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1-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A.耕地资源 B.草场资源 C.矿产资源 D.水资源2.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浇灌技术 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C.出台实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 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是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而新疆的耕地资源、草场资源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水资源,所以选B。【2题详解】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浇灌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也就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A正确;B.新疆水资源短缺,不相宜大面积种植水稻,B错误;C.人口的迁移对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C错误;D.目前,新疆人民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还须要提高,D错误。红绿灯的时间安排主要依据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各种车辆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定的。人流量大的地方,红绿灯时间设置还要充分考虑到车让人。读某城区四个路口,甲、乙、丙、丁的红绿灯时间长度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3.甲、乙、丙、丁四路口距市中心最近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4.丁地最有可能位于()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居住区 D.行政区【答案】3.A4.A【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3题详解】市中心旁边人流、车流量大,所以红灯时间长度最长,符合的是甲.故选A.【4题详解】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丁红灯时间最短,绿灯通行时间最长,说明该地人流量小,距市中心距离较远,所以应为工业区.故选A.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边缘村庄的土地渐渐由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这些村庄原本位于城市的周边地带,随着城市的扩张,村庄和城市的相对距离渐渐缩短。当相对距离接近零时,村庄便成了“城边村”。西辛置村(位置见图)位于青岛胶州城乡结合部,是典型的工业型城边村。据此完成小题。5.“城边村”现象反映的城市化主要标记是()A.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B.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C.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D.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6.一般状况下,“城边村”承接城市的主要部门是()A.餐饮业 B.金融业 C.制造业 D.旅游业7.不属于“城边村”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外来人口多,社会秩序压力大 B.规划不合理,公共设施不全C.城市工业等建设抢占生活空间 D.制造业集中,环境污染加剧【答案】5.D6.C7.D【解析】【分析】【5题详解】该题考查城市化问题。据材料可知,“城边村”指的是城市不断扩张使得城乡距离缩短,村庄成为城边村,反映的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村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正确答案为D。【6题详解】依据所学学问,餐饮业应布局在人口流量大的内城地区,城边村位于城市边缘,人流量较小,A解除。金融业应布局在城市金融信息获得便利、交通发达的中心城区,B解除。城边村土地租金低,交通相对便利,可承接城市的制造业,在城边发展对中心城区环境、交通影响小,C对。旅游业一般布局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城边村旅游资源不肯定丰富,D解除。故正确答案为C。【7题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和材料,城边村地处城乡结合部,距离城市较近,房屋租金较低,制造业较为集中,可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社会秩序压力大,A对,不符合题意。城边村处于城市边缘,规划欠合理,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B对,不符合题意。承接市区的制造业,抢占生活空间,C对,不符合题意。制造业集中,环境污染加剧属于环境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D错,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点睛】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下图为某国一家庭农场的土地利用配置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8.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A.商品谷物农业 B.热带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9.右图中,与该家庭农场经营特征最匹配A.a B.b C.c D.d【答案】8.C9.D【解析】【8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农场作物类型中小麦、牧草所占比重相像,还有休耕地,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合,为混合农业,C对。商品谷物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是种植业为主,A、B错。大牧场放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D错。故选C。【9题详解】混合农业的产品商品率高,耕作规模大、生产粗放,属于广耕。图乙中,与该家庭农场经营特征最匹配的字母是d,D对。a耕作规模小,是小农经营,A错。b是自给农业,商品率低,B错。c生产规模小,精耕细作,C错。故选D。【点睛】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合,为混合农业。混合农业的产品商品率高,耕作规模大、生产粗放,属于广耕。水稻种植业,耕作规模小,是小农经营,生产精耕细作。2024年8月,荷兰建立了世界首个“漂移农场”,它漂移在鹿特丹港海面上,吃水深度约1.5米,有走廊与陆地连接(如图)。“漂移农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顶部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其他四面为透亮玻璃墙。上层为奶牛放养区,下层有牧草区(通过无土栽培及LED照明控温种植)、牛奶生产区、牛排泄物处理区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建立“漂移农场”的最基本条件是当地拥有A.便捷的交通运输 B.宽敞的较深水域C.足够的光照条件 D.先进的技术水平11.荷兰政府激励发展“漂移农场”首要目的是A.节约劳动力 B.促进生态循环C.缓解土地紧缺 D.应对全球变暖12.与荷兰的自然牧场相比,“漂移农场”生产的突出优势是A.对环境没有污染 B.投入成本更低C.产品质量更优 D.受季节改变较小【答案】10.B11.C12.D【解析】【10题详解】依据材料,“漂移农场”吃水深度约1.5米,且“漂移农场”分两层,承重较大,故建立的最基本条件是宽敞的较深水域,要求水域的浮力足以支撑农场,据此选B【11题详解】“漂移农场”不能节约劳动力,材料中也没体现生态循环,建在海上,不用占用土地,荷兰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惊慌,故荷兰建设“漂移农场”的首要目的是缓解土地紧缺,据此分析选C正确。【12题详解】与荷兰的自然牧场相比,“漂移农场”牧草通过无土栽培及LED照明控温种植,受自然环境影响小,故其生产的突出优势是受季节改变较小,D正确。“漂移农场”对海洋环境可能会有污染,相比自然牧场而言,“漂移农场”投入成本更高,由于漂移农场内的温差较小,故该农场内的产品质量相比自然牧场而言并没有明显优势。据此分析ABC错,选D。【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相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相宜种茶树等。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确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简单变质,要求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依据资料,运用所学的学问回答下列各题。13.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B.环境和技术 C.交通和市场 D.原料和能源14.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相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D.大力发展自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15.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答案】13.A14.B15.B【解析】【13题详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许多如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惊慌、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从珠三角向粤北山区转移的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故其主导因素为劳动力的工资和土地价格等生产成本因素。【14题详解】“山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山区的生态环境爱护,结合立体农业的布局原则,发展大农业,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B对。山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易导致水土流失,山区不适合发展基塘生产模式,自然橡胶属于热带经济作物,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ACD不对。15题详解】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有利于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所以B正确。三地矿产资源不丰富,建立产业园促使农村人口往城市转移,工业会集中在产业园,不是向农村扩散,ACD不对。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读某日高铁与航空运输比较表,回答第下列各题16.从资料中分析可知,四个区间中高铁与航空运输竞争最激烈的是A.北京—石家庄 B.北京一郑州 C.北京一武汉 D.北京一广州17.下列关于高铁和航空运输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高铁因速度优势,在短距离运输中占优势B.因航空运输价格高,长距离受高铁影响较大C.航空运输因速度快,在长距离运输中优势明显D.高铁与航空运输互补,互不干扰【答案】16.C17.C【解析】考查交通运输方式。【16题详解】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北京一石家庄”和“北京一郑州”路程较短,票价高铁比航空实惠的多,高铁运行时间比航空运行时间相差却不太多,明显高铁处于优势,而航空处于劣势,二者竞争并不激烈,“北京一广州”路程较远,高铁价格虽然较低,但运行时间却比航空多了4小时44分钟,时间上处于明显的劣势,综合价格和运行时间两个要素,可以看出高铁处于明显的劣势,二者竞争也不激烈,只有“北京一武汉”二者价格相差无几,而运行时间也相差不多,仅2小时19分钟,所以在这个区间是两者竞争最激烈的,C正确。故选C。【17题详解】当代社会交通运输在不断地向高速化方向发展,高铁和航空运输都属于快速运输的现代化运输方式,但是高铁和航空运输比较,仍有差异,就速度而言,航空运输比高铁速度快,在长距离运输中具有明显优势,就运输价格来说,高铁比航空低,在短距离运输中占优势,四个说法中,只有C正确,故选C。2018年3月12日,杭黄铁路铺轨全线贯穿(东起杭州东,西至黄山北,全长265公里),设计时速250km/h。沿途将名城、名江、名湖、名山串联起来,形成一条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下图示意杭黄铁路。据此完成问题。18.影响杭黄高铁胜利修建最主要的因素是()A.经济 B.技术 C.政策 D.环境19.和京沪高铁350km/h时速相比,杭黄高铁设计250km/h的最主要缘由是()A.放慢速度,观赏旅途美景 B.线路过短,速度难以提高C.接近河流,低速行驶平安 D.地形起伏,保障行车平安20.关于杭黄铁路开通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增加黄山的旅游客源数量②有利于为杭州市带来大量投资③有利于缩短杭州安徽空间距离④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8.A19.D20.D【解析】【18题详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确定交通运输点、线和网的布局,自然因素是限制性因素,技术因素是保障性因素,所以说影响杭黄高铁胜利修建最核心的因素是经济因素。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和京沪高铁350km/h时速相比,杭黄高铁设计250km/h的最主要缘由是该线路穿过山地丘陵地形区,地形起伏大,线路弯曲,为了保障平安。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考查交通建设的影响:①黄高铁修建,交通更加便利,辐射范围加大,有利于增加黄山客源量,①正确;杭州比周边地区经济发达,经济旺盛,杭黄高铁修建,不会为杭州带来大的投资,②错误;黄山景区毗邻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辐射范围远远大于黄山区域,③错误;杭黄高铁修建,有利于加强长江三角洲对黄山地区经济文化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④正确;故D①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杭黄高铁建设的区位因素及意义。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1.该“环境变迁”可能是A.海平面下降,低地被沉没 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峻 D.全球温室效应22.该“环境变迁”对图示可能发生区的影响有A.增加粮食产量 B.削减海洋面积C.不利于航海 D.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答案】21.D22.D【解析】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21题详解】由图中信息可以推断,所示“环境变迁”地区位于沿海,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全球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沉没,A错误,D正确;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及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与图示分布区均不符,BC错误。故选D。【22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环境变迁”是全球变暖引发的,对图示可能发生区将产生影响,特殊是沿海地区影响明显,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沉没,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D正确;海平面上升将沉没沿海耕地,使沿海粮食减产,海洋面积增加,利于航海等,ABC错误。故选D。我国按多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期超过90天作为集中供暖的基本依据,影响供暖实施的因素还有经济水平、资源状况、成本等。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集中供暖的大致界线。近年来,有人提出将部分南方地区纳入供暖范围的建议,贵州六盘水市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领先实现了我国南方城市的集中供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长江中下游地区申请纳入供暖范围的主要理由是()A.太阳高度小,获得太阳辐射少 B.晴天较多,大气逆辐射较弱C.地形平坦,冷空气简单积累 D.冬季风影响显著,气温较低24.六盘水市实现集中供暖的基础条件是()A.煤炭储量大,能源较丰富 B.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C.技术水平高,供暖成本低 D.经济发达,资金有保障25.每到冬天南方的湿冷让人难以忍受,“南方也要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成为网上热搜话题,集中供暖须要锅炉和输暖管网等大量配套设施。虽然网上对于集中供暖呼声很高,但实际中南方难以大面积开展,下列分析不正确是()A.集中供暖会加剧能源惊慌的局面,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B.南方房屋墙体较厚,保温作用强,暖气好用性低C.集中供暖须要肯定的改建费用,后期管网的维护较贵D.南方冬季温度较高,供暖时间短【答案】23.D24.A25.B【解析】【分析】【23题详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较低,故冬季太阳高度角相对北方而言应较大,A选误;一天中并非只有晚上集中供暖,假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晴天较多,则白天气温相对较高,没有必要实施集中供暖,B错误;地形平坦地区,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弱,冷空气移动速度也相对较快,并不简单形成积累,C错误;影响我国各地冬季气温最主要的因素是冬季风的强弱,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北部缺少高大山地阻挡冷空气的南下,故受冬季风频繁南下的影响,低温日期的持续时间也较长,D正确;故选D。【24题详解】集中供暖的实施,须要有大量的煤炭作为燃料,而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能源丰富,A正确;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六盘水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且贵州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太阳辐射并不强,B错误;技术水平和供暖成本及资金条件等只是集中供暖方案实施的有利条件而不是基础条件,且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技术水平高”与“经济发达”的描述不恰当,CD错。故选A。【25题详解】南方经济较发达,能源需求大,但能源短缺,集中供暖会加剧能源惊慌的局面,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A正确,不符合题意;南方纬度低,气温较高,相比于北方地区的房屋而言,南方地区房屋墙体较薄,保温作用较差,因此暖气好用性较差,B错,符合题意;集中供暖须要锅炉和输暖管网等大量配套设施,南方地区集中供暖须要肯定的改建和新建费用,并且后期管网的维护较贵,C正确,不符合题意;南方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供暖时间短,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湿冷,是指潮湿寒冷的天气使人的体感温度大幅低于所处环境的空气温度的一种气候特点,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与实际环境的温度可以有出入。体感温度受风、湿度、日照、衣服颜色、个体差异、心情等因素影响。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6.工程I、Ⅱ分别是A.南水北调西气东输B.南水北调西电东送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D.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7.工程I、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①减轻大气污染②缓解能源短缺③减轻水土流失④缓解洪涝灾情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26.D27.A【解析】【26题详解】工程I、Ⅱ的目的地是上海,南水北调的目的地是华北地区,A、B、C错误。据工程I走向可知其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是西电东送工程,D正确。故选D。27题详解】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减轻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①正确。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峻,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减轻水土流失,③错误。长江洪灾主要在中游河段,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峻。读图,完成问题。28.图示区域()A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B.东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分布C.M地年降水量比N地多D.M地年均温范围(-24°C,-22°C)29.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峻的主要人为缘由是()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 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C.城市面积扩大,非农用地增加 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答案】28.B29.A【解析】【分析】【28题详解】图示区域东部有大兴安岭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沿山脉分布气温较低,等温线向西南突出,所以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是受地形影响的结果,B正确,A错误。该地大兴安岭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M地处于山地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C错误。图中等温线表示的是1月均温,年均温要比图中温度高,D错误。故选B。【29题详解】图中M地位于内蒙古牧区,以畜牧业为主,荒漠化日益严峻的主要人为缘由是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土地退化,A正确。该地修路开矿不严峻,该地区人口稀有,城市面积扩大影响不大,BC错误。该地区动物多人工饲养,野生动物迁徙较少,D错误。故选A。【点睛】图中经纬度、呼伦湖和国界线轮廓是确定区域位置的关键因素,通过位置再结合该区域高原、山地地形进行分析。水蚀荒漠化是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在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植被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为2000年、2008年、2024年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0.由图可知,滇池流域A.轻度水蚀荒漠化面积比重始终最大 B.中度水蚀荒漠化分布渐渐连片发展C.重度水蚀荒漠化面积先增多后减小 D.水蚀荒漠化的总面积基本保持不变31.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缘由是A.气候潮湿,雨季降水强度较大 B.地表平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C.土质疏松,遇水简单造成倒塌 D.草场退化,水土保持实力降低32.减轻当地水蚀荒漠化的措施是A.在陡坡修建梯田,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滇池流域承载力C.推广运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D.大规模开山采石,并留意矿山植被的复原【答案】30.C31.A32.C【解析】30题详解】由图可知,滇池流域轻度水蚀荒漠化面积比重2000年不是最大;中度水蚀荒漠化分布渐渐削减;重度水蚀荒漠化面积先增多后减小;水蚀荒漠化的总面积趋向于削减。【31题详解】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缘由是区域地表坎坷,表土较薄;气候潮湿,雨季降水强度较大,冲蚀作用强,导致水蚀荒漠化,选A。【32题详解】陡坡不能修建梯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减轻其荒漠化;推广运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可以使农夫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从而减轻荒漠化;大规模开山采石明显不对,选C。【点睛】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供应条件气候因素特殊是年降雨量的改变,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确定性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缘由,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留意环保等方面。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3.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长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土壤以肥沃的红壤为主34.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便利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B.推动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长C.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D.推动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答案】33.A34.B【解析】【33题详解】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漫长寒冷,河流冰封期长,冬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溶化,有春汛现象,无霜期较短;东北地区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温带季风气候;虎林位于东北的三江平原,黑土分布广,土壤肥沃以黑土为主,故A项正确。【34题详解】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便利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反映的是对农业、林业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不再是单一的销售初级产品,进而增加当地的经济效益,故B项正确。黄河自河口至潼关段被称为北干流,此河段中从河口镇到龙门镇的黄河干流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被称为大北干流。龙门镇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小北干流。黄河出龙门镇后隧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经小北干流在潼关河道收缩,折向东流。小北干流属于淤积性游荡河道,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是黄河中游治理的难点,加固堤防工程需在特定季节完成。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下图为小北干流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下列因素中与此现象相关性最小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 B.地转偏向力影响C.河道裁弯取直 D.地势起伏改变大36.小北干流是黄河中游治理的难点,推想加固堤防工程的施工最佳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7.小北干流宽敞的河道形成大面积湿地,湿地对三门峡水库最主要的影响是()A.大坝两侧落差增大 B.丰水期水位上升C.泥沙淤积减轻 D.枯水期水位下降【答案】35.D36.A37.C【解析】【分析】【35题详解】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淤积性游荡河道,黄河出龙门镇后隧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地势平坦开阔,以侧蚀为主,受地转偏向力和流水惯性影响,河道弯曲,当河曲到了肯定程度,河道裁弯取直,导致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与地势平坦开阔、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关联较大,解除A、B、C,选择D。【36题详解】小北干流地处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河流水量较大,加固堤防必需在河道两侧进行,受河水上涨影响,施工不便,解除B、C;冬春季节为枯水期,河流水量小,但冬季温较低,多风雪,不利于施工,解除D;春季气温变暖,地表径流使河流水量比冬季还要少,最适合施工,选择A。【37题详解】湿地对三门峡水库大坝两侧落差没有影响,解除A;湿地内植被较多,可以降低河流流速,促进淤积泥沙,削减了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C正确;湿地在洪水期能起到肯定的蓄洪作用,使丰水期水位下降,湿地内水流速度较慢,枯水期湿地水位高于河道,流入河道补枯,枯水期水位上升,解除B、D。故选C。【点睛】本题以小北干流位置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了河曲的形成因素、流域治理的措施和缘由、湿地对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学问迁移运用实力,综合性较强,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台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海河水系由海河干流和上游的五大支流组成,水系呈扇形,汇水集中。下图示意海河水系和水利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海河流域新开河道的主要功能是A.发展水电 B.改善航运 C.减缓洪涝 D.浇灌农田39.相比于河流下游,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气候 B.调整径流 C.涵养水源 D.拦截泥沙40.促进海河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应实行的措施是①完善农田排水设施②大力发展桑基农业③流域水源统一调配④加大退田还湖力度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答案】38.C39.B4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河流域开发的背景及流域的综合开发。【38题详解】本题考查河流的开发:结合图示和材料可知,海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上游扇形水系,支流多,夏季降水集中,多大雨暴雨,一起汇合到中下游,来水量大,入海河道淤塞,排水不畅,多洪涝灾难。海河下游新开河道的主要功能是有利于洪水下泄,减缓洪涝灾难。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9题详解】本题考查流域的开发:相比于河流下游,在海河上游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拦蓄雨季降水,调整下游地区的下泄水量,减轻防洪压力,等到枯水期再供应中下游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0题详解】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完善农田排水设施,保障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