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押题卷(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西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押题卷(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西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押题卷(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西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押题卷(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西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押题卷(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押题卷(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张贴在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江苏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145座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等生产工具在男性墓葬中共发现了28件,在女性墓葬中只发现了6件;纺轮都出自女性墓中。这说明当时()A.手工制造技术高超 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国家形态初步具备 D.社会分工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石斧、石锛,石凿等生产工具在男性墓葬中共发现了28件,在女性墓葬中只发现了6件;纺轮都出自女性墓中”可知,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中,生产工具在男性墓葬和女性墓葬中具有明显的差别,据此可以得出社会分工已经出现的结论,D项正确;受生产力水平影响,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并不高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阶级分化,排除B项;国家形态的出现标志如监狱、刑法、城市、军队等暴力机器的出现,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说:“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这一主张意在()A.维护“天人感应”思想 B.强化封建伦理秩序C.确立儒家思想独尊地位 D.瓦解传统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可知,董仲舒用五行学说解释君臣之间伦理纲常,反映了其目的是强化封建伦理秩序,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天与人之间也存在相感相动关系,不能反映对“天人感应”学说的维护,排除A项;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董仲舒的内容强化封建伦理秩序,并非为了瓦解传统的礼乐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3.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开“子贵母死”与“立子杀弟”之先河,明元帝时使二者固化为政治惯例。北魏献文帝时不再发生大规模的、程序化的杀戮,“立子杀弟”现象就此终结。据此可知,北魏时期()A.外戚干政现象已消失 B.国家治理日益完善C.政治制度趋于封建化 D.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北魏时期出现了“子贵母死”与“立子杀弟”的政治惯例,但到了献文帝时期,这种现象得到了终结,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程序化的杀戮,这说明前期的做法使得皇权稳定,君主专制加强,到献文帝时期已经无须大规模杀戮,D项正确;虽然“子贵母死”和“立子杀弟”的制度可能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但是并不能说明外戚干政现象已经完全消失,排除A项;国家治理旨在实现对国家事务的有效管理和协调,而材料中涉及到主要是皇家事务,排除B项;政治制度趋于封建化主要是通过孝文帝改革实现的,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相比前代,宋代农民的识字率和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如岳飞虽出身佃农,却从小就有机会读书识字。福建建州地区“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地区“皆聚徒教授”。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农村()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门第观念的淡化 D.农业生产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宋代农民识字率较高,说明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产力进步,为读书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D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主要促进市民阶层壮大,排除A项;租佃关系盛行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门第观念淡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5.“西洋”是古代中国人对西部外域地理的称谓。“西洋”一词约出现在元朝,指今天的南亚或东南亚。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实指后来的“南洋”,即包括东非在内的印度洋等区域。明中叶以后,“西洋”则变为更远方的“泰西”。“西洋”概念变化反映的是()A.闭关锁国政策松动 B.时人眼界扩大 C.国人海权意识加强 D.中外交流频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西洋”在不同时期,地理位置指代区域不一,据所学可知,这说明不同时期国人对外界的认识层度不同,B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时期实行的,材料涉及时段还包括元朝,时间不完全吻合,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海权意识,材料主要反映“西洋”不同时期指代区域不同,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中外交流,而是“西洋”概念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为1908年《时报》刊登的漫画《将来一斤之菜价》,由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A.新政运动提高百姓收入 B.白银大量流入引发通货膨胀C.社会动荡影响经济民生 D.鼓励工商政策加重市场混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漫画可知,它表现了老百姓对社会动荡必然影响到生活的担忧,“将来”要挑着装满钱的担子来买一小捆青菜了,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百姓收入提高,反映老百姓手中货币和劳动贬值,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1908年中国是白银流出国,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鼓励工商不是市场混乱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7.1926年10月,国民党湖南省代会通过的《宣传决议案》指出:“衡阳常德各为湘南湘西数十县交通枢纽,应各办日报一种;此后各城市广设文化书社流通本党书报及各新文化书报;各县党部应各办刊物一种,周刊旬刊或年月刊。”这一指示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经济近代化进程 B.动员民众参与国民革命C.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 D.扩大国民党的阶级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国民党此时主要是希望通过报纸这种媒介进行宣传,此时正是国民革命时期,故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动员民众参与国民革命,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创办刊物,而非对经济的支持,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1919年这段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民政府对各阶级的的政策,不能得出扩大国民党的阶级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8.1940年,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照搬苏联式社会主义,除了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这一论述()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表明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想C.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D.强调了边区建设所面临的困难〖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节制资本”“除了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可知,毛泽东的阐述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发展中国经济的方式,保留私有制,又限制私有制,表明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想,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排除A项;此时毛泽东思考的是如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困难,而是探索经济的新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为1953—1980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比重情况。造成20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战略建设重点的调整 B.国内投资环境的日益好转C.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深厚 D.美苏冷战使国际局势紧张〖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可知,20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出现西部地区比重扩大、东部地区比重缩小的现象,这与该时期三线建设战略的提出有关,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投资环境状况的信息,排除B项;C项“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深厚”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题干所述为三线建设时期中苏关系对中国的影响,D项所述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1989年以来,我国劳模评选对象从单一领域、单一标准转变为全口径、全行业的劳动者,劳模评选和表彰进入常态化阶段。2005年的全国劳模评选中,民营企业家和农民工首次受到表彰。这表明该时期的劳模表彰()A.呼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 B.充分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C.强调了脚踏实地苦干精神 D.确立了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劳模评选对象从单一领域、单一标准转变为全口径、全行业的劳动者”“民营企业家和农民工首次受到表彰”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劳动者的定义不断丰富,在此背景下劳模评选扩大了对象范围,A项正确;从材料可知1989年后的表彰包含了私营企业家和农民工,并不都是工人,所以充分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劳模评选对象的范围扩大,没有强调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排除C项;确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不是在1989年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11.查士丁尼在位时期规定,拜占庭帝国境内妇女的嫁资受到法律保护,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理由是“妇女拥有充足的嫁资以便繁衍后代和增加城市人口是非常必要的”。据此可知,罗马法()A.保障女性的公民权利 B.追求司法程序正义C.贯彻人人平等的理念 D.理性色彩更加突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东罗马)。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律对妇女嫁资的保护目的在于保障生育和喂养子女,从而增加人口,着眼于国家长远和整体利益,这也说明罗马法的理性色彩更加突出,D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女性没有充分的政治权利,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罗马法中对女性公民权利的规定和保障,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司法程序的内容,无法得出司法程序正义的结论,排除B项;人人平等强调不同的民族、人群等都在法律面前平等,材料内容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东罗马时期还未能够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12.1404年,意大利某学者在其著作《论贵族性格与青年人的文科学习》中将教学活动中的历史学、伦理学、诗学等定义为“文科”,称它们是“对一个自由人有价值的学科”,并将其解释为比制造物品的“技艺”更有价值的东西。这反映出当时()A.贵族阶层垄断教育权利 B.教育摆脱天主教会束缚C.新兴思潮影响人才培养 D.近代科技深化文艺复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04年(意大利)。材料中的“意大利某学者”将教学活动中的历史学、伦理学、诗学等定义为“文科”,并认为它们比制造物品的“技艺”更有价值,这反映出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即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个性发展,重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而非单纯追求实用技艺。这种教育价值观与当时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人文主义思潮密切相关,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兴思想对人才培养的培养,而不是贵族阶层对教育权利垄断,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了文科的重要性,并不能说明教育完全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束缚,排除B项;16—17世纪,近代科技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1784年,首相小皮特在英王乔治三世的支持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开创了内阁政府借“诉诸选民”的方式支配议会的先例。这一先例()A.促进了责任内阁制完善 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C.进一步削弱议会的权力 D.便于英王对议会的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4年(英国)。根据材料“在英王……支持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支配议会”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可知,首相小皮特开创了内阁政府借“诉诸选民”的方式支配议会的先例,这一先例促进了责任内阁制的完善,A项正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排除B项;材料与削弱议会权力无关,排除C项;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英王已经不能控制议会了,排除D项。故选A项。14.1826年,玻利瓦尔首次邀集墨西哥、秘鲁等在巴拿马召开大会,秘鲁与哥伦比亚订立《长期联盟、同盟和邦联条约》。不同于欧洲国家间缔结的同盟条约,该条约提出要维护“每一个美洲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该条约()A.意在捍卫拉美独立运动成果 B.使拉美摆脱了西方殖民统治C.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D.标志美洲融入了国际法体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极大(拉丁美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拉丁美洲各国相继独立后,召开国际会议,订立国际条约,其意在捍卫拉美独立运动成果,A项正确。B项“摆脱了西方殖民统治”的表述绝对化,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国际社会,无法得出“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的结论,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拉美独立运动”,而“国际法体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表所示为1923—1924年度各种经济成分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当时()1923—1924年度各种经济成分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经济年份社会主义经济城乡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宗法式经济1923—192435.5%54%8.9%1.0%0.6%A.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B.经济发展活力日趋增强C.避免了计划体制的弊端 D.摒弃了意识形态的羁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题干所示为1923-1924年度各种经济成分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表格显示,这一时段苏联经济中城乡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总计占有63.9%,表明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经济发展活力日趋增强,B项正确;材料无法评判经济结构优化与否,排除A项;这一时期,苏联尚未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苏联摒弃了意识形态的羁绊,D项“摒弃了意识形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3年9月9日,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峰会上达成一致,邀请非洲联盟(非盟)成为正式成员。非盟轮值主席科摩罗总统阿扎利·阿苏马尼在社交媒体上形容非盟加入G20是“历史性”事件,“终于到了非洲时刻”。非洲成功加入二十国集团()A.表明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 B.预示世界经济中心向非洲转移C.使强权政治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世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既能提升二十国集团的影响力,又能壮大非洲联盟的实力,从而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项正确;二十国集团为世界范围内的合作组织,与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无关,排除A项;世界经济中心向非洲转移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强权政治并未淡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下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服饰规范的部分内容:出处内容《礼记·深衣篇》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新唐书·车服志》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宋史·舆服志》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材料二明代的“服妖”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僭越,即以下偕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整编自赵梦菲《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代“服妖”的成因进行分析。〖答案〗(1)文化内涵:儒家道德标准的象征(或:四时秩序的象征: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象征;公正诚直的象征);等级的象征(或:官员品衔的象征);崇尚节俭的价值观的象征(或:主流价值观的象征)。影响:(积极)有利于形成重视道德的社会风气;有助于维护社会及政治稳定;有助于塑造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消极)强化了等级尊卑秩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成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元朝服饰习惯的影响(或:民族交融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壮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文化内涵:由材料一表格中“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可得出儒家道德标准的象征(或:四时秩序的象征;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象征;公正诚直的象征。);由材料一表格中“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可得出等级的象征(或:官员品衔的象征。);由材料一表格中“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可得出崇尚节俭的价值观的象征(或:主流价值观的象征)。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积极方面:服饰要求体现儒家道德标准,有利于形成重视道德的社会风气;强调等级,有助于维护社会及政治稳定;服饰崇尚节俭,有助于塑造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消极方面:服饰强调等级观念,强化等级秩序;强化了等级尊秩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明朝。成因,根据材料“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可得出元朝服饰习惯的影响,即受民族交融的影响;根据材料“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和所学可知,这时期“服妖”有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等分类,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壮大、个性解放思想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等。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材料二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措施: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确立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设置机构、派遣官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2)变化:治边思想由“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治边方针由“因俗而治”到促进边疆的内地化;治边措施由政治为主到多方面综合治理。评价: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清朝以来的边疆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这种民族平等难以实现。〖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根据“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得出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根据“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得出确立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有设置机构、派遣官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根据“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得出治边思想由“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治边方针由“因俗而治”到促进边疆的内地化;根据“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得出治边措施由政治为主到多方面综合治理。综合所学内容可知,民国时期治理边疆的措施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清朝以来的边疆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这种民族平等难以实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是自建党以来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及主要措施时期目标主要措施1921年-1952年解放农民和让农民站起来土地革命、“双减双交”、土地改革1953年-1978年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1978年-1992年实现农民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撤社建乡1992年-2002年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消统销统购、允许土地流转、改革税费2002年-2012年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取消农业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至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整理自郑有贵《百年“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从上表中提取信息,就材料整体或任选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论题:立足于中国国情解决“三农”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为了彻底完成反封建任务,在1950年-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建国后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开始后,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为工业化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原料,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农民土地私有制逐步转变为集体所有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集体经营到自主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大发展,为城市改革奠定基础。综上所述,党立足于中国国情解决“三农”问题,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示例2论题:1921年-1952年,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了土地革命,让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拥护和支持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开展“地主交租交息,农民减租减息”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解放区实行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综上所述,在1921年-1952年根据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不断调整“三农”问题政策,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示例3论题:1978年-1992年,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农村经济上全国普遍实行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政治上取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适应了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趋势,加强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创造条件。随后大力支持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活跃农村商品经济,进一步突破旧体制的束缚。综合上述,1978年-1992年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使农村率先突破旧体制的束缚,为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示例4:1953年-1978年,“三农”政策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示例5:百年“三农”政策变化体现了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示例6:百年“三农”政策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解析〗根据题目要求,首先要提取信息,自拟论题。从整体材料可以得出百年“三农”政策体现出的共性,如百年“三农”政策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百年“三农”政策始终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百年“三农”政策调整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变化,百年“三农”政策调整是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不断演进,百年“三农”政策变化体现了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等。任选一个时期,可以从百年“三农”政策具体背景、任务及影响等方面分析,如1921年-1952年,对“三农”问题解决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1953年-1978年,“三农”政策配合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1978年-1992年,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改革开放等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在陶器上我们能看到玉米神和玉米女神的形象,玉米神的前额高耸,头戴长长的穗状冠饰,象征玉米穗。玉米女神则刻意表现出腹部的皱纹,表明其具备生育能力。——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