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市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临沂市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临沂市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临沂市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临沂市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临沂市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条约是①《凡尔赛和约》②《四国条约》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④《九国公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读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①②④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B.陈独秀在②创办了《青年杂志》C.共产党在③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国共两党在④实现了第二次合作3.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4.按照中国传统的经营思想经营中的银钱账目被视为商业机密,不被他人所窥识,但上海轮船招商局在经营中不仅将账目造册刊印,任凭有股权之人随时到局查阅,而且还在每年结账后于《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略。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受到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B.人们对洋务企业缺乏信任C.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需要D.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加快5.中世纪前期,与儒家文化圈的经济属性相比,西欧同样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是从两者的存在基本组织形态而言,西欧最明显的特征是A.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 C.庄园经济 D.合作经济6.德意志在平均劳动时间方面,由1872年每周72小时下降到1914年每周57小时,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产业工人实际工资在1871年至1913年之间翻了一番。人口平均寿命由1871年的37岁上升到1910年的47岁。这可以说明A.君主立宪政体利于德国社会的进步B.德国军国主义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C.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化国家D.工业化奠定了德国民主改革的基础7.美国独立后,托马斯·潘恩说:“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据此推测,作者A.支持民主共和 B.赞成扩大总统权力C.追求自由平等 D.崇尚法制依法治国8.《近代中国工业史料》(第一辑)中对近代中、日、美三国工业作了比较如下表。该表足以印证20世纪初()中国日本(本部)美国人口面积工厂或制造户工人数出品总值调查年439,425,00057,070,936105,253,3004,278,352方哩148,7562,970,1332,384,33320,966275,79111,095,9711,280,96410,658,8811,237,810,613元1,867,000,000日元24,246,475,000金元191619171916A.美、日两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得以加深C.中国工业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D.日本的近代化总量仍不及中国9.近代外国领事最早出现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时间当在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日甲午战争后 D.中法战争后10.周代实行世官制,但是子孙在继承父祖职位时要经过王的册命,受命者也非常看重册命仪式,往往铸造青铜器(如鼎、簋、盘等)予以纪念。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 B.周天子权威的削弱C.以德治国思想的传播 D.青铜铸造业的发展11.1993年,我国对“八五计划(1991~1995年)”进行了调整,主要修改了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等。党中央做出上述调整的背景是A.改革开放遇到了重重阻力 B.国际政治局势比较稳定C.已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国民经济比例极不协调12.有学者说:“古来帝王,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新式学堂材料一1895年前,新式学堂仅仅分布于沿海七省,仅仅存在于少数口岸城市。1898年扩展到云、贵、川等内陆省份。20世纪初,蒙、新、藏等边远地区也纷纷创办学堂,新式教育覆盖全国。1905年后,基本形成了大学、高等专门—都市省垣,中学、师范—府治,高小—县城,初小—乡镇这样的学校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学堂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原有的语言、工艺、军事学堂的基础上,师范、法政学堂大批开办,实业学堂在农、工、商下又分出许多专科,还有专为一些阶级、阶层开设的学堂(如贫民学堂)。新式学堂推动了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渐趋一致,他们投身社会变革的各种活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中国乡村也出现另一现象,改寺庙为学堂蔚然成风,引起民众不满,江苏东台发生“改佛寺为学堂,乡民不悦而起”;而一些“劣绅莠士,借兴学为名,侵吞公款,致教育之声日堕,教育之信用全失”,浙江景宁县沙溪学堂的创办“以盐竹两捐为经费,均用强手段抽取,每年并计不下千余金”,凡此种种……。不少人鄙视新学堂,“学校里唱歌、体操和剪纸、拌泥等手中劳作,都是鬼混”。且新式学堂“近城镇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人们喋喋不休:“自学堂设立以来,不但老师宿儒坐困家乡,仰屋而叹,即聪慧弟子,亦多弃儒就商。凡入学堂者,莫不染乖戾之习气,动辄言平等自由,父子之亲,师长之尊,均置不问”。当时,中国乡村毁坏新式学堂屡见不鲜。——两则材料均摘自《<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我国自汉代就奠定了古代教育的传统,直至清朝末期才逐渐改变。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说“逐渐改变”的表现是什么?(2)读材料二,分类提取有关乡村毁学原因的信息(3)基于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新式学堂的看法。14.(20分)材料维利.勃兰特(亦作威利.勃兰特WillyBrandt,1913年12月18日——1992年10月8日),德国政治家,1969年一1974年任西德总理。1970年3月勃兰特访问了民主德国,之后签订了两国关系基础条约。此后他又访问了苏联、波兰、捷克,先后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包括放弃使用武力、承认战后边界和领土现状、促进相互关系正常化等内容的条约,统称《东方条约》。从此,西德和苏联以及其它东欧国家的关系大大改善。1970年12月7日上午,整个东欧大雪压境,这是东欧最寒冷的季节。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普通的仪式,随行的人开始等着这个仪式的结束,突然,勃兰特的双腿跪在了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下,他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1971年,勃兰特获得了当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同年美国《时代》周刊把他评为“1971年新闻人物”。勃兰特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搜狐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勃兰特实施新东方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勃兰特获得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1919年-1920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故①正确;1921年--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④正确,所以选D;《四国条约》是美英法日四国签订的,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与中国无关,故②错误;《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美英法日意五国签订的关于各自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与中国无关,故③错误,所以ABC错误。2、C【解析】

图示中的③为南昌,中国共产党在此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答案为C项。②为南京,南京在《天津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不是在《南京条约》中,排除A项;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②为南京,排除B项;④为广州,国共两党在此实现第一次合作,排除D项。3、C【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秦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结合所学可知,增设地方行政层级有利于分化地方事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地方行政层级设置过多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加重了中央的负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未涉及君主专制的统治方式;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州郡等地方行政区权力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股份公司,而股份公司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组织生产和经营的重要方式,所以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账务公开也是受到了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查账是近代股份公司中股民的权利,材料未体现股民对企业的不信任,B项错误。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问题,而不是鼓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错误。近代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的确较快,但在材料中媒体只是作为一种宣传工具,而不是强调其传播的速度,D项错误。5、C【解析】

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时期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它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这是西欧最明显的特征,故C正确;ABD三项的经济形态不同程度存在于西欧,但不属于最典型的特征,排除。6、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颁布后,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逐渐成为工业化国家,故选A项,排除D项。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特征,但军国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经济军事化,并不能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排除B项;材料并未把德国工业与美国工业作对比,排除C项。故选A。7、A【解析】

潘恩的口号使得美国的独立战争获得了新的内涵,美国人民不仅仅是为十三州本土而战,也是为开创近代民主制——共和政体而战,即国家不需要国王,A正确;潘恩言论发表时间是1776年,此时美国独立战争尚未结束,并未选出总统,排除B;自由平等只是潘恩言论的表层意思,排除C;这里的法律代替了国王,意味着政体形式的改变,而非强调依法治国,排除D。8、C【解析】

由表格数字以及中国工厂数量、工人数、出口总值可知,20世纪初的中国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日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表格虽呈现美国、日本的工业发展状况,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没有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仅从表格数据得不出中日两国近代化总量的高低的,故D项错误。9、A【解析】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近代外国领事最早出现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时间就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符合题意。考点:天朝的危机•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详解】10、A【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度下,周王是天下大宗,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号,故受命者都很重视天子的册封,A项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周天子威的削弱,排除B项;材料强调权力来源,未体现以德治国理念,排除C项;铸造青铜器用于纪念册命仪式,受命者重视册命的原因在于宗法观念的影响而非青铜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11、C【解析】

依据材料“1993年”“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十四大的召开,制定了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扩大市场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C正确;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的标志。1992年后,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大,成效显著;A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在美国参与下,地区与民族冲突不断,世界局势动荡不安,B错误;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农业所占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大幅度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也有所上升,因此国民经济比例趋向协调发展,D错误。故选C。12、B【解析】

略【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故B项符合题意;王位世袭、文官体制和监察体制都不属于国家政体,排除ACD项。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传统: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主要以选拔官员为目的“逐渐改变”表现: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关注贫弱者的教育(2)信息:晚晴政治腐败导致乡村毁学: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地方政府举措不当:占佛寺为学堂,冲击民众的传统信仰。新式学堂有沦为有权有势人场所的倾向;民众思想的保守:对新学新知的不理解;对新式学堂学生趋新言行的排斥,等等。(3)本小题采用以下四个方面来评分,分别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最后合成总分。①观点:ⅰ是否基于材料;ⅱ提炼材料;ⅲ是否新颖深刻(鼓励多元观点)②史实:ⅰ是否基于材料;ⅱ使用核心史实还是使用边缘史实;ⅲ是否完整使用核心史料③论述:ⅰ逻辑性(清晰、完整);ⅱ是否史论一致④组织:ⅰ连贯性(非列举);ⅱ科学性(准确使用学科术语)基本思路:晚清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趋势的不断加深,甲午战争又意味“学器”的失败,民族危机使国人对中西政治、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对比,逐步明确西方国家强盛的根源在于政治制度的先进。为此,要开启民智,融汇中西,开设新式学校是必要的途径(交代背景)。新式学堂在地域分布上日渐广泛,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在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关注贫弱者的教育(分析材料)。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士人阶层嬗变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进而,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觉醒,如:康梁的变法图强、严复的物竞天择、孙中山的共和革命等,并随着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而得以广泛传播,国民素质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中国社会各方各面逐步现代化(依据材料联系所学)。中国社会素有重教兴学的传统,为何出现乡民毁学的现象?(承转)晚清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传统信仰与新学新知的矛盾;传统儒学伦理与新式学堂的趋新言行的冲突;新式学堂也有沦为有权有势人的场所,与旧式科举的普及性相对,民众更加排斥新学堂。(新式学堂学习近代声光化电、近代制造技术、近代法理规则、近代商业法则,这些都属于城市,与当时中国农村相聚甚远,读书人从农村出发大半不再回到农村,中国传统社会农民与士人的关系渐渐疏离,如能写到以上这点更好)(分析材料)这其中,乡民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对佛堂的侵占也具有一定的正义性,从侧面推动了反清政革命势力的发展。抽象提升:新式学堂产生新群体以新及群体意识的同时,部分民众传统文化归属感却破灭。这反映清末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与新学并峙、保守与开拓并存、农耕传统与工业文明较量、乡村与城市差距显著。但现代化的步伐在不断前进。范文:新式学堂的出现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社会发生变革的具体表现。中国自古代以来选官制度不断变革,世袭制到察举制,再诞生了科举制,中国传统教育也相应发展,科举制也着实促进了学习风潮。但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教育在近代社会看来依然落后不堪,不论制度怎么变革,学习的目的却只有一个,便是做官,从而以前的学生只研读儒家经典著作,参加科举,然后高中;传统学堂也只进行经学教育,培养经学人才。至清朝,这种风气恶化,出现八股文,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束缚学士思想。学校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科举考试的附庸。尤其在近代中国遭遇危急之际,封建旧的学校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培养不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致使中国被动挨打。晚清的教育制度衰败不堪,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便已经意识到此。尤其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展开使得清政府需要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采取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便是第一所新式学堂。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彻底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使近代教育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开始普遍教育。从材料一来看,学堂数量的不断增加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可以看出中国对兴办近代教育的决心。新式学堂大大有别于传统学堂,不再只教授儒家经典,更看重人才的多方面培养。学堂种类由语言、工艺、军事到师范、法政,再到农、工、商下又分出专科,种类越来越多。新式学堂的科目种类的增多对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意识的提高有着极大影响,新式教育“学以致用”的思想深入人心同时。同时学堂形成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并致力于普及大众,推动社会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意识与观念的一致,例如新式学堂的勃兴,为日后革命的进行了人才的储备,从而推动中国变革,社会的进步。但中国封建体制尚存,封建思想未消失,人们对于改寺庙为学堂及学堂里教授的与以往不同的技艺专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鄙夷或不解的情绪。更是对自由平等思想的浑然不知甚至于不赞同,固守封建旧思想,三纲五常,这便是中国依旧无法彻底变革的原因之一。而新式学堂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乡绅利用其作为谋财的工具,知识新式学堂的信用丧失。并且依照贫富等级来收取学生,使得人才流失,人才培养的不健全。材料二的种种事件,都说明了新式学堂的作用与期望存在明显偏差。也无奈国人反对新式学堂的风气渐长,只是这样并不利于新式学堂其真正存在意义与中国来之不易的近代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中国当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办了新式学堂培养近现代人才,新式学堂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体,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也帮助中国走出近代危机。但封建体制的限制,人为因素又阻碍,新式学堂不可避免的也有着种种弊病。但中国近现代化道路上却不能不看到新式学堂建立的巨大贡献【解析】

(1)传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教育在内容方面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目的上,主要是以选拔官员为目的。“逐渐改变”表现:根据材料“1905年后,基本形成了大学、高等专门—都市省垣,中学、师范—府治,高小—县城,初小—乡镇这样的学校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可知,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材料“学堂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师范、法政学堂大批开办”可知,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根据材料“实业学堂在农、工、商下又分出许多专科,还有专为一些阶级、阶层开设的学堂(如贫民学堂)”可知,关注贫弱者的教育。(2)信息:根据材料“改寺庙为学堂蔚然成风,引起民众不满,江苏东台发生‘改佛寺为学堂,乡民不悦而起’”可知,地方政府举措不当,占佛寺为学堂,冲击民众的传统信仰;根据材料“劣绅莠士,借兴学为名,侵吞公款,致教育之声日堕,教育之信用全失”“以盐竹两捐为经费,均用强手段抽取,每年并计不下千余金”可知,晚晴政治腐败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导致乡村毁学。根据材料“近城镇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可知,新式学堂有沦为有权有势人场所的倾向;根据材料“学校里唱歌、体操和剪纸、拌泥等手中劳作,都是鬼混”可知,民众思想的保守,对新学新知的不理解;根据材料“凡入学堂者,莫不染乖戾之习气,动辄言平等自由,父子之亲,师长之尊,均置不问”可知,部分民众对新式学堂学生趋新言行的排斥。(3)看法: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两则材料主旨,从新式学堂设立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引发的矛盾及引发矛盾的原因角度分析说明。首先围绕两则材料的主旨可以提炼出观点“新式学堂的出现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社会发生变革的具体表现。”。说明过程中,首先关于新式学堂设立的原因,根据材料“1895年前,新式学堂仅仅分布于沿海七省……1898年扩展到云、贵、川等内陆省份。20世纪初,蒙、新、藏等边远地区也纷纷创办学堂,新式教育覆盖全国。1905年后,基本形成……学校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加重,西方思想传入,而且对西方学习更加深入,因此要开启民智,融汇中西,开设新式学校是必要的途径。从新式学堂分布范围扩展、学习内容实用等角度概述新式学堂的基本情况。之后结合材料“新式学堂推动了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渐趋一致,他们投身社会变革的各种活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式学堂的影响,如传统士人阶层嬗变为近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