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第03讲:文言文(三)内容理解-讲义(学生版)_第1页
2024年秋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第03讲:文言文(三)内容理解-讲义(学生版)_第2页
2024年秋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第03讲:文言文(三)内容理解-讲义(学生版)_第3页
2024年秋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第03讲:文言文(三)内容理解-讲义(学生版)_第4页
2024年秋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第03讲:文言文(三)内容理解-讲义(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秋季班教案第页课题文言文(三)内容理解教学目标1.能理解文本主要内容。2.把握人物形象。3.理解文本的主旨。授课内容概要※知识精讲(一)常考题型注意“具体体现”类问题;原因类,“根本原因类”问题;“写作手法类”问题;具体情节的分析与概括题;道理启示类;人物形象。(二)内容理解答题技巧答题步骤:1.概览全文,整体把握。(1)先抓住标题:一般讲,如果是有标题的寓言故事,我们要特别注意标题对我们的启示作用。(2)了解记叙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记之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常来说,起因很重要,因为有因才有果,有时候过程也非常重要。(3)简析所记之事涉及什么人,他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关系如何;(4)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议论什么。2.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3.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4.归纳中心可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如,重在叙述故事的,可从故事结局分析作者的价值取向;侧重写人物活动变化的,可从分析人物行为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讲述生活现象为主的,可从个别现象分析反思作者褒贬倾向。寓言抓住故事中最夸张最不可能的部分,思考短文要借此讽刺什么;最后,逆向思考总结出要告诫人们的道理。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5.解题方法:利用文章本身的语境、命题的题目、文章中的原话、注解及文章的主旨来解答相关试题,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题目类型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方法一:逆推思维法,即用倒推法思考,从结果出发,并一步一步得出关键词。方法二:这一过程称为正反思维法,即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方法三:这一过程称为角色思维法,即从各个角色、各个角度来加以思考。6.答题注意事项(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局部理解命题主要围绕原因、结果、表现,一般是要求用文中语句回答,注意不要多答也不要少答。(三)人物形象类解题思路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文章的主题。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物,首先不妨从直接描写着手,这是最生动、最真实的材料。或者从人物所作所为进行分析。(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2)体现人物思想主张的信息(语言);(3)展现人物性格情趣的信息;(4)反映人物志向抱负的信息;(5)体现人物才智品质的信息(事件);(6)作者评价议论的信息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侧面描写主要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来写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附录:人物词语积累1.正面人物君王:勤恳治国以民为本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体恤下属有仁爱之心勇于反省(悔过)知错就改善于纳谏善于听取正确建议(虚怀若谷)知人善任有识人之明一视同仁大公无私无偏袒之心公正严明以身作则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善于反思勇于担责臣子:敢于进谏善于劝谏善于辞令能言善辩忠君爱国机智勇敢精于谋划以死卫国人不居功为人谦让克己奉公奉公守法廉洁奉公为官清廉无私奉献严于律己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执法如山忍辱负重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热爱国家忠心耿耿忠贞不渝赤胆忠心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尊严不卑不亢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名士:情趣高雅超凡脱俗桀傲不羁多才多艺机智果断破案如神父母:教子有方爱子情深深明大义重视教育教导有方小孩:机智聪慧好学上进孝敬长辈口齿伶俐勤奋刻苦专心致志做人:豪爽诚信宽容博学正直忠厚仁爱侠义勇敢善良平易近人轻财重义赏罚分明正直无私刚正不阿忠心耿耿忠贞不渝深明大义童叟无欺谦虚谨慎宽厚待人豁达大度……治学:勤奋刻苦不耻下问严谨治学专心致志苦读成才笃志好学勤学好问……侦破案件:善于思考思虑周全小心谨慎善于观察明察秋毫细致入微意志坚强顽强不屈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刨根究底其他: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心口如一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我谦虚谨慎心地善良朴素憨厚为人正直正直无私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舍己救人为人着想心胸开阔豁达大度襟怀坦荡宽容待人乐观积极不计前嫌不畏艰难无所畏惧不拘小节豪放洒脱潇洒奔放志向远大胸有大志善解人意温柔体贴慈祥仁爱和蔼可亲正气凛然浩然正气视死如归勤勉好学孜孜不倦不耻下问虚心好学废寝忘食聪明智慧精明强干足智多谋大智若愚睿智聪明有真才实学胆大心细心灵手巧心思缜密思虑周全顾全大局做事讲究方法与策略冷静沉着从容淡定胸有成竹落落大方果断决断毫不犹豫当机立断义无反顾2.反面人物狡诈贪婪老奸巨滑刁滑奸诈虚伪狡猾利令智昏趋炎附势装腔作势作威作福背信弃义沽名钓誉班门弄斧恃强凌弱穷凶极恶朝秦暮楚朝三暮四见风使舵蛮横专断狐假虎威恃强凌弱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花言巧语天花乱坠油嘴滑舌愚蠢无知笨拙愚钝目空一切刚愎自用夜郎自大自命不凡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目中无人丧心病狂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忘恩负义人面兽心斤斤计较桀骜不驯心浮气躁性情浮躁卑鄙无耻两面三刀心口不一落井下石投机取巧乘人之危不三不四自命不凡蛮横无理作威作福笑里藏刀背信弃义强词夺理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阿谀奉承妄自菲薄自信不足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自私任性贪得无厌※例题解析陈元方年十一时,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③,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绥,安抚。②恣,听任。③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7.解释文中的加点字(1)孤往者尝为邺令()(2)周公不师孔子()8.将文中的画线句进行断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9.这则故事中,陈元方表现出______________的个性特点。※巩固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8分)养柑蚁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2分)(1)损失其实()

(2)则持之而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画线句:民多种柑橘以图利(2分)3.老百姓买蚂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养柑蚁”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不正确的是()(2分)A.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B.不能用废弃之物谋利益C.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应对需求从而产生供给(二)课外文言语段阅读(8分)宋有澄子①者,亡缁衣②,求之途。见妇人衣③缁衣,援④而弗舍⑤,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⑥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⑦也,今子之衣禅缁⑧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注释:①澄子:人名。②缁(zī)衣:黑色的夹衣。③衣:穿。④援:拉。⑤舍:放弃。⑥为:缝制。⑦纺缁:指黑色的夹衣。⑧禅缁:黑色的单衣。1.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1)加点字解释:求之途()(1分)(2)句子“亡缁衣”中的“亡”字与下列选项中“亡”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A.逃亡海外B.亡羊补牢C.家破人亡D.亡国之君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认为黑色单衣当作黑色夹衣,你难道不是很得意吗?B.把黑色单衣当作黑色夹衣,你难道不是很得意吗?C.把黑色单衣当作黑色夹衣,你难道还不合算吗?D.认为黑色单衣当作黑色夹衣,你难道还不合算吗?3.选文中澄子向妇人夺衣,他的理由是什么?(2分)(1)“”。(用文中语句回答)(2)“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4.下列答案选项与选文中对澄子的人物形象分析最适切的两项是()()(2分)A.自相矛盾B.粗心马虎C.谦虚有礼D.强词夺理(三)阅读下文,完成1-4题(8分)鹿亦有知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1.解释加点字(2分)伐薪为生伐()是夜鹿去去()2.对“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翻译正确的项是()(2分)A.于是让李氏寻找那只鹿,李氏不和他去。B.于是向李氏请求要那只鹿,李氏不给他。C.于是向李氏恳求宽限时间,李氏没有答应他。D.于是向李氏寻求帮助,李氏想不出办法。3.从全文看,“鹿亦有知”表现在(1)(2)(用原文回答)(2分)4.从李氏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2分)(四)课外文言语段阅读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吴伏波将军秀之曾孙也。晷为儿童,未尝被呵怒。顾荣见而称之,谓其外祖薛兼曰:“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也。”及长,恭孝清约,学识有理义,每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邪。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选自《晋书·孙晷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8分)(1)顾荣见而称之称:(2)谓其外祖薛兼曰谓:(3)及长及:(4)并周赡赡:(5)乡里赠遗遗:(6)恒往来告索恒:(7)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或:(8)须去而出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1)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2)乡邻感愧,莫敢侵犯。(3)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4)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3.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旁人对穷老者的态度是“”,而孙晷对穷老者的态度是“”。(用文中原句作答)(2分)4.“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试分析孙晷这样做的用意。(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3题(8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一人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或阻之()民岂得活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上有谴,我一人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表现了郑板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否?”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尝食鸡子()⑵自往数王蓝田()⑶王正色面壁不敢动()⑷已去()2.翻译下列句子。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王蓝田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谈。(七)阅读下文,完成练习楚庄王伐陈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①深,蓄积多也。”宁国②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注释】①洫:护城河。②宁国:楚国大臣,③罢:通“疲”。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楚庄王欲伐陈()(2)何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3.宁国“陈可取也”的分析有何道理?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4.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请用自己的话说说。(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陈国的灭亡给我们哪些警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阅读下文,完成1—4题卞庄子①欲刺虎,馆竖子②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斗,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③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卞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注释:①卞庄子:传说是鲁国勇士。②馆竖子:旅馆的童仆。③须:等待。1.解释上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2分)(1)馆竖子止之()(2)两虎方且食牛()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2分)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3.下列与上述文字内容不符合的成语是()(2分)一箭双雕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急功近利 D、事半功倍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九)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许金不酬明·刘基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④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③?”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舣⑥而观之,遂没。【注】:①贾人:商人。②苴[chá]:枯草。③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④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⑤薄:撞。⑥舣:叮,使船靠近。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渡河而亡其舟()(2)予尔百金()(3)向许百金()(4)遂没()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个故事中的商人身上,我们吸取了一个什么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斗牛图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①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②间,虽壮夫膂力③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注释】①输租氓:缴纳田租的农民。②髀:大腿。③膂(lù)力:体力。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方其斗时()(2)此图皆举其尾()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面对农民的指瑕,马正惠公从“疑之”到“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也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九石弓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①。以试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②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生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注释】①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②关:同“弯”,指弓拉满。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齐宣王好射(2)左右皆试引之9.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这不是大王所能够使用吗? B.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用这张弓?C.难道大王不能使用这张弓吗? D.莫非只有大王能够正确使用?10.大家都说“此不下九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11.齐宣王之“悲”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