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2024·1月浙江选考)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在论及君臣关系时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该思想家还提出()A.“愚夫愚妇与圣人同”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天地之化日新”D.“天下为主,君为客”2.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有些年份南粮北运达五六百万石,超过元朝海运漕粮年度最高额。同时,运粮船夹运的南方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据此可知,明朝大运河航运()A.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3.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力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4.(2024·德州三模)明清徽商鄙视腰缠万贯而又唯利是图的人,他们尊奉“利以义制”的信条,许多徽商还将诚实不欺、公平守信作为自己的经营原则。该现象反映出()A.商人名利观念的淡化B.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D.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5.(2024·河南省六市一模)黄宗羲在《原臣》中说,父子是先天的血缘关系,君臣则是后天的契约关系,是在“为天下”的前提下结成的君臣共同体,君主若不能“为天下”,臣可视君为路人。这说明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是()A.倡导君臣平等的契约关系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否定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D.信守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6.(2024·德州高三模拟)如表为明朝中后期南方手工业生产与原料供应状况。由此可见()手工业生产中心原料供应地丝织业苏州、杭州等地湖州棉织业松江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冶铁业广东佛山镇广东罗定、阳春、阳江各县A.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D.区域经济联系加强7.(2024·潍坊三模)明代,王守仁的弟子王艮常常“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到处讲学传道。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趋于平民化的发展趋向B.程朱理学丧失正统地位C.儒学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D.儒家学者关注百姓生计8.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五里,东至王江泾镇六里,北至平望镇十五里,西南至新城镇三十里,至濮院镇五十里,西至震泽镇三十里,至南浔镇五十里。这些密集的市镇网络()A.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B.表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C.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合作D.阻碍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9.(2024·成都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A.文人品味发生变化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京剧艺术发展成熟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10.(2024·鞍山高三二模)图一、图二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图一宋代太湖平图二清代江浙棉桑分布原产粮外运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11.(2024·临沂高三模拟)明清时期,在《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等历史通俗演义小说中,孔子不再是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君王形象,而被塑造为一个既食人间烟火又顾及眼前利益,同时讲究灵活变通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A.符合市井民众的审美情趣B.说明孔子为人灵活多变C.反映了主流价值观念嬗变D.使儒家学说进一步完善12.(2023·长春模拟)明后期,传教士利玛窦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其创立的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这表明()A.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B.基督教主动融入中国社会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D.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产生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为了防止沿海地区的人民勾结倭寇和荷兰、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明初实行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松弛,明王朝派了郑和下西洋,但目的是“宣布纶音”“耀兵异域”,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带有政治色彩的远航而不是进行商品贸易。西行给友国带去大量的陶瓷、丝绸和茶叶等物品,堪称散财之举。中华民族的大陆地域广阔,丰富的物产、成熟的内部商品循环体系,人们对外经济拓展的需求并不急切。中国人注重伦理秩序和理想人格、气节、情操的文化性格,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平和性。在远航和自由贸易的过程中,中国人没有占领别国一寸土地,没有建立一个要塞,没有掠夺一份财富。……面对荷兰殖民者对中国南海的侵犯,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多次打败荷兰,然而明政府亲手剿灭了这支军事武装的民间力量……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隆庆年间又开放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地中海地区缺乏发展农业的充分条件,具有充足的海洋资源和贸易资源,在双重因素的合力之下,使得地中海周围的国家开始向海洋发展。在西方,对海外殖民地的占领,最早是由探险家们开始的,但殖民地的主权则是由王室掌控,事实上西方的航海家的愿望与国家的意志是一致的。在西方的文化中,海洋不过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舞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探索自然的奥秘,他们在海洋的冒险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勇敢。——摘编自宋海洋《试论海洋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14-17世纪中外海洋活动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7世纪中外海洋活动特点的成因,并说明当时中国这种海洋活动的影响。(10分)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1.(2024·1月浙江选考)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在论及君臣关系时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该思想家还提出()A.“愚夫愚妇与圣人同”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天地之化日新”D.“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D2.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有些年份南粮北运达五六百万石,超过元朝海运漕粮年度最高额。同时,运粮船夹运的南方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据此可知,明朝大运河航运()A.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答案D3.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力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答案D4.(2024·德州三模)明清徽商鄙视腰缠万贯而又唯利是图的人,他们尊奉“利以义制”的信条,许多徽商还将诚实不欺、公平守信作为自己的经营原则。该现象反映出()A.商人名利观念的淡化B.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D.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答案C5.(2024·河南省六市一模)黄宗羲在《原臣》中说,父子是先天的血缘关系,君臣则是后天的契约关系,是在“为天下”的前提下结成的君臣共同体,君主若不能“为天下”,臣可视君为路人。这说明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是()A.倡导君臣平等的契约关系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否定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D.信守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答案B6.(2024·德州高三模拟)如表为明朝中后期南方手工业生产与原料供应状况。由此可见()手工业生产中心原料供应地丝织业苏州、杭州等地湖州棉织业松江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冶铁业广东佛山镇广东罗定、阳春、阳江各县A.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D.区域经济联系加强答案D7.(2024·潍坊三模)明代,王守仁的弟子王艮常常“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到处讲学传道。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趋于平民化的发展趋向B.程朱理学丧失正统地位C.儒学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D.儒家学者关注百姓生计答案A8.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五里,东至王江泾镇六里,北至平望镇十五里,西南至新城镇三十里,至濮院镇五十里,西至震泽镇三十里,至南浔镇五十里。这些密集的市镇网络()A.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B.表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C.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合作D.阻碍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答案C9.(2024·成都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A.文人品味发生变化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京剧艺术发展成熟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答案B10.(2024·鞍山高三二模)图一、图二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图一宋代太湖平图二清代江浙棉桑分布原产粮外运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答案B11.(2024·临沂高三模拟)明清时期,在《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等历史通俗演义小说中,孔子不再是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君王形象,而被塑造为一个既食人间烟火又顾及眼前利益,同时讲究灵活变通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A.符合市井民众的审美情趣B.说明孔子为人灵活多变C.反映了主流价值观念嬗变D.使儒家学说进一步完善答案A12.(2023·长春模拟)明后期,传教士利玛窦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其创立的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这表明()A.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B.基督教主动融入中国社会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D.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产生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为了防止沿海地区的人民勾结倭寇和荷兰、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明初实行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松弛,明王朝派了郑和下西洋,但目的是“宣布纶音”“耀兵异域”,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带有政治色彩的远航而不是进行商品贸易。西行给友国带去大量的陶瓷、丝绸和茶叶等物品,堪称散财之举。中华民族的大陆地域广阔,丰富的物产、成熟的内部商品循环体系,人们对外经济拓展的需求并不急切。中国人注重伦理秩序和理想人格、气节、情操的文化性格,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平和性。在远航和自由贸易的过程中,中国人没有占领别国一寸土地,没有建立一个要塞,没有掠夺一份财富。……面对荷兰殖民者对中国南海的侵犯,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多次打败荷兰,然而明政府亲手剿灭了这支军事武装的民间力量……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隆庆年间又开放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地中海地区缺乏发展农业的充分条件,具有充足的海洋资源和贸易资源,在双重因素的合力之下,使得地中海周围的国家开始向海洋发展。在西方,对海外殖民地的占领,最早是由探险家们开始的,但殖民地的主权则是由王室掌控,事实上西方的航海家的愿望与国家的意志是一致的。在西方的文化中,海洋不过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舞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探索自然的奥秘,他们在海洋的冒险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勇敢。——摘编自宋海洋《试论海洋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14-17世纪中外海洋活动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7世纪中外海洋活动特点的成因,并说明当时中国这种海洋活动的影响。(10分)答案(1)中国:被动性、防御性;海外贸易时开时禁;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远洋航行注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