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考试试题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考试试题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考试试题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考试试题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组成,共8页;答题卡

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留意事项:

L请在答卷上勾好选择题答案,以备问卷星正确上传。

2.主观题仔细工整书写,分点作答,按题号拍照上传,切勿传错,每张图片最大不超过20M。

3.作文写好标题,工整书写,按依次分别拍作文第一页,其次页上传,务必拍清晰。

4.问卷星上传时间:11:30一ll:40o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体现。加强中国典籍的

对外传播,将优秀的中国文明介绍给世界,对于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②近年来,中国典籍在海外的传播现状具有不平衡性。以四大名著为例,海外传播影响力最大的是《西

游记》,而《红楼梦》则相对影响较小。《西游记》之所以影响最为深远,是因为它所弘扬的英雄主义、冒

险主义精神,更易于为西方世界所接受,从而主动地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尽管如此,美版《西游记》宣

扬的思想仍以西方思想为主线,人物刻画与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也较为接近。而对于《红楼梦》这样富

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来说,西方读者在接受上会存在确定的障碍。因此,中国文化典籍海外传

播依旧任重道远。

③首先,提升思想高度,实现全球化与民族差异化的有效结合。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升

华。文化有地域、国别特征,文明则可以超越国别与民族,具有普适性。我们应当相识到,中西文化相互

分立的特性,构成了两者互补的前提,使文化互鉴更有价值,从而得以升华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以

此来助益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因此,我们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应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

性。若一味迎合西方话语体系,明显不利于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立性。《西游记》的传播效果使我们意识到,

应当接着深化挖掘中国典籍中既能体现民族利益,又能为受众所接受的普遍性传播要点,如《水浒传》体

现的对国家的忠诚、对压迫的抗拒。

④其次,增加市场意识,挖掘完善传播渠道。目前我国文化典籍外译传播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对国

际市场需求的精准评估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国内出版传播机构应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增加沿线

国家的多语种教化,从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中国文化典籍外译教化。加强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在对海外

受众认知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出版和市场化战略,实现融合海外中国文化市场培育和海外文

化出版产业的有效循环和良性互动。

⑤最终,把握心理需求,打造中国典籍海外传播新平台。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要深化了解目标读者

的文化传统,调查他们的心理需求,设计适合其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和接受方式的故事,在对话沟通中让

中国文化典籍走向世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使故事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深化浅

出地把中国典籍讲解并描述出来。这样的表达方式更有助于他国听众的理解,更能打动年轻人群体。

⑥当今世界,全球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利益方面,更体现在全人类和谐共生的共同精神价值需求。文化

互鉴正是顺应时代需求,为国际社会和谐共处供应了价值基础,使东西方沟通得以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

层面。讲好中国故事,不仅仅是停留在国际舞台上发声,更重要的是让西方受众从本质上提升对中国文化

的认知和接受,了解中国文化的文脉精髓。

(摘编自季璇《以文化典籍传播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加强中国典籍的海外传播,能让中华文化在国际上保持应有的

独立性。

B.《红楼梦》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其弘扬的精神无法为西方世界所接受,因而海外传播影响力相对

较小。

C.中西方文化有着各自的地域和国别特征,二者只有沟通互鉴形成互补,才有可能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构建。

1

D.充分利用新媒体来生动形象、深化浅出地讲解并描述中国典籍,讲好中国故事,主要是为了更好吸引外

国的年轻受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中国典籍在海外的传播现状的不平衡性作为立论前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

B.文章从思想高度、市场意识和心理需求等方面论述如何加强中国典籍对外传播的问题,层次清晰。

C.第②段论及《西游记》的海外传播时,论述了其成功之处,也指出了局限性,体现了辩证的看法。

D.第③段以《西游记》《水浒传》为例,有力地论证了实现全球化与民族差异化有效结合的必要性。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海外传播中,西方世界接受度较高的中国典籍,都是最能体现民族利益的作品,都能主动传播中国文

化的精髓。

B.国内出版传播机构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社的合作,可以更好开拓中国典籍在沿线国家的

传播市场。

C.深化了解海外目标受众的文化传统和认知需求,确定相应的出版和市场化战略,将有助于发展海外文化

出版产业。

D.东西方相互了解和接受对方文化的文脉精髓,可为双方打下和谐共处的价值基础,使双方能在精神层面

进行沟通。

(二)好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运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

用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显明特性特点。其次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

“一面翘起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仁、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

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仁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

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莫非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

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

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

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睬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

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慧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

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细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

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很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养,它的叙述与诗是交

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记事,《红楼梦》确有这种

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

见排满……持自传闻、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

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

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

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

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其次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为女儿正名。刘鹦《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

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

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示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

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难过……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爱护,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爱护,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

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

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抗拒,宝玉就是代

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悟到了仁道精髓,即爱护,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2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溢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

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妙、纯净的事物都充溢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

玉“望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望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

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酷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

充溢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

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

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

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擅长运

用人物视角叙事,喜爱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围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探

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确定有特殊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确定有重要联

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

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端庄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

老祖宗快乐,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

于黛玉端庄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有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当视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

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需从贾宝玉眼

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确定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

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

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

成就的主要缘由。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

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整本小

说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调。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

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

阐释,精确到位。

5.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儿、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

绘得活灵活现。

B.《红楼梦》细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

高度特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像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

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酷

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溢想象。

6.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劳动者

王愿坚

将军和刘处长刚走过牌楼,一片热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呈现在

面前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

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激烈了。这个地方,他并不生疏。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

3

留在他的记忆里的。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

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谛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视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

高他还依稀记得。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就的防卫工事早已被山洪冲

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几年来,

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成功和华蜜的激情;而现在,他又

作为一个一般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剧烈;全部的疲惫、酷热全都遗忘了。

他俩静静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

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有人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青年战士说:“来,咱俩组

织个互助组好不好?”“好。”将军兴奋地回答。

他们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

直到这时,他觉得实在有些累了。原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前,他已经

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与红军以后

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但这终归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

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

肋骨。他把腰眼贴在沙土上烙着。那沙土被太阳晒得滚烫,烫得伤口热乎乎的,非常舒适。

突然一场雨,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开进了装料台。“得立刻装料才行。”

将军四下里望了望,提高了声音喊道:“同志们,走哇!”说完,他一躬腰走出了草棚,钻到暴风雨里去

了。

这句话像一道吩咐,人们都站起来了,一个,二个,三个……跑进风雨里。他们哄笑着,叫嚷着,跟

在将军后面对装料台奔去。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这情形很使他兴奋。“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做了?”

他暗暗问自己,脑子里突然浮现了另一幅情景: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惫寒冷和

饥饿熬煎得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里钻。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

危急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

将军和小李跑到装料台边,抓起铁锹,装了满满一筐沙,便抬起来紧跑。正跑着,迎面两个人跑过来,

走到前面一把抓住了将军的扁担梢,喘呼呼地说:“首长……这活你……”

将军确定神,才看清那人臂上的红袖章,他顺手拨开他的手说:“在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

我有个看法: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要特殊留意平安!”

“对。”分队长无可奈何松开手,他走到小李身边,伸手挽住小李的肩膀,低声说:“将军年岁大,

又负过伤,你可得留心照看着点……”

“将军!”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状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惊慌,只觉得

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了雨水,有点发涩。他赶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地说:“将

军同志,我不知道是……”

“嗨,你这小鬼!”将军爱抚地把手搭在他肩上,顺手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舵,

我这火车头要开啦!”说罢,他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

小李激烈地抓起扁担,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怔了一霎:雨水混着汗水,正从那发梢上急急地流下来。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趁机静静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

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

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

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

(原文发表于1958年8月号《北京文艺》,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一般劳动者”为标题,表明白全文的描写对象,即从一般劳动者的角度来塑造劳动现场中的

人物形象,主题集中而明确。

B.小说开头一段描写了工地巨大的劳动场面,渲染了劳碌的氛围,富有显明的时代气息,展示了劳动人

4

民改天换地的宏大气魄,为林将军出场作铺垫。

C.当小李知道他的搭档是将军后,他“心跳得很急”,而且说话也“结结巴巴”,这表明他对将军参与

劳动感到非常意外,也写出了他的恐慌与担忧。

D.小说语言美丽,特殊是比方、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语言锦上添花,使小说语言既生动形象又

有气概,极具可读性与感染力。

8.战士小李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样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水库建设描写中穿插了对革命斗争的回忆,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

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隆之塞哪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

十年,此霸王之夏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

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

下黔中o若此则耶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大王诚能

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杜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

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囊驼,必实于外

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I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

奉雕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

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

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行亲也。而韩、魏

迫于秦患,不行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

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担心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主君欲一天下,安

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己/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B.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C.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D.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己/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霸王之资”中的“资”与“持千金之资币物”(刘向《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的“资”含义相同。

B.文中“天下莫能当也”和“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中的“当”含义不

同。

C.文中“大王诚能听臣”中的“诚”和“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诚”含义不同。

D.“社稷”是指土地神和谷神,古时君王都要祭祀土地神、谷神。后来就代指国家,如“民为贵,社稷次

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苏秦告知楚威王,楚国干脆影响和制约着秦国的盛衰;楚国强盛了秦国就被减弱,楚国变弱秦国就变强

大。

B.苏秦希望楚王及早谋划合纵之事,假如接受这个建议,就可以让靖山以东各国都来进贡朝拜,奉行楚王

诏令。

5

C.苏秦告知楚王,主见连横的人是割让自己侍奉的国主的领土讨好秦国,来结交强秦侵略诸侯,最终会招

来祸害。

D.楚威王认为,秦国贪欲暴虐如虎狼,山东诸国又迫于秦威,不敢与楚国深化谋划,所以合从联盟必将大

祸临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5分)

(2)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咒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欲有问”,《论语》记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被这两位隐者讥讽的事。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视,可望而不行及。看似句意平淡

却含蓄地表达了浓烈的情感。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一个“隔”

字就流露了思乡之情,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溢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艳羡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一展鸿图的冲突心理。

15.本诗首联与杜甫《登高》的首联都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详细诗句赏析两者在创作手法上的相像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蜀道难》中,李白用“一”两句以虚写衬托突出山势高险,即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

很难越过,人走就难上加难。

(2)酒经常是古诗文中诗人抒发情感的媒介,《琵琶行》中:“一”两句表现诗人被贬后沦落天际的孤

寂苦闷。

(3)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每种专业各有其人才,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来形容最恰当:一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揭晓,这些团体和个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

凡的事业。他们捧着一颗爱国为民之心,用向死而生之力,显示拼搏奉献之勇,践行中华儿女的初心使命,

他们带给我们的除了前进的动力,更是内心的感动。他们是我们心中的光明,是这个时代不朽的丰碑。读

懂“志如磐石不行移”的中国精神,要把对党忠诚、舍身为国付诸行动,“居之不倦,行之以忠”;读懂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中国精神,要把我将无我、写进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懂“千锤百炼

还坚韧”的中国精神,要用坚韧不拔、永不言败铸就中国人不朽的精神丰碑,“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

玉成”。()。焉,让我们以榜样精神砥砺前行,始终将初心牢记在心、将奉献落实在行、将使命担当

在肩,让“中国精神”、熠熠生辉。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婵精竭虑舍己为人择善而从继往开来

B.穷尽一生无私奉献见贤思齐薪火相传

C.婵精竭虑无私奉献见贤思齐继往开来

D.穷尽一生舍己人择善而从薪火相传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6

A.多数平凡的英雄用奉献书写辉煌历史,把忠诚写成诗,把担当铸成不朽丰碑。

B.多数平凡的英雄把担当铸成不朽丰碑,把忠诚写成诗,用奉献书写辉煌历史。

C.多数平凡的英雄把忠诚写成诗,用奉献书写辉煌历史,把担当铸成不朽丰碑。

D.多数平凡的英雄用奉献书写辉煌历史,把担当铸成不朽丰碑,把忠诚写成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捧着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勇,用完拼搏奉献之力,践行中华儿女的初心使命,他们

带给我们的除了前进的动力,更是内心的感动。

B.他们捧着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勇,用完拼搏奉献之力,践行中华儿女的初心使命,他们

带给我们的是内心的感动,更是前进的动力。

C.他们用完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力,显示拼搏奉献之勇,践行中华儿女的初心使命,他们

带给我们的是内心的感动,更是前进的动力。

D.他们用完一颗爱国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力,显示拼搏奉献之勇,践行中华儿女的初心使命,他们

带给我们的除了前进的动力,更是内心的感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珍宝。由于传统戏曲艺人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不识字,民间流行的剧本、曲谱很

少,千百年来戏曲始终依靠口传心授这种原始方式传承。巫,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他们的记忆里保存

着最本真的戏曲信息、,包括师徒传承、唱腔流派、独门演技、剧本台词、演出心得、日常沟通等。现在,

情愿学习戏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豆,那些珍贵的不行再生的口头资料会随之消逝,戏曲传承也就失去

了载体。

近些年,我国的戏曲爱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果,豆,也没有得到系统采集。把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

料转换成文字材料,将传承人心中的珍贵记忆以影像和文字的形式留存下来,留住的不仅是传承人的个人

记忆,更会形成戏曲探讨传承最原始、最基本的材料,从而大大丰富我国的戏曲史料库。另外,针对学术

上模糊或有争议的问题,对传承人进行有目的的访谈,对获得的口述资料进行考证和探讨,会大大拓展戏

曲的探讨空间。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

个字。(6分)

21.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对戏曲传承人口述史料进行收集、整理的缘由和价值,不超过8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

志向如晨星一一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长征成功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气;没有颠扑不破的志向信念,没有崇高志向信念的有力

支撑,要取得长征成功是不行想象的。(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

在当前现实的狭隘基础上,有高尚志向,全面的安排;在一步一步行动上,想到远大前途,脚踏实地

地稳步前进,才能有所成就。(徐特立)

以上内容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索。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7

(语文)参考答案

1.C2.D3.A

4.B5.C

6.答对三点得6分,每处方法+举例各1分。

(1)引证法,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鹦的语句;

(2)例证法,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

(3)比方论证,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方;

(4)对比论证,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让论证更清晰、更有劝服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实力。

首先,从论证方法上看,“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刘鹦《老残

游记》言……”,引用鲁迅、刘鹦的话,运用了引证法;

“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示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

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难过……”,选取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

交往事例,运用了例证法;

“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

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方,运用了比方论证法;

“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

一次拨乱反正……他领悟到了仁道精髓,即爱护,是真道德的践行者”,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

论证法。

C【解析】“也写出了他的恐慌与担忧”错误,依据文本可知,当小李知道将军参与劳动时,感动意外,内心是感

动、激烈,甚至有一丝惊慌,并非恐慌与担忧,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o

①战士小李活泼、热忱、爽朗、有朝气,与将军初次见面的寒暄可以看出;

②有对革命前辈的无限仰慕,从见到将军劳动时的心理改变及动作、语言描写可看出

③关切同志、关切集体,是年轻一代社会主义主动分子的代表。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①从揭示主题的角度来看:插入回忆是为了把当前的水库建设与过去的革命斗争联系起来,既表现出老一辈革命者在

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以贯之的奋斗精神,又突出了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深化了作品主题。

②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现实与过往交替出现,使将军一般劳动者的身份与斗争年头将军形象相互衬托,体现了人

物永葆革命本色的珍贵精神,更生动感人,更有立体感。

③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小说中穿插了攻取山岭,保全古陵,战斗中负伤,带领战士们过草地的回忆。这是将军对

革命斗争的回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小说的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曲折动人。

(每点2分)

B

H.A解析:A项,“霸王之资”中的“资”为“资本”“依托”,“持千金之资币物”中的“资”为“财物”。B项,阻挡,

抵抗;对等,比得上。C项,果真,假如;的确,实在。D项,正确。

12.D解析:D项,“山东诸国”错,原文是“韩、魏迫于秦患”;“合从联盟必将大祸临头”于文无据,且楚王并非不同

意“合纵联盟”。

13.(1)全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有上百万的披着铠甲带着武器的将士,千辆战车,万匹战马,粮食物资可供十年运用。

(“地方”“带甲”“支”及定语后置句式“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各1分,大意1分)

(2)我自己料想(估计,考虑),(单)凭楚国来对抗秦国,未必能够取得成功。在国内与群臣谋划,也不值得依靠。

(“自料”“当,,“内”“恃”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苏秦替赵国组织合纵联盟,去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贤王。楚国西边有黔中、巫郡,

东边有夏州、海阳,南边有洞庭、苍梧,北边有汾邑一带的重镇郁阳,全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有上百万将士,千辆战

8

车,万匹战马,粮食物资可供十年运用,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凭借楚国这样强大和大王这样贤能,天下没有谁可以

抵抗(阻挡)。秦国在天下最担忧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秦国就被减弱,楚国衰弱秦国就变强大,楚、秦两国力不两

立。所以替大王作最好的考虑,不如六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假如大王不组织六国合纵联盟,秦国必定会从两

路进军,一路出兵武关,一路攻下黔中。假如这样,楚都鄢、郢必定会引起振动。我听说:'平定天下,在它还未混乱

时就要着手治理;做一件事在未起先时就要做好打算祸害临头,然后才去发愁,那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希望大王

及早谋划这件事。假如您真能听取我的看法,我可以让靖山以东各国四时都来进贡,奉行大王诏令,将国家、宗庙都

托付给楚国,还训练士兵,磨快兵器,听凭大王运用。假如大王能听从我的计策,那么,韩、魏、齐、燕、赵、卫各

国的歌女和美人必定会充溢您的后宫,赵国、代郡的良马、骆驼确定会充溢您的马厩。因此,合纵联盟成功,楚国就

可以称王;连横联盟成功,秦国就会称帝。现在您放弃称王、称霸的大业,反而落个‘侍奉别人’的恶名,我私下认

为大王实行这种做法不妥当。

“秦国贪欲暴戾犹如虎狼,有吞并六国的野心,秦国是诸侯的仇敌,而主见连横的人都想以割让诸侯土地去讨好

秦国,这实在是人们所说的‘奉养仇敌’的做法。作为人臣,以损失自己侍奉的国主的领土为代价,交结强暴如虎狼

的秦国,还去侵略诸侯,最终会招来秦国侵略的祸害,这是没有顾及可能到来的灾祸啊。至于对外依仗强秦的威势,

对内胁迫自己的国君,用来达到割让土地的目的,这又是人臣的大逆不道、对国君不忠诚,没有比这更严峻的了。所

以,合纵联盟成功,诸侯就会割地听从楚国;连横联盟成功,楚国就得割地听从秦国。合纵与连横这两种谋略,相差

太远了,区分太大了。对这两种状况大王究竟如何取舍呢?因此,我国国君赵王特派我献此计策,想坚决地遵守盟约,

听凭大王的确定。”

楚王说:“我的国家,在西边与秦国接攘,秦国有夺取巴蜀两地,吞并汉中的野心。秦国贪欲暴戾犹如虎狼,不能

和它亲近。而韩、魏两国被秦国的威势所胁迫,又不能和他们深化地谋划,假如和他们深化谋划,唯恐他们反而会投

入秦国的怀抱。这样,计谋还没有实行,楚国就会紧急了。我自己考虑,(单)凭楚国来对抗秦国,未必能够取得成功。

在国内与群臣谋划,也不值得依靠。我睡担心稳,吃不香甜,心神不定就犹如旗子漂浮不止,最终没有什么依托。现

在您想统一天下,使诸侯安定,使危国保存,我情愿带领我的国家参与合纵联盟。”

14.C【解析】“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溢难以诉说的悲凉”错,此处应是

诗人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家人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

15.①都选取了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秋景象。孟诗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等意象。

杜诗选取了急风、猿啸、清渚,白沙等意象。

②都能用字精炼,点明作者的心境。孟诗中一个“寒”字,既点明白题目中的“早寒”,渲染了秋天的寒意,又烘托

了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杜诗中一个“哀”字,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悲愁之深。

③都接受借景抒情的手法,为全诗奠定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为后文情感的抒发作铺垫。孟诗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

或归隐而难以选择的冲突心情作铺垫。杜诗为后文的羁旅孤寂之愁和忧国忧民情怀作铺垫。

(每点2分,共3分)

16.(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答案】17B18.C19.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实力。

第一空,弹精竭虑:形容用完精力、费尽心思。穷尽一生:就是用自己的一辈子去做某件事情,表现出对某人或者某

事的执着和忠诚。此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强调的是执着、忠诚,应用“穷尽一生”。

其次空,舍己为人:指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无私奉献: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没有私心。此处对应“'俯首甘为

孺子牛’的中国精神”,强调的是奉献精神,应用“无私奉献”。

第三空,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去遵循或学习。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这里是说“让我们以榜

样精神砥砺前行”,强调向榜样学习,应用“见贤思齐”。

第四空,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拓将来的道路,强调开拓。薪火相传:比方学问、技艺、精神等代代相传,

强调传承。此处是说“让‘中国精神’”传承下去,应用“薪火相传”。故选B。

【18题详解】

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实力。

依据前文''要把对党忠诚、舍身为国付诸行动”“要把我将无我、无私奉献写进奋斗”的逻辑,应当先是忠诚,然后是

担当和奉献。

这就解除ABD。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实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一、“用向死而生之力,显示拼搏奉献之勇”搭配不当,应当是“以向死而生之勇,用完拼搏奉献之力”;

二、“除了前进的动力,更是内心的感动”语序不当,从前后逻辑的递进看,应当先是“内心的感动”,再是“前进的

动力”。

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

20.①戏曲艺人既是戏曲表演的主体

②随着一位又一位戏曲老艺人的离去

③但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却较少受到关注

L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实力。

第①空,结合前文“由于传统戏曲艺人文化程度不高”可知说的是传统戏曲艺人,由后文“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可

知这里应当是说戏曲艺人是戏曲表演的主体,结构上由“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可知这里可以用“既是……”,综合起

来可以填:戏曲艺人既是戏曲表演的主体。

第②空,结合后文“那些珍贵的不行再生的口头资料会随之消逝,戏曲传承也就失去了载体”可知这里应当是指戏曲

老艺人的离去造成的损失,所以可以填:随着一位又一位戏曲老艺人的离去。

第③空,结合“我国的戏曲爱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果”以及后文“也没有得到系统采集”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应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