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8/2F/wKhkGWbYT5qAXKPDAALAUzwzhYg790.jpg)
![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8/2F/wKhkGWbYT5qAXKPDAALAUzwzhYg7902.jpg)
![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8/2F/wKhkGWbYT5qAXKPDAALAUzwzhYg7903.jpg)
![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8/2F/wKhkGWbYT5qAXKPDAALAUzwzhYg7904.jpg)
![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8/2F/wKhkGWbYT5qAXKPDAALAUzwzhYg79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重点)2.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重点)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生物物种减少(1)生物物种减少现状: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森林。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②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和非法贸易,导致物种数量减少。③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④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生物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2.森林资源破坏(1)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2)森林资源减少原因: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3.湿地减少(1)湿地概念:湿地指不论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还有静止的或流动的、淡的、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2)湿地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3)湿地破坏现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潘塔尔沼泽地也在不断退化。在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4)湿地减少原因①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②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以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完全干涸。③人类的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泊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④环境污染使湖泊和近海岸海水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湿地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1.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完全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提示】生态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加快了大部分生态问题产生的速度。如水土流失在人类社会之前就已经存在,只是人类活动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物种灭绝本身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只是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2.中国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提示】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发要有一定的限度,现在的结果是过度开发,造成了森林的锐减。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学生分组探究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提示】自然原因: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为原因: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2.人类为何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提示】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能给今后人类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3.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提示】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和不合理开发活动的日益加剧,导致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这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世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问题现状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生物物种减少大约5%~10%的热带森林物种可能已经灭绝,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捕猎和非法贸易、环境污染、物种入侵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牧、休渔期制度,严禁走私珍贵野生动植物,严防物种入侵森林资源破坏全球森林资源迅速减少,尤以热带雨林破坏最为严重乱砍滥伐、滥垦、滥牧、开矿,空气污染、森林火灾封山育林、有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防治空气污染和森林火灾湿地减少全球湿地破坏严重,面积大量减少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环境污染、泥沙淤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防治污染,植树造林等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成因:危害: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长期效应:造成河湖淤积,引发洪涝灾害。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方法和具体措施,答题过程中注意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答题。【解析】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中华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面分析回答。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而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恢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健全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猎杀。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学生分组探究二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及防治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我国形成众多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提示】地形和气候。2.在不同的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哪两类原因?【提示】自然和人为原因。3.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提示】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宣传教育。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形成原因现状非常严重,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扩大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域广大,季风影响显著,气候和地势差别明显,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较小,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庞大的人口压力;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的开发利用方式;执法不严,管理不力;环保和建设投入不足;不合理的开发利用2.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森林火灾等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泊海滨沉积物充满湖沼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过牧严重,过度樵采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砍伐;合理放牧运用图解法记忆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的知识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下图中字母所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四种不同图例分别表示森林破坏、草场退化、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四大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F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D、E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除图中各地区共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外,B、G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中几个区域准确定位,并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形成原因。【解析】A、F为林区,D、E为南方低山丘陵,B、G两地区多为我国牧场,其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各有不同。【答案】(1)森林破坏土壤侵蚀(2)土壤侵蚀地处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富、人口密集、过度垦殖(3)草场退化过度放牧教材P42图3-1-5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和教材P43图3-1-7温带森林遭破坏eq\o(\a\al(伐木工人正,在砍伐树木))——[先读图识表]———————————————1.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温带森林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2.致使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有森林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大规模放牧和修建道路等。——[再演练应用]———————————————1.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①修建道路②森林虫灾③垦荒放牧④修建房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森林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由于垦荒、放牧,使亚马孙大片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第2题,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和主要原因。【答案】1.C2.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先思考再核对答案教材第40页思考【答案】从图3-1-1所示可以看出:当推倒第一排骨牌,倒向第二排,第二排会倒向第三排……一直倒向最后一排,并且速度一个比一个快。如果重新摆好骨牌,移走第三张,推倒第一张,只有前两张倒下,由于没有第三张骨牌传递能量,后面的不会倒下。例如在一片草原区,草地、兔子、狼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人为猎杀等原因,使狼突然减少,甚至消失,那么生态稳定性破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被打破,可能出现兔子急剧增长,草场退化等现象。这就给区域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教材第41页思考【答案】1.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呈上升趋势。2.世界人口的增长加速了物种的灭绝。教材第42页思考【答案】1.巴西及亚马孙地区周围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受过去殖民经济的影响,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亚马孙地区为湿热的雨林气候,交通不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几乎未被开发。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可用下图表示:2.会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失衡。教材第43页思考【答案】1.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水;为生活生产供水;碳积累和碳循环。2.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教材第44页思考【答案】1.云梦平原水面面积大幅减少。2.由于河湖的快速淤积和围垦,使云梦平原水面大为减少。教材第45页思考【答案】1.森林破坏严重的两个地区主要是指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和西南林区。2.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和东北平原西部地区(松嫩平原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活动,而导致土壤盐渍化叫次生盐渍化。上述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排水不畅,可溶盐较多,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所致。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云、贵、川、渝、鄂和黄河中游地区的晋、陕、甘、宁、内蒙古。南方水土流失是地形崎岖,降水多、土层薄、生态环境较脆弱,人为破坏植被所致。北方地区水土流失是土质比较疏松,夏季多暴雨,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所致。4.土地荒漠化主要涉及我国北方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1个省区。教材第46页思考【答案】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恢复、封山禁牧等。一、选择题1.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不合理的灌溉C.超载放牧 D.气候变暖【解析】草场退化是一项世界性的问题。本题考查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引起草场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因素,如气候干旱,风力强大,气候变暖等;也有人为方面的因素,如超载放牧,滥垦滥挖等。其中,人为因素特别是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导致的过度放牧是引起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上述四个选项都是草场退化的原因,但超载放牧是主要原因。【答案】C2.下列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B.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及新疆等地C.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D.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解析】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虽存在不同程度的森林破坏,但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故A错;内蒙古、青海、宁夏及新疆等地由于草场退化而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但荒漠化不只分布在这四个省(区),它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半干旱区,故B错;保护湿地的主要防治措施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和退田还湖,故C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 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知识产权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摇篮
- 核医学 核医学真题学习课件
- 《测量长度-你知道吗 长度单位“米”的来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 未来科技园篮球场设计与科技创新空间布局
- 电影宣传推广策略研究
-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16《大家排好队》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VMware-IT即服务(ITaaS)解决方案建议书-V10
- 5篇高中生研究项目详细报告
- 个人ip运营策划方案
- 《盛开的紫荆花》课件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 北京市丰台区市级名校2024届数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赵匡胤:中国北宋时期的开国皇帝2
- 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年度授信政策指引研究报告
- 零基础学机器学习
- 西方绘画艺术流派(最全)课件
- 预防保健科护理管理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