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全部古诗词(13首)
(注音、注释、赏析)汇总
1[先秦]诗经《关雎》
2[先秦]诗经《莱葭》
3[宋]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4[先秦]诗经《式微》
5[先秦]诗经《子衿》
6[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唐]白居易《卖炭翁》
10[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1[唐]李白《送友人》
12[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3[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1
guanju
[先秦]诗经
gudngudnjujiuzaihezhTzhou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o
yaotiaoshunujunzThdoqiu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encTxingcaizu6yduIiuzhT
参差苻菜,左右流之。
yaotiaoshunuwumeiqiuzhT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qiuzhTbudewumeisTfu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yduzaiyduzdizhanzhuanfance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encTxingcaizu6yducdizhT
参差苻菜,左右采之。
yaotidoshunuqfnseyduzhT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encTxingcaizudydupazhT
参差苻菜,左右忍之。
yaotiaoshunuzhdngguIezhT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作品注释:
1.关关:水鸟叫声。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鹭,生
有定偶,常并游。
2.洲:河中沙洲。
3.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淑:善,好。
4.好逑(q"):理想的配偶。逑,配偶。
5.参差:长短不齐。苻(xIng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
嫩叶可食。
6.流:顺水势采摘。
7.寤(WCJ务):睡醒;寐:睡着。
8.思:语助。服:思念、牵挂。
9.悠:忧思貌。
10.辘:半转。反侧:反身,侧身。
11.友:交好。
12.范:选择,采摘。
题解:诗人对河边采摘苻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
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
小伙理想的对象。
3
长长短短鲜苻菜,
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
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
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
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若菜,
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
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苻菜,
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
钟声换来她笑颜。
4
jianjid
兼葭
[先秦]诗经
jianjiacdngcangbdiIuweishuangsu6weiyTrenzaishuTyi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fang
方。
suhufc6ngzhIdaozuqiezhdngsuy6uc6ngzhTwdnzaishuT
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zhdngydng
审美。
jianjidqTqTbaiIuweisudweiyTrenzaishuTzhTmei
兼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suhufcdngzhTdaozuqiejTsuy6uc6ngzhTwanzaishuTzhdng
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ch(
Mo
jianjiacaicaibaiIuweiyTsudweiyTrenzaishuTzhT
嘉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漠。
suhufc6ngzhTdaozuqi^yousuyduc6ngzhT
溯河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wanzaishuTzhdng
宛在水中ziko
作品赏析:
《蕤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
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
5
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
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
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
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
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
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
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
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
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
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
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
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
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
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
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
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
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
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
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6
“溯泡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
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
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
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
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
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
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
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
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
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
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
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
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
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
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
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漠”三字
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
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
像“长”、“跻”、“右”和“央”、“堆”、“让”的变换,也都
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
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
7
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
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
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
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
说:“《诗•莱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
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入耳目;其
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
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愫
,课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次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
水清;憎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
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
这也许是受了《莱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
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
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兼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
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
可见,《兼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8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wdzhuzhangjiangt6ujunzhuchangjiangwei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r1r1sTjunbujianjungdngyTnchangjiangshuT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K江永。
cIshuTjTshfxiucThenheshfyT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zhTyuanjunxTnsIw6xInd1ngbufuxiangsTyi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作品赏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
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
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
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
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
叹息,在遥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在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
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
“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
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
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
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
9
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
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
“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
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毛晋盛赞这几句为“古乐府俊语”(《姑溪词跋》),可谓一
语中的。“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
“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
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
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
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
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
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
“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
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
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
这样以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
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在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
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是感情的
深化与升华。
江头江尾的遥隔在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这首词的结
10
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在的感受。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
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
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
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11
式微
[先秦]诗经
shIweishIweihubuguT
式微,式微!胡不归?
weijunzhTguhuweihuzhonglu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shIweishiweihubuguT
式微,式微!胡不归?
weijunzhTgdnghuweihunfzhong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作品赏析:
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
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
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
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其一,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上下章只变换
“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微君之故”,朱
熹《诗集传》释为:“我若非以君之故”;“微君之躬”,“躬”
是“貂”的异体,《尔雅•释言》:“躬,身也。”躬、身二字
互训,故“躬”即自身也,也即“君”。“微君之躬”即“我若无
君”。上章言“我若非以君之故”,下章言“我若无君”。上下章
12
表达相同的意思却运用不同的字眼,把作者委婉含蓄的感情表达得
淋漓尽致。其二,一章“胡为乎中露”和二章“胡为乎泥中"。“露”
为“路”的假借字。《尔雅•释名》:“路,露也。言人所践蹈而
露见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泥中’犹言泥涂也。”按:“中
露”也即今俗语所谓心里沉沉的,像被什么东西堵得慌;“泥中”
犹今所谓陷入泥中而不能自拔。因此“中露”、“泥中”是虚写而非
实写,上下章可互相补充理解。
同时,作者字数的变换中,始终不忘记押韵的和谐。一章“故”、
“露”为阴声“鱼”韵和人声“铎”韵同用;二章“躬”、“中”
押阴声“侵”部韵。此两句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又能押韵
和谐字数整齐,有一箭双雕之功效。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
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
印象。
由是,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
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
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女主人公思想感情的
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
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
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
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
13
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
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
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
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些
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
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14
zTjIn
子衿
[先秦]诗经
qTngqTngzTjTnyouyouwdxTnzdngwobuwangzTnfngbu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
sIyin
嗣音?
qTngqTngzTpeiyouyouwdsTzdngwdbuwangzTn(ngbu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
Iai
来?
tidoxTddxTzaichengquexTy(ribujianrusanyue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
xT
兮。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
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
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
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
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
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
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
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
15
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
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
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
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讯、又
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
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
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
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
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
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
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
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
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1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chengquefusdnqfnfengyanwangwujTn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yujunI\bieyit6ngsh1huany6uren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IV,、•zI—,V
naineicunznijTtianyarudblI\n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wuweizaiqfIuernugdngzhanjTn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品注释: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作品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17
作品赏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
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
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
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18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bdyuehushuTpfnghanxuhuntaiqTng
八月湖永平,涵虚混太清。
qizhengyunmengzebdhanyueyangcheng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o
yujiwuzhduj\duanjuchTshengm\ng
欲济无并辑,端居耻圣明。
zudgudnchu(diaozh息tuy6uxianyuqfng
坐观垂钓者,彳京有羡鱼情。
作品注释:
1、张丞相:指张九龄。
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5、济:渡。
6、端居:安居。
作品韵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
水天含混迷迷糊糊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
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19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
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
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
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
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
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2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bayueqiugaofengnuhaojuanw6wushangsdnzhdngmao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maofeidujidngsdjidngjiaogaozheguakunzhdngI(nsaoxiazhd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
pidozhuanchentangao
飘转沉塘坳。
nancunqunt6ngqTw6IdowuI1rdnnengduimianweidaozei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gongranbaomdoruzhuqu
公然抱茅入竹去。
chunjiaokduzaohubudeguTIdiyTzhangz1tanxT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eqTngfengdingyunmdseqiutianmdmdxianghunhei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buqInduonianlengsitidjiaoerewdtaIIIie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chuangt6uwuIduwuganchuyujiaorumaweiduanjue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zIjTngsangIuanshaoshuimidnchdngyezhdnshTheyduche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21
dndeguangshaqidnwanjiandabitidnxiahanshijuhudnyan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fengyubudonganrushdn
风雨不动安如山!
wuhuheshfyanqidntuwujiancTwuwuIudupdshdu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ddngsTyiz。
冻死亦足!
作品赏析: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
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
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
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
“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八
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
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
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容易盖了
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
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
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
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
者挂胃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
“卷”、“飞”、“渡”、“洒”、“挂胃”、“飘转”,一个接一
22
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
拨动诗人的心弦。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
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我们读这几句诗,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
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
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法,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
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
上的共鸣。
第二节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前节写
“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不是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呢?
有的,然而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
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
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这不
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
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
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
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
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会冒
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
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
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
23
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
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
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
浇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
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
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
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
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
地面,已在预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
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
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
“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
冷。“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
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
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
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和
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
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
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4
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
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
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
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
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
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
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
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
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
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节的时
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
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
的苦难。如果说读到“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内容
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
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
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
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25
卖炭翁
[唐]白居易
maitanweng
卖炭翁,
faxTnshaotannanshanzhdng
伐薪烧炭南山中。
manmianchenhuTydnhu6se
满面尘灰烟火色,
Iiangbincangcangsh(zhThei
两鬓苍苍十指黑。
maitandeqianhesu6yfng
卖炭得钱何所营?
shenshangyTshangkduzhdngsh\
3上衣裳口市食。
keIianshenshangyTzhengdan
可怜身上衣正单,
xTnydutanjianyuantianhdn
心忧炭贱愿天寒。
yeIaichengwaiyichTxue
夜来城外一尺雪,
xiaojiatanchenidnbTngzhe
晓驾炭车辗冰辙。
niukunrenjIriyIgao
牛困人饥日已高,
shInanmenwain(zhdngxie
市南门外泥中歇。
pidnpianIiangq\Iaishishu\
翩翩两骑来是谁?
26
hudngyTshTzhebdishdner
<衣使者占衫儿。
shdubdwenshuk6uchengchi
于把文书口称敕,
hu(chechIniuqidnxiangbei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yI奉che羡tan,
qidnyujTn
丰余片,
gdngshTqujiangxTbude
宫使驱将惜不得。
banpTh6ngshayizhangIfng
半匹红纱一丈绫,
x1xiangniut6uch6ngtanzhf
系向牛头充炭直。
作品赏析: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
“苦宫市也。”“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
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
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
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
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其详情见韩
愈《顺宗实录》卷二、《旧唐书》卷一四O《张建封传》及《通鉴》
卷二三五),其受害者当然不止一个卖炭翁。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
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
27
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
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而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
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入处宿,隔水
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
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
“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
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
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
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
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
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
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
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
与广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
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
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
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
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
28
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
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
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
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
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
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难道还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
上斤斤计较吗?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辘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
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
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
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
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
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
“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
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
“辘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
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
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
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
着肚子、?喝着困牛走回终南山的时候,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
29
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
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
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
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
能有的唯一希望,——又是多么可怜的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
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
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
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
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
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
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
希望之火的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户外广告牌维护保养及清洁服务合同
- 2025年模特互勉商业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国际货物铁路运输与全面保险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化妆品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合同
- 二零二四年企业知识产权运营与保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生态农业草皮种植与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画室与艺术馆展览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合租房租赁合同模板规范版-@-1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作品版权代理合同协议3篇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带车位划线与美化施工合同4篇
- 2025年医美医院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 乳腺癌课件教学课件
- 山西省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春节节后收心安全培训
- 高中物理斜面模型大全(80个)
-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压轴题:电磁感应综合问题(解析版)
- 2024-2030年芯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
- 2024年个人车位租赁合同经典版(二篇)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驾驶培训市场发展动态与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中铁十四局合同范本
-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