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写作任务导写及范文赏析文题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理想社会实现途径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写作指津该作文题为“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下必修下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的单元写作任务,不仅是对本单元中华文明经典的学习回顾,探究经典文本的现代意义;也是对同为“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下议论文写作序列的一环,在“议论要有针对性”的基础上学习“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为这一学习任务群下必修下第八单元的“如何论证”作铺垫。我们将作文题目根据练习册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将原题表述中的“对理想社会的设想”进一步限定为“理想社会实现途径的设想”。宽泛的范围确实可以让高一的同学有更多思考的空间,拥有对孟子思想现代性批判的更多角度;而限定的范围是从议论文写作审题完整的角度出发,题干中的前后两句不应当是割裂的存在,而以互相联系的前提反观前句中孟子“发政施仁”与“推恩足以保四海”的观点,就会发现那都是孟子对理想社会的实现途径的设想。我们希望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学习之初就形成完整审题的意识,因而选择了明确这一限定。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对于高一同学来说,这道题目的审题难度是比较高的,我们选择在结合同属于“思辨性阅读与写作”的必修上第七单元的议论文写作要点“议论要有针对性”进行写前指导,基于对题目的理解明确需要在作文中回答的四个问题:第一是对核心概念的界定与阐述,也即孟子对理想社会实现途径的设想是什么?第二是把握讨论的范围,这样的思想在今天的合理性,需要结合时代背景阐述这思想中仍然可以运用借鉴的部分,也即这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第三,讨论范围依然被限定在当今时代,需要回答这设想在今天有什么不足之处?最后,“阐述你的观点”需要同学们明确“我要怎样对待这思想”,以上是在文章中需要同学们回应的四个问题。要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回到《齐桓晋文之事》中对孟子论述这两个观点语句进行梳理: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可见理想社会的实现从亲近之人出发,要求君主对待亲近之人的敬爱、爱护的心思迁移施加到别人身上,然后以这种向外推的仁心影响到小家庭内的妻子儿女、大家族内的兄弟手足,并逐步扩大到天下。从“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则可知这种仁心不能停留在仁心的层面,而是要进一步推行到仁政,并最终达成“使得天下人都认同君王的统治,主动依附君主”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孟子对理想社会实现途径的完整设想,其中包含四个要点:①从君王出发将对待亲近之人的敬爱、爱护的心思迁移施加到别人身上,②在小家庭内影响到妻子、家族内影响到兄弟,并逐步扩大到天下,③制定爱民之政,④使得天下人都认同君王的统治,主动依附君主。有了对“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清晰回答,就能为我们后文探究其在当代社会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奠定基础,结合要点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对于理想社会实现途径的当代价值在于:①上位者需要保持对民众的不忍之心②理想社会需要提倡人民之间从己向外相互的良性影响③上位者要基础不忍之心制定相应的仁政④理想社会应当是百姓基于认同的主动依附。而其不合理性不仅可以从推论本身出发,也可以检视推论背后的潜在前提,也即孟子对于理想社会实现途径的设想里(1)将社会政治完全依赖于君王的道德水平,没有任何外在约束,(1-1)且只在政令自上而下的君主制国家通行;(2)他的设想将人际关系理想化,但关系亲疏、爱有差等以及必然产生的利益冲突,推的过程未必顺利,(2-1)且需建立在人人的社会关系相似、都具备向善的道德基础之上;(3)他的设想也将政治效果理想化,但不忍人之心在推及过程中会产生变形,未必真正惠及百姓,(3-1)且需要具备政令通行的稳定政治土壤;(4)最后,这一设想中百姓对于君王的依附取决于认同度,也没有任何外在约束,(4-1)且需要百姓具备相应的认知判断力。(如图)究其根本,是文化团体与政治团体维系力的不同——文化团体由礼法维系,而政治团体由制度维系。而我们当今的社会是文化传承下的民族国家,所要既需要孟子思想中有关于维系文化团体的礼法部分,也要避免维系政治团体的制度上的缺失,所以我们应当作的是以政策为基底,保障爱民的理念落实,这才是孟子有关于理想社会实施途径部分思想的现代性价值。我们采用日常写作训练的方式来完成本作文题的写作,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奠定良好的议论文写作的基础,同时,更是希望同学们借此单元写作任务的拓展视野:一方面是向内回归课文,挖掘到文本除了说理以外的背后深层逻辑;另一方面也是向外探索世界,在联系社会的过程中主动探寻知识,形成自己更融通的知识框架。我们欣喜地看到有部分同学充分调动课内所学,主动搜寻理论知识,沉淀自我思考,落于这笔墨文字之中(施佳颖)。佳作展示理想社会的实现途径在春秋时代,思想家们不断的提出各类治国方略,来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儒家学派的孟子就是其中之一。孟子倡导“仁政”,即通过善待百姓使之顺从,同时获得天下人民的信赖支持。他指出,只要统治者有不忍之心,就一定能力行不忍之政。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制定百姓的产业,如农桑养畜之类,再减轻他们的负担,如调整劳役时间,使其有充足时间投入生产。他还提出用文教提升百姓的道德水平,甚至以此抚蛮夷。不难看出,这是一种以君王为中心向外推恩的大家长制。在孟子理想政治的设想中,认为只有通过“推恩”的途径才能实现国家的强大,也即“推恩保四海”,这之中体现的对于百姓的重视,直到现在也依然适用。他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爱护百姓,推行王道,人民团结,实力强大,自然不会面临其他国家的侵略。但也有人说:“仁政真的能增长国家实力吗?如果顺百姓之性施行仁政不会降低了国家的税收与军力,从而导致国家实力的削弱吗?”保民并非纵民,推恩亦非全然抛弃国家制度,而是以“君王”自身为中心,在不违背民众天性的基础上向外推行“敬老、爱幼、孝悌、忠君”等等美好的品性,以道德维系社会和谐。反观不推恩——秦朝的大泽乡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等都已经展现了暴政的后果。受暴政压迫,再无出路的百姓与士人,他们的起义都是一呼百应,天下共反,也正是这些起义,加速了王朝的灭亡。眼光放至近代,中国共产党就是仁政的典范,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先进工业国的转变,靠的便是人民的支持与自身过硬的领导能力。由此可见,不推恩的暴政是不可能长久的,唯有仁政可以使国家强大。但是,要通过统治者由内向外推恩是不现实的。孟子所说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等没有利益冲突,大家安分守己的情况只有在熟人社会才可能实现。据《乡土中国》所说,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下都是礼制社会,是依传统与教化而组成的无声的准则。统治阶级一厢情愿的仁政,到了百姓手中就很难适应顺从。而且,一个国家的情况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良知就能维持的关系,而是一个又一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如果主体仍是统治阶级的话,那么国家的权利就仍在官员之中。仁政最终实现的效果,还会被层层的官僚地主弱化,而百姓仍是被动的一方,不能主宰自己的生产。因此,统治者推恩的仁政,是弱化了、不稳定的仁政,并非孟子口中声称的“足以保四海”。那么为了彻底实现以民为本、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我们就必须让人民做主,就必须让身处社会、组成社会的人民共同决策商议可落实到现实层面的行政措施,而不是寄托于民众的精神素养,亦或是君王一人的道德品行。我们的人民也应勇于建言、敢于斗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本仁政与理想社会。点评: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从对“孟子理想社会的实践途径”的界定入手,分别抓住“爱民之心推行仁政”与“向外推恩的社会基础”两点展开论述了孟子这一思想在当今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取其精华结合时代发展“以人民为本、让人民做主、由人民决议”的观点。其次,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也充分调动学习经历,不仅将我们通过“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学习到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虚拟论敌等方式灵活运用,以此来增强自己说理的有效性;还将我们从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中的学习经验迁移运用,将乡土社会与国家主体之间进行区分,使得对于孟子这一思想的批判更有力。(施佳颖)从成王到得治两千年前,齐宣王问政,孟子向他阐发了自己对理想社会实现途径的设想。他说一国之君“推恩足以保四海”,主张其“发政施仁”,即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他强调君主对百姓应有符合仁义的关爱,望以此使百姓愿意主动臣服于君主,进一步推广至“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这样万国来朝的局面,一个人人向往的盛世气象。孟子这样主张和平的美好设想却缺乏其现实根基,在当时终是没能获得诸侯的采纳。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时代,一国若不将精力投入强兵强国之道,便时刻有可能面临灭亡之灾。但孟子思想的闪光点就在于其善于用百姓的视角看待问题,在那个烽火遍地的时代,愿意推恩的君主在百姓眼中一定是好的君主。孟子的思想足以为当权者的统治提供好的形式,得以使之从道德上感化民众,实现集权。因而一旦有了较为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孟子的设想便可大放异彩,回溯我国历代的盛世政治,都具备仁政“保民而王”的特性。唐太宗李世民推崇仁政,增加平民的土地,减少赋税压力,建立水利工程,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宋太祖赵匡胤关注民生,废除了许多不必要的苛捐杂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打造了北宋盛世开端。但在我们进一步的品读中,孟子“发政施仁”、“推恩足以保四海”的论述,暴露出其作为统治者集权的手段的本质思想,体现出其历史局限性。且“施仁”、“推恩”无不依赖于统治者本身的修养,而缺乏对不同道德水平的君主的约束,即使是“制民之产”这样较为具体的举措,不同统治者也会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也是无法确保效果的。可见,这思想实质上是缠绕在封建统治躯壳外鲜亮却缥缈的外衣——它提倡的“保民”赋予了和谐理想的封建社会实现的可能,但实现的过程中却对政治环境、君王道德、民众认知都提出了极其严苛的要求。那么对于当今已非封建制度、崇尚自由民主;并非战火纷飞,和平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来说,孟子对于理想社会实现途径的设想还有借鉴之处吗?孙中山先生曾说,“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用霸道,即武力造成的团体,便是国家。”王道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顺应了人民的期盼,以王道治国,必可凝聚民心。孟子之道,由此跨越了社会性质的改变,成为我们民族底色的一部分,流传至今。社会主义的国家,正在将道德的理想与制度的保障合二为一,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执政者为人民服务”的理想社会。对内推进共同富裕,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成为“推恩足以保四海”的现代诠释。中国的封建专制,始于孟子所在的战国,成于秦汉,一直延续至清,儒家思想形成我们重民生以治的发展之道。从维护封建统治“成王”,到如今真正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发展的“得治”,孟子所坚持的“王道”精神,更彰显着其在中华民族的底色之中留下的深深烙印。对于孟子的思考,我们需要辩证吸收,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其时代的内涵,才能真正激活它的生命力。孟子之思,继往开来,岁岁绵长。点评:本文最精彩的是借助孙中山先生的话语一语道破孟子有关理想社会实现途径的设想之所以会具有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本质原因——正是由于现代社会是文化传承下的民族国家,所以我们既从人民的角度推崇孟子思想中“仁政”的部分,又需要从制度保障的角度摒弃其中无法操作落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玻璃深加工技术研发与转化合同3篇
- 2024西安商务活动车辆租赁协议版B版
- 2024期房房屋买卖合同样书
- 二零二四年前期物业服务委托合同范本:含社区环境美化条款3篇
- 2024景区广告位租赁合同
- 2025年度旅游目的地VI视觉导视系统设计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墓地用地使用权转让与陵园墓地运营管理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教育实习全面规定协议范本
- 2024款新能源汽车租赁市场推广合同
- 2024版学校食堂厨师聘用合同:厨师工作内容与要求
- 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操作规程
- 北仑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告知书
- 深蓝的故事(全3册)
- GB/T 42461-202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服务成本度量指南
- 职校开学第一课班会PPT
- 法考客观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卷一(第1套)
- 央国企信创白皮书 -基于信创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 GB/T 36964-2018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
- 6第六章 社会契约论.电子教案教学课件
- 机加车间各岗位绩效考核方案
-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