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6/06/wKhkGWbWkzaAGzl7AACypcZYPFI119.jpg)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6/06/wKhkGWbWkzaAGzl7AACypcZYPFI1192.jpg)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6/06/wKhkGWbWkzaAGzl7AACypcZYPFI1193.jpg)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6/06/wKhkGWbWkzaAGzl7AACypcZYPFI1194.jpg)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6/06/wKhkGWbWkzaAGzl7AACypcZYPFI11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5登记号项目编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项目类别青年自选项目学科分类国际法学课题名称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负责人所在单位填表日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申请者的承诺: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有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申请者(签章):填表说明一、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所用的代码请查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二、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其中“学科分类”填写代码表中的一级学科名称,如“经济理论”。三、数据表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制定的数据结构用计算机录入。数据填写和录入参阅《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若有其他不明白的问题,请与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系。四、申请书报送一式6份,其中1份原件5份复印件。复印请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的申请书报送中央党校科研部,在京部属高等院校报送教育部社政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报送本院科研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申请书报送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西单北大街西斜街36号,邮政编码:100032。
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一、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填表所用代码以当年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为准。二、表中粗框内一律填写代码,细框内填写中文或数字。若粗框后有细框,则表示该栏需要同时填写代码和名称,即须在粗框内填代码,在其后的细框内填相应的中文名称。三、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项的代码填入前方粗框内。四、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申报青年项目必须填写第一推荐人和第二推荐人两栏内容。五、部分栏目填写说明: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主题词——按研究内容设立。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项目类别——按所选项填1个字符。例如,选“重点项目”填“A”,选“一般项目”填“B”,选“青年项目”填“C”等。申请青年项目请注意申报人的条件。学科分类——粗框内填3个字符,即所报学科代码的2个字符加专业代码的1个字符;细框内填所报学科专业名称。例如,申报哲学学科伦理学专业,则在粗框内填“ZXH”,在其后的细框内填入“哲学伦理学”字样。跨学科的课题,填写为主的学科分类代码。“公共管理学科”填写“政治学其他学科”代码(即ZZE),管理学其他学科选择相关的学科分类代码。所属系统——以代码表上规定的七类为准,只能选择某一系统。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不能填成“北京师大哲学系”或“北师大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不能填成“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或“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不能填为“北京市委党校”等。通讯地址——按所列4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栏目不够可加附页。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选报1项或2项。例如,预期成果为“专著”填“A”,选“专著”和“研究报告”填“A”和“D”。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注意小数点位置。申请数额可参阅本年度发布课题指南的公告。一、数据表课题名称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主题词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国际私法项目类别EA.重点项目B.一般项目C.青年项目D.一般自选项目E.青年自选项目学科分类FXD国际法学研究类型B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综合研究D.其他研究负责人姓名刘益灯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71年7行政职务无专业职务B副教授研究专长FXD国际私法最后学历A研究生最后学位A博士担任导师B硕士生导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J湖南省所属系统A高等院校工作单位中南大学法学院联系电讯地址中南大学法学院(主校区)邮政编码410015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黄进男1958.11教授国际私法、电子商务法研究生博士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李斌男1964.7教授应用社会学博士后博士中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王飞跃男1971.12副教授刑法研究生博士中南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李纪兵男1969.11讲师经济法研究生博士中南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徐练华男/1981.12研究生电子商务法研究生学士中南大学法学院法律系罗颖女1982.8研究生国际私法研究生学士中南大学法学院法律系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工作单位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工作单位字数申请经费(单位:万元)5·5预计完成时间2008年12月二、课题设计论证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3.预期价值: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近年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课题设计论证限3000字以内。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正确解决网络消费纠纷的途径是各国顺利发展电子商务进行国际民商事交往的重要指标,而各国立法和实践关于网络消费纠纷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的规定千差万别——消费者保护从现实生活走向虚拟世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一)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的必要性研究1、网络消费者属性研究AubregL.Diamond在1986年发表的《HarmoninationofPrivateInternationalLaw》认为,有关消费者的属性一般考虑三个因素:(1)供应商的性质,即“贸易过程中的供给行为者”;(2)消费者的性质,即出于非职业目的的缔结合同的自然人;(3)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性质,即为个人、家庭或日常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的销售。他认为,消费者是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需要或消费而取得或使用贷款、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世界市场中的制造商或销售商相比,在经济实力、知识结构、法律意识、技术水平等方面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网络消费者的属性也如此。2、网络销售商属性研究J.Miller在1998年出版的《ConsumerandTradeLaw》认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是生产商销售商的本性和目的,网络销售商也不例外。安德鲁·斯帕罗在2001年出版的《电子商务法律》认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相对方,即网络销售者以及网络中间商,为获取最大利益往往不择手段,如网络虚假广告、欺诈、有计划的废品化、虚拟市场细分化、网络消费系列化以及网上支付的复杂性等,网络消费者往往受骗上当,接受不合理的价格或商品,或者网上支付后不能获得产品,甚至受损害后无法获得赔偿。3、电子商务与网络消费及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MichaelChissick在2000年出版的《ElectronicCommerce:LawandPractice》认为,电子商务伴随着信息经济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迅猛发展,广受青睐;它给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变革,并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Weatherill研究了网络消费与电子商务的关系,认为网络消费乃的唯一目的,网络销售商的利益应系于提高网络消费者的需要。W.Harry也认为,网络消费是电子商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产品的最后完成和生产的动力。网络消费者是网络消费或网络消费活动的主体,与网络销售商形成一种客观自然的消费经济关系,网络消费者和网络销售商每一方当自己实现时也创造了对方。因此,如果片面强调电子商务和社会的发展,就会随时侵害网络消费者在网络消费活动中的权利,影响正常的网络消费活动,扰乱电子商务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4、市场全球化背景下的电子商务消费交易与损害赔偿复杂化研究I.TrotterHardy在1994年出版的《TheProperLegalRegimeforCyberspace》认为,电子商务交易和网络消费者保护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关系,认为市场化和全球化是两个决定各国电子商务和网络消费者政策的重要变量,国家加强对网络消费者的保护会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RichardHill在1997年出版的《TheInternet,ElectronicCommerceandDisputeResolution:Comments》认为,互联网的虚拟性、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网络消费者保护统一化运动的出现,以及现代社会产销方式的复杂化和多元化,要求网络消费者保护适应全球化潮流,建立全球性的网络消费者保护模式。(二)电子消费合同研究网络消费者获得网络消费的途径变化在客观上会影响网络消费者在社会中的地位,进而影响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秩序。在这一方面,已有的研究关注如下问题。1、电子消费合同的公正性研究J.Phillips从公平和正义角度研究认为,民法中的平等原则和传统合同法中的自由原则,并不能消除电子商务消费品交易领域中的不公平现象,相反,它还强化了已有的不公正性:(1)网络消费者的综合实力与网络销售商的差距日益悬殊和(2)交易全球化和各国网络消费者保护立法之间的巨大差异。RichardHooley的研究也认为电子消费合同法将传统合同法中形式上的平等和自由转变为实质上的平等和自由,将形式上的公平和正义转变为实质上的公平和正义。2、电子消费合同的管辖权研究JamesP.Donohue在1999年出版的《LitigationinCyberspace:JurisdictionandChoiceofLaw--AUnitedStatesPerspective》认为,电子消费合同的管辖权由当事人自主选择法院。但JohnDickie在2000年出版的《HearingonElectronicCommerce:JurisdictionandApplicableLaw》认为,为避免在网络消费诉讼中处于劣势地位,电子商务经营者更愿意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网站所在地法律。1999年欧洲委员会早就将网络消费者在其管辖地提起诉讼的特权延展到互联网消费合同。Donohue的研究还认为,协议选择法院条款是双方当事人对自己事务的一种合同条款,排除了根据外在因素确定管辖权的不确定性和不合理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协调了电子商务的经营者与网络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3、电子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研究Gabrielle在2000年出版的《ChoiceofCourtandChoiceofLawClausesinElectronicCommerce》认为,电子消费合同应首先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法律。但Dutson的研究认为,基于网络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有必要对当事人的选择进行限制。Morris的研究认为,当事人如果没有明示或默示的选择,电子消费合同的准据法毫无疑问由法院地国确定,则应适用与当事人或交易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或者适用网络消费者惯常居所地法律。而Gibbons的研究认为电子消费合同应适用保护网络消费者的强制性规则,Ronald的研究则认为应适用最有利于保护网络消费者利益的法律。CatherineKessedjan的研究认为,各国为保护本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直接相关的产业利益,在网络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中还可运用公共秩序保留这一最后的“杀手锏”。(三)网络消费侵权行为研究关于网络消费侵权纠纷的管辖权问题,DarrelMenthe在1998年出版的《JurisdictionInCyberspace:AtheoryofInternationalSpaces》提出了以国籍为立法管辖权基础的“国际空间理论”;DavidR.Johnson的研究则主张网络空间自治理论;StuartDutson的研究则提出了服务器(Server)所在地理论;而美国的Martiz则主张最低联系(MiniumContacts)管辖理论。关于网络消费侵权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B.Wright在1991年出版的《TheLawofElectronicCommerce:EDI,FaxandE-mail:Technology,ProofandLiability》认为,网络消费侵权行为应适用法院地法;CatherineKessedjan的研究认为应适用侵权行为地法;ChrisReed的研究认为应重叠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和法院地法;M.orris的研究认为应适用侵权行为自体法;Huangjin等的研究认为应有限制地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法律;2000年《欧盟网络电子商务指令》等立法文件则采用了来源国规则。(四)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立法研究Klak.Alisdair的研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已经建立了比较精密达到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尤其是其中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更是保护网络消费者、迫使网络销售商依法经营的尚方宝剑。Kaiteweijack的研究认为,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国际消费者保护统一化进程的加速,有关电子消费合同和国际产品责任的统一冲突法和统一实体法相继出现,各国应加强合作尽快制定和加入保护网络消费者的国际公约。Jianmimgcao的研究认为,欧美的消费者保护立法对我涉外民商事交往产生巨大的冲击,我国消费者保护立法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全球化的需要。Huangjin等的研究认为,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尚付诸阙如,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制定一部电子商务法,尤其需要填补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立法的空白。关于惩罚性损害赔偿问题,有学者认为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6-49条的规定也反映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原则,但cichangxie的研究认为它只是一种“双倍损害赔偿原则”,并非惩罚性损害赔偿原则;还有学者认为我国《产品质量法》第37-40条的规定体现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原则,但我国多数学者(如刘守芬、傅立忠、唐广良、黄名述等)认为该条不是“惩罚性赔偿”的规定。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理论的研究视角本来应该有两个层面:“社会机制”层面和“个人”层面。但是上述研究大多只从“个人”层面展开讨论而没有从“社会机制”层面切入,因此其研究结论很难见到“社会”,不能全面揭示社会生产发展和国际电子商务市场变化给网络消费者造成的真实影响。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全面,研究方法和理论上存在问题,所以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多没有回答如下问题:1、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给电子商务中消费品交易双方所造成的实力差距到底有多大?这种差距与网络消费者保护之间存在何种关系?2、网络消费者保护立法中的“获益”和“受损”与电子商务消费品交易过程中的“获益”和“受损”之间存在何种逻辑关系?3、在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的过程中哪些因素得到强调、忽视,哪些因素被重新创造?其中的原因与社会发展存在何种理论关系?4、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的立法和实践导致什么阶层受益,什么阶层受损?其受益和受损的真实程度和原因是什么?其中的制度性逻辑如何得以落实?5、如何使电子商务消费品交易双方由形式上的自由和平等转向实质上的自由和平等?如何在立法和社会机制中实现这种转变?6、如何消除各国关于网络消费纠纷解决方式的差异?其中的管辖权纠纷和法律适用纠纷应如何协调和解决?怎样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机制?7、保护电子商务消费者最大利益的社会效应如何?它怎样影响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秩序?8、中国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过程与中国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之间存在的契合程度有多大?中国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对相关立法的发展有何贡献?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二、选题的意义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是强化中国社会的整体分化,还是弱化这种分化?从人们的常识判断,这似乎是一个“不证自明”的“事实”。G.Howell、W.Harry等指出保护网络消费者并非片面抑制强势的网络销售商,而是在两者之间达成一种新的平衡,以促进电子商务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实际上,一般公众并不知道网络消费者保护和电子商务及社会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且,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人研究过这种关联程度到底有多大。人们对市场全球化及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受损事实已经有共识,而因网络消费者保护立法而产生的利益分化以及这种分化对中国社会秩序的影响,尽管已经有过Huangjin等的电子商务示范法研究、ZhonghaiZhou、YixianWan和zhangchu等的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研究、JianzhengYang的经济全球化中的电子商务研究,GuomingLv的国际贸易中EDI法律问题研究,QishengHe的电子商务中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YidengLiu的网络消费中的国际私法保护研究等。但是,这些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后期,大多注重中西比较研究,并且侧重于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而现在中国已经加入了WTO,电子商务消费实践日益丰富,“变数”非常大,这些研究结论在历时性、周延性上存在相当大的局限。这种时间上的“节点”是一个良好的研究机遇。因此,本研究的选题在回答上述八个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同时具有以下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1、本课题的主题是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及其对于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影响,探讨的核心是我国改革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在社会发生巨大变迁的情况下,社会的自由原则、公平观念发生了那些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电子商务消费品交易中的平等和自由问题。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网络消费品交易中的不平等是整个中国社会不平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国社会生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因素。本课题通过研究中国网络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变迁,透视中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变化。3、本课题弥补两大理论空白:(1)就网络消费者保护所引发的问题国内还没有规范的量化研究和系统的问卷研究;(2)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立法体系这一重大社会制度还没有科学的法学研究。4、本课题将疏理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与专题研究,在理论分析工具上有所突破,并运用理论分析工具推进现有的相关研究。5、弥补已有研究分析视角的欠缺,已有的研究主要只从“个人”层面上展开讨论,本课题将从“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双向开展研究,并对前者有所侧重。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一、基本思路本课题研究问题范围限定在:国际社会和市场全球化中的网络消费品交易双方,即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和商人(包括制造商、中间商、销售商)。所取的概念“消费者利益”也主要指网络消费者从电子商务消费品交易中获得的各种正当的“优惠”或“免费”。本研究中计划用下列几个概念来构架电子商务消费纠纷的解决机制:法律冲突、管辖权、法律适用、实质正义、社会生产发展、统一冲突法、统一实体法、网络消费者权益、网络销售商利益、诉讼与仲裁、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其中,前4个是主要概念。实质的平等和正义主要指在消费品交易中须考虑交易双方的实力差距而导致两者实际享有利益上的分化。探究的主要问题是:1、网络消费者利益的实现与网络销售商利益、电子商务及社会生产发展的关系;2、同一个电子商务消费纠纷,由何国法院管辖以及适用何国法律能够保护什么人的最大利益,什么人的利益不能得到保护或者只能保护其一部分利益;3、电子商务消费品交易中商人的“强势地位”和网络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是否随着电子商务市场全球化的推进而有所改变,这种变化是否能够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民商事交往的顺利进行;4、探究导致这种结果的一系列过程。5、社会制度随着网络消费者保护立法的推进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构建先进完备的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本课题的理论兴趣在于:我国加入WTO以来在电子商务中的消费关系发生巨大变迁的情况下,国际社会的分配原则、公平观念发生了那些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看待网络消费者保护中的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问题。二、研究方法本课题计划在国内不同层级的城市中采取类型抽样方法,选择公务员、高校教师和企业工人等三种不同的网络消费者,他们在加入WTO前后都或多或少地遭遇一些网络消费纠纷。课题计划调查的城市数目总共24个:直辖市3个,省会城市7个,地级城市7个,县城7个,这样调查的消费者总数达到5000个。1、通过文献法了解各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的历史、颁发的各类立法和政策、不同年份的网络消费案件判例;2、走访选定的24个城市的政府和执法部门,研究这些城市转发、下发的各类网络消费者保护文件,研究国家法律和政策在城市一级政府执行的情况;3、走访选定的5000个消费者,调查他们的(1)具体网络消费状况,了解这些网络消费者在市场全球化前后电子商务消费品的获得情况与消费水平;(2)消费法律意识,了解这些网络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损后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途径;(3)收集这些网络消费者在解决网络消费纠纷过程中的详细资料,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探究影响网络消费者利益获得的因素。4、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各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原则和规则以及网络消费者保护统一化进程中的统一实体法规则,提炼其精华和先进经验;5、运用法律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来分析相关制度优化选择的必然性;从法哲学、社会学和法律文化角度对相关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规则的接受和合理性问题作深入分析;6、运用个案分析,对个别法律文件的优劣进行剖析;并综合以上方法初步设计我国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的理论框架。三、主要观点(主要理论假设)1、改革开放之前很少存在电子消费纠纷,即使有也不引人注意;经历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网络消费者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日益丰富。2、市场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消费者保护改变了传统的国内消费者保护机制。某些国内十分引人注目的消费者保护要素在网络消费者保护过程中逐步被忽略;某些国内没有考虑的网络消费者保护因素被创造;某些在国内消费者保护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被强化。3、电子消费合同改变了传统合同领域内的自由、公平和正义观念:由传统合同领域的“形式正义”转变到电子消费合同领域的“实质正义”。4、国内消费者保护不仅影响不同阶层的利益分配,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网络消费者保护则决定良性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的最终形成。5、网络消费纠纷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因各国立法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但这种差异随着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统一化进程的加速而逐渐消失。6、中国消费者保护立法确立了低水平的保护标准,不利于保护我国消费者的正当利益;但我国消费品却不得不接受外国相关立法确立的严格的高水平的消费者保护标准的严峻挑战;我国甚至还没有制定一部电子商务法,网络消费者保护的立法更是付诸阙如,因此尽快建立高水准的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特别是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势在必行。3.预期价值: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1、本课题的理论创新:(1)通过研究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实践的变迁,透视中国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优劣及其发展变化;(2)填补国内在因日益丰富的网络消费者保护实践所引发的问题还没有规范的评价性研究的理论空白,引发学术界对网络消费者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研究以及对网络消费者保护立法的探索;(3)转变既有的社会转型理论研究视角:在强调“个人”视角的同时,更注重“社会”层面的探索;(4)通过电子消费合同探讨“正义问题”:网络消费者保护中的公平观念如何从传统合同法中的“形式正义”过渡到电子消费合同法中的“实质正义”;(5)基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角度研究相关的统一冲突法和统一实体法,及其与国内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国际网络消费者保护统一化进程的互动关系。2、实际应用价值:(1)本课题将推动我国理论界对网络消费者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科学评估工作,并给这种评估工作提供研究“范例”,促进中国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立法逐渐融入国际网络消费者保护统一化进程。(2)评估出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立法和实践中的网络消费者和网络销售商的利益受损程度,并为平衡两者之间的正当利益及其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提供学理依据。(3)为国家进行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立法提供实证依据。4.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近年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课题负责人刘益灯已有的相关成果:1、专著:《国际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1月版;2、《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载《消费经济》2006年第1期;3、《试论我国电子消费合同准据法的确定》,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第5期;4、《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消费者合同法功能的法哲学分析》,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第6期;5、《论国际消费合同的自体法》,载《时代法学》2004年第6期;6、《论网络消费中的国际私法保护》,载《消费经济》2004年第5期,并被全文转载于2005年的CSSCI;7、《国际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并被全文转载于2004年的CSSCI;8、《国际消费侵权纠纷的法律适用》,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9、《中国消费者保护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载《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10、《法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原则及其演变》,载《经济法论丛》2002年第6卷;11、《国际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分析》,载《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2002年第5卷;12、《消费者权益的国际私法保护》,载《消费经济》2002年第4期;13、《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14、《试论国际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载《消费经济》2000年第4期;15、《法律趋同: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并被全文转载于2000年的CSSCI;主要参考文献1、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李双元著:《国际私法(冲突法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黄进主编:《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4、周忠海主编:《电子商务法导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版;5、张楚:《电子商务法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万以娴:《电子商务之法律问题——以网络交易为中心》,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7、杨坚争等著:《虚拟市场:经济全球化中的电子商务》,上海社科院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吕国民:《国际贸易中EDI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9、何其生:《电子商务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0、安德鲁·斯帕罗:《电子商务法律》,林文平等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11、埃马纽埃尔·米修主编:《法国与欧洲信息技术法律实物指南》,卢盛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12、[日]北川善太郎等:《消费者保护法之基础》,青林书院新社1986年版;13、[法]热拉尔·卡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14、曹建明著:《国际产品责任法概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15、李凌燕著:《消费信用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16、张琪:《在效益与权利之间——美国产品责任法的理论基础》,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6期;17、叶秋华等:《论西方消费者保护法的历史演进》,载《法学家》2001年第6期;18、米克利茨&赖希:《欧盟条约中的消费者保护——展望1993》,载《欧洲经济法杂志》1992;19、赖希:《阿姆斯特丹条约中的消费者政策和消费者保护》,载《消费者和法》1999年;20、肖永平等:《国际私法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的挑战》,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21、郑成思等:《各国电子商务立法状况》,载《法学》2000年第12期;22、单文华:《电子贸易的法律问题》,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1期;23、张保明:《全球电子商务法制建设的新格局》,载《互联网世界》2000年第2期;24.B.Wright,TheLawofElectronicCommerce:EDI,FaxandE-mail:Technology,ProofandLiability(1991).25.GraemeBrowning,ElectronicDemocracy,UsingtheInternettoInfluenceAmericanPolitics(1996).26.DavidKosiur,UnderstandingElectronicCommerce(1997).27.ThomasJ.Smedinghoff,OnlineLaw:TheSPA’sGuidetoDoingBusiness(1999)28.ChrisReed,InternetLaw:TextandMaterials(Butterworths,2000).29.MichaelChissick&AlistairKelman,ElectronicCommerce:LawandPractice(LondonSweet&Maxwell,2000).30.I.TrotterHardy,TheProperLegalRegimeforCyberspace,55U.PittL.Rev.(1994).31.AnneWellsBranscomb,Anonymity,Autonomy,anAccountability:ChallengestotheFirstAmendmentinCyberspace,48Stan.L.Rev.(1996).32.LlewellynJosephGibbons,NoRegulation,GovernmentRegulation,orSelf-Regulation:SocialEnforcementorSocialContractingforGovernanceinCyberspace,6CornellJ.L.&Pub.pol’Y(1997).33.GeorgeH.Friedman,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andEmergingOnlineTechnologies: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19HastingsComm&Ent.L.J.(1997).34.StuartDutson,TheInternet,theConflictofLaw,InternationalLitigationandIntellectualProperty:theImplicationoftheInternationalScopeoftheInternet:onIntellectualPropertyInfringements,11J.B.L.(1997).35.RichardHill,TheInternet,ElectronicCommerceandDisputeResolution:Comments,14J.Int.Arb.(1997).36.GabrielleKaufmann-Kohler,ChoiceofCourtandChoiceofLawClausesinElectronicCommerce,inVincentJeanneret(dir.),AspectsJuridiquesduCommereElectronique,Zurich(Schulthess)2000.37.JamesP.Donohueetc.,LitigationinCyberspace:JurisdictionandChoiceofLawAUnitedStatesPerspective,availableathttp://www.abanet.org/buslaw/cyber/initiatives/usjuris.html.38.ConsumerProtection:GuidelinesforSustainableConsumption,UnitedNationsE/CN.17/1998/5.39.See“SustainableConsumption:ChangingLifestyles”,AddresstotheIOCUWorldCongress,JokeWaller-Hunter,1994.40.A.Redfem&M.Hunter,LawandPracticeof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1991).41.NicholasBamforth,TheLimitedofEuropeanUnionContractLaw(1993).42.J.H.C.Morris,TheConflictofLaw2(4thed.1993).43.RonaldA.Brand,PunitiveDamageandtheRecognitionofJudgment(1996).44.LucilleM.Ponte&ThomasD.Cavenagh,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inBusiness,WestEducationalPublishingCompany(1994).45.CampbellMclachlan&PeterNygh,TransnationalTortLitigation:JurisdictionalPrinciples,ClarendonPress.Oxford(1996).46.CliveM.Schmitthoff’sSelectEssaysonInternationalTradeLaw(1988).47.RichardHooley,CommercialandConsumerLaw,(ed2d.1999)48.B.W.Harry,ConsumerProtectionandFairTradingAct(1978),London.49.GeraintG.Howell&StephenWeatherill,ConsumerProtectionLaw(1995).50.L.Prosser﹠W.wadeE﹠.Shwartz,CaseandMaterialonTorts,(ed8th..1842).51.RonaldA.Brand,PunitiveDamagesandtheRecognitionofJudgements,N.I.L.R,XLIII,1996.52.Dix.W.Noel&Jerry.J.Philips,ProductsLiability,(2ded,1981).53.Alistair.M.Clark,ProductLiability,Sweet&Marwell.54.DennisCompbell&Christiant.Campbell,InternationalProductLiability,(1sted,1993).55.C.J.MillerBrian﹠W.Harvey﹠DeborahL.Parry,ConsummerandTradingLaw:Text,CasesandMaterials,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56.Goode,Hine-PurchaseLawandPractice(1970).57.RichardHooley,CommercialandConsumerLaw,(12ded.2000).58.J.Phillips,ConsumerProtectionLaw,(3ded.1989).59.VivienneKendall,ECConsumerLaw,ChanceryLawPublishedLtd,1994.60.Robertlowe&Goffreywoodroffe,ConsumerLawandPractice,(2ded.1985).61.NicholasBamforth,TheLimitsofECConsumerLaw(1995)62.Ablamayss&Alanreed,EuropeanBusinessLitigation,(Dartmouth,1998).三、完成项目研究的条件和保证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已经完成的重要课题:(一)负责人刘益灯完成的课题:《跨国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对策:我国涉外消费者保护立法体系的初步设计》,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05-2008)《WTO与国际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4)《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对策研究》,中南大学文理基金项目(2004-2005)《学术自由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研究》,中南大学教改科研基金项目(2002-2004)参加了导师黄进教授主持的中国外交部(2001-2002)《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草案研究》课题的调研工作。参加了导师黄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1-2003),《海牙国际私法公约研究》课题的调研工作。(二)主要成员完成的重要课题:1、黄进教授完成的重大课题:(1)《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项目(1988-1990)(2)《国际司法协助与区际冲突法研究》,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89-1991)(3)《区际冲突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1-1993)(4)《澳门国际私法研究》,司法部基金项目(1993-1994)(5)《区际司法协助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武汉市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5)(6)《中国的区际法律问题研究》,(国家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6-2000)(7)《中国国际私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6-1998)(8)《国际私法与国际商事仲裁研究》,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6-1998)(9)《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际私法法制的健全与完善》,国家教委博士点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998-2000)(10)《中国区际冲突法研究》,(国家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8-2000)(11)《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际私法法制的健全与发展》,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8-2000)(12)《国际法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教育部(1999-2000)(13)《国际法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武汉大学,(2000-2001)(14)《中国和平崛起中的重大国际法律问题研究》,(国家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1-2005)(15)《大学理念与通识教育》,湖北省社会基金项目(2002-2003)(16)《国际商事仲裁研究》,武汉市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3)2、孙凤副教授完成的课题:(1)《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2—2004)。(2)《当前制约城乡居民消费的因素和对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0—2002)。(3)《社会转型与消费者行为》,清华大学骨干人才基金课题(2002—2003)。(4)《消费需求与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2000—2001)。(5)《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数量研究》,国家统计局科研计划项目(2000—2001)。3、李斌斌副教授完成的课题:(1)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与城市社会分层体系变迁研究”,批准号:04BSH019,经费6.5万元。(2)中国博士后资助基金项目:“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中国城市住房”,经费1万元。(3)完成了对长沙市六个单位住房制度改革的调查研究,其研究论文《位置能力和市场能力:长沙市六个单位住房利益分化研究》,获清华大学2003年度优秀博士论文。(4)参加了导师李强教授主持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0-2001)《水资源的补偿与恢复机制研究》课题的调研工作。(5)参加了导师李强教授主持的《我国城市农民工管理机制的社会学研究》,(国家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1-2004)的调研工作。研成果的社会评价:1、主持人刘益灯:(1)在《消费经济》2004年第5期上发表的《论网络消费中的国际私法保护》被全文转载于2005年的CSSCI;(2)在《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上发表的《国际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被全文载入2003年CSSCI;(3)博士论文《国际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获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2003年度优秀博士论文称号;(4)在《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上发表的论文《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获中国外交部项目成果一等奖;(5)在《中国国际私法年刊》2002年第发表的《论国际私法中的惯常居所》被转载入澳门政府的法律专刊《法域纵横》;(6)在《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二期上发表的论文《法律趋同: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被全文载入2000年CSSCI;(7)《法行为和法外行为研究》在1998年第8界中国行为法学会年会上获论文二等奖。2、主要参与者及本课题的主要指导者黄进教授:黄进教授为本课题主持人刘益灯的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他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其研究成果在我国法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具有特别高的转载率和广泛的影响力。其主要获奖有:(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1)(2)中国法学会授予的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1995年)(3)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特等奖(2000年)(4)第五届“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0年)(5)湖北省政府批准的“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6)湖北省“百名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称号(1996年)(7)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人才奖”(1995年)(8)“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9)第四届“武汉地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9年)(10)武汉大学珞珈青年赤子特等奖(1998年)(11)《国际私法》(黄进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12)《中国的区际法律问题研究》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年)(13)《区际冲突法研究》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合作)(1993年)(14)《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0)(15)《中国国际私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法学二等奖(1998年)(16)《大学理念与通识教育》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作)(2003)(17)《国际私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1993年)(18)《国际司法协助与区际冲突法论文集》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89年)(19)武汉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仲裁法学》(20)《国际私法与国际商事仲裁》武汉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21)《区际司法协助的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第七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3、李斌副教授的获奖情况:(1)在《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2期上发表的论文《中国住房改革制度的分割性》全文转载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3期上;(2)在《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上发表的《效率与和谐——经济伦理学的探索》转载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第18卷第6期;(3)在《社会主义研究》1998年第3期上发表的《城市社区居民对生活现状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全文转载在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5期;(4)博士论文《位置能力和市场能力:长沙市六个单位住房利益分化研究》获清华大学2003年度优秀博士论文称号;(5)指导学生的研究论文《中国农民负担状况调查研究》参加1999年10月的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挑战杯”比赛获优胜奖;(6)指导学生的研究论文《下岗职工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获1997年湖南省“湘泉”杯一等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上海公寓出租合同范例
- 供热合同范例封皮
- 2025年垃圾发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豫剧乐队伴奏十字诀
- 分期付合同范例
- 刷白合同范本
- 公司车辆洗车合同范本
- 代理办理抵押合同范本
- 2025年白影贴面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一年级科学石头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件
- 新起点英语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调查报告(定量论文)8700字】
- 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HZ与PHN)
- JC-T 746-2023 混凝土瓦标准规范
- 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
-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 EPC项目设计及施工的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