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新教材202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新教材202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新教材202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新教材202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西周初年,周公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治国思想。这一变更()A.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形成B.初步形成血缘和文化认同C.拓展了西周王室统治地区D.体现了德政人本的治国理念解析:从商人的“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可以看出商人迷信天命。周代从商代灭亡的教训中得出天命无常,惟德是辅,留意德和民众的力气,相识到只有“敬天保民”统治才能长久,所以D项正确。答案:D2.墨子认为:君子明察左右人的善行以借鉴,望见品德较差的人即反省自己,因此自己的品德就可以得到修正。不听谗言,不说恶语,不存害人之心,虽有恶人影响,也不会起作用。这表明墨子()A.主见以德治国B.指出教化对人性的培育C.重视尚贤使能 D.强调了人修身的必要性解析:依据“君子明察左右人的善行以借鉴,望见品德较差的人即反省自己,因此自己的品德就可以得到修正”可知,墨子认为君子应当通过借鉴他人的善行,反省自己的恶行来修身养性,这表明墨子强调人修身的必要性,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个人的修身问题,没有反映如何治理国家,解除A项;材料表明学习借鉴、反省自身对培育人性的重要性,而不是教化,解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墨子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解除C项。答案:D3.“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百家争鸣”局面的消逝B.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C.传统主流思想的形成D.儒佛道思想相互渗透解析: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的文化格局形成,儒家学说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东汉时,“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故选C项。答案:C4.“《日知录》之刻……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下列选项和作者思想相符的是()A.经世致用 B.天人合一C.以心为本 D.顺应自然解析:“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这表明《日知录》是寄予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一部书,故A项正确。答案:A5.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之政府”B.思想启蒙,提倡“民主与科学”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大企业”D.以俄为师,迎接“革命新纪元”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抨击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所以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们大力提倡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以期通过思想上的解放达到根本救亡,故选B项。答案:B本课提要(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才智结晶。(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强调自强不息,主见和而不同等思想理念。(3)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质,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巩固】1.考古发觉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都出现了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这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所具有的特征是()A.多元一体 B.困难多样C.一成不变 D.特立独行解析: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地的考古发觉,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故A项符合题意;困难多样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所具有的特征不符,解除B项;一成不变和特立独行的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解除C、D两项。故选A项。答案:A2.《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顺应民意 B.以民为本C.天行有常 D.厚德载物解析:“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意思是统治者不要把水当作镜子,而应当把人民当作镜子,检查自己有无体察民情,反省自己为政之得失,故B项正确。答案:B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见出自 ()A.儒家 B.墨家C.法家 D.道家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道家的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答案为D项。答案:D4.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明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行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由此可知,宋明理学()A.融合了佛道思想B.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C.起先留意人的自身修养D.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解析:依据材料“宋明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宋明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A项正确;宋明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更加留意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B项说法不全面;早在先秦时期儒学就留意人的自身修养,如孔子的“仁”“义”“礼”等观点就是强调人的自身修养,C项错误;宋明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更加留意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D项错误。答案:A5.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高校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解析:依据材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顾炎武以精卫自比,突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情怀,故选A项;“人心一点灵明”,体现了王阳明“修心”“致良知”的重要作用,解除B项;“循天下之公”,体现了王夫之反君主专制的一面,解除C项;D项反映的是顾炎武主见“众治”反对“独治”,反对君主专制,解除。答案:A6.下面是某部历史著作第十九章的部分子书目,该书目中“……”处最恰当的是()第十九章新文化运动一、观念形态的革命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论战三、……四、各种各样的“主义”发展工业 B.扶清灭洋C.民主与科学 D.国民革命解析:通过题干中图片信息“第十九章新文化运动”可知该章节论述的是新文化运动,只有民主与科学与之相符,因此答案为C项。答案:C7.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是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汲取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穿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京剧在形成过程中汲取了众家之长,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兼容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京剧在形成过程中汲取了众家之长,与文化艺术异彩纷呈无关,解除A项;京剧的形成并非文化的薪火相传而是文化的汲取借鉴,解除B项;D项说法过于肯定,并非全部的文化都能实现融会贯穿,解除。答案:C8.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建立序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是因为()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中华文明由我国各民族共同创建C.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古国D.文化力气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核心解析: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华文明之所以历尽沧桑、绵延不绝,是因为文化力气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核心,因此D项正确。选项A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不符合题意,可解除。选项B本身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因此解除C项。答案:D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班固《汉书·儒林传》材料三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证明白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非拒绝汲取其他文化因子,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摘编自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缘由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解析:第(1)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是儒、道、墨、法四家,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主见“仁”“德治”,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法家主见法、术、势,主见加强君主专制、实行法治。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从董仲舒改造儒学、汉武帝尊儒的措施两方面进行回答。其次小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3)问,依据材料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也并非拒绝汲取其他文化因子”等信息作答。答案:(1)民本:儒家。专制:法家。(2)缘由: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大一统时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要求;汉武帝尊崇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3)特点:多样性、连续性、包涵性。【拓展提高】10.《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宏大民族精神的内涵是()A.爱国主义 B.民族主义C.主动进取 D.博大精深解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中的主动进取精神,因此答案为C项。答案:C11.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见养“浩然之气”,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抗拒专制暴政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答案:A12.《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尊崇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解析:由材料“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可知,汉武帝尊崇儒术的措施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而非百家争鸣的局面,解除A项;材料强调汉代推崇儒学的缘由而非秦朝对儒学的打击排斥,解除B项;司马迁撰《史记》对《汉书·艺文志》的编写影响不大,解除D项。答案:C13.(2024·全国乙)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提倡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解析:由题干材料的关键词句“士绅编撰”“忠孝友悌”“戒饬攻诘宗亲”“众善奉行”等可以看出,“善书”宣扬的就是儒家提倡的价值观念,强化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故选B项;理学的统治地位是在明朝确立,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后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理学早在宋代就成为官方哲学,儒家思想就是正式的意识形态,故C项错误;善书有利于将儒家的忠孝仁义观念传播到民间,故D项的表述错误。答案:B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西周时期,“国”为诸侯的封地,至春秋战国时代则为各争霸国,自秦统一六国,“国”即为王朝国家,直至清王朝灭亡。就“天下”而言,周时,天子之治域谓“天下”;至于秦汉一统,“天下”意味着凡朝政所及,无所不包。随着中国统治实体的扩大和国家政治影响范围的扩展,“天下”所涵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就地理概念而言,假如将各王朝干脆或间接统辖的区域理解为古典的中国,那么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诸如朝贡国、藩属国、西汉丝绸之路所及之地、佛教的发源地等虽不属王朝所辖区域,却构成“天下”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国”得到了扩展,对“天下”的认知和界定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摘编自刘凤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材料二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严复认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在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章太炎在1907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