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兰亭集序》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备课课件(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_第1页
2.3《兰亭集序》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备课课件(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_第2页
2.3《兰亭集序》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备课课件(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_第3页
2.3《兰亭集序》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备课课件(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_第4页
2.3《兰亭集序》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备课课件(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王羲之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序文的特点,积累文言知识点2、理清文章思路,背诵名句,体会文章语言精美3、通过本文的学习,获得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作者介绍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羲之其书王羲之的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代尊为“书圣”。《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下第一行书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写作背景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会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属绍兴)举行修禊诗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会后,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为《兰亭集》,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兰亭集序》。“兰亭”两字系清康熙手迹,文革期间碑被红卫兵砸断,劫后余生,遂成残字。御碑正面刻着清康熙帝临摹所书《兰亭集序》。文体介绍序也称“叙”或“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价和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前,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序”可分为赠序、书序两种,本文属于书序。

(kuàijī

会稽

丑修禊

湍流

游目骋怀

趣舍万殊

感慨系之

齐彭殇

1.读准字音,写准字形放浪形骸临文嗟悼(xì)

(shāng)(qǔ)(shāng)

guǐ)(

tuān)(

chěng)(xì)(jiē)(hái)人之相与(yǔ)

走近文本整体感知乐↓痛↓悲一(1、2)介绍兰亭集会二(3)抒发对人生的思考三(4)简述写作缘由第一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翻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状语后置句暮春:阴历三月。暮,晚。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修:动词,实行,从事某项活动(举行,做)禊:古代于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以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贤:形作名,贤才毕:全,都少长:形作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咸:都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翻译: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高雅的情思了。修:高高的激湍:急流映:映衬。带:名作动,环绕;左右:四周映带(于)左右:省略句引以为:“引(之)以为”的省略流:使动用法,使……流觞:酒杯列:排列其次:古今异义,古:它(曲水)的旁边今:在时间、地点或次序方面邻接或紧接发生的(众人)列坐(于)其次(省略句)虽:即使丝竹管弦:乐器,这里借代音乐盛:盛大,热闹【定语后置】一觞一咏:名作动,饮酒,咏诗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春节:正月初一,贴对联、放鞭炮等。元宵:元月十五,赏灯、猜灯谜、吃汤圆等。修禊:三月三日,临水宴饮、洗涤不祥等。寒食: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寒食等。清明:三月初五,踏青(古人)、祭祖、扫墓等。端午:五月五日,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七夕:七月七日,乞巧(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

眼)、磨镰刀(磨镰割好稻)等。中秋:八月十五日,放灯(流行于两宋,南宋时,人们会燃放十万羊皮纸灯,

顺着钱塘江水漂流,钱塘江面宛若星汉)、赏月、吃月饼等。重阳:九月九日,登高、赏菊、插茱萸、饮酒、敬老等。寒衣:十月初一,祭祖。下元:十月十五,祭祖。传统习俗“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执笔),作出诗来。第二段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是:这天朗气清: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惠风:和风和畅:温和舒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古今异义词古:自然界万物今:种类;品种所以:用来游目骋怀:使动,使…纵展,使…驰骋极:穷尽信:实在可:堪,值得鉴赏一、二段根据下面的提示,找出文段中相应的语句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活动:天气:与会人感受:“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又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信可乐也”

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那在《兰亭集序》中也是这样的吗?作者说“信可乐也”,他因何而乐呢?乐良辰:暮春之初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乐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曲水流觞,畅叙幽情赏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矣可堪虚负信可乐也鉴赏一、二段第三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翻译: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夫人:古今异义词夫,句首语气词,引起下文;人,人们相与:相处、相互交往或:有的人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怀抱:古今异义词古:心怀(自己的情趣思想、胸怀抱负)今:抱在怀里;胸前悟言:悟谈、对谈。悟,通“晤”,面对面。因:依靠、凭借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翻译: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虽:虽然。趣舍:取舍,爱好。趣:通“取”。殊:不一样,静躁:安静与躁动。欣:欣喜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暂得于己:一时感到自得暂:短暂,一时及:等到之:求得,得到。所之:所喜爱或得到的系:连接附着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大的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悲痛之感。向:过去;所欣:所喜欢的犹:尚且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修:形容词,长,这里指寿命长随:听任,任从化,自然终:终究期:至,及死生亦大矣:判断句。大,形作名,大事俯仰一世,老之将至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生短暂之痛世事无常之痛往事不再之痛生死难测之痛岂不痛哉!——哲理性思考第三段中,作者在人生俯仰之间为什么感到“岂不痛哉”?魏晋士人的生死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汉末)曹操《短歌行》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汉魏)徐干《室思》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魏)阮籍《咏怀》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晋书·刘伶传》

魏晋士人的生死观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阮籍传》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与山巨源绝交书》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东晋)陶渊明《闲情赋》魏晋士人的生死观道家思想生死存亡为一体。——《庄子·大宗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1、第三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2、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鉴赏第三段死生亦大矣。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再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第四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翻译: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兴感:兴发感慨契: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临:面对悼:悲伤嗟悼:叹息哀伤喻:明白。固:本来、当然。一:数词意动,把…看作一样;虚诞:虚妄荒诞的话。齐:形容词意动,把……看作相等,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翻译: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列:一个一个虽:即使,纵使所以:表原因其:代词,他们,人们致:意态,情趣斯文:古今异义词

古: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温和有礼貌,不粗俗状语后置①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觞一咏

觞:喝酒。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之人。少长咸集少:少者;长:长者。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死生亦大矣大:大事。复习要点-词类活用③数词活用为动词: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用做动词,是一样的。④意动用法:1)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齐,看作相等。

2)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用作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