秦在水利、交通、机械等技术层次的优越”可知,秦国重视水利、交通和机械等实用层

次的技术,结合材料”使秦人在兼并战争中……赢得最终胜利”可知,注重实用技术使得秦人在军事上取

得优势,有助于秦国完成统一,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秦国素有重视农耕文明的传统,排除A项;根据

材料“秦在水利、交通、机械等技术层次的优越”可知,秦国的实用技术比较优越,但是并不能得出秦国

的技术领先东方六国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与商鞅变法无关,排除D项。

2.[2024重庆一中开学考]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

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看,“奏”蕴含以手恭敬、

畏惧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B)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

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

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解析据题干“'奏'蕴含以手恭敬、畏惧地进献的意思”可知,秦始皇为彰显皇权至高无上的独尊地

位,将臣下上书改称为“奏”,说明该转变体现出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故选B项。

3.[2024安徽摸底]秦朝在机构设置上形成了三条垂直而相互制约监督的官僚系统,即以丞相、郡守、县令

为代表的行政系统;以御史大夫、郡监、县丞为代表的监察系统;以太尉、郡尉、县尉为代表的军事系

统。材料所述的这些系统(D)

A.践行了分权制衡的理念

B.捍卫了普通百姓的利益

C.削弱了君主专制的权威

D.提升了国家治理的效能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这三条垂直而相互制约监督的官僚系统,即行政系统、监察系

统、军事系统,提升了国家治理的效能,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分权制衡,A项排除;“捍卫了普通百

姓的利益”材料无法体现,B项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

4.[2024广东检测]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完成了改制更化,“成文法”“流官制”“军功爵制”“郡县体制”

等,都随着秦军的东出而扩散弥漫。至秦完成统一,国家政治实现了“周秦之变”。据此可知,“周秦之

变”的主线是(B)

A.国家治理由人治到法治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地方官员由世袭到任免

D.选官由重家世到重德才

解析根据材料“成文法”“流官制”“军功爵制”“郡县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打破了以血

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建立起官僚政治,B项正确;秦代的统治仍然是人治,排除A项;地方官员由世袭

到任免属于官僚政治的一个方面,排除C项;科举制的确立说明选官由重家世到重德才,排除D项。

5.[2024浙江衢州开学考]秦朝虽然施行了“书同文”政策,但由于传承下来的战国文字系统太复杂,一时

之间不可能都统一。因此,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书体,它们都属于“书同文”政策可以接受的范

围。这说明(C)

A.秦朝并没有完成文字统一

B.秦朝“书同文”效果有限

C.秦朝统一措施具有灵活性

D.秦朝的文字系统非常复杂

解析据题干“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书体,它们都属于'书同文'政策可以接受的范围”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书同文”政策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之一,秦朝制定八种稍有不同的书体,说明统一措施具

有灵活性,C项正确。

6.[2024长沙长郡中学月考]下图反映的状况(A)

A.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激化了不同地区的矛盾

C.根源于自然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治国思想的变化

解析据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度量衡,且推广至全国范围,这一措施有利于全国量器、衡

器的统一,进而促进商品交易发展,降低市场转换带来的成本,故选A项;地图信息仅是量器、衡器在全

国的推广情况,不涉及不同地区的矛盾,且这一措施并不会激化矛盾,排除B项;自然经济对统一度量衡

的需求不大,排除C项;秦统一前后治国思想没有变化,法家思想是其治国思想,排除D项。

7.[2024重庆检测]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和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都强调官吏”为人父则兹

(慈),为人子则孝”。与此相应,秦政府也在制度上对官吏尽孝提出要求并提供支持。其直接目的是

(B)

A.加强思想控制B.整顿社会风俗

C.提倡以吏为师D.提升儒家地位

解析据材料“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秦政府也在制度上对官吏尽孝提出要求并提供支持”

并结合所学可知,孝道属于社会风俗方面的内容,秦政府强调官吏要尽孝并在制度上提出要求和提供支

持,其直接目的是整顿社会风俗,故选B项。

8.[2024山西部分学校质检]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发动的反秦起

义,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南方迅速形成了强大的起义军。这种状况表明(D)

A.暴政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B.反秦力量走向联合

C.秦的统一违背历史潮流

D.秦末统治不得人心

解析据材料“诛暴秦”“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

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选D项。

9.[2023广东六校联考]有学者认为质朴、务实、外向、功利是秦文化的主要特征,相较于六国文化而言,

秦文化是落后的,用相对落后的文化来兼并和统一先进的六国文化,终为其所累。该学者重在强调

(B)

A.先秦文化的多元并存

B.文化对统治的重要性

C.法家思想的时代局限

D.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解析据材料“用相对落后的文化来兼并和统一先进的六国文化,终为其所累”可知,该学者认为秦未吸

收六国先进文化,调整统治思想,依然用落后的秦文化治理国家,最终秦为落后文化所累,这体现的是文

化与统治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文化对统治的重要性,B项正确。

能力练

10.[2024四川南充一模]秦王嬴政每征服一国,就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或迁

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嬴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

的大规模移民政策(D)

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有利于贵族等级制的重构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政治

解析由材料可知,嬴政将六国旧贵族和豪强迁往他处,统一全国后又将天下部分豪富迁至咸阳,结合所

学可知,这能够削弱地方的传统势力,为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创造了有利条件,D项正确;嬴政迁移旧贵族

和豪强,主要出于加强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贵族等级制无

关,排除B项;地方割据的基础主要是封建自然经济,移民政策无法消除封建自然经济,排除C项。

1L[情境创新/2024河南名校联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

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秦始皇的这一举措意在(B)

A.推行阴阳五行学说B.确立统治合法性依据

C.树立皇帝独尊地位D.实行以德治国的策略

解析秦始皇推行阴阳五行学说,根据五行学说周是火德,秦是水德,水能灭火,由此可知秦始皇这一做

法的目的是为其统治赋予合法性,故选B项。推行阴阳五行学说是其行为,而非目的,排除A项;由材料

并不能得出树立皇帝独尊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排除D项。

12.[2024武汉调研]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中多处谈到“忠”的要求,其中“吏有五善”中的第一

条是“中(忠)信敬上”,“吏有五失”中最严重的就是“非上”,对其惩罚可以“身及于死”。上述记

载表明秦朝(B)

A.德治与法治之争激烈

B.重视约束官员行为

C.统一的中央集权建立

D.注重改良社会风俗

解析据材料《为吏之道》中对“忠”的要求可知,秦朝官员要做到“中(忠)信敬上”,而不能“非

上”,表明秦朝对官吏的行为做出了严格的约束,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

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材料仅涉及秦朝对官吏的严格约束,未涉及德治与法治之争,故A项排除;中央

集权讲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未涉及相关信息,故C项排除;材料涉及

的是秦朝对官吏的要求,未涉及社会风俗,故D项排除。

13.[2024福建泉州模拟]下表为秦简记载的地方行政运作执行状况(节选)。据表可知,秦朝(B)

序号行政运作总数按律令行政自主行政

1县令、丞下达的政令与执行341420

2内部政务的申告与裁决743

A.律令暴露出一定的缺陷

B.地方行政决策权限较大

C.基层治理模式日臻成熟

D.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

解析本题为数据表格类试题,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表格数据、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材料反映了地方按律令行政的执行状况,没有涉及律令的具体内容,不能得出律令暴露出一定的缺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