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 第七单元 第21讲 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_第1页
板块二 第七单元 第21讲 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_第2页
板块二 第七单元 第21讲 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_第3页
板块二 第七单元 第21讲 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_第4页
板块二 第七单元 第21讲 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旧民主主义革命: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七单元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低频考点,相关关联性考题较多2.情境设计:多利用政府公文、新闻报道、漫画、第三方看法创设学习情境。如(2022·重庆卷,7)英国杂志刊登的漫画;(2022·北京卷,7)英国照会;(2020·江苏卷,7)《申报》报道;另外该部分还经常作为背景考查,如(2021·山东卷,17)小英雄;(2020·山东卷,17)行走的少年3.核心考向: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概况和影响;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整体感知内容导航一梳理必备知识二突破关键能力三链接高考热点四课时精练落实基础性第一章梳理必备知识1.边疆危机知识点一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西北阿古柏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1878年左宗棠发兵新疆,收复新疆南北两路,后来清政府与俄国交涉,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占领越南东南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宗藩关系逐渐解体。1885年台湾建省2.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根本原因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侵华野心由来已久重要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壮大;清政府落后直接原因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过程爆发1894年8月,丰岛之战,日本偷袭清朝运兵船黄海海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遭到损失,李鸿章“避战保船”,北洋海军失去制海权旅顺大屠杀日军入侵辽东半岛,在占领旅顺后进行大屠杀过程威海卫之战1895年2月,日军登陆山东半岛,摧毁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马关条约》内容①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②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危害①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②加深了中国人民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③列强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影响民族危机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觉醒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改革变法成为时代最强音国际关系三国干涉还辽,暴露列强的矛盾关系,加剧了列强对东亚地区的争夺1.挖掘·教材信息读教材“历史纵横”“宗藩关系”,你如何认识宗藩关系下的“朝贡体系”?答案朝贡体系的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阐释·核心概念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特权,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2)资本输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工矿利权。3.思考·情境问题《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中说:如果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话,甲午中日战争则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了巨大挫折。试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近代化进程蒙受的巨大挫折”。答案挫折:洋务运动过早结束;巨额赔款及外资涌入阻碍民族工业发展;仇洋排外运动的兴起和高涨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原因根本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意图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直接义和团运动反帝斗争损害列强在华利益,成为列强侵华的借口经过1900年6月,第一批联军向北京进发,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阻击战和天津保卫战中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1900年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西安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内容惩办“首祸诸臣”;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组织;赔款本息巨大;使馆区列强派兵驻守;列强可在重要地区驻扎军队;设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危害①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②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中国的主权完整;③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东南互保概况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影响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1.图解·关键知识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2.挖掘·教材信息阅读教材“学习拓展”,你如何看待“东南互保”?答案一方面,“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另一方面,“东南互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东南互保”使东南经济免于战火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得以保全;阻止了列强势力在长江流域更迅速、更强烈地深入。返回提升综合性第二章突破关键能力视角1从《申报》报道看甲午中日战争国人心理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国近代报刊《申报》作为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报道。材料一“中国为朝鲜必当与日本力争,断不可稍有退让。”“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摘编自李新军《甲午战争前夕的〈申报〉舆论》大梦初醒——甲午中日战争主题一材料二《申报》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报道战役报道黄海战役当日击沉倭船四艘,受伤糜烂者三艘;倭船败北后,由我船带回旅顺口赶紧修理辽东战役《连胜倭奴电音》:“云自本月十五至二十三日,九连城、摩天岭、旅顺口诸处水路各军与倭奴交战,连获大胜,击毙倭奴无数”——摘编自曾庆雪《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申报〉的失实报道研究》解读《申报》是中国近代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其态度反映国人的心理,也是历史与时代的回音。(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前夕《申报》对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的历史与现实原因。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度:主张对日采取强硬态度,甚至战争。历史原因:传统天朝上国观念,轻视日本。现实原因: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国力有所增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认识不足。思考(2)对《申报》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态度与报道,应该如何评价?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反映了国人希望国家走向强盛的爱国热情;但是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民众;给后世的历史研究带来一定的干扰。思考视角2从文献史料看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材料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摘编自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解读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对日本、对国际局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国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和东亚政治格局的重要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近代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对东亚政治格局: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国力被大大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思考1.历史解释——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深化拓展角度表现列强侵华特征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2.历史解释——从不同层面看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做出了调整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相继兴起视角通过东南互保事件看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中国内政外交材料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政治和外交事件,对于清末时局乃至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均产生了独特而深远的影响。东南互保的相关史事见下表。瓜分中国——八国联军侵华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主题二首倡6月20日,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合辖区内的所有督臣、抚臣向朝廷会奏,斥责义和团为“乱民”“劫盗”,请朝廷予以痛剿,并明谕各省保护洋商、教士,避免与各国开战议定清廷6月21日发布对外宣战诏书,南方督抚拒不承认。6月26日,在南方督抚的授意下,上海道台与各国领事举行议谈,双方均承认“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扩展在东南互保章程上签字的有苏、皖、赣、鄂、湘五省。此后浙、粤以“附入”的形式加入,福建和山东巡抚与各国领事签订协议,“自办”互保。四川、陕西、河南也都明确表示出保护洋人的决心余波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与朝臣为固结士心并提振权威,欲按期举行辛丑乡试,刘坤一和张之洞鉴于作为新政首务的科举改章来不及实施,串联东南各省施压,最终东南各省乡试延期一年解读材料通过东南互保的相关史事反映晚清中国的内政外交情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南互保对晚清内政外交的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削弱中央权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有利于东南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地方势力扩张;加速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维护了列强在华利益;推动清末新政的实行。思考深化拓展1.唯物史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对中国政治方面《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损害了国家主权,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朝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官僚势力扩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经济方面《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抵押偿还赔款,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控制其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对中国文化方面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城大肆抢掠,造成中国大量珍贵文物、文史资料典籍的失窃、破坏对远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它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的本质返回2.历史解释——晚清中央集权的式微达成应用性第一章链接高考热点(2022·重庆卷,7)《马关条约》换约前夕,英国某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如图),又附评论称:“中国,如果完全开放,对人类而言将是个黄金……战争影响下的真正占领是对市场权力的占领,显然规模很大。”这些信息反映出A.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独占中国市场B.三国干涉还辽是因日本要价过高C.条约增开口岸等要求符合西方利益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新形式高考真题悟【典例】√121.历史理解——从政府公文照会看近代中国民族危机(2022·北京卷,7)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 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 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英国照会清政府,强调长江沿岸各省只能由英国租押,意味着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势力范围,B项正确;19世纪末英国未能将长江流域辟为其殖民地,排除A项;“门户开放”政策是在1899年由美国提出的,排除C项;当时的清政府未能成功维护主权完整,排除D项。12122.历史解释——从《申报》报道看列强侵华战争(2020·江苏卷,7)《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战争中,日本军队在旅顺制造了大屠杀,在威海卫围攻北洋舰队,因此与此报道有关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C项;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不是日本,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发动的,没有日本,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没有提出“割地之请”,排除D项。12123经典模拟练1.[历史解释·新素材]甲午中日战争后,新式知识分子倡导家庭革命的言论逐渐增多。“欲为政治上之公民,亦无以全家族之孝行”“政治之革命,以争国民全体之自由;家庭之革命,以争国民个人之自由,其目的同”。这反映出A.传统家庭失去了社会功能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社会观念变革已成为主流D.近代民权意识冲击传统家庭伦理√根据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近代民权意识的传入,知识分子意识到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尊卑等理念同近代自由平等等民权理念存在冲突,D项正确。1231232.[史料实证·新视角]1898年,德国同清政府订立《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德国获得修筑山东境内两条铁路的权利;清政府如需借助外国在山东境内开办工程时,应优先考虑德国商人。这表明当时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D.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共识√由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德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条约,在中国境内修筑铁路,这说明当时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B项正确;列强在华利益并不一致,排除A项;列强的行为瓦解了清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当时列强并未对瓜分中国达成共识,排除D项。1231233.[图文结合·新情境]晚清《点石斋画报》“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以下内容即摘自其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报道对事件持客观中立

的立场B.图文并茂的形式有利于民

众了解时局C.其中“和议”指的是《辛丑条约》D.清政府利用列强矛盾维护了领土完整√123由“绘制成图,并附事略”和报道的具体内容可得,《点石斋画报》对新闻的报道采用了有图有文的形式,做到了图文并茂,这有利于民众更直观形象地了解时局变化,故选B项。1.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摘编自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材料解读]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命题方向]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中国人学习西方制度的背景;传统朝贡体系瓦解的过程。命题视角拓2.《辛丑条约》所体现的条约关系《辛丑条约》在形式和性质上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形式上是多边条约,实际上是一个双边条约。因为,在交涉签约中,中国之外的11个国家是一个整体,具有利益的一致性,条约内容也只是体现了中国与西方国家整体的关系。二是战争和约在性质上是一个严重的片面条约。该约条款要求清政府单方面承担各种苛刻的义务,却无相应的权利,八国联军则无丝毫义务而享有种种权利。——李育民《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材料解读]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命题方向]近代列强侵华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变化的过程;西方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返回第二章课时精练12345678910111213141.(2023·甘肃一模)1864年,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地区。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1894年,日本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这些现象表明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C.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D.列强因侵华产生了激烈矛盾√选择题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据材料可知,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西北、西南和东南边疆地区的安全遭到了严重的危机,故选B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A项;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列强因侵华产生激烈的矛盾,排除D项。选择题1516172.(2023·广东大湾区二模)1874年,日军兴兵侵台,左宗棠一方面指出“整理水师”“监造轮船”的必要性;同时,强调沿海民间武装“渔团”是“自卫身家”“御外侮”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裁撤渔团的动议。这表明左宗棠A.偏重靠民间力量抗击侵略 B.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C.主张“海防”重于“塞防” D.注重构建兵民联合御敌体系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左宗棠强调在防御外敌时除了要加强军队建设,同时也要注重民兵的建设,即注重构建兵民联合御敌体系,故选D项;民间力量不是抗击侵略的主要力量,主要力量是政府的军队,排除A项;“清醒”的说法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把“海防”与“塞防”进行比较,排除C项。1516173.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68—1872年间对中国做了7次考察,他重点关注矿藏、交通等。1877年,他提交了《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的报告,其中强调了青岛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并提出可以在胶州湾筑建港口的观点。李希霍芬之后,欧美人士来华调查者趾踵相接。上述活动A.开启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加速了向近代矿业发展的进程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了西方对中国进一步考察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李希霍芬之后,欧美人士来华调查者趾踵相接,考察活动使西方殖民主义者掌握了中国部分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地理状况,为日后在华开矿、筑路、修港口等方面的资本输出提供了便利,故选C。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1894年《申报》报道:“日本蕞尔岛国,矿产有限,库藏空虚,一有战事,则纸币不能流通,商贾为之远引,厘市萧条,盖藏告匮,其困乏可立而等也。”而“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该报道表明A.中国近代化成效显著

B.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C.营造维新变法的氛围

D.对日本缺乏全面认知√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当时中国人没有认识到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军事实力和经济发展远超中国,体现了对日本缺乏全面认知,故选D项;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国近代化存在严重不足,排除A项;材料中对洋务运动成果的报道,不符合实际情况,且洋务运动固守封建伦理纲常,不符合社会转型需要,排除B项;维新变法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5.与中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开始不同,日本教科书认为海战只是“军事冲突”,战争是从8月日本宣战开始的。日本教科书对“军事冲突”描述并不具体,既未提日军首先向清朝巡洋舰开炮,也未讲日军击沉运输中国军队的“高升”号英国商船。据此判断,日本意在A.激发日本人民族优越感 B.避免中日矛盾激化C.渲染日本军队英勇无敌 D.淡化战争侵略色彩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材料表明日本回避主动挑衅发动战争的责任,以日本宣战为战争起点,淡化了其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侵略色彩,故选D项;材料只说明了战争的发生,并未强调日本的胜利,无法激发其优越感,排除A项;日本教科书的掩饰行为无法避免中日矛盾激化,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战争的开始,对于日军在战争中的表现没有提及,排除C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2023·益阳高三上期末)1894年夏,中日关系恶化,朝廷选帅备战。淮系刘铭传为首选,李鸿章五次电请刘铭传,终是“和局可成,病重不出”;朝廷次选湘系刘锦棠,但遭李鸿章拒绝;8月下旬朝廷任命淮系的叶志超为帅,前敌诸将不服,旁观者也感慨:“可笑之至!”据此可推知A.清朝国力的衰微 B.派系之争殃及国家安危C.李鸿章专权恣肆 D.将帅矛盾埋下失败隐患√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清朝国力有所增强,排除A项;“李鸿章专权”不符合史实,当时清廷拥有最终决策权的是慈禧太后,排除C项;“将帅矛盾”不符合题意,题干侧重“淮系”“湘系”间存在矛盾,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7.如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由“上海吴文艺斋”出品的《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图中比、俄、英、法、德、美等国钦差济济一堂,毕恭毕敬联结在以李鸿章为中心的四周,日本当局将刺杀李的刺客小山抓来,令其双膝跪于跟前。由此可知,图像史料A.是人物和事件的真实再现B.无史学探究的直接价值C.比文字材料的可信度更高D.有作者主观立场的痕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图像中描绘的西方殖民者的形态“毕恭毕敬”“日本当局……令其双膝跪于跟前”有违史实,故此图像史料反映绘画作者是站在清朝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美化清政府的形象,故选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8.(2023·莆田二模)1890年至1894年,清政府平均每年进口总值为1.4亿多海关两,出口总值为1亿多海关两。而1895年至1900年,平均每年进口总值为2.1亿多海关两,出口总值为1.5亿多海关两。这种变化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突出了西方资本输出的需求C.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D.加速了城乡手工业者的破产√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据材料可知,1895年至1900年和1890年至1894年相比清政府进口额和出口差额大幅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进一步在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材料,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破产,进而加速了城乡手工业者的破产,故选D项。179.(2023·白山一模)1897年,部分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的日本老兵想移民美国夏威夷,对此,美国夏威夷海关官员多次拒绝其上岸,几份美国报纸也对此表示谴责。此外,《纽约先驱报》发行人也表达了对日本移民大量涌入夏威夷的反对。据此可知,甲午中日战争A.影响了日本的国际形象 B.引起了各国对日本的谴责C.改变了中日的军事实力 D.赢得了美国对中国的同情√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夏威夷海关官员、美国报纸对日本老兵移民夏威夷都持反对态度,说明这场战争使得日本在国际上的形象受损,所以才有上述现象发生,故选A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0.(2023·宁波联考)1898年3月,俄国《小丑》杂志发表了一幅漫画:一个年轻的保姆,象征着欧洲,摇晃摇篮。一个婴儿——中国人被紧紧包裹着,襁褓上写着“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该漫画旨在A.抨击八国联军侵华的严重后果B.反映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C.说明清政府已失去统治的根基D.揭示俄国与欧洲存在巨大矛盾√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据材料可知,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反映了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国内的情况,而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没有涉及俄国与欧洲的矛盾,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1.(2023·济宁一模)近代上海,万国商团担负着武力防御租界的任务。1900年,万国商团总共花费3万两白银,这是其自成立以来最高的支出数字,其中有1.4万两用于各种制服和装备。其增加开支的背景是A.义和团运动不断向南方扩展B.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C.南方督抚大力扶植反帝力量D.清政府与列强彻底决裂√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真正觉醒,反帝情绪高涨,租界成为中国人民攻击的目标,上海万国商团作为租界的防御组织,其职能得到进一步体现,故选B项;义和团运动有向南扩展,但因阻碍重重没有真正成功,“不断”一词表述不当,排除A项;南方地区督抚严防义和团运动,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清政府未与列强决裂,且“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2023·南京一模)1900年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上奏:“盖长江商务英国为重,各国觊觎已久,惧英国而不敢先发,英亦虑各国干预而不敢强占,以启各国戒心。在我正可就其所忌而羁縻牵制之。”此举客观上有利于A.遏制列强在北方的侵略 B.激化列强之间的矛盾C.维护清政府的中央权威 D.保障东南经济的发展√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据材料可知,在长江一带,欧美列强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相对维持了这一地区的平衡和安宁,有利于保障东南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列强在长江流域的相互制衡,没有涉及其对北方的态度,排除A项;清政府采取措施让欧美各国相互牵制,有利于维持其平衡,而不是激化矛盾,排除B项;根据材料时间“1900年6月26日”可知,当时正处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当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排除C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选择题13.(2022·昆明高三摸底)如图为漫画《经过盟军的努力,龙被征服了》。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彰显西方文明的优越性C.体现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D.宣告清王朝统治的最终结束√151617选择题据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象征着清政府,“盟军”指的是八国联军,“龙”被“盟军”吊起的形象说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故选C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材料并非彰显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排除B项;1912年清朝统治才结束,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选择题14.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依条约保护”。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已动摇B.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C.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据题意可知,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没有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反而私自与西方列强达成协议,这就动摇了中央的权威,A项正确;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排除B项;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就已经开始勾结,排除D项。17选择题15.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曾于某日接买办官僚盛宣怀电报:“粤、闽、浙、长江各省已与各国商定互相保护,各领事询山东如何,或以各国牵制一国何如?但须先任保护各国商民,盖与岘、香二帅商之。”袁世凯接电报后欣然同意加入互保。该事件表明A.清政府统治已经土崩瓦解B.清政府地方已实行自治C.南方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D.清政府中央权威已式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