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课件-(共三课时)_第1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课件-(共三课时)_第2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课件-(共三课时)_第3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课件-(共三课时)_第4页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课件-(共三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芙蓉楼送辛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此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抓住《芙蓉楼送辛渐》中“一片冰心在玉壶”体会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体会诗人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要抓住“冰心、玉壶”的象征意义,这首诗构思新颖,看似在写与友人的离情别绪,实则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因此理解诗句所蕴含的可贵精神品格有一定的难度。难点分析写首诗时,诗人遭贬四年,此时又逢亲友回归故里,其深感仕途失意,内心凄切,但王昌龄仍保留心中的高风亮节,这种遭遇所生的情怀距四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较远,学生较难理解。

五、说教学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2、指导古诗学法,读懂诗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诗,体悟诗境1.(出示《芙蓉楼送辛渐》)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教师指名读,纠正字音。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节奏。学生再齐读。3.品味诗境,读好古诗。(1)了解背景,读懂诗意。《芙蓉楼送辛渐》诗中写了一件什么事?读读课题,借助注释和老师出示的写作背景,想想是谁送别谁?辛渐要去哪儿?(2)交流分享,品味诗境。送别辛渐时,周边的景色怎么样?读读诗的前两句,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汇报)寒雨: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它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连江、夜入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楚山孤: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楚山?品读前两句话,读一读,面对这样的景色,作者的心境是怎样的?(3)引读:黎明时分,天色乍亮还暗,寒冷的冰雨敲打着江面,一座孤独的楚山昏昏沉沉地立在江边。作者望着这一切,不禁吟诵道——(指导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小结:孤独的楚山,寒冷的山雨,面对即将远行的好友辛渐,再想起自己遭受贬谪、独在异乡的现状,王昌龄不禁悲伤而泣——(学生再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4.读懂作者,品味诗情辛渐此时要回到洛阳,猜猜看,他可能会遇见王昌龄的哪些亲友?这些亲友都会问辛渐什么问题?(他为什么不回来?他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被贬?)是啊,洛阳亲友的问题、疑惑,王昌龄都想到了,但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学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引读: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结发妻子问起时,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2)聚焦:冰,玉壶。冰和玉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答)补充资料: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唐开元宰相姚崇自写下《冰壶诫》“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李白也曾用冰壶自我鼓励。“玉壶”比喻什么?(王昌龄的心)那么,作者究竟想用冰心玉壶来表达他什么样的心境?点拨:王昌龄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洛阳亲友,并且还表达了即使被贬谪出京在偏僻的外地为官,他依然坚持清明廉洁的本心,这比任何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更能表达自己的为官信念。(3)小结:诗的前两句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既写出了苍茫的江雨,孤立的楚山,还烘托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诗的后两句言志,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请大家带着感情,再次朗读这首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环节二、指导书写,巩固生字1.课件出示这首诗中出现的会写的生字,教师指名认读。2.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重点指导“蓉、壶”)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说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送别诗)寒孤冰心玉壶八、说教学反思《芙蓉楼送辛渐》首先通过词想象画面。如:让学生找出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引导说具体,再发挥想象,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想象中理解诗的大意,避免了以往以词解词的教法,既淡化了诗意,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然后通过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引出《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前一天晚上王昌龄和辛渐在芙蓉楼饮酒话别的情景,结合一夜的寒雨体会此时诗人那种忧愁、孤寂的心情,指导朗读,同学们的情渐渐浓了。最后穿插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在他坎坷的仕途中,再次体会与好友分别时的心境,再读前两行,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塞下曲》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塞下曲》。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此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4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塞下曲》《墨梅》这两首诗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四、说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塞下曲》《墨梅》这两首诗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

五、说教学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2、指导古诗学法,读懂诗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入新诗,感悟诗情1.引入第二首诗——《塞下曲》。(1)古代诗人有时还会借用一个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请大家自由朗读《塞下曲》,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完后指名读,纠正读音,范读节奏)(2)借助注释和老师出示的资料,说说诗中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补充资料:卢纶,他一生在官场中郁郁不得志,写此诗时正是其被贬谪,到边塞任幕府判官时。身在边塞数十年,故而其多次见证了边塞将士浴血杀敌的场景,所以他所作的军旅诗尤为著名。(3)当时的场景会是怎样的?你能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吗?(学生用豪迈的气势朗读诗)2.品味诗境,指导朗读。(1)解读“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深、夜静、宿雁惊起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朗读时应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感受到雪很大,天气严寒。作者写塞外环境恶劣,表现了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朗读时应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3.小组合作交流难理解的字词及诗句的意思。环节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1.过渡:在寒冷的冬天,除了有奋勇善战的战士,还有与严寒抗争、傲放枝头的梅花,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梅花有关的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释题)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1)练习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一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3.检测古诗朗读的情况。(教师指名读,并相机纠正字音,指导朗读节奏)4.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5.小组合作交流读懂的词语和诗句,以及交流收获和疑问。6.小组汇报交流。(1)理解“我家”。(教师讲述王羲之和“墨池”的典故。)诗人与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2)体会“淡墨痕”。(淡淡的墨痕)(3)体会“满乾坤”。(充满天地之间)(4)这是一株怎样的梅?(色淡、气清、低调、不张扬)7.阅读拓展,感悟诗情。(1)教师讲述几则关于王冕的小故事,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学生自由回答)(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现了王冕怎样的志向?(学生答后,教师总结板书:淡泊名利、坚持内心追求)教师小结:王冕与墨梅融为了一体,墨梅的品格就是他的品格,王冕借墨梅的品格来抒发自己的志向。环节三、指导书写,巩固生字1.课件出示第二、第三首诗中出现的会写的生字,教师指名认读。2.请学生说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范写,强调书写要点。(重点指导“乾、坤”)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七、说板书设计塞下曲月黑遁逃逐满弓刀勇敢顽强八、说教学反思朗读是古诗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帮助他们感受古诗的韵味,初步理解诗意。为了在两个课时内高效地进行三首古诗的教学,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与讨论,共同解决诗中难理解的字词以及诗句的意思,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引导者在关键时候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感悟,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墨梅》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墨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诗先在一、二行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行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二、说学情

学生生活在21世纪,王冕生活在遥远的元朝时期,虽然学生和诗人有距离,但人性是相同的,人的心灵的情弦就是对话的平台。在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淡”、“满”,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借助文本和资料自读、自悟,让教师、学生和作者三者的心灵和谐交融,情感达到共鸣。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4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塞下曲》《墨梅》这两首诗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四、说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墨梅》这两首诗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

五、说教学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2、指导古诗学法,读懂诗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赞颂梅花的诗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元朝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王冕的作品。还记得《王冕学画》这篇课文吗?回忆一下。2.墨梅指什么?猜一猜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吗?3.咱们赶紧去读一读古诗吧。环节二、初读诗歌放声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看看读完古诗后你会有什么疑问。(多读几遍)(一)朗读:1.指名读,正音:乾坤2.齐读。(二)质疑:1.读完诗歌后,你有什么疑问?2.小结:为何作者画笔下的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丝毫没有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得到人们的夸奖呢?环节三、品读解疑咱们静下心来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自己用多种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和同桌小声讨论一下,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就作上记号。(一)一、二行诗1.解词(1)指名读一、二行诗句。这两行诗里有没有不懂的字词?洗砚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传说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2)理解诗句:谁能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3)感受意境:再读读诗,边读边想像:在这小小的洗砚池边会是什么样的美景?指名说。2.看课件赏画。师叙述: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向折枝墨梅,枝干舒展挺秀,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新俏丽,生气盎然。虽然只用了淡淡的墨色轻染“淡墨痕”,却把梅花含笑娇俏的样子生动地刻划出来。3.指导朗读(“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师点评。男生、女生读。(二)三、四行诗诗人为什么特别爱这朴素淡雅、端庄秀美的梅花呢?指名读三、四行诗句,师引读。1.释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是啊,它并不希罕人们夸奖它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齐读整首诗。2.梳理质疑:王冕在自己屋子的周围种了一千多棵梅树,题为“梅花屋”。他为什么这样喜爱梅花,这样喜欢画墨梅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得走近王冕。(1)

课件介绍王冕资料(2)

此时,读了后两行诗,你有什么感受?议一议,读一读。(预设:或体会到他对统治者无情的讽刺;或体会到他考进士屡试不中,满怀愤郁;或体会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又或品悟出他归隐家园、怡然自得的那份闲逸……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师小结:诗中,一个“淡”字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分外的耀眼!“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卓尔不群、淡泊名利。(板书:卓尔不群)想像引读:一个清晨,晨光微曦,王冕手持书卷,缓步来到家乡的洗砚池边,轻轻坐下,静静的赏梅。看着看着,他欣然拿起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