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练习第3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_第1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练习第3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_第2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练习第3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_第3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练习第3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_第4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练习第3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练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些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蛇、青蛙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C.种群 D.食物网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C.消费者 D.分解者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③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④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⑤植物都是生产者⑥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⑦动物都是消费者A.②④⑥ B.①②④C.①⑤⑦ D.②⑤⑥4.(2023·山西太原高二质检)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产者,包括所有的植物和部分细菌B.所有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丙C.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丙也可以行使其功能D.甲和乙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石题组二食物链和食物网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7.(2022·江西宜春高二期末)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含有4条食物链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鼬C.鹰和鼬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的关系D.大量捕杀鼬不会导致鹰的数量明显下降8.(2023·河北衡水高二月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种间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10.(2023·山东青岛高二期中)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生物种类鱼甲河虾鱼乙水蚤消化道内食物组成鱼乙、河虾水蚤、小球藻水蚤、河虾小球藻A.鱼甲在这四种生物中营养级最高B.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鱼甲与鱼乙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D.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11.(2022·江苏扬州高二期末)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树下的蚯蚓是消费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C.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除绿色植物外,蓝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等原核生物也可以充当生产者B.若食虫鸟被人类大量捕杀,短期内植物虫害将严重C.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成分有生产者和分解者D.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13.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进水口浮游藻类数量(年均)出水口浮游藻类数量(年均)水库淤泥中真菌、细菌数量1.93mg(干重)/L1.02mg(干重)/L1013~1015个/m2(1)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浮游藻类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的主要生物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________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14.(2023·江苏镇江高二期中)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2)该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鹰与蛇之间既有____________关系又有________关系。(4)图中一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鹰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5)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题组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2023·吉林白城高二期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能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在食物网中传递C.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个体中储存的能量越少D.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A.①②③ B.①③⑤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3.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方框表示生物同化的能量,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④不包括次级消费者的粪便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从能量大小看,②>③+④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B.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a-bC.如果甲表示生产者,则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a+e+cD.乙的同化量小于摄取量,同化量可表示为a=b+d题组二能量流动的特点5.(2022·江苏宿迁高二期末)假设草固定的能量是一定的,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可能最多()A.草→昆虫→青蛙→蛇→鹰B.草→昆虫→田螺→食虫鸟→鹰C.D.6.假设某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最多为()A.(a+b)×20% B.(c+d)×20%C.(a-c)×20% D.(b-d)×20%7.如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b可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图中的d1/d可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图中的c1若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8.(2022·河北邢台高二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250J/(cm2·a)B.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D.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10%~20%之间9.(2023·江苏扬州高二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f表示第三营养级全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a×100%C.图中d蕴含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D.畜牧业中,圈养与放养相比,可提高图中c/b的比值10.赛达伯格湖是一个沼泽湖,湖底有北方泥炭沼泽湖所特有的沉积物——泥炭。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如图结果。GP表示不同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均为J/(c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4.7J/(cm2·a)B.未利用②的能量中含有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同化量用于呼吸消耗的占比越低D.未利用③的能量去向不包括沉积在湖底形成泥炭11.(2023·江苏宿迁高二期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真实情况的是()A.能量都是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B.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的级数可以无限增加C.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D.流入每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都会以热能形式散失12.(2023·安徽马鞍山高二月考)大闸蟹是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甲壳类。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2)kJB.大闸蟹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5)/(b+2)×100%C.图中d代表大闸蟹同化的能量D.d中的能量有一部分会通过次级消费者的食物残渣流向分解者1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箭头________(填序号)是不应存在的。(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__(填序号)。(3)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的过程应属于箭头________。(4)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_____个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____________。(5)图中⑬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E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6)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值,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0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0百万千焦的能量未利用(题中数值保留小数点后1位)。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百万千焦,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3)次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的能量的比例是________%。(4)由题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其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的原因如下: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部分能量被________________;②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还有部分能量被________利用。第2课时生态金字塔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题组一生态金字塔1.(2022·广东深圳高二月考)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2.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与能量金字塔塔形相似,后者与能量金字塔塔形不同B.前者与能量金字塔塔形不同,后者与能量金字塔塔形相似C.前者与后者都与能量金字塔塔形相似D.前者与后者都与能量金字塔塔形不同3.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能量金字塔中的a、c分别代表生产者、三级消费者B.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C.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D.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来说,往往一棵树上栖息着很多昆虫,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呈倒置状态4.如图a、b、c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某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某浮游生物群落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b的形式B.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C.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接受外部的能量输入D.图c中的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5.下列哪种情况最可能会出现倒金字塔形()A.生物量金字塔,其生产者的生活史比消费者的要短得多B.能量金字塔,组成该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极多C.数量金字塔,由生活在温带草原上的各种生物组成的一个复杂的食物网D.海洋中的能量金字塔,其中生产者个体小,繁殖快,可整个被浮游动物吞食和消化题组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虫、除草可以让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间种套作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根据草场能量流动的特点,可以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能使能量循环利用7.如图是近年在某地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B.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种间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同化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D.拔去田地中的野草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8.如表为稻田适度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处理水稻产量/(kg·hm-2)土壤有机质/%稻田养鱼40232.72对照34742.56A.该稻田中水稻→鱼→人构成的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在该稻田中,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使水稻产量提高C.稻田养鱼使水稻能从土壤中吸收更多鱼粪中的有机质,提高水稻产量D.与普通稻田相比,稻田养鱼可以降低稻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9.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根据表格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J/(m2·a)]2.5013.309.800.28250.00A.甲的生物量一定比乙小B.5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是:戊→乙→丙→甲→丁C.甲一定是初级消费者D.乙和丙是种间竞争关系10.(2023·广西南宁高二期末)如图为以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相关数据建构的生态金字塔示意图(图中C1、C2代表不同营养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消费者C2粪便中的能量可被生产者同化利用B.生态系统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会出现倒置现象C.部分C1同化的能量以遗体和自身粪便中化学能的形式流向分解者D.图中C1到C2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1.(2023·北京丰台区高二期末)如图Ⅰ和图Ⅱ分别表示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某种生态金字塔,a、b、c、d代表不同营养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Ⅰ不可能是生物量金字塔B.图Ⅱ可能是生物数量金字塔C.图Ⅰ和图Ⅱ通常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D.a代表第一营养级,属于生产者12.图甲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太阳能、热能B.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C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必须当能量状况表现为下宽上窄的正金字塔形时,方可维持正常运转D.若该自然生态系统为一湖泊,经过若干年后演变为一森林,此属于种群的次生演替13.请根据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__________,并发现了能量流动的两个明显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示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如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间种套作、蔬菜大棚、稻—萍—蛙等立体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帮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如研究沼气工程,则可以帮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如研究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还可以帮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研究小组对某人工鱼塘中部分生物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分析后获得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研究发现,适当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饲料投放量,均可使鱼产量大幅度提高。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混合放养,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龙虾属于杂食性动物,可取食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也捕食鱼塘中的B,小龙虾与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小龙虾入侵该鱼塘后,如果放弃对该鱼塘的管理,预期小龙虾的种群数量将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A的同化量以相同的比例来自各条食物链(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以20%计算),当A同化129kJ的能量时,则共需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J。(4)在混合放养的鱼塘中加入肉食性的乌鱼,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是否有利,并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2022·江苏响水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2.在碳循环中,连通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①生产者②消费者③分解者④光合作用⑤呼吸作用⑥蒸腾作用⑦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⑦C.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3.(2023·河北武安高二期中)如图表示碳循环过程,其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化学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生理过程是①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推动着碳循环C.图中①②③④能充分体现碳循环的全过程D.全球碳循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⑤过程加快4.(2023·重庆高二质检)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图中a、b、c、d表示该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c和d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生活中倡导低碳行动利于b的相对稳定C.c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d是唯一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成分题组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5.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B.能量作为动力,流经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C.生态系统中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6.(2023·天津高二统考期中)下列有关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只能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B.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推动物质在生物群落内循环往返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7.(2022·北京市平谷区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8.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黑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白色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C.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D.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为CO29.碳中和是指CO2吸收量和CO2排放量达到平衡,实现CO2的“零排放”。研究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B.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控制生物体呼吸产生的CO2量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D.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有助于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10.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生态系统(50~250年未砍伐)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检测,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项目生产者活生物量(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g/(m2·年)]老龄12730470440幼龄1460360390注:生产者活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产者的有机物总量;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A.西黄松老龄群落每年每平方米有3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最终均会以CO2的形式返回大气中的CO2库C.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小于老龄群落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西黄松老龄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11.(2023·江苏南通高二月考)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12.(2022·辽宁沈阳高二期末)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1~4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表示为C.分解作用可用箭头甲指向丙表示D.该示意图可体现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运动的特点1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请据图回答问题:(1)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图中______(填序号)实现的。(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____________。(3)进行①过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4)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________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字母___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库,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_冬季。(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_____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时生物富集及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题组一生物富集1.(2023·黑龙江大庆高二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富集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富集作用与人类的活动有关B.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可以被植物、动物直接吸收C.生物体内有害金属的浓度超过环境浓度D.生物富集现象是局部的,不具有全球性2.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明显高于环境含量的DDT。这种现象说明了()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人类活动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觅食3.如图中食物网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中,施用了某杀虫剂,这种杀虫剂自然降解的速度极慢。这种杀虫剂在下列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的是()A.aB.hC.gD.f4.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应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C.该生态系统一定没有分解者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题组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5.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对照组的土壤应()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做高温灭菌处理C.排除微生物的作用D.尽可能避免理化性质的改变6.为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下列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网兜中C.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D.将落叶连同网兜分别埋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7.(2023·河北承德高二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证明某细菌对树叶的分解作用,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其共同之处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等份,实验过程保持树叶湿润,其他实验条件和步骤如表所示。下列哪种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序号实验处理甲乙方案一无菌条件自然条件方案二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自然条件方案三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先灭菌,然后接种某种细菌,最后置于适宜条件下A.方案一 B.方案二C.方案三 D.三个方案都不能达到8.下列关于“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用等量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处理等量淀粉糊B.实验应分别对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进行高温灭菌后再处理淀粉糊C.应在20℃左右下处理7天后,再进行相关检测D.用碘液检测淀粉,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9.如图表示a、b、c三个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由弱到强依次是()A.a、b、c B.c、b、aC.b、a、c D.a、c、b10.(2023·山西朔州高二月考)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量该湖泊内具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中甲、乙、丙、丁4个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生物种群甲乙丙丁能量/kJ1.3×1082.8×1092.9×1071.1×108A.在这四个种群中,种群乙为生产者B.种群甲与种群丁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按照能量传递规律,丙最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D.丙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浓度可能最低11.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与绿色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如图表示甲、乙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B.甲、乙中,甲可能表示热带雨林,因为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比较弱,积累在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高C.农药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不易分解的农药可通过食物链发生聚集,并且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往往积累越多D.土壤缺水可导致植物叶片部分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受到影响12.以下是某水域DDT的污染状况:不同成分水底泥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鲫鱼乌鳢DDT含量(μg/kg)0.10.76.321.037.919.4124.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表中数据表明DDT具有生物富集现象B.表中所列消费者中乌鳢的营养级最高.C.DDT在生物群落各营养级间循环往复D.鲫鱼摄入的DDT有部分随代谢产物排出体外13.(2023·江苏南通高二期中)环境中的汞、铅等重金属随食物、饮水进入生物体内后储存在脂肪、神经组织中而不容易排到体外。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某种重金属的浓度结果如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处于________营养级。(2)经测定,该生态系统生物体内重金属浓度超过环境浓度,该现象称为____________,且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重金属浓度的相对值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重金属在其他生态系统的种群,如北极熊、企鹅等中是否能检测到,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请回答相关问题:(1)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选择4种树种的叶片做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图所示。①实验时所选蚯蚓生长状况应基本一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由实验结果可知,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统称为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上述研究实验,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蚯蚓的数量。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题组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和传递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行为信息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D.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2.(2023·河北唐山高二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源只能是生物B.信息的传递需要信道C.和生物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不同的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需要信息受体D.一种生物只能产生一种信息类型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只来自非生物环境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都是肉眼可见的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靠人力来提高D.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了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三者缺一不可4.(2023·江西九江高二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依赖于食物链进行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循环往复的C.物质循环、信息传递需要能量的驱动才能正常进行D.在信息传递的基础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同时进行、不可分割题组二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其应用5.(2022·江苏盐城高二期中)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对生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B.菊花接受的日照长短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C.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信息的传递只能是由一个(种)生物发出信息,另一个(种)生物接收信息6.某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A.通过人为补充光照,延长家禽接受光照的时间,提高产蛋量B.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作物早熟、高产的目的C.通过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并在田间释放,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通过人工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7.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信息传递原理来防治害虫。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①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③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④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雌雄交配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8.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可应用信息传递的原理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9.(2023·安徽芜湖高二检测)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下列现象与其所用到的信息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温柔陷阱”: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昆虫捕食——化学信息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物理信息C.“我最闪亮”: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炫耀——化学信息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行为信息10.(2022·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有些植物在遭受疾病或干旱时会提前开花。研究人员发现,饥饿的熊蜂频繁在叶片上打洞但并不多做停留,也没有把切割下的叶片带回巢穴。被熊蜂打洞的植物会提前15~16天开花。人为模仿熊蜂在叶片上打洞后发现,植物虽然提前开花,但提前速度远比不上熊蜂打洞的效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遭受疾病或干旱时提前开花是对逆境的适应B.饥饿的熊蜂在叶片上打洞是为了取食植物叶片C.推测熊蜂打洞可给植物传递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D.熊蜂打洞让植物提前开花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1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诗圣杜甫描绘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使用样方法调查花丛中蝴蝶的种群密度B.花的颜色、黄莺的鸣叫均属于行为信息C.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开花期,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为避免果树遭受鸟害,用音响设备模拟天敌声音驱赶鸟属于生物防治12.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随雨水进入土壤后,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种灌木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这种灌木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C.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来控制有害动物13.(2023·江苏南京高二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流是循环的,信息流是单向的,能量流往往是双向的B.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物质是不断递减的C.能量金字塔顶端的营养级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能量最多D.信息传递利于沟通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间关系,可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14.招潮蟹是生活在海边的一种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红色的大螯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如图为甲、乙两种招潮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______________有直接关系。(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中涉及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可以知道,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材料二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1)材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___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这说明性引诱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性。(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害虫种群的__________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题组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C.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的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D.在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处于平衡状态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多时,食虫鸟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题组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小,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的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来的状态4.(2022·北京东城高二期末)近年建成的北京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原址是一处废弃的砂石场,现在这里林绿水秀,被称为“首都后花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场所,更是北京北部区域重要的生态走廊组成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种植适应本地环境的多种植物可提高生态修复效率C.生物多样性增加有利于增强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负反馈调节在此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发挥作用5.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农田除草除虫可使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提高a的大小C.一般来说,物种丰富度与a的大小呈正相关,与b的大小呈负相关D.本图适用于森林生态系统,但不适用于北极冻原生态系统6.(2023·陕西宝鸡高二期末)下列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生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所需,保证人类生产生活的稳定环境,而处于生态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则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不大B.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过度利用的森林和草原,应封育并持续禁止开发利用C.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需要人为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D.合理控制人工桉木林中桉木的种群密度,有利于提高灌木层、草本植物层的物种丰富度,提高人工桉木林的稳定性题组三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7.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可能是因为瓶内小鱼数量过多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D.若想生态瓶内的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8.(2022·江苏盐城高二期末)某课外小组设计小生态缸,下列不利于生态缸长时间维持稳定的是()A.生态缸中必须包括一定量的腐食性生物、细菌等B.需要依据能量的传递规律推算各生物成分的数量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可以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D.生态缸中的动植物最好从自然环境中选择9.(2023·云南曲靖高二期末)如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eq\o\al(+,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此时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溶解氧减少C.CD段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