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实证探究12000字(论文)】_第1页
【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实证探究12000字(论文)】_第2页
【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实证探究12000字(论文)】_第3页
【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实证探究12000字(论文)】_第4页
【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实证探究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实证研究【摘要】在我国,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普罗大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都在逐渐形成规模和热度,学界也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将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社会效应研究作为他们主要的研究领域。为了讨论公司担负的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本论文通过对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10年至2019年数据的详细挖掘,和和讯网企业社会责任考评,以上市企业专利申请数与行业平均专利数之比做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用资产贡献率来衡量企业竞争力,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实证分析法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创新能力以及公司竞争能力三者的关联之处。考察得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改善了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度;企业社会责任的适度实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正确利用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也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技术创新在两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公司能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提升技术创新成果改变成公司竞争标准的效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企业竞争力;中介作用目录TOC\o"1-2"\h\u摘要 i目录 iii一、问题的提出 1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企业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综述 1(二)技术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中介效应文献综述 1(三)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综述 2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四、研究设计 5(一)变量设计 5(二)模型设计 7(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8五、实证分析 8(一)描述性统计 8(二)相关性分析 9(三)回归分析 9六、稳健性检验 11(一)筛选样本检验 11(二)替换变量检验 12(三)内生性检验 13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13(一)结论 13(二)建议 14参考文献 14问题的提出经济和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企业为了满足持续发展的需求,就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而纵览世界史,不难看出技术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源之一,无论是处于哪个时期的社会,一个新技术的诞生总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对于研发出新技术的个人或集体而言,会为其带来巨大的效益。因此企业若要提高企业竞争力,不得不聚焦于技术创新之上,尤其是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更是得加大研发的投入。但与此同时,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均或多或少履行了一定的企业社会责任。但是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调节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手段,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就需要将企业自身的一部分资源,比如资金、人工与时间等投入其中,而企业一定时间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于激烈的竞争市场,资源若是不能合理利用,就很容易走下坡路。而这种对资源的新分配对企业而言,具体是收益大于支出还是支出大于收益,尚还不确定,尽管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提升竞争力的差异化战略受到很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一部分研究人员指出,公司实现社会责任后对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了直接影响,或是实现社会责任对公司价值产生了波动,但没有能够直接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如何在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同时,又受到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以至于对企业竞争力额外影响的一个具体机制。这个机制尚未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也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之间更为复杂的互动机制的研究。本文的完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现有文献。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尚未兴起的国家,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反应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利益相关方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在因企业社会责任而获得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的关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以及两者是否相互促进。国内外文献综述企业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综述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加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根据数据获取的角度,Luo(2015)讨论了公司社会责任会影响从利益相关者处得到有助于技术改进的知识。Gallego-Alvarez(201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企业技术创新又是如何与公司社会责任彼此互动起效的。第一个认知是,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该企业便可以因此提高资源的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其次,他们认为企业的创新需求促使他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公司社会责任的切实履行可以对公司创新能力形成推动作用然后推动公司的优化完善;在国家大环境以及相关政策比较完备且稳定的时候,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以后对公司的变革优化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效果。李园园(2019)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会导致公司的品牌价值降低,但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使公司社会责任对品牌价值产生的消极影响降低。朱乃平(2014)和白旻(2020)的研究也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相关创新能力产生明显的正向作用,工艺革新同样能够增强履行社会责任后对财政方面产生的正面影响,且当企业是高度配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时,这种效果更为显著。在非高新技术企业与不确定性经济政策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作用更为显著。技术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中介效应文献综述黄珺(2015)和孟猛猛(2020)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起中介作用,虽然在不同行业中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均起中介作用。因此贺国亮在2017年针对不同行业对此进行了分析,总结论为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价值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用,而细分为国企与非国企单位后,则可分为技术创新在国企中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起负向调节作用;在非国企单位中,技术创新起两者起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综述技术创新有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可以推动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最终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魏卉(2019)的研究结果表面,技术创新可以主要通过“竞争力提升效应”来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其次也有受到投资者关注效应的影响。然而技术创新存在不确定性,并不是每次研发都能获得有效地成果,因此产生的异质风险对权益资本的消极效应不大。但也有学者提出,当技术创新投入过大时,会影响一些企业的企业竞争力。乐琦(2008)和黄珺(2015)指出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研发投入与产出水平呈现正相关,研发人工投入对企业竞争力提升有负面效应。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根据股东至上理论,企业需在遵纪守法的基本底线下为公司、股东和利益相关者赚取尽可能多的收益,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会使公司有更多的资源流出,至少账面上来看会使公司业绩变差。但是有研究表明,从长期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不仅没有降低公司业绩,反而为公司产生的可持续的利益增长。而且,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是社会大众对企业履行经济职能之外的要求,也可以算作是一种无形资源,合理的投资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收益,进而在市场上有更大的优势。Rynes对此进行了Meta分析,分析表明公司透过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积极实现能够获得不错的额外利益,比如说企业名誉和利益相关者的认可等好处,这样也能够使得公司在经济上获得相应的收益。有效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可能意味着公司会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一致赞誉以及认可,这将使企业从而具备法律地位的承认,以至于为企业带来关键资源,例如特殊的税收优惠。除此以外,它为具有大量土地和市场准入资格的生态友好型公司提供优质资源。树立企业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从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源进入就业市场,并提高现有员工的生产效率。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可以通过减少诸如融资成本,组织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本之类的隐性成本来间接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公司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向股东和投资者发送有关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信号,达到减少对资本市场的压力以及投资者的担忧的目的,从而降低组织的运营成本。权晓峰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企业股价暴跌的风险。同时,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可以减少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障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品销量和营业收入,最终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马龙龙(2015)借助实验法研究得出,公司自行担负起社会责任可以使得企业在公众中获得良好的声誉,进而能够刺激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购买欲望,甚至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更高的客户忠诚度。基于以上分析的提出,做出假设:H1:公司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一家公司如果想要主动担起社会责任的担子,这家公司必须先行在市场中立住自己的人设,这样才可以进一步被认同,从而和消费者发展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演变为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获得竞争优势;其次社会责任的良好履行,也包括了对企业内部员工的优待,可以极大降低企业内部矛盾纠纷概率,从而使得员工能够集中精力自我培养与工作,有助于研发,推动生产技术和工作效率。而对于一些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研发人员是公司的重中之重,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而研发,众所周知,是一个极度需要灵感和尝试的东西,所以使得研发人员获得更多的灵感也是企业需要想办法做到的。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就为企业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首先因为对于此类企业,研发人员是公司的核心,也就是主要利益相关者,因此研发人员可以通过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获得更好的待遇;其次,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履行必然是要通过一些活动来办到,研发人员便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得到更多的成长,最后回馈于工作之中。而且研发人员通过参加活动,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工作的疲惫,缓解压力,能够更好的生活、工作,最后还是回到能有助于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带来良好声誉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当公司上下都被这种新的,好的价值观所感染时,公司员工就能更好的参与到工作中去,研发人员也是如此。所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可以改善与研发人员的关系质量,包括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承诺、信任和满意度,这反过来又会激励科研人员通过支持公司创新目标的方式行动,也就是说,提升研究生产速度可以使得有效地将用于研发得投资转变为创新输出。多项研究表示,公司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利用社会,环境或可持续性因素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得到更多市场,完善服务质量以及优化流程来为创新开辟未来,并通过供应链将这些创新转移到其他组织,形成良性循环。Du于2012年对128家公司进行调查后,在社会责任方面排名前三的公司平均每年开发47种新产品,而社会责任最低的3家公司仅开发12种产品。此外,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提供创新机会,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则利用社会环境或可持续因素来创造新的工作方式,新产品,新服务,新流程和新的市场空间来带来创新。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技术创新力产生积极影响。创新因素是决定行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提高行业竞争力的途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而产品的差异化可以通过需求结构的现代化来提高行业竞争力;第二,技术创新可以通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生产规模来提高行业竞争力。第三,通过技术创新将新设备和技术引入生产,可以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竞争力。第四,技术创新将使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和重组,从而有助于改善该行业的内部结构,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没有一个机构能够长期繁荣,而是一个由成长、发展和停滞组成的生命周期。该机构的生命周期与核心技术界定的商品密切相关。核心产品在市场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以及商品开发领域的科技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重点产品的市场年龄正在下降。任何技术或产品都将被淘汰,寿命将缩短。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用新产品取代旧产品和在市场上开始新的生命周期,才能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建立并提高竞争力。第二,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任何有利可图的产品进入市场都会导致大量竞争者,从而导致产能过剩,最终导致价格战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进入门槛低。总的来说,在先进的市场经济中,使企业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一个神奇特征是设定一个较高的门槛,这是市场准入的障碍。企业越有能力进行技术革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质量、生产力以及技术和服务水平就越高,企业在市场上抵御竞争的能力越强,企业就越有竞争力。从战略上讲,成本战略是企业经常用来竞争的战略。在一个行业中,成本较低的公司可以获得比一般公司更高的利润,也可以形成一个行业壁垒。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降低业务各个方面的成本,但技术创新现在是加快业务发展和成本削减的主要途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和在某些阶段节省成本来降低总成本。第三,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在企业内部传播技术创新结果是实现规模经济和增加创新收入的主要途径。新技术的扩散及其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特别是基于各种产品或基于技术创新的工业的大型技术,带来了倍增收益。因此,本文件提出以下假设:H3:技术创新对公司竞争力成长具有推动作用。企业对于研发部分的投资可以有效的转化为企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创新。有相关研究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强化企业竞争力,而技术创新在两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非政府组织中,技术创新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一个全面中介。黄珺(2015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企业增长,它们充当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中介。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从而强化企业价值;技术创新在企业价值中扮演着社会责任角色的中间角色;此外,企业通过捐赠和改善社区关系树立的品牌形象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而改善员工待遇可以提高现有员工的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内部系统的研发,高技能员工的加入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增长,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学者Surroca认为,企业的创新和声誉是指导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无形资源。如果企业通过慈善捐赠和社区服务来逃避税收,只面临体制压力,而不融入其技术能力和创新成果,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增长影响即使不是负面的,也是有限的。因此,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必须通过研究和开发活动,例如改进工艺和产品创新、生产无害环境的产品或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质量,来改进技术创新这一进程,反映了技术创新在从企业社会责任向企业竞争力过渡方面的中间作用。根据上述分析,现假定如下:H4:企业社会责任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设计变量设计自变量 本文的自变量为企业社会责任(CSR)。因为评价社会责任水平没有固定的标准,常见的有基于SRI(社会责任投资)、ESG原则、GRI可持续发展报告平台和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而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是由六个维度和45个指标项组成的。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选取了和讯网对各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结果。因变量本文选择企业竞争力(CC)作为一个因变量,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不同指标和衡量制度。本文运用金碚、龚健健和宋晓娜的措施,利用公司资产贡献来衡量公司的竞争力。企业资产的贡献率反映了企业所有资产的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并在很大程度上描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水平。中介变量本文在此设定技术创新能力(R&Dlog)为中介变量。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测算,通过对比分析往年文献,这里采用李文茜(2017)提出的测算方法,即用企业一年的专利申请数量除以企业所处行业当年平均专利申请水平(样本中属于该行业企业的专利申请总数除以企业数量)来计算企业当年的技术创新输入,很大幅度上提高了可比性。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指的是公司规模(SIZE)、公司性质(NAT)、盈利能力(ROA)、研发支出(R&Dexp)、研发投入强度(R&D),由于研发支出的数值过于庞大,因此在此对其进行了一个对数处理。对于控制变量的计量见表1变量研究设计表。表SEQ表\*ARABIC1 变量设计表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代码变量度量自变量企业社会责任CSRLn(和讯网企业社会责任打分)中介变量技术创新R&Dlog专利申请数/行业专利申请平均数因变量企业竞争力CC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ROS=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总资产的对数盈利能力ROA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研发支出lnR&Dexp当年研发支出金额的对数企业性质NATNAT=1或0;国有企业取值为1企业性质NAT2NAT2=1或0,高新技术企业取值为1企业研发投入强度R&D研发投入/主营业务收入模型设计为了验证上文的假设,需要对中介模型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但进行验证的时候要严格注意以下条件,必须全部同时满足。首先是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中介变量之间需要有明显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比如当解释变量出现变动的时候,被解释变量也必须表现出同样趋势的变动情况;而当解释变量发生变动的时候,中介变量对应的也需要有明显的变动情况;同样的,中介变量发生显著变动的时候,被解释变量也发生相同趋势的变动情况;最终当中介变量参与到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效果也将受到增强。因此将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和企业竞争力的具体指标带入模型后得出以下公式:CC=δ+β1CSR+β2SIZE+β3ROA+β4lnR&Dexp+β5R&D+β6NAT2+ε(1)R&Dlog=δ+β1CSR+β2SIZE+β3ROA+β4lnR&Dexp+β5R&D+β6NAT2+ε(2)CC=δ+β1R&Dlog+β2SIZE+β3ROA+β4lnR&Dexp+β5R&D+β6NAT2+ε(3)CC=δ+β0CSR+β1R&Dlog+β2SIZE+β3ROA+β4lnR&Dexp+β5R&D+β6NAT2+ε(4)为了验证H1,也就是证明随着社会责任数值的增大,企业竞争力数值也同样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如果二者的变量关系符合H1,呈现共同增长的变化趋势,则H1可以得到验证。否则,H1无法得到验证,也就是说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共同增长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竞争力关于二者之间存在正向变化的关系的假设不成立。为了验证H2,也就是证明随着社会责任数值的增大,企业技术创新也同样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如果二者的变量关系符合H1,呈现共同增长的变化趋势,则H2可以得到验证。否则,H2无法得到验证,也就是说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共同增长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社会责任(CSR)和企业技术创新(R&Dlog)关于二者之间存在正向变化的关系的假设不成立。为了验证H3,也就是证明随着技术创新数值的增大,企业竞争力也同样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如果二者的变量关系符合H1,呈现共同增长的变化趋势,如果技术创新与竞争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为正,则可以验证H3;否则,不能验证H3,即技术创新(R&Dlog)与竞争力(CC)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最后,为了验证H4,也就是技术创新在三者的变化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作为被企业社会责任和竞争力共同影响的因素,需要将模型1、模型2、模型4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如果模型1,模型2,模型4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也出现显著的增强趋势,同样的带动企业创新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强趋势,那就可以认为在三个变量之间,技术创新确实是中介变量,发挥出了明显的中介作用。如果上述关系不成立,不能被证实的话,就无法认为技术创新发挥了中介效应,也就不能判定技术创新就是三个变量之间的中介变量。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以2010至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支撑,但受到文献的影响和信息披露局限性的影响,本文更多的是采用了真实有效的二手数据作为数据支撑,并依次进行数据验证。而在实证分析之前不得不对一些会影响实际结果的数据进行处理:(1)剔除处于非正常交易状态的数据,这类数据对实验没有帮助;(2)剔除数据不完整的上市公司,数据不完整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计算;(3)减小异常值,尽量保证计算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4)剔除金融等行业的公司数据,这类数据会对计算结果造成影响出现误差;经过筛选处理后最终确定只有3104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符合标准,可以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计算。实证分析描述性统计 表SEQ表\*ARABIC2 描述性统计表(1)(2)(3)(4)(5)VARIABLESN(NAT2=0)meansdminmaxSize6,90822.411.50318.3627.47ROA6,9080.04560.0645-0.5170.252NAT6,9080.4400.49601R&Dexp6,9082.137e+081.004e+092,0002.187e+10R&D6,9080.02450.045301.259CC6,9080.05990.0507-0.03600.162R&Dlog6,9080.7191.10203.867CSR6,9084.8253.254-0.85010lnR&Dexp6,90817.161.9697.60123.81(6)(7)(8)(9)(10)VARIABLESN(NAT2=1)meansdminmaxSize13,88421.851.11019.4927.47ROA13,8840.04720.0659-0.5170.252NAT13,8840.2440.42901R&Dexp13,8841.693e+087.287e+083,0004.919e+10R&D13,8840.04570.057502.580CC13,8840.05820.0474-0.03600.162R&Dlog13,8840.6730.94703.867CSR13,8843.9072.733-0.85010lnR&Dexp13,88417.871.3128.00624.62本次描述性统计选择以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将其区分开来。从表2可以看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计算得出社会责任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85和10,均值为3.907,反映出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社会责任CSR最大值为10。最小值为-0.85。标准差为3.254。这表明,在非高新技术企业中,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仍存在较大差异,但非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完成度略高于高新技术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责任的均值为4.825,总体上好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但仍然偏低,不够理想。对高新企业技术而言。技术创新产出均值为0.673。标准差为0.947。说明在高新技术企业之间,以专利数与行业平均专利数之比作为衡量尺度的技术创新能力来看,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在非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创新产出的均值为0.719,标准差为1.102,依然存在差距。相关性分析 对三类变量进行了简单的相关分析,验证了企业社会责任技、技术创新、公司竞争力之间的相关方向,以及关系的密切程度等。具体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表SEQ表\*ARABIC3 相关性分析表CCCSRSizeROAlnR&DexpR&DNAT2CC1CSR0.257***1Size-0.068***0.128***1ROA0.870***0.232***-0.061***1lnR&Dexp0.090***-0.022***0.523***0.084***1R&D-0.00300-0.099***-0.171***-0.009000.253***1NAT2-0.016**-0.147***-0.205***0.012*0.209***0.183***1通过计算数据可以得出,在自变量CSR、中介变量R&Dlog以及控制变量R&Dexp、R&D、ROA上的结果都有较大的差异性,也就意味着推翻了关于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不相关的假设,也就是四个变量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互相影响。自变量CSR和中介变量R&Dlog也有类似的计算结果,说明CSR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样,可以看出,控制变量与中介变量和解释变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回归分析 表SEQ表\*ARABIC4 回归分析表(1)(2)(3)(4)VARIABLESCCRdlogCCCCCSR0.0011***(18.04)0.0044**(2.12)0.0010***(18.00)Rdlog0.0006***(3.06)0.0005***(2.82)Size-0.0021***(-11.35)0.2536***(38.14)-0.0018***(-9.36)-0.0022***(-11.70)ROA0.6238***(237.29)0.5188***(5.50)0.6354***(247.58)0.6235***(237.05)lnRDexp0.0020***(13.96)0.1701***(33.14)0.0017***(11.31)0.0019***(12.97)RDeapoinr-0.0124***(-3.72)-0.0054(-0.05)-0.0136***(-4.06)-0.0124***(-3.72)NAT2-0.0048***(-12.54)0.0018(0.13)-0.0054***(-13.94)-0.0048***(-12.55)NAT-0.0041***(-10.33)0.1235***(8.72)-0.0043***(-10.74)-0.0041***(-10.48)Constant0.0414***(13.23)-7.9822***(-71.21)0.0443***(12.62)0.0457***(13.12)Observations20,79220,79220,79220,792R-squared0.7660.2930.7620.766F9694123195048486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圆括号内表示的是T值。通过计算和比较CC与CSR、Size、ROA、R&Dexp、R&D回归结果得知,几个个变量的p值均小于1%,也就是原假设四个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不成立,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四个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随着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发生变动,被解释变量也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另外计算得出CSR的系数为0.0011,表明上市企业的发展重点在于增强竞争力,这也符合了H1的假设。通过计算和比较R&Dlog与CSR、Size、ROA、R&Dexp、R&D回归结果得知。计算结果中CSR的P值小于5%,表示出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并有共同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说企业创新投资增加的部分原因与更好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符合了H2的假设。通过计算和比较CC与R&Dlog、Size、ROA、R&Dexp、R&D回归结果得知。四个变量之间的计算结果中CC与R&Dlog的回归系数为0.0006,意味着在1%的显著水平上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共同增长。也就是说企业为了有效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必须要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就是需要提高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创新水平,这也就满足了H3的假设。通过计算和比较CC与CSR、R&Dlog、Size、ROA、R&Dexp、R&D回归结果得知。CSR的系数为0.0011,意味着在99%的置信水平上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共同增长,但计算值小于1中的结果,因此相比起来还是1的影响力更为显著。由于计算得出P值显著,可以看出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需要增加对生产创新的研发投入,也就加强了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以上四个计算结果分别符合了计算中介模型的四个条件。稳健性检验 筛选样本检验首先,上述研究过程中选取的回归分析数据为2010-2019年十年的数据,而在本种稳健性检验中,只选取了2010-2013年的相关数据作为计算,回归结果显示,三个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0009,也就是三个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增长;而控制变量企业研发支出lnR&Dexp和盈利能力ROA及企业竞争力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06和0.7891,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因此,稳健性测试的结果和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进一步证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提高,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表SEQ表\*ARABIC5 筛选样本检验(1)(2)(3)(4)VARIABLESCCRdlogCCCCCSR0.0009***(11.32)0.0091**(2.24)0.0009***(11.24)Rdlog0.0008***(3.02)0.0007***(2.72)Size-0.0000(-0.07)0.2642***(19.71)0.0002(0.54)-0.0002(-0.74)ROA0.7891***(183.38)0.7995***(3.71)0.7994***(188.53)0.7886***(183.14)lnRDexp0.0006***(3.20)0.1621***(17.12)0.0004**(2.17)0.0005**(2.54)RDeapoinr-0.0060(-1.07)0.3927(1.39)-0.0065(-1.14)-0.0063(-1.12)NAT2-0.0040***(-6.83)-0.0257(-0.87)-0.0048***(-8.10)-0.0040***(-6.80)NAT-0.0003(-0.63)0.1127***(4.19)-0.0005(-0.97)-0.0004(-0.77)Constant0.0091**(1.98)-7.9335***(-34.26)0.0122**(2.38)0.0147***(2.91)Observations5,9775,9775,9775,977R-squared0.8670.2710.8650.867F5572317.054474882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圆括号内表示的是T值。替换变量检验首先选择使用销售利润率ROS代替以资产贡献率为衡量指标的企业竞争力CC,其他自变量和控制变量不变,再对四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回归系数是0.0009,表现出强烈的互相影响的关系并且共同增长,同样的,在技术创新R&Dlog与企业社会责任CSR也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可以判定出二者之间也有显著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共同增长。而在加入中介变量Rdlog后,企业社会责任CSR关于企业竞争力CC的回归系数是0.0009(此时t值为5.6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根据温忠麟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可以认为稳健性测试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仍然保持一致,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好,企业竞争力越强的假设以及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竞争力之间起中介效应的假设。同时针对模型二和模型四同样采取以上两种不同的稳健性测试方法,分别对上述的实证研究进行回归分析,最终稳健性测试得到的结果依然与之前的实证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根据稳健性测试的结果,可以认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稳定性。表SEQ表\*ARABIC6 替换变量检验(1)(2)(3)(4)VARIABLESROSRdlogROSROSCSR0.0009***(5.59)0.0044**(2.12)0.0009***(5.63)Rdlog0.0012**(2.23)0.0012**(2.31)Size0.0094***(18.55)0.2536***(38.14)0.0101***(19.41)0.0097***(18.52)ROA1.1520***(160.43)0.5188***(5.50)1.1628***(167.00)1.1527***(160.42)lnRDexp-0.0134***(-34.29)0.1701***(33.14)-0.0134***(-33.54)-0.0132***(-32.91)RDeapoinr0.3582***(39.45)-0.0054(-0.05)0.3571***(39.32)0.3582***(39.45)NAT20.0084***(8.02)0.0018(0.13)0.0079***(7.59)0.0084***(8.02)NAT-0.0172***(-15.98)0.1235***(8.72)-0.0172***(-15.91)-0.0170***(-15.81)Constant0.0625***(7.34)-7.9822***(-71.21)0.0516***(5.43)0.0528***(5.56)Observations20,76220,79220,76220,762R-squared0.5950.2930.5950.595F4357123143483814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圆括号内表示的是T值。内生性检验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回归,采取企业社会责任质量得分的滞后一期得分(CSR_iv)作为工具变量。通过表7的内生性检验表结果来看,变量CSR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证实了本文结果的稳健性,即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表SEQ表\*ARABIC7 内生性检验表(1)(2)firstsecondVARIABLESCSRCCCSR_iv0.5070***(0.0060)CSR0.0021***(0.0001)Size0.2306***(0.0202)-0.0021***(0.0002)ROA7.5545***(0.297)0.6625***(0.0030)lnR&Dexp-0.0929***(0.0156)0.0018***(0.0001)R&Deapoinr-0.4155(0.389)-0.0138***(0.0036)NAT2-0.2657***(0.0426)-0.0039***(0.0004)NAT-0.0794*(0.0428)-0.0028***(0.0004)Constant-1.4581***(0.341)0.0353***(0.0032)Observations17,83017,830R-squared0.3510.793F71179820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圆括号内表示的是T值。研究结论与建议结论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A股3104家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参考和讯网的企业社会责任评分,以上市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与行业平均专利数量之比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效率。建议(1)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应不断加大技术研发人才和资源的投入;当地政府也应该出台对于培养研发人才的政策,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促进人才自我提升;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补贴极力机制,优化当前所持有的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与模式,在保障企业在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最优化研发经费的配置。(2)根据本文结论可知,企业能够通过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而获得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企业竞争力。纵览当前经济市场,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相比起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而言,我国企业的资金和技术都暂处于下风,经验也稍显不足。因此,企业要在遵守法规的条件下,抓住一切能够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机会,积极研读当地政策,整合并利用政策红利、研发人才、资金等各种资源,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和可持续性。政府和协会等组织也要对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质量进行监督与评价,并尽可能的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好铺垫和辅助,助力企业成长。(3)本文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发展。在丰富了相关领域文献的研究之外,本文也对企业的管理者有一定的启示。企业社会责任不是资源的错误分配,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新的投资方式,管理者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视为消费者与社会大众对企业的一种认可方式,市场可以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来获悉企业创新产出程度。虽然企业社会责任不是法律强制规定必须履行的,但也不只是一个道德要求,它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对企业里里外外都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知识的综合开发,创造出新的、更先进的知识,最终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参考文献:Gallego-ÁlvarezI.,Prado-LorenzoJ.M.,García-SánchezI..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innovation:Aresource-basedtheory[J].ManagementDecision,2011,49(10):1709-1727.JohnT.,Scott.TheDirectionsforTechnologicalChange:AlternativeEconomicMajoritiesandOpportunityCosts[J].ReviewofIndustrialOrganization,2000,17(1):1-16.LuoX.,DuS..“Good”CompaniesLaunchMoreNewProducts[J].HawardBusinessReview,2012(1):28.LuoX.,DuS..Exploringtherelationship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FirmInnovation[J].MarketingLetters,2015,26(4):703-714.MattenD.,MoonJ..ImplicitandExplicitCSR:AConceptualFrameworkforaComparativeUnderstanding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8,33(2):404-424.RichardC.Hoffman,W.HarveyHegarty.TopManagementInfluenceonInnovations:Effectso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