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5-T 55-2018稻鳖共生绿色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3305-T 55-2018稻鳖共生绿色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3305-T 55-2018稻鳖共生绿色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3305-T 55-2018稻鳖共生绿色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3305-T 55-2018稻鳖共生绿色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305/T55—2018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州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州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浙江清溪鳖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粮油产业联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炳祥、任洁、王仪春、周志金、李建国、王云华、宓盛、周可明、杨凤丽、

沈林安、王根连。

DB3305/T55—2018

稻鳖共生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鳖共生模式中水稻、中华鳖绿色生产技术与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州市稻鳖共生绿色生产基地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26876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1868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

NY/T2192水稻机插秧作业技术规范

DB33/T986稻鳖共生轮作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田塘

经过设施改造成为既能种田又能养殖鳖或者鱼类的农田。

3.2

稻鳖共生

在田塘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中华鳖的一种种养结合综合生产模式。

3.3

稚鳖

体重50g以下的中华鳖。

3.4

1

DB3305/T55—2018

幼鳖

体重50g~250g的中华鳖。

3.5

成鳖

体重250g以上的中华鳖。

3.6

亲鳖

鳖龄3年以上,供繁殖用的雌鳖和雄鳖。

4产地环境

符合NY/T391规定的产地环境质量要求。

5设施改造

5.1田塘改造

田塘按每个面积20000m2~25000m2进行平整,四周筑堤,堤高不少于1m,堤埂要求牢固。

5.2防逃墙建造

田塘堤埂四周要建立不小于50cm高防逃设施。可选用砖墙、铝塑板、石棉瓦等材质。若是砖墙则

要求15cm宽×50cm高,并设置“T”字型压顶沿口。

5.3暂养池挖建

在田塘两条较长的堤埂过1/4处,紧贴两边堤埂斜对面各挖一个长方形暂养池,面积控制在田塘总

面积的8%以内,长、宽宜为20m~30m、深0.6m。暂养池四周做小埂加固硬化,小埂高度5cm~10cm,

埂上设置斜坡网片。

5.4排灌建设

排、灌水渠分设,进水渠宜用PVC管;在田塘地势低处设置排水口,可在田塘排水处用多孔砖砌一

个4m2~5m2的尾水沉淀池。尾水沉淀池宜二层五个排水管与外相通,上层二个排水管用于控制水位,

下层三个排水管用于干塘排水。

6休耕季管理

2

DB3305/T55—2018

6.1田塘管理

6.1.1休眠鳖管理

10月上旬,回到暂养池的中华鳖将入土进入休眠越冬。暂养池内应保持40cm~50cm水位,需注

意及时换水或加注新水。

6.1.2暂养池围网

水稻收获后,暂养池四周需设置鱼网。

6.1.3灌水养鱼

水稻收获后,稻草还田,当年11月初至翌年3月底保持田塘水位40cm~50cm,杀死田间越冬残留

水稻病虫虫源;每667m2放养规格(1~1.25)千克/尾的草鱼(20~25)尾,草鱼不喂食,利用草鱼

吃食田间杂草及落田谷、草籽等,控制翌年水稻种植时草害的发生。

6.2鳖的放养

6.2.2苗种

苗种应来源于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场,宜选用良种。

6.2.3时间

亲鳖的放养时间为3月~5月,早于水稻插秧;幼鳖、成鳖的放养时间为5月~6月,稚鳖的放养时

间为7月~9月。放养规格为250g~300g的成鳖是稻鳖共生最佳模式。

6.2.4密度

每667m2放养亲鳖50只~200只,或幼鳖、成鳖300只~500只,或当年孵出的稚鳖1000只以上。鳖

全部放养在暂养池内。鳖放养前用15mg/L~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min~20min。

6.2.1田塘消毒

放养前,田塘放干水捕尽草鱼后用生石灰全塘消毒处理。每667m2施用生石灰100kg~150kg,

化浆后全塘泼洒,重点在暂养池内,然后再暴晒7d~10d。

6.2.5鳖的饲养

放养时,先将鳖限制在暂养池内,四周用围网控制鳖进入稻田,待水稻返青后再取消限制。暂养

池放入鳖后,每天投喂两次中华鳖专用配合饲料,投饲率为0.5%。

7晚稻管理

3

DB3305/T55—2018

7.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虫、耐肥抗倒、抗逆性强的优质绿色晚粳稻品种。

7.2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的要求。播种前去除种子中的草籽。种子用浸种药剂处理。

7.3秧田准备

播种前20d秧田翻耕,5d~7d前先灌水测平,干整灭茬作畦,畦宽1.5m、沟深0.2m、沟宽0.4

m,做到畦平、土实、无块状,无残。

7.4播种时间

杂交晚粳稻5月5日前,常规迟熟晚粳5月10日前,早、中熟晚粳5月15日前。

7.5栽培方式

育苗移栽。

7.6播种量

人工移栽方式,常规晚粳稻每667m2秧田播种量30kg~40kg,每667m2大田用种量4千克;杂交

晚粳稻每667m2秧田播种量20kg~25kg,每667m2大田用种量2千克。秧田与大田比为1:10。秧龄

控制30d以内。

机插秧方式,常规晚稻每盘(9寸秧盘)播芽谷100g~120g(折合干谷80g~100g);杂交晚粳

稻每盘(9寸秧盘)播芽谷80g~90g(折合干谷60g~70g)。秧田与大田比为1:100。秧龄控制在20

d以内。秧苗叶龄控制在3.5叶内。

7.7机插秧育苗

采用机插秧方式的,机插秧育苗应符合NY/T2192的规定。

7.8适时移栽

根据秧龄和不同栽插方式按时移栽。

7.9适当稀植

常规晚粳稻每亩移栽1.1万丛~1.2万丛,每丛3本;杂交晚粳稻每亩移栽0.8万丛~1.0万丛,每丛2

本。做到薄水浅插、匀插。

7.10全苗与搁田

4

DB3305/T55—2018

移栽后要做好秧苗的查漏补缺,确保全苗。栽插后以浅水促分蘖,并适时露(实)田与轻搁田,要

求在7月10日前搁好田。

7.11施肥

多年稻鳖共生田塘不需要施用化肥。多年种植水稻后或新建的田塘则应在旋耕时每667m2施入有机

肥1000kg,有机肥料应符合NY/T1868规定的要求;水稻机插7d后每667m2施尿素7.5kg,15d后再

每667m2施尿素和钾肥各7.5kg。

7.12除草

人工拨除田塘中少量的杂草。

7.13防病

水稻抽穗破口前7d~10d和齐穗后用井冈霉素预防稻曲病。

7.14堤埂管理

田塘四周堤埂禁用除草剂。提倡安装太阳能诱虫灯、性诱捕器,栽种蜜源植物、香根草等,诱捕

成虫或越冬螟虫,降低水稻病虫虫源基数。

8共生管理

8.1共生

7月10日前后去除暂养池四周的围网,放鳖进入稻田,实施稻鳖共生。利用鳖的杂食性及昼夜不息

的活动习性,为稻田除草、除虫、驱虫、肥田,同时稻田也为鳖提供活动、休息、避暑场所和充足的

水与丰富的食物。稻鳖共生应符合DB33/T986规定的要求。

8.2投喂

每天在暂养池里早晚投喂中华鳖专用配合饲料两次,上午9:00~11:00时,下午5:00~6:00

时。具体投饲量根据当时天气等状况而定。

8.3水位管理

前期田间水层保持3cm~4cm,有利于鳖觅食和除草;水稻幼穗分化后,逐步提高水位并保持15cm

以上的水位。在第三、四、五代稻飞虱高峰前7d~10d,适当灌深水,保持水位7d~10d,消除稻

飞虱产卵场所。

8.4鳖病预防

5

DB3305/T55—2018

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死鳖及时清理。暂养池每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泼洒浓度为15

mg/L~20mg/L的生石灰或2mg/L的漂白粉,注意生石灰和漂白粉的交替使用。

8.5有害生物预防

及时清除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驱赶鸟类。

8.6搁田

10月10日前后开始放水搁田,前期需要多次轻搁田,促使鳖重回暂养池,待鳖全部进入暂养池后开

始重搁田。

9收获

10月底至11月初采用收割机收割晚稻,稻草还田处理。中华鳖在暂养池按市场需求抓捕或越冬。

6

DB3305/TXXXXX—XXXX

ICS65.020.20DB3305

B05

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标准

DB3305/T55—2018

稻鳖共生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greenproductionofrice-

soft-shelledturtlesymbioticsystem

2018-06-15发布2018-06-15实施

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5/T55—2018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州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州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浙江清溪鳖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粮油产业联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炳祥、任洁、王仪春、周志金、李建国、王云华、宓盛、周可明、杨凤丽、

沈林安、王根连。

DB3305/T55—2018

稻鳖共生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鳖共生模式中水稻、中华鳖绿色生产技术与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州市稻鳖共生绿色生产基地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26876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1868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有机肥料

NY/T2192水稻机插秧作业技术规范

DB33/T986稻鳖共生轮作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田塘

经过设施改造成为既能种田又能养殖鳖或者鱼类的农田。

3.2

稻鳖共生

在田塘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中华鳖的一种种养结合综合生产模式。

3.3

稚鳖

体重50g以下的中华鳖。

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