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扬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暑期练习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届扬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暑期练习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届扬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暑期练习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届扬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暑期练习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届扬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暑期练习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扬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暑期练习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炼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二: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怡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赋中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有韵,萧绎则强调“文”之抒情且注重语言形式美,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B.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C.“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的独特性,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D.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使得南朝时期更自觉地追求语言的形式美,而这些对中国文学又产生了重要影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也呈现出创作者不同的审美追求。B.“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C.建安、曹魏时代的作家关注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而汉赋难见个人情性。D.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3分)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B.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C.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D.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4分)5.曹操的《短歌行》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论述加以分析。(6分)。(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忆潘师蔡天新1978年10月初,考取山东大学的我第一次坐上火车,千里迢迢从南方来济南报到。几天后,数学系举行新生开学典礼,一位风度翩翩、满头银发的老教授上台讲话,他便是系主任张学铭教授。张先生讲了一番欢迎、鼓励的话后,忽然向我们推介起一位年轻数学家,讲他如何如何了得,说完以后便把他请了出来,与同学们见面,那正是潘承洞先生。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潘师,厚厚的眼镜(两千多度),高高的个子(一米八四)。当时我只有15岁,尚未发育成熟。如果站在他身边,应该会差一个脑袋。那年潘师四十四岁,正值壮年。就在几个月前,潘师因为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由讲师越级晋升为教授。值得一提的是,那也是我唯一一次聆听张学铭先生讲话,第二年他便调离母校,到我后来工作的浙江大学,在那里创建了控制理论专业。那次典礼有点奇怪,数学系有好几位名教授,有两位还是民国年代留美归来的,张先生为何要向同学们独独隆重地介绍潘师呢。后来我猜测,这不仅因为潘师成就突出,还因为那会儿张先生已知自己不久要南下,预见到潘师将会接任他的系主任和数学研究所所长职位。潘师很早就意识到,应该让学生们自己去探寻、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为此,他派大师兄于秀源去剑桥大学,师从大数学家阿兰·贝克研习超越数理论。而师弟妹们也各有所长,郑志勇在代数数论领域的工作让他较早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香港求是基金的资助;张文鹏、翟文广、蔡迎春坚持研究解析数论,分别在L函数均值估计问题、Dirichlet除数问题、加权筛法的推广和应用等领域颇有建树和成就,文鹏并在大西北开垦出一片数论的沃土;而王小云和李大兴则在数论的应用——密码学领域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特别是师妹王小云,巾帼不让须眉,破解了数个国际通用的密码,名扬海内外,也让我们师兄弟为之骄傲。我的硕士论文题目《一类数论函数的均值估计》灵感来自于潘承彪教授来山大讲学时所提的问题,对潘师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他却亲自推荐给《科学通报》发表。那是在1984年,此文让我获得了山东大学首届研究生论文大赛一等奖,也是理科惟一的一等奖。正是在山大读研期间,我开始迷恋上了写诗。那自然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没想到潘师却予以理解、宽容,从未批评过我,甚至在某些场合,还因此在别人面前夸奖我。时光如梭,我在山大九年零三个月的生活就要结束,即将开启人生新的旅程。可能是因为在北方生活得太久了,我有些想念南方,潘师和师母李老师分别是苏州人和上海人,他们在热情挽留之余,予以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潘师亲自为我写推荐信给上海交通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而我最后落户杭州,也是因为潘师和系里邀请来的一位客人的缘故。潘师并非埋头死读书或研究的人,他有许多业余爱好,乒乓球、桥牌、象棋等样样精通,并且曾在母校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省市比赛中获奖。不仅如此,他还通过这些博弈和比赛,提高了社会观察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为后来他从事的行政领导工作打下了基础。潘门弟子中,王炜擅长桥牌,我则可能是第一个与他对弈象棋的。当潘师听说我中学时就参加过成年象棋比赛,还在地区一级棋类运动会拿过名次,便邀请我到他家里下棋。我们对弈过三五回,互有胜负,胜率各占六四开,潘师占优。棋如其人,潘师有大将风度,从来落子无悔,与此同时,他却允许我偶尔悔棋。(节选自2014年10月23日《南方周末》)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第一次”、“千里迢迢”写出了一个少年初出家门的无助。B.专用一节写学生的成就,是为了突出潘承洞先生作为一位老师的杰出贡献。C.潘师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获得卓越成就,并不断开辟、探寻新的研究领域。D.潘师专业突出、爱好广泛,这些都为他后来从事行政领导工作打下基础。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忆潘师,却从张学铭教授写起,由他来推介潘师,笔法摇曳,体现潘师的成就突出。B.§4“小菜一碟……却”写出了潘师对我论文的重视,“惟一”则说明他慧眼识金。C.本文回忆内容虽多,而能用潘师在数学专业的贡献这条主线串起文章的写作,选材领域集中。D.文章语言平实、质朴、清晰,兼用熟语、成语,叙事表情皆流畅自然。8.这篇散文在娓娓道来中表达了“我”对潘师的深情,请简要概括。(4分)9.这篇散文通过写“我”的言行举止塑造了潘承洞先生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出正闺①,刖跪②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入见,公曰:“寡人以子大夫之赐,得率百姓以守宗庙。今见戮于刖跪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忍焉。臣闻之,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今君有失行,而刖跪有直辞,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请赏之,以明君之好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于是令刖跪倍资无正,时朝无事。景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拒而不入者哉!”(节选自《说苑·正谏》)材料二: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王珪对曰:“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圣。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诸官随入,预闻政事。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隋炀帝好自矜夸,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虞世基位居宰辅,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诤,诚亦合死。”太宋曰:“公言是也。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注]①正闺:宫中的小门。②刖跪:断足的人。古代受刖刑的人多被役看守宫门,文中即指守门人。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字母填写到答题卡横线上。(3分)夫治A天下者B非用C一士之言也D固有E受F而不用G恶有拒H而不入者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固,文中指坚持,与《师说》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意思相同。B.藉,文中指凭借,与《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藉”意思不同。C.刍荛,指割草砍柴或割草砍柴的人,多用于自谦,文中指粗浅鄙陋的意见。D.矜,文中指夸耀,与李密《陈情表》中“犹蒙矜育”的“矜”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公行为不当,刖跪规劝,景公感到差惭而不去上朝,晏子却认为刖跪敢于直言是国君的福分。于是景公下令加倍赏赐刖跪,并免除了他的赋税。B.在晏子看来,国君居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臣下就不进言,那么君王就听不到,在下位的不说话,在上位的听不到,上聋下哑,会妨害国家治理。C.王珪认为,国君听从规谏就会圣明,现在太宗广开言路,他愿意竭尽所能。太宗赞同,下令以后宰相进宫商量国家大事,让谏官跟随,参与政事。D.隋炀帝昏庸,虞世基身为宰相,不敢直言进谏,没有尽到一个臣子应该尽的责任。太宗始终认为,虞世基罪恶深重,应该和隋炀帝一同被处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4分)(2)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4分)14.如何“进谏”和“纳谏”?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赠博也上人①【清】郑板桥闭门何处不深山,蜗舍无多八九间。人迹到稀春草绿,燕巢营定画梁闲。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注】①博也上人:一间小庙的主持。郑板桥寄居庙中,写诗以赠。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描写的是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包含生活环境和人事。B.第三四句写住所少有人来,春天到了燕子不来筑巢,有点冷清。C.第五六句中“陆”是《茶经》作者陆羽,“颜”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D.第八句“关关”是鸟叫声,以声衬托,写出寺庙和老僧的静。16.诗歌一二句已经包含了闲居淡泊之意,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以“,”两句表达了人对财货应具有的珍惜但不贪婪的态度。(2)岳飞在《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说“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亦有同样表达:“,?”(3)王实甫善于化用前人句意,如“,”两句应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中化来。(4)“盈盈”一词往往包含美好的含义,今人喜欢用来取名,古人也常在诗文中用到这个词语,如“,。”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闪电是怎么形成的?①我们可以把大气分割成无数个想象空气团。②因为地表的组成复杂多样,③有植被、土壤、建筑、水体……等,④所以地表反射光波的能力不等,⑤这使得空气团的温度不尽相同。⑥空气团好比一个热泡。由于不同温度的热泡浮力不同,上升速度便有快有慢,快速上升的热泡会挤压其上方和周边上升速度慢的热泡,使它们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产生向其后方运动的下沉拖曳流,对流(热泡之间的相对运动)就产生了。对流导致相邻热泡中的粒子之间产生了碰撞与摩擦,摩擦起电使粒子带上电荷。对流越强,持续时间越长,(①)。电荷有正有负,当携带同一电荷的热泡群中总电荷累积到一定量,又与地面或附近带相反电荷的另一个热泡群之间产生高压,此时电流在导电气道中因碰撞会产生火花,就形成了闪电。如果热泡群中水汽含量较多,上升降温过程中就会生成云,所以人们经常看到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的场景。但是,(②),水汽含量较少,上升过程中就无法形成云,难得一见的“晴天霹雳”就出现了。“红色精灵”是“晴天霹雳”的一种衍生品。闪电的温度可高达17000℃以上,使周围的物质离子化,继而形成了高速上升的气流,有时气流呈现喷射状。在类似“红色精灵”出现的天气条件下,若空气团的电荷累积量没有达到放电条件,就不会出现“晴天霹雳”。虽然人们对环境的变化,但是大气中的强对流已悄然形成。如果“晴天霹雳”发生在白天,阳光可能掩藏“红色精灵”,也就隐藏了强对流的警示。这种不可见的强对流比强对流云更具危险性,难以防范。如果飞机遭遇这样的强对流区,飞行员很难快速做出正确的应对,很可能导致机毁人亡;如果高大的轮船驶入强对流区,也有倾覆的风险;山区的高架桥,如果正处于强对流中,也是。所以,当我们享受大自然赠予的快乐时,不要忽略它的警告,美景背后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危险。18.请结合文本,给闪电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0字。(5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最后一段加点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贸易谈判中,葛经理诚恳地说:“宁可我们吃点亏,也不能让你们受累。”B.冯团长站在新兵队伍前,说:“我们为什么要来当兵?就是要保家卫国!”C.《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D.全区教师表彰大会上,欧阳老师说:“我们都是教师,要用良心来教书。”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奥运史上有一位享有盛名的游泳教练谢曼·查伏尔,曾率领他的弟子74次打破奥运记录。但是,谢曼·查伏尔本人不是游泳运动员,也不会游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年级语文暑期练习答案2024.81.C(A.“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原文为“接近”。(曲解文意)B.“曹丕《典论·论文》……是文体辨析开始”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由此可知,曹丕《典论·论文》不是文体辨析的开始。(张冠李戴)D.“使得”错误,“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与前文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强加因果))2.C(选项为“汉赋难见个人情性”,而原文为“汉赋中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由此可见,是“汉代大赋”,不是“汉赋”,范围失当。)3.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不能体现文学自觉,郭象的观点属于魏晋玄学的范畴,不在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之列。故选D。)4.①论证采用总分结构,清晰严谨。文章开篇引出“文学的自觉”这个话题,并总述“有三个标志”,然后以“首先”“其次”“再次”为段首语,分别从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体裁有比较细致的区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②论证多用引用论证,增强说服力,增加文学色彩。如:引用《史记》、《文心雕龙》、《汉书·艺文志》《典论·论文》、《文赋》、《文选》等典籍中的相关内容;③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比较”等词句。(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5.①从体裁特征分析,《短歌行》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以乐府旧题进行创作;②从审美特性角度分析,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和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③从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角度分析,抒写了诗人人生苦短的无限感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统一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