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知识点总结梳理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知识点总结梳理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知识点总结梳理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知识点总结梳理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知识点总结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知识梳理一、词语(包括熟语)梳理(一)理解下列词语1.《林黛玉进贾府》孽根祸胎:灾祸的根源。旧指坏的儿子。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也说便宜从事。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2.《祝福》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惴惴不安: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天有不测风云:(谚语)​比喻世事吉凶难以预料。3.《老人与海》皮开肉绽:指人因被毒打,皮肉开裂。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4.《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5.《琵琶行》犹抱琵琶半遮面:比喻行事迟缓,拖拖拉拉。门前冷落鞍马稀:无人光顾以致门庭冷落。常指人失势后无人攀附巴结,也形容店家生意清淡,无人光顾。江州司马:语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指白居易自己,现在引申为官位不高或失意的文人。6.《寡人之于国也》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士兵从前线上败下来,-个退了五十步,另一个退了一百步。退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个人都是在退却,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见于《孟子·梁惠王上》)。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7.《劝学》青出于蓝:《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子蓝。”蓝色从寥蓝提炼而成,但是颜色比寥蓝更深。后来用“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子,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8.《过秦论》追亡逐北:追击败逃的敌军。9.《师说》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10.《动物游戏之谜》各执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众说纷纭:各式各样的说法纷乱不一致。偭规越矩:违背正常法度。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11.《宇宙的边疆》朝气蓬勃:朝气,早晨清新的空气,比喻进取、振作的精神状态。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旺盛的向上的活力。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气势磅礴:形容气势极为雄伟盛大。璀璨夺目: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奄奄一息:仅存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或事物已到了最后时刻。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进浮夸;图大贪功。1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撒手人寰:比喻人去世。刨根究底:认真盘究查问,弄清根底原由。又作“盘根问底”。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畏葸不前:畏惧胆怯,不敢前进。13.“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成语锦衣纨绔: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纨绔,古时富贵人家子弟所穿的细绢裤。指达官贵人的后代。饫甘餍肥:饫:饱食;餍:吃饱。饱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奢侈。蓬牖茅椽:牖,窗子。椽,架设屋瓦的木条。蓬牖茅椽比喻屋舍简陋。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形容环境简陋,生活贫困。沽名钓誉: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树倒猢狲散:比喻为首的人垮下来,随从的人无所依附也就随之而散(含贬义)。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心劳日拙: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日暮途穷:天黑下去了,路走到头了,比喻到了末日。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指点迷津:为迷路的人指示方向,多用于比喻。寄人篱下:寄居在别人家里,指依靠别人过活。偷天换日:比喻暗中玩弄子法,改变重大事物的真相来欺骗别人。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二)对接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我们要在养成好脾气、好品格上下功夫,唯我独尊稍有不满就拔刀相向的人,是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B.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挥而就达到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C.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小心翼翼,生怕会出什么事,生怕小贼溜进来。D.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学贯古今,融会中西,真可谓学富五车,汗牛充栋。【答案】A【解析】A.拔刀相向:指见义勇为,打抱不平。B.一挥而就:形容人才思敏捷,诗赋文章一动笔就写成。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改为“一蹴而至”,并去掉“达到”。C.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不合语境,应为“战战兢兢”。D.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合语境。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不断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才能净化社会风气、改善全民的生存环境。楚弓楚得,受益的是社会的全体成员。B.黄昏时分,暮色苍茫,朝山海关方向望去,只见一抹如烟似雾的淡影和四野的炊烟暮霭融合在一起,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一样扑朔迷离。C.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南京!南京!》仅制作费投入就达8000万元。影片还没有开拍,已经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夫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答案】A【解析】A.楚弓楚得:楚国人失去弓,又被楚国人捡得。比喻虽有得失,而无外溢。亦比喻度量狭小。B.扑朔迷离:《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兔脚乱动,雌兔眼半闭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是雄的,哪是雌的。后用“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使用对象不当。C.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感情色彩不当。D.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使用对象不当。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B.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他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除了。C.近年来,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许多留学在外事业有成的青年才俊纷纷回国创业,楚才晋用,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D.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答案】B【解析】B.醍醐灌顶:将牛奶中精炼出来的乳酪浇到头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澈底醒悟。A.官样文章: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C.楚才晋用:比喻用才不当。D.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点儿。对于房价的比较,不说胜负、好坏,而说高低。不合语境。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张三本来就是个耳软心活之人,这不,别人几句连蒙带哄的话,就使他马上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信以为真了。B.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C.这已是张校长第二次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三令五申地强调爱惜生命谨防溺水。D.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答案】A【解析】A.耳软心活:心中没有主见,容易听信人家的话。B.如履薄冰:意思是战战兢兢地好像踩在薄冰上。形容谨慎戒惧。C.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与“第二次”抵触。D.胸无城府:城,城池。府,储藏武器的仓库。胸无城府比喻为人坦率正直,没有心机。褒贬失当。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宣传《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意在增强居民的控烟意识,拒绝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让控烟令落地生根,不走过场,最终达到真正禁烟的目的。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③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和战争的血火考验,铸就了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反观我们,和平与安逸好像消解了我们的精神“钙质”。④在市区有些只允许单向通行的小街巷,却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司机对交通指示标志习焉不察,给这些单行道“添堵”。这引起市民不满。⑤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⑥家园被毁,亲人受伤,但战士何伟说:“我知道家中亲人没有生命危险就可以了,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救援。”这是一种境界。无独有偶,这样的事也发生在武警四川总队中队长杨昌军身上。A.①③⑤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⑤⑥【答案】A【解析】②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望文生义。④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也说习而不察。使用错误。⑥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①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也比喻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使用正确。③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悲惨凄凉的境遇。也说凄风冷雨。使用正确。⑤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手畏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使用正确。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②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6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③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⑤市民对城市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④⑥【答案】D【解析】①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与前文“球场顿时沸腾,欢呼声叫喊声”矛盾。②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⑤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合语境。③不胜其烦:不堪繁杂的事、不堪别人的打扰。正确。④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正确。⑥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正确。二、文化知识(一)教材内容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àn)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孝廉”。历代因之。也指被推荐的士人。黎民:即“众民”“百姓”之意。也称“蒸黎”“黎元”等。黔首: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贱称。黔,黑色。黔首,犹如黑头。据说秦尚黑色,当时平民皆用黑布包头,故名。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氓隶:被奴役的平民。君子:特指有学问的人。巫医:以祈祷鬼神为人治病的人。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神明:①天地间神的总称。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③人的精神。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六艺:①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②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中原:中原最基本的意义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这一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四海:泛指天下,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六合:①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②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合从: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胡人: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隋唐时也指中亚粟特人。汉以后泛指外国人。蛮夷: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南以东的少数民族。古代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陶朱: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也是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鞭笞:古刑罚,用鞭子抽打。风骚:①原指《诗》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借指诗文、文采。②体态俊俏美好,如《红楼梦》第三回:“身量苗条,体格风骚。”③也指人风流放荡。新正:农历新年正月。阴司:指阴间。(二)对接训练1.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官员应离职家居守丧,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官员遭遇父母离世,本应弃官归家守丧,但因朝廷留用,可不归家服丧,着素服处理公务。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考绩优异的官员因百姓“乞留”可提升官级或留任原职。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答案】A【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2.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的。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C.“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答案】B【解析】“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3.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C.古人坐姿有多种,“席地而坐”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答案】C【解析】古人席地而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4.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D.“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中的“严妆”指简单的梳洗打扮。刘兰芝遭遣归,自然无心打扮。【答案】D【解析】“严妆”即盛装,仔细地梳妆打扮。5.下列句子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D.“敕”是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答案】A【解析】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6.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①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的称呼。②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不直呼其名,而称对方的字,主要出于()的考虑。③古代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有()。④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对比鲜明。【答案】①成年后步入社会时②尊重③笔名、艺名④反义相对7.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①河内:中国古代地方,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河内”广义泛指()中游北面的地区,约相当于今豫北地区,狭义则专指河内郡(今沁阳)。②古汉语中“明年”指“()”,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③左迁:犹言“下迁”,指降低官职调动。汉代时贵右(),故将贬官称为“左迁”。④黄初: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国君()称为“改元”。【答案】①黄河②第二年③贱左④改用新的年号8.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①古代京官外放担任地方官称“出”,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就是外放,外放多有贬谪之意。如《岳阳楼记》中“()”一句,就是例子。②“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其中的“悌”的意思是()。③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④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答案】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②弟弟敬重兄长③最高学府④户部尚书9.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①舍:古时行军以()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②《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部经书。③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事宜。礼部的副长官是()。④赠:追赠,古代皇帝给()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答案】①三十里②《乐》③礼部侍郎④已死10.下面是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将正确的内容填入括号内①统治者执掌政权,叫“用事”。官吏到职办公,叫“()”,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②(),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也借指太子本人。汉代又指太后所居之宫。③“执事”一词含义众多,有“从事某事”“职守之人”“仆从”等意义。另外,还表敬称。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可译为()。④幸:古代多指帝王对女子及大臣的宠爱,如宠幸等。也指帝王(),如巡幸等。【答案】①视事②东宫③您④到某地去三、古文阅读(一)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解释《蜀道难》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___________【答案】匪,通“非”,不是。《寡人之于国也》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_【答案】颁,通“斑”,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____________【答案】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劝学》5.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煣”,使弯曲。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_【答案】有,通“又”,再一次;暴,同“曝”,晒干。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答案】知,通“智”,智慧。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答案】生,通“性”,资质、禀赋。《过秦论》9.合从缔交/约从离衡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通“纵”,合纵。10.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___________【答案】何,通“呵”,呵斥、盘问。11.而倔起阡陌之中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倔,通“崛”,突出、突起。1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________【答案】景,通“影”,影子。《师说》1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答案】受,通“授”,传授。14.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通“否”,不。(二)实词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杂少量虚词例句供辨析)1.当①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______【答案】①阻挡。②把守。2.从①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②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__③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跟随。②参与。③向……学习。3.语①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__________②琵琶声停欲语迟__________________③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音乐。②说话。③言语。4.言①感斯人言__________________②凡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____③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④自言本是京城女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话。②字。③说话的声音。④说。5.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_______________②自言本是京城女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这。②是。6.为①因为长句__________________②初为《霓裳》后《六幺》______________③为君翻作《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读wéi,创作。②读wéi,弹奏。③读wèi,替,给。7.直①不可,直不百步耳_________________②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只是,不过。②变直。8.致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__________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到达。②招纳。9.发①主人忘归客不发__________________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出发。②打开粮仓,赈济百姓。10.利①商人重利轻别离__________________②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利益。②锋利,锐利。③使……走得快。11.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___________②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__________________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吝啬,吝惜。②爱护。③喜爱,疼爱。12.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__________________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_______________③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丢失,失去。②逃兵,逃亡的人。③使……灭亡。13.固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________________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险固的地势。②牢固,稳固地。14.度①秋月春风等闲度__________________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__________________③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ó)长絜大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度过。②规章,制度。③量,计算。15.制①赵奢之伦制其兵__________________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统领,统率。②控制。16.信①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__________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随便,随意。②可靠的。17.遗①蒙故业,因遗策__________________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________________③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前代的。②丢,丢失。③放弃。18.师①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___________②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_______③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⑥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军队。②老师。③学习。④从师学习。⑤有专门技艺的人。⑥以……为师。19.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________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答案】①道理。②风尚。③道德学问。(三)虚词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①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_____②填然鼓之__________________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④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⑤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⑥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___⑦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⑧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__⑨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___________【答案】①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音节助词,不译。③前“之”,结构助词,的;后“之”,代词,代指五亩之宅。④前“之”,代词,代指百姓;后“之”,结构助词,的。⑤代词,代指这种情况。⑥代词,它,指“青”。⑦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⑨结构助词,的。2.以①请以战喻__________________②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________③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介词,用。②介词,按照。③介词,用。3.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_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③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_____⑤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连词,表转折,但是。②连词,表递进,并且。③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④连词,表顺承,于是,就。⑤连词,表并列,和。4.其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_____________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________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⑤其皆出于此乎__________________⑥其可怪也欤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指示代词,那些。②代词,他(比自己早出生的人)。③代词,作定语,他们的。④代词,他们。⑤副词,表猜测,也许,大概。⑥副词,表反问,难道。5.于①而耻学于师__________________②其皆出于此乎__________________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______________④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⑤不拘于时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介词,向。②介词,从。③介词,对于。④介词,比。⑤介词,被。6.焉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_________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______③犹且从师而问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句末助词,加重语气。②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③代词,代指老师。(四)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于是创作。今: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2.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突然冲出。今: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3.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整理。今:到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4.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叹息声。今:形容虫叫声等。5.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年纪大了,年老了。今:排序第一的;某些帮会或黑社会团伙对首领的称呼。6.今年欢笑复明年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7.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容貌。今:色彩。8.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以前。今:朝前,往前。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供养活着的人,奉养父母。今:保养身体。10.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今:越南首都。1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地/于是六国之士/于是从散约败/于是废先王之道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在这时,在这种情形下。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12.以为桂林、象郡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把……作为。今:认为。13.才能不及中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平常的人。今:中间人。一般指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1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一般人,百姓。今:大家;许多人。1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小方面要学习。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16.吾从而师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两个词,从,跟从;而,并且。今: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1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不一定。今: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18.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人或动物的爪脚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1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地下的泉水。今:迷信说法中的阴间。20.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安身。今:托付;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物上)。2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五)词类活用1.指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①砯崖转石万壑雷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转:使……滚动。②使人听此凋朱颜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凋:使……凋谢。③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却:使……退却,可译作“击退”。④约从离衡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离:使……离散。⑤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朝:使……朝见。⑥外连衡而斗诸侯________________【答案】斗:使……相斗。⑦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弱:使……削弱。⑧以愚黔首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愚:使……愚昧。⑨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习:使……学习。2.指出下列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耻:以……为耻,把……当做耻辱。②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师:以……为师,把……当作老师。3.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①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西:向西。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席:像卷席子一样;包:像包东西一样;囊:像用袋子装一样。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云:像云朵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那样。④内立法度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内:对内。⑤外连衡而斗诸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外:对外。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往上;下:往下。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日:每天。⑧南取汉中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南:向南。4.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①填然鼓之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鼓:击鼓。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_______________【答案】衣:穿。③然而不王者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称王,使天下百姓归顺。④王无罪岁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罪:归咎,归罪。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___【答案】水:游泳。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______________【答案】帝王:称帝称王。⑦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履:登上。⑧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师:学习。5.指出下面句子中动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追亡逐北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亡:逃走的人。北:败北(逃走)的人。6.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____【答案】圣(第一处):圣明的人;愚(第一处):愚蠢的人。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7.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变小;弱:变弱。②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惑:有疑难问题。(六)文言句式1.请将下列文言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①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⑥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⑦身死人手,为天下笑⑧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⑨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⑪不拘于时宾语前置:________介宾短语后置:________判断句:________被动句:________定语后置:________【答案】①③⑩/②⑥⑨/④⑧/⑦⑪/⑤2.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①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死,(王)则曰:“非我也,岁也。”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答案】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③铸以为金人十二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铸以(之)为金人十二④委命下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委命(于)下吏。⑤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七)对接训练Ⅰ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荒年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C.申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君王【答案】D【解析】王:称王。2.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非我也,岁也岁:年成B.非我也,兵也兵:兵器C.王无罪岁罪:罪过D.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答案】C【解析】罪:归罪,归咎。3.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B.填然鼓之鼓:击鼓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约束D.鸡豚狗彘之畜畜:畜生【答案】D【解析】畜:蓄养。4.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木直中绳中:符合C.金就砺则利砺:砥砺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假:凭借,利用【答案】C【解析】砺:磨刀石。5.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也跂:提起脚后跟B.君子生非异也生:性,本性C.上食埃土上:上面D.虽有槁暴暴:晒【答案】C【解析】上:向上。6.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过秦论过:指出过失B.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争斗C.秦人开关延敌延:放进来D.蒙故业,因遗策蒙:继承【答案】B【解析】斗:使争斗。7.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享国之日浅浅:短B.振长策而御宇内振:振动C.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使……退却D.序八州朝同列序:排列座次【答案】B【解析】振:举起。8.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圣明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阿谀C.圣人无常师常:固定的D.不拘于时,学于余拘:受限制【答案】A【解析】圣:圣明的人。9.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徒:这些人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必:一定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通晓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答案】C【解析】通:普遍。10.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身:自己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提及【答案】D【解析】齿:并列、排列。1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B.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起C.才能不及中人中:平常的,普通的D.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纳【答案】A【解析】无:无论,不分。12.对下面加点实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使之然也然:这样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表彰C.图穷而匕首见见:显露出来D.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股:大腿【答案】B【解析】彰:明白,清楚。13.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唯君图之B.子犯请击之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因人之力而敝之【答案】C【解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其他三项为代词。14.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臣乃得有以报太子B.不敢兴兵以拒大王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答案】C【解析】介词,把、拿。其他三项,连词,“用来、来”。15.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良乃入,具告沛公C.乃令张良留谢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D【解析】副词,竟然。其他三项为副词,“于是、就”。16.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拔剑切而啖之B.今行而无信C.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D.又前而为歌曰【答案】B【解析】转折连词,却,但是。其他三项表顺承关系连词,可不译。17.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君为我呼入【答案】A【解析】介词,被。其他三项为介词,“替”。(八)断句用“/”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节选自《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参考译文】项籍小的时候,学习读书认字没有成就,就去学习剑术,又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深入学下去了。(九)对接训练Ⅱ给下列课外文言语段断句1.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王猛琅邪临沂人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节选自《南史·王猛传》)【答案】王猛/琅邪临沂人/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参考译文】王猛,是琅邪临沂人。五岁的时候父亲王清遇害,陈文帝的军队渡过浙江,寻求王猛,准备加以诛灭。他的母亲韦氏带着他逃到了会稽,于是得以免死。等到长大以后勤学不倦,博览经书史籍,兼学孙子、吴起兵法。因为父亲的遭到残杀,他在整个文帝一代始终不听音乐,吃蔬菜粗粮,穿粗布衣裳,以丧礼标准行事。宣帝即位,才开始谋求职位。2.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还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节选自《明史·董其昌传》)【答案】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还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参考译文】董其昌,字元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在任教习期间去世,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安葬。回来以后,被任为编修官。皇帝的长子出阁读书,董其昌充任讲官。他在讲书中根据史事随时对他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每次都注视着他。由于董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为湖广副使,董其昌称病回乡。3.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节选自《明史·董其昌传》)【答案】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参考译文】光宗即位后,问道:“原来的讲官董其昌先生现在在哪里?”于是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少卿,掌管国子司业事务。天启二年,提升为太常卿,兼任侍读学士。当时正修撰《神宗实录》,派他去南方搜集前朝典章奏疏及遗事。董其昌广泛搜集征召,记录有三百本之多。他又收集了留在宫中未下发的有关太子、藩国、人才、风俗、河渠、经济、吏治、边防的奏章,另外抄录成四十卷。4.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答案】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参考译文】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5.阅读下面的课外语段并准确断句。赵葵字南仲绍定六年十一月诏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入对帝曰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阵又能率先士卒捐身报国此尤儒臣之所难朕甚嘉之葵顿首谢曰臣不佞忠孝之义尝奉教于君子世受国恩当捐躯以报陛下(节选自《宋史·赵葵传》)【答案】赵葵/字南仲/绍定六年十一月/诏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入对/帝曰/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阵又能率先士卒/捐身报国/此尤儒臣之所难/朕甚嘉之/葵顿首谢曰/臣不佞/忠孝之义/尝奉教于君子/世受国恩/当捐躯以报陛下/【参考译文】赵葵,字南仲。绍定六年十一月,朝廷下诏让赵葵担任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州,赵葵进殿奏对,皇帝说:“你父子兄弟,为国效力很多,你在军队阵营中又能身先士卒,献身报效国家,这尤其是文臣难以办到的,我很赞赏你。”赵葵拜谢说:“我缺乏才智,对于忠孝的意义,曾经接受君子的教诲,世代承受国家的恩典,应当舍身报答陛下。”(十)句子翻译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者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擅长游泳,却能横渡江河。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个戍卒发动起义就毁掉了天子的宗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和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出生的时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尊贵还是卑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了解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到这样有多么明智。(十一)对接训练Ⅲ翻译下面课外的句子或语段。1.刘师道,雍熙二年举进士,初命和州防御推官,后擢著作佐郎,又迁殿中丞,出知彭州,就加监察御史。转运使刘锡、马襄上其治迹,召归。会浦洛之败,奉诏劾白守荣辈,狱成,太宗奖其勤,面赐绯鱼。(节选自《宋史·刘师道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刘师道,雍熙二年考中进士,最初担任和州防御推官,后来提升为著作佐郎,又升为殿中丞,出朝担任彭州知州,加官监察御史。转运使刘锡、马襄报告他的政绩,被召回京城。恰逢浦洛战败,奉朝廷命令弹劾白守荣等人,结案,太宗奖励他的勤勉,当面赏赐绯衣与鱼符袋。2.张学颜,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节选自《明史·张学颜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张学颜,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侍郎魏学曾稍后来到朝堂,高拱迎接并问道:“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3.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节选自《宋史·侯蒙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刘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己伤害自己的肢体,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4.孙永,世为赵人,年十岁而孤,祖给事中冲,列为子行,荫将作监主簿,肄业西学,群试常第一。冲戒之曰:“洛阳英隽所萃,汝年少,不宜多上人。”自是不复试。冲卒,丧除,复列为孙,换试衔,擢进士第,调襄城尉、宜城令,至太常博士。御史中丞贾黯荐为御史,以母老不就。韩琦读其诗,叹誉之,引为诸王府侍读。(节选自《宋史·孙永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孙永,先世是赵地人,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成为孤儿。祖父孙冲任给事中,孙永被列为儿子这一辈分,受荫庇任将作监主簿,在小学修习课业时,考试常常取得第一名。他的祖父孙冲告诫他说:“洛阳是个英才荟萃的地方,你年龄小,不应经常在他人之上。”从此他不再参加考试。祖父孙冲去世,服丧完毕,又列为孙辈,更换了考试名衔,考中进士,调任襄城尉、宜城令,官至太常博士。御史中丞贾黯推荐他做御史,他以母亲年老为由没有去就任。韩琦读了他的诗,赞叹称誉他,引荐他做了诸王府的侍读。5.(永)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王韶以布衣入幕府,建取熙河策,永折之曰:“边陲方安静,无故骚动,恐变生不测。”会新筑刘家堡失利,众请戮偏裨以塞责。永曰:“居敌必争之地,军孤援绝,兵法所谓不得而守者也。尤人以自免,于我安乎?”竟用是降天章阁待制、知和州。(节选自《宋史·孙永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孙永被加任龙图阁直学士,出任秦州知州。王韶以平民的身份进入他的幕府,提出了攻取熙河的计策,孙永当面反驳他说:“如今边疆刚刚安静,无缘无故去骚扰,恐怕会生出难以预料的事端。”恰好刚修筑的刘家堡失守,众人请求杀了偏将来抵罪。孙永说:“处在敌人必争之地,军队孤立无援,这是兵法上所说的不能够防守的情形。责怪别人来免除自己的过错,对我们来说能心安吗?”孙永最终因这件事被降为天章阁待制、和州知府。(十二)对接训练Ⅳ——整体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4题。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欢。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名由此显,结于汉。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有删节)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B.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C.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D.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答案】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置相:设置相国。汉朝诸侯国亦有相国。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有此称。梁王拥有自行任命相国及二千石的特权,可见其受宠程度。B.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称为“跸”。“警”,戒备的意思。梁王进出的警卫等级同于皇帝,有“僭于天子”之嫌,难怪皇兄心中不快。C.谢:谢罪。“免冠”,脱下帽子表示敬意或道歉。从“免冠谢”,可见皇帝向母后谢罪的诚意。肉袒:脱去衣服,裸露肢体表示恭敬或惶恐。D.附:附议、赞成的意思。“群臣议者多附安国”,可见朝中的大臣都赞成韩安国与匈奴和亲的政策。【答案】C【解析】肉袒:脱去上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安国为人稳重,善于调和矛盾,凭借化解梁孝王与皇帝兄弟之间的隔阂赢得了太后和皇帝的信任,也获得了朝廷对他的重视。B.梁孝王的骄纵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依仗太后及皇兄的恩宠不尊制度,二是凭借平定吴楚之乱的功劳而居功自傲。C.对付蒙狱吏田甲这种势利小人,韩安国很有一套手法,但他最后还是善待蒙狱吏田甲,由此可看出韩安国的大度。D.汉朝官僚层在对待匈奴的战略上存在“主战”与“主和”两种态度,这是因官员对匈奴实力强弱的判断所存在的差异造成的。【答案】D【解析】不是“因官员对匈奴实力强弱的判断所存在的差异造成的”,而是对战争的利害得失的认识不同而造成的。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为什么梁王作为儿子孝顺,作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怜惜呢?(2)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参考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后迁居睢阳。曾经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窦太后很宠爱他,允许他有自己推举梁国国相和二千石级官员人选的权力。他进出、游乐的排场,比拟天子。景帝听说后,心中很不高兴。窦太后知道景帝不满,就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者,拒绝接见他们,向他们查问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当时韩安国是梁国的使者,便去进见大长公主,哭着说:“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从前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从函谷关以东的诸侯都联合起来向西进军,只有梁国与皇上关系最亲,处境也最为艰难。梁王想到太后和皇上在关中,而诸侯作乱,一谈起这件事,眼泪纷纷下落,跪送我等六人,领兵击退吴楚叛军,吴楚叛军也因为这个缘故不敢向西进军,因而最终灭亡,这都是梁王出的力。现在太后却为了一些繁文缛节的小事责怪梁王。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见到的都是大排场,因此出行开路清道,禁止人们通行,回宫强调戒备,梁王的车子、旗帜都是皇帝所赏赐的,他就是想用这些在边远的小县炫耀,在内地让车马来回奔驰,让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爱他。现在梁使到来,就查问责备。梁王恐惧,日夜流泪思念,不知如何是好。为什么梁王作为儿子孝顺,作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怜惜呢?”大长公主把这些话详细地告诉了窦太后,窦太后高兴地说:“你替我把这些话告诉皇帝。”转告之后,景帝内心的疙瘩才解开,而且摘下帽子向太后认错说:“我们兄弟间不能互相劝教,竟给太后您增添了忧愁。”于是接见了梁王派来的所有使者,重重地赏赐了他们。从这以后梁王更加受宠爱了。窦太后、大长公主再赏赐韩安国价值约千余金的财物。他的名声因此显著,而且与朝廷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从囚徒中起家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灭掉你的宗族。”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还是友好地对待他。建元六年,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和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高开道列传高开道,沧州阳信人也。少以煮盐自给,有勇力,走及奔马。隋大业末,河间人格谦拥兵于豆子,开道往从之,署为将军。后谦为隋师所灭,开道与其党百余人亡匿海曲。复出掠沧州,招集得数百人,北掠城镇,临渝至于怀远皆破之,悉有其众。武德元年,隋将李景守北平郡,开道引兵围之,连年不能克。景自度不能支,拔城而去。开道又取其地,进陷渔阳郡,有马数千匹,众且万人,自立为燕王,都于渔阳。三年,复称燕王,建元,署置百官。罗艺在幽州,为窦建德所围,告急于开道,乃率二千骑援之。建德惧其骁锐,于是引去。开道因艺遣使来降,诏封北平郡王,赐姓李氏,授蔚州总官。时幽州大饥,开道许给之粟,艺遣老弱就食,开道皆厚遇之。艺甚悦,不以为虞,乃发兵三千人、车数百乘、驴马千余匹,请粟于开道。悉留之,北连突厥,告绝于艺,复称燕国。是岁刘黑闼入寇山东开道与之连和引兵攻易州不克而退又遣其将谢稜诈降于艺请兵援接艺出兵应之将至怀戎稜袭破艺兵。开道又引突厥频来为寇,恒、定、幽、易等州皆罹其患。突厥颉利可汗攻马邑,以开道兵善为攻具,引之陷马邑而去。时天下大定,开道欲降,自以数翻复,终恐致罪,又北恃突厥之众。其将士多山东人,思还本士,人心颇离。先是,刘黑闼亡将张君立奔于开道,因与其将张金树潜相结连。时开道亲兵数百人,皆勇敢士也,号为“义儿”,常在阁内。金树每督兵于阁下。金树将围开道,潜令数人入其阁内,与诸义儿阳为游戏,至日将夕,阴断其弓弦,又藏其刀杖,聚其槊于床下。迨暝,金树以其徒大呼来攻阁下,向所遣人抱义儿槊一时而出,诸义儿遽将出战,而弓弦皆绝,刀仗已失。君立于外城举火相应,表里惊扰。义儿穷蹙,争归金树。开道知不免,于是擐甲持兵坐堂上,与其妻妾乐酣宴。金树之党惮其勇,不敢逼。天将晓,开道先缢其妻妾及诸子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