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三八校联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
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
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批评家写小说为什么就引人注目呢?细究起来,就是大众普遍都有这种担忧和质疑:
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这种“跨界”的接受差异中隐含着
一种“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除了包含着对批评家能不能写小说、能
不能写出好小说的质疑,也隐含着读者对当代文学的不满足,他们实际上是期待批评
家能够写出好小说的,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
待越来越高,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评论家李云雷说:“评论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
界与创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文
体——'批评家小说‘。”他在无意中回应了读者对批评家写小说的这种期待。
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批评家写小说在文
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这些为他们
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家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时,曾列
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的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其实他就是想获得或
强化这种文学史视野。对批评家来说,这种视野在写作之前基本上已经获得了。当然,
有些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可能会存在“掉书袋”和炫技现象。虽然钱锤书的《围城》
也被有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但是这并未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与
喜爱,张柠的《三城记》也涉及了很多文学理论,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文学
形象当中,不仅没有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加了小说韵味。(张柠很清楚
批评家写小说可能存在的陷阱:思想性大于形象性。因此他是时时警惕的,他说自己
的写作就是“蹲下在下面,把我的人物举起来”。)可见,批评家深厚的理论素养有
利于批评家在写小说的时候自觉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也要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因为批评
家自身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而且他们在文学界有一定的资源,所以有利
于作品的传播。不过,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出版家韩敬群
说得好:“批评家写小说没有豁免权,读者不会对他们高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无论
怎样,还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从根本上来说,批评家的合法性来源于他是普通读者
的代表,一旦他脱离了这种合法性,他的批评也将失去有效性,批评家的身份主要是
在一个相对专业的文学圈子里为人所知,相关的文学从业者对批评家身份是比较熟悉
的,但是庞大的普通读者群体很少知道他们,且没有必要知道。批评家写出来的作品
最终还是要脱离批评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朴素形式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中接受检
验。
批评家的小说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批评界应该以平常
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相信,那些优
秀作品必将会在时间的放大器中发酵出无尽的生命力,嵌入文学史的星空。
(摘编自朱永富《批评家写小说,还是要让作品说话》)
材料二:
李陀、吴亮、张柠、李云雷、於可训等评论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样,近来纷纷发表了
他们的小说新作。
“作为一个当代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对个人专业领域之外
的事物了解太少,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社会运转体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
力的飞扬,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大师。”在评论家李云雷看来,评论家跨界写作小说,
尽管仍局限于文学内部,尽管大家不敢奢望成为鲁迅、托尔斯泰那样百科全书式的作
家,但这是一个可贵的尝试。
事实上,这群人写小说有改变现有文学生态的雄心,他们认为大部分作家都盯着日常
琐事,写家长里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一个“样本”。
力图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并非张柠一个人的选择,评论家李陀写《无名指》要处处和
现代主义的写作习惯反着来。因为他想“回到十九世纪”,像托尔斯泰那样把现实生
活写得活灵活现,让日常生活充满可见、可闻、可以抚摸的质感,且恢复小说“写人
物”的传统。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房伟和出版社签订了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合同。房伟写历
史小说,同样有自己的明确诉求,他说正因为很多作家放弃了历史题材的雄心,所以
大部分阵地都已让位于网络作家,他想改变这个现状。
此外,这些年,作家圈受新历史书写影响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
胡编乱造,远离了历史本身。房伟说:“我看中国历史小说越看越不满意,而我自己
因为研究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所以我动手一试。”
(摘编自《众多批评家写起了小说,是传统的回归,还是图一时热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者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一定程度透露出当代文学与读者越来越高的审美水平
和审美期待的不匹配。
B.批评界对待批评家小说的态度,要和对待非批评家的作品一样,既无须不切实际地
赞美,也不能视而不见。
C.李云雷认为,评论家写小说只是局限在文学内部,所以成不了鲁迅、托尔斯泰那样
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D.很多评论家有改变现有文学生态的雄心,他们不写日常琐事、家长里短,他们想恢
复现实主义的传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写作实际上要和文学史进行潜在对话,没有文学史的参照而在黑暗中摸索的文
学创作,很难登上艺术高峰。
B.批评家小说如果脱离普通读者,就可能造成尴尬;普通读者想读读不懂,专业读者
可以直接读理论而没必要读作品。
C.批评家小说中对时代、人事的理解特别有思考深度,是源于批评家具备了开阔的文
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
D.文学史上评论写得好、小说写得也好的大有人在,比如鲁迅、钱锦书等,这可以作
为新时代批评家写小说是回归传统的依据。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优势”的观点的一项是
A.房伟的《血色莫扎特》充满了理性的理解和判断,既展现了一代青年的成长史,也
是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史。
B.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时,开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来阅读,目的是
获得或强化自己的文学史视野。
C.张柠在《三城记》中用分类的方法,让故事产生一种智性诙谐的效果,将当代文学
的智性审美风格推向了新的高度。
D.钱锦书□《围城》虽然也被有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但是却没
有给普通读者阅读造成障碍。
4.批评家张柠说自己的写作就是“蹲下在下面,把我的人物举起来”。树人中学文学
社成员准备就这个话题对张柠进行采访,下列不适合作为采访要点的一项是()
A.评论家要穿上隐身衣写小说,降低读者的阅读障碍,不能有意炫技。
B.评论家不能在读者面前跑来跑去,不能有意识在作品中为人物代言。
C.评论家要恢复小说“写人物”的传统需要借鉴小说现实主义传统。
D.评论家写小说需要把自己强大的思想性带给小说人物,以突出理性。
5.批评家身份对小说创作是一种促进,还是一种桎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LC2.C
3.B4.D
5.示例一:是促进。①批评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
地形成良性循环。②批评家具有高度的文学自觉性,在小说的生产、传播方面具有优
势,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③当前小说创作现状令人不满,批评家有通过写小说
改变文学生态的雄心,可能为文学带来新风气。示例二:是桎梏。①批评家缺乏实际
的创作经验,“纸上谈兵”的现象很多。②批评家写小说容易出现“掉书袋”和炫技
问题,可能会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③批评家写小说有可能会陷入误区,使作品思想
性大于形象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评论家写小说只是局限在文学内部,所以成不了鲁迅、托尔斯泰那样的百科全
书式的作家”错,材料二说“在评论家李云雷看来,评论家跨界写作小说,尽管仍局
限于文学内部,尽管大家不敢奢望成为鲁迅、托尔斯泰那样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但这
是一个可贵的尝试”。可见,原句中李云雷认为评论家不敢奢望成为鲁迅、托尔斯泰
那样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但仍可以做一种尝试。选项的说法强加因果。
故选C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C.“是源于批评家具备了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强加因果,材料一
说“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这些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
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见,原文只是说批评家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
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没有说这是批评家小说中对时代、
人事的理解特别有思考深度的来源。
故选C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路遥开列近百部长篇小说来阅读,其目的是获得或强化自己的文学史视野,他的
做法表明他文学批评理论方面比不上批评小说家,也就是说,他不具有批评家写小说
在文学生产上具有的优势,所以不能支撑“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优势”的
观点。
故选B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D.“评论家写小说需要把自己强大的思想性带给小说人物,以突出理性”错。由材
料一说“张柠很清楚批评家写小说可能存在的陷阱:思想性大于形象性。因此他是时
时警惕的,他说自己的写作就是‘蹲下在下面,把我的人物举起来’”分析,“蹲下
在下面,把我的人物举起来”是说作为批评家的张柠写小说时,他警惕小说思想性大
于形象性,时刻做到形象性大于思想性,所以,采访中“思想性带给小说人物,以突
出理性”的话题有悖于张柠的创作主张,所以不适合作为采访要点。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认为“批评家身份对小说创作是一种促进”,也可以
认为“批评家身份对小说创作是一种桎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如果认为是促进,理由如下:
由“评论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
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文体一一'批评家小说'”可知,批评家写小说,可以
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
由“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批评家写小说
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这些为
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知,批评家具有高度的文学自觉性,
在小说的生产、传播方面具有优势,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由“房伟写历史小说,同样有自己的明确诉求,他说正因为很多作家放弃了历史题材
的雄心,所以大部分阵地都已让位于网络作家,他想改变这个现状”“作家圈受新历
史书写影响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胡编乱造,远离了历史本身。
房伟说:'我看中国历史小说越看越不满意,而我自己因为研究工作,有机会接触大
量史料,所以我动手一试’”可知,当前小说创作现状令人不满,批评家有通过写小
说改变文学生态的雄心,可能为文学带来新风气。
(2)如果认为是桎梏,理由如下:
由“大众普遍都有这种担忧和质疑: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
这种‘跨界’的接受差异中隐含着一种‘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可知,批评家
缺乏实际的创作经验,纸上谈兵的现象很多。
由“有些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可能会存在‘掉书袋'和炫技现象……。钱锦书的《围
城》也被有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但是这并未影响普通读者的阅
读与喜爱。张柠的《三城记》也涉及了很多文学理论,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
文学形象当中,不仅没有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可知,批评家写小说容易出现“掉
书袋”和炫技问题,可能会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
由“张柠很清楚批评家写小说可能存在的陷阱:思想性大于形象性”可知,批评家写
小说有可能会陷入误区,使作品思想性大于形象性。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红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天空打起
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
们才知道春来。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
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
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
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
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
晒太阳。这样好的行人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
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
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扭歪的头,
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
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趁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
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
颜色。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
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
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一
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
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
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
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中国人
混在这些鬟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
到她。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鬟发的人用俄国话说
她漂亮。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
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
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1936年5月回忆哈尔滨生活
(选自《萧红散文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段写春意来到哈尔滨,营造了风暖人笑、花开草绿的春天氛围。既照应题
目,又为下文人物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生活场景。
B.“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这几句单独成段,不单纯是对
春天环境的描写,而是充满感情的文字。
C.看似繁华的中央大街竟有好些外国人,他们有别于众多底层的国人,可以在这里尽
情地享受春天,这正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在日伪统治下的社会现状,令人心
酸。
D.倒数第二段的“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与上文呼应,形成反复,意
在强调北方的春天花开得晚,人们还不能感受到浓浓的春意。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自然的春意带动两类人的活动:“快乐的人”逛街,说笑,唱歌;“哀哭的
人”乞讨,哀哭。它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现状恰好地融合在一起。
B.本文除了多用对比和描写之外,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在展现几
个场景的同时,自然穿插议论,突出感情。
C.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组织材料,思路清晰,结构谨严,展现了哈尔滨的白天和黑夜的
不同场景,但重点不同,白天着重描写“面”,黑夜则着重描写“点”。
D.本文的语言很有韵味,质朴之中不乏清丽,如“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
子里”,运用通感,从视觉的角度写触觉感知的暖风,使风的形象生动起来。
8.文章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题,请谈谈这个题目的丰富意蕴。
9.对于萧红这篇散文所表达的情感态度,读者们的看法各异,有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人
生的乐观和豁达,有人则认为作者过于消沉和悲观。请结合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谈谈
你的理解。
【答案】6.D7.C
8.①展现了季节和自然景色的特点,富有生机和活力;②和文中底层民众的生活形成
对比,反衬了大部分国人的悲惨生活境遇;③富有象征意味,表达了作者对人间春意
的时唤,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出作者对民众的悲悯情怀。
9.
①前一句话看似冷酷无情,实则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有愤世嫉俗的味道;
②后一句看似对事实的认命,“快乐的人们”不分四季享受快乐,“哀哭的人们”不
论四季难逃苦难,实则写出作者对世态人情的洞察和对人们悲苦生活的感伤,心怀一
种悲天悯人的善良;
③这两句议论性的话语字面上的意思会让人感到消极和悲伤,这是作者分别针对白天
和夜晚所见到的情景而抒发的感慨,触景伤怀,有意为之,能收到一种反讽的效果,
同时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希望。情感态度实
则是积极乐观的。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D.“意在强调北方的春天花开得晚,人们还不能感受到浓浓的春意”错,“三月,花
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这段话的反复出现有更深的意味,并非强调北方的春天花
开得晚,而是暗示春天已到,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春的气息,喻指北方的人们依
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白天着重描写‘面',黑夜则着重描写‘点'”错,点面错位了,应该是白天着
重描写“点”,写个体,如汪林;黑夜则着重描写“面”,写群体,如年轻人。
故选C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①开头和主体部分照应题目,点出春意,“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展现了季
节和自然景色的特点,树发芽,草绿了,富有生机和活力;
②春天是美好的,给人融融暖意,但和文中底层民众的生活形成对比,化子吃着烂梨,
一条腿和一只脚肿的,反衬了大部分国人的悲惨生活境遇,瞎人摸不到春天,坏了腿
的人走不到春天;
③春天具有象征比喻意味,作者希望人间如大自然的春意般挂上树梢,可是“三月,
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情感,点明了主旨一一悲悯情怀。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能力。
第①处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也隐含对造成这种不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不平,看似
冷酷无情,实则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有愤世嫉俗的味道;
结尾处与标题貌似相矛盾,却能收到一种隐微的反讽效果,这正是作家的高明之处,
造成“期待落空”的效果,让读者深深思考,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作者以暖写冷、
先扬后抑,用饱含忧虑的笔触书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表现出自然的春意悄然而
至,人间却冰火两重天,呼吁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两处画线句表达方式为议论,表面看会让人感到消极,其实这些负面情绪也来自上文,
作家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极不协调的哈尔滨春日街景图,将两种很不协调的情景同时展
现,通过对比,写出了社会的冷酷,也反衬出了下层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先公太中①,讳瑜,字伯温。前后五得任子,以均诸父子孙。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
贫者。伯母刘氏寡居,公奉养甚至。其女之夫死公迎从女兄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
时小官禄海,克己为义,人以为难。公慈恕而刚断。平居与幼贱处,惟恐有伤其意;
至于犯义理,则不假也。
娶侯氏。侯夫人事舅姑,以孝谨称。与先公相待如宾客。先公赖其内助,礼敬尤至。
而夫人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必禀而后行。仁怒宽厚,抚爱诸庶,不异己出。从
叔幼孤,夫人存视,常均己子。治家有法,不严而整,不喜笞扑奴婢,视小臧获如儿
女。诸子或加呵责,必戒之曰:“贵贱虽殊,人则一也。汝如是大时,能为此事否?”
先公凡有所怒,必为之宽解。唯诸儿有过,则不掩也。常目:“子之所以不肖者,由
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夫人男子六人,所存惟二,其爱慈可谓至矣,然于教之之
道,不少假也。才数岁,行而或踣,家人走前扶抱,恐其惊啼,夫人未尝不呵责,目:
“汝若安徐,宁至踣乎?”饮食常置之坐侧。尝食絮羹,即叱止之,日:”幼求称欲,
长当何如?”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与人争忿,
虽直不右,目:“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及稍长,常使从善师友游。虽居贫,
或欲延客,则喜而为之具。
----《伊川文集•卷八》(节选)
材料二: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诚翻奖,应呵反笑,至有
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
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目:“教妇初来,
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
偏宠者,蚤欲以厚之,更所以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越王之残,父实使之。刘表
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颜氏家训•卷一■》(节选)
【注】①本文为程颐所述,程珀为程颐之父。太中:太中大夫的官职。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
其女之夫死A公B迎从女C兄D以归E教F养G其子H均于子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周到,与《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和《与妻书》“吾至爱汝”
的“至”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B.从叔,即父亲的堂弟,古代用“从”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关系,“薛蟠之从
弟薛蝌”中的“从弟”即堂弟。
C.翻,用作副词,反而,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到乡翻似烂柯人”的“翻”
意义和用法相同。
D.矜,怜悯,同情,与《陈情表》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痢当时官职较低,所得的俸禄并不多,却能约束自己,帮助他人,大家认为十分
难得。
B.母亲把年幼的奴仆当成儿女,反对呵斥奴仆,是因为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
等的。
C.程颐兄弟年幼时吃羹汤要加上盐、梅等调料,母亲严正地指责他们过分耽于口腹之
欲了。
D.颜之推列举共叔段、刘表、袁绍等例子,都是为了说明偏爱某一个孩子反而会害了
孩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居与幼贱处,惟恐有伤其意;至于犯义理,则不假也。
(2)曰:“汝若安徐,宁至踣乎?"饮食常置之坐侧。
14.选文中程母教育子女的理念方法和《颜氏家训》所论及的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
材料分析。
【答案】10.AEH
11.D12.B
13.(1)平常与年纪小或地位低贱的人相处,唯恐伤害他们的自尊,可是对于他们违
犯义理的行为则不轻易饶恕。
(2)母亲说:“你如果慢慢走,怎么会跌倒?”用餐时,总把我们俩放在自己的座
位边上。
14.①都主张对孩子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宠;②都主张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要严
格要求,如饮食有节制等;③都主张从小开始教育孩子,不因孩子年纪小而有所溺爱;
④都主张在孩子犯错时应加以训诫教导。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伯母刘氏的女儿丈夫不幸过世,先父就把她接回娘家,并教养她的子女,与自
己的子侄一样(对待她)。
“其女之夫死”主谓句,其后A处断开;
“迎从女兄以归”与“教养其子”是“公”的两个行为做法,各自后面EH处断开。
故选AEH„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实词、虚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A.正确。形容词,周到;介词,到……时候;副词,非常。句意:先父奉养她无微不
至。/到秦始皇的时候,他奋力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我非常喜欢你。
B.正确。
C.正确。句意:本该训诫的,反而加以奖励。/回来物是人非,我反而像烂柯之人。
D.错误。怜悯,同情;看重、推崇;怜悯,同情。句意:顽劣愚钝的孩子也应该予以
同情和怜惜。/本来就是为了仕途通达,看重个人的名节。/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愚昧
诚心,允许我完成这个小小的心愿。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错误,母亲的原话是“贵贱虽殊,人则一也”,
可见,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有贵贱之分的。
故选B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幼贱”,年纪小或地位低贱的人;“至于”,对于;“假”,宽恕,饶恕。
(2)“徐”,慢慢走;“宁”,怎么,哪里,难道,表反问语气;“踣”,跌倒;
“置之坐侧”,省略句,置之(于)坐侧。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抚爱诸庶,不异己出。从叔幼孤,夫人存视,常均己子”“人之爱子,罕
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可知,都主张对孩子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宠;
②由原文“尝食絮羹,即叱止之”“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诚翻奖,应呵反笑,至
有识知,谓法当尔”可知,都主张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要严格要求,如饮食有节制等;
③由原文“才数岁,行而或踣,家人走前扶抱,恐其惊啼,夫人未尝不呵责”“孔子
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
斯语”可知,都主张从小开始教育孩子,不因孩子年纪小而有所溺爱;
④由原文“唯诸儿有过,则不掩也”“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
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可知,都主张在孩子犯错时应加以训诫教导。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先父官拜太中大夫,名嗣,字伯温。曾因高祖父的荫庇前后五次得到官职,都分给了
伯父、叔父的子孙。所得到的俸禄,都分给亲族中贫苦的人。伯母刘氏寡居,先父奉
养她无微不至。伯母刘氏的女儿丈夫不幸过世,先父就把她接回娘家,并教养她的子
女,与自己的子侄一样(对待她)。此时他官职小俸禄少,能够克己行义,人都认为
难能可贵。先父生性慈爱宽恕,但刚决果断。平常与年纪小或地位低贱的人相处,唯
恐伤害他们的自尊,可是对于他们违犯义理的行为则不轻易饶恕。
先父娶侯家女为妻。侯夫人事奉公婆,非常孝顺,为人所称道。她与先父相敬如宾。
先父也倚重她处理家内事务,对她十分敬重有礼。而夫人待人接物谦恭和顺,就算小
事也不曾专擅,一定禀告之后才做。夫人性情仁恕宽厚,抚养小妾所生的子女就像亲
生一般。我的堂叔自幼失去父母,夫人照顾他,就像照顾自己儿子一样。夫人治家颇
有法度,不严厉而家道自然齐整,不喜欢鞭打奴仆,看待年轻的奴仆像自己儿女一般。
自己儿女如果怒声责骂他们,她一定会告诫说:“地位贵贱虽然有别,但同样是人。
你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能做这些事吗?”每当先父生气时,夫人一定从旁宽慰劝解。
但当儿女犯了过错,从不加遮掩,她常说:“子女之所以不贤,大多因为做母亲的掩
饰过错,使父亲不知道,(以致无法及时劝诫教导)。”夫人生了六个儿子,但只活
下我们兄弟俩,所以特别疼爱我俩,但对于我们的教育,没有一点点放松。我们小时
候,走路跌倒,家人赶前扶抱,恐怕孩子受惊啼哭,夫人未曾不怒声责骂:“你如果
慢慢走,怎会跌倒?”用餐时,总把我俩放在自己的座位边上,以便随时教育。我们
爱吃味道鲜美的羹汤,就叱责禁止说:“小时候就老是要满足欲望,长大了那还得了?”
所以我们兄弟一生对于饮食、衣服从不讲求精美享受,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夫人教育
出来的。我们与人争吵,纵然有理,夫人也不袒护,她说:“我只担心你们遇事不能
迁就而已,从不担心你们有理不得伸张。”等我们长大了,常让我们跟随良善的师友
交往学习。虽然家中贫穷,如果需要请客,还是高兴地帮我们准备。
材料二:
我看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以教诲,而只是一味溺爱,常常不以为然。他们对子
女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任其为所欲为,本该训诫的,反而加以奖励,本该呵责的,
反而一笑了之,等到孩子懂事以后,还以为按照道理本当如此。子女骄横轻慢的习性
已经养成了,这时才去管教、制止,即使将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树立父母的威
信;父母的火气一天天增加,子女对父母的怨恨也越来越深。这样的子女长大成人以
后,终将是道德败坏。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是很对的。俗话说:
“教育媳妇要从刚进门的时候开始,教育孩子要从婴儿的时候开始。”这话确实很有
道理。
人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很少能做到一视同仁,从古到今,这方面的弊端太多了。贤能
俊秀的孩子固然值得赏识和喜爱,顽劣愚钝的孩子也应该予以同情和怜惜。那些有偏
宠之心的人,虽然本意是想厚待自己偏爱的孩子,却反而因此害了他。共叔段的死,
实际上是他母亲造成的。而赵王如意的被杀,则是他的父皇促成的。刘表的宗族倾覆,
袁绍的兵败地失,都可以作为灵应的龟兆和明亮的镜子,为后人提供借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口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①
李益
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
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
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哮喘的健康教育
- 《郑板桥《梅兰竹菊》修复中“全色”问题研究》
- 《针康法对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胰岛素抵抗机制的研究》
- 《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调查研究》
- 《木姜叶柯中根皮苷和三叶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鉴定及研究》
- 《“老漂族”生命历程二元代际模式研究》
- 《AK化工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 2024年中国特种喷雾干燥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牙腹锁定螺帽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施工组织设计-多联机
- 格林巴利ppt课件
- 2020年口腔科手术分级(课件)
- 高中生学习计划
- 六年级人教版《圆》试卷分析
-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企业总包单位考察评价表模板
- FX挑战题梯形图实例
-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远离危险地带PPT学习教案
- 血管麻痹综合征(刘德昭)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