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监测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1页
噪声监测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2页
噪声监测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3页
噪声监测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4页
噪声监测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噪声监测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11

第一节项目背景...............................11

一、噪声定义及分类........................11

二、噪声污染的特点........................18

三、中国环境监测体系......................19

四、声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概述.................31

五、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33

第二节需求分析..............................35

一、项目概况...............................35

二、商务要求................................35

三、服务技术要求...........................35

第二章项目整体服务方案..........................38

第一节服务原则...............................38

一、总体原则...............................38

二、指导思想................................38

三、指导原则................................38

第二节项目服务范围及计划....................39

一、成立领导小组............................39

二、拟定计划................................39

三、交接方案...............................40

四、服务范围...............................42

第三节声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与实施............43

1

一、制定声环境监测方案的基本原则...........43

二、声环境监测方案的基本内容...............44

第四节噪声的监测注意事项....................45

一、测量仪器...............................45

二、测量条件...............................46

三、读取法.................................46

四、测量位置................................47

五、测量时间................................47

第三章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49

第一节项目组织机构...........................49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49

二、组织机构的要求.........................50

三、组织机构设计原则........................51

四、组织机构图.............................55

第二节项目人员配备..........................55

一、配备原则...............................55

二、拟投入本项目的人员......................57

三、岗位职责...............................58

第三节人员管理方案...........................73

一、人员管理优化............................74

二、人员考勤管理...........................75

三、人员调动管理...........................81

四、人员奖惩管理...........................85

第四章拟投入监测设施设备........................94

2

第一节测量仪器设备及介绍....................94

一、噪声测量仪器一览表.....................94

二、噪声测量仪器简介.......................94

第二节主要监测设备使用规范及保养...........109

一、声级计.................................109

二、频谱分析仪............................111

三、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114

第三节设施设备管理..........................116

一、目的...................................116

二、设备设施的配备........................116

三、设备设施维护...........................117

四、设备管理...............................117

五、设备控制..............................120

六、故障处理..............................122

第五章项目管理规章制度.........................124

第一节人员管理制度.........................124

一、员工管理制度...........................124

二、员工聘用制度...........................137

三、劳动合同管理制度......................139

四、员工考勤管理制度......................144

五、员工教育培训制度......................149

六、人事考核管理制度......................156

七、员工奖惩制度..........................162

八、员工礼仪守则..........................166

3

第二节噪声监测制度.........................171

一、噪声日常监测制度.....................171

二、噪声监测管理制度.....................172

第三节档案管理制度.........................173

一、档案管理制度........................173

二、档案保密制度.........................173

三、档案借阅制度.........................174

四、档案鉴定销毁制度....................175

五、档案统计制度........................176

第六章噪声监测实施方案........................177

第一节噪声监测实施计划及设置..............177

一、实施计划.............................177

二、监测点设置...........................177

三、监测实施方案.........................178

第二节环境噪声监测要求.....................182

一、测量仪器............................182

二、测量点位布设.........................182

三、气象条件.............................183

四、监测类型和方法......................183

五、测量记录............................183

第三节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184

一、监测目的............................184

二、定点监测法..........................184

三、普查监测法..........................185

4

第四节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方法..............188

一、监测目的.............................188

二、监测要求............................188

三、监测结果评价.........................189

第五节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方法.............190

一、环境噪声排放限值.....................190

二、测量方法............................192

三、测量结果评价.........................196

第六节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方法................196

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方法.............196

二、城市交通噪声的测量方法..............199

三、工业企业噪声测量方法................200

第七章噪声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210

第一节系统总体设计思路....................210

一、设计思想.............................210

二、设计原则............................210

三、设计思路............................212

第二节系统总体设计.........................213

一、总体架构............................214

二、系统功能.............................218

三、系统特点............................222

第三节噪音扬尘监控子系统...................223

一、前端监测设计.........................223

二、方案特点.............................224

5

三、传输网络..............................225

第四节监控中心建设.........................228

一、监控中心组成...........................228

二、显示控制子系统........................230

三、存储子系统............................235

第五节监测数据管理平台.....................239

一、系统概述..............................239

二、污染源监测信息接入....................239

三、修约功能..............................239

四、站点信息管理..........................239

五、超标企业短信通知......................240

六、视频集成功能..........................240

七、运维管理功能..........................241

第六节噪声监测噪声在线监测系统介绍..........242

一、适用场所..............................243

二、技术参数..............................243

三、功能特点...............................244

第八章服务质量管理及保障方案...................245

第一节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245

一、质量方针..............................245

二、质量目标..............................245

第二节噪声监测质量管理.....................246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概念................246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机构与职责..........247

6

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249

第三节噪声监测质量控制.....................257

一、内部质量控制...........................257

二、外部质量控制..........................260

第四节监测数据管理.........................261

一、误差分析..............................262

二、监测数据的记录、整理和统计检验.........279

三、监测数据的表达........................282

四、监测报告...............................285

第五节质量保障措施..........................287

一、设备保障措施...........................287

二、组织保障措施...........................288

三、技术保障措施..........................289

四、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289

第九章应急方案.................................290

第一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290

一、总则..................................290

二、工作原则..............................290

三、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与职责..............290

四、应急准备与事故预警....................292

五、应急响应程序..........................293

六、应急监测要求..........................295

七、应急监测的保障措施....................298

八、培训与演习............................299

7

九、附则..................................300

第二节异常高温及防止人员中暑应急预案........302

一、总则...................................302

二、概况...................................303

三、现场测试工作组职责....................304

四、危急事件的预防........................305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305

第三节应急监测工作程序......................307

一、目的...................................307

二、适用范围...............................307

三、应急监测组织机构及职责................308

四、工作程序..............................308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

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8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整体服务方案"详

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员配

置”详情可见本文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拟投入监测设施设备”

详情可见本文第四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管理规章制度"详

情可见本文第五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噪声监测实施方案"详

情可见本文第六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噪声污染源在线监测系

统"详情可见本文第七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服务质量管理及保障方

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八章。

九、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应急预案"详情可见本

文第九章。

9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

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10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噪声定义及分类

1.声音和噪声的基本概念

声音的本质是振动,物体在空气中振动时,会使周围空

气发生疏、密交替变化并向外传递,且这种振动频率在20

~20000Hz之间,人耳可以感觉,称为可听声,简称声音。

频率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称为超声,它

们作用到人的听觉器官时不引起声音的感觉,所以不能听

到。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媒介质有空气、液体和固体,它们分别称为空气声、

水声和固体声等。噪声监测中主要讨论的是空气声。

人类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环境中,通过声音进行交谈、表

达思想感情,以及开展各种活动。但有些声音也会给人类带

来危害。例如,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呼啸而过的飞机声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环境噪声,

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

的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是产生的环境噪

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

作和学习的现象。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人们生活和工作所

不需要的声音称为环境噪声。噪声的判断还与人们的主观感

11

觉和心理因素有关,即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叫噪声,

例如,在某些时候,某些情绪条件下音乐也可能是噪声。噪

声干扰人们的睡眠和工作,强噪声会使人的听力损失。这种

损失是累积性的,在强噪声下工作一天,只要噪声不是过强

(120分贝以上),事后只产生暂时性的听力损失,经过休

息可以恢复;但如果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后,

就会产生永久性的听力损失,过强的噪声还能杀伤人体。

环境噪声的来源有4种:一是交通噪声,包括汽车、火

车和飞机等所产生的噪声;二是工厂噪声,如鼓风机、汽轮

机、织布机和冲床等所产生的噪声;三是建筑施工噪声,如

打桩机、挖土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等发出的声音;四是社会生

活噪声,指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营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设

备和设施产生的噪声,例如,高音喇叭、收录机等发出的过

强声音。

家庭常用设备噪声

家庭常用设备噪声级范围/分贝

洗衣机、缝纫机50~80

电视机、除尘器及抽水马桶60~84

钢琴62~96

通风机、吹风机50~75

电冰箱30~58

风扇30~68

食物搅拌器65~80

建筑施工机械噪声级

12

机械距离声源10米距离声源30米

名称范围平均范围平均

打桩机93~11210584~10391

地螺钻68~827557~7063

铆枪85~989174~9886

压缩机82~988878~8078

破路机80~928574~8076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

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

于噪声。

13

交通噪声工厂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2.噪声危害主要包括:

损伤听力;能诱发多种疾病;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对

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对生理影响

变化;损害仪器仪表、建筑物;由于噪声超标排放导致的停人体对心理影响

产整顿和经济处罚等。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对特殊人群

强度及持续时间。工作

噪儿童睡眠

声孕妇听力

动物老人疾病

病人急慢性

物质其他……其他.

结构

14

(1)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1)干扰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①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和数量。

②连续噪声可以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人

③熟睡时间缩短;

④突然的噪声可使人惊醒。

⑤一般40dB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影响,70dB连续

噪声可使50%的人受影响,突然的噪声40dB时,使10%的人

惊醒;60dB时,使70%的人惊醒。

2)损伤听力,造成噪声性耳聋。

90分贝下20%聋,85分贝下10%耳聋

3.噪声的分类

根据噪声污染的来源,可以将噪声分为四大类:交通噪

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

(1)交通噪声

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

运行时发出的噪声。这些噪声的噪声源是流动的,干扰范围

大。

(2)工业噪声

主要指工业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

速运转的设备。

(3)建筑施工噪声

主要指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

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

15

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

(4)社会生活噪声

主要指人们在商业交易、体育比赛、游行集会、娱乐场

所等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喧闹声,以及收录机、电视机、

洗衣机等各种家电的嘈杂声,这类噪声一般在80dB以下。

如洗衣机、缝纫机噪声为50~80dB,电风扇的噪声为30~

65dB,空调机、电视机为70dB。

3.基本声学参量

(1)声音的频率、波长和声速

声源在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记为单位为Hz。

振动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周期,记为T,单位为s。沿声

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

同的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称为波长,记为λ,单位为m。一秒

时间内声波传播的距离称为声波速度,简称声速,记为c,

单位为m/s。频率、波长和声速三者的关系是:c=λ/f声速

与传播声音的媒质和温度有关,在空气中,声速c和温度,

的关系是:c=331.4+0.607t常温下,声速约为340m/s。

(2)声压、声强和声功率

1)声压P

声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声压的单位

为帕(Pa)。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形成的压缩和稀疏交替变

化,所以压力增值是正负交替的。但通常讲的声压是取均方

根值,P称为有效声压,故实际上总是正值。对于球面波和

平面波,声压与声强的关系是:

16

p-空气密度,c-声速

2)声强I

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

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m²。

3)声功率w

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

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

单位为瓦(W)。

(3)声学参量的级与运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的声音强度变化范围非常大,

可以达到6个数量级以上;而且由于人体听觉对声信号强弱

刺激反应不是线性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的,所以在声学

中普遍使用对数标度来量度声压、声强和声功率等声学参

量,单位用分贝(dB)表示。即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力和

4)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101g(A/A0),

它是无量纲的。式中,A0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是被量

度量。被量度量和基准量之比取对数,这对数值称为被量度

量的"级"。亦即用对数标度时,所得到的是比值,它代表

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

声压级的符号是基准声压为2×10⁻⁵Pa该值是具

有正常听力的人刚能听到的1000Hz声音的最低声压。

17

声强级I0是基准声强,为10Wm它是空气中

与基准声压相对应的声强值。

声功率级是基准声功率,为10²w。

二、噪声污染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噪声污染,是

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

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噪声污染不同于

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及土壤污染,它具有以下特点。

1.噪声污染是感觉公害

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例

如:优美的音乐对于正乐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愉快的享

受;但对于正在学习思考或睡眠休息的人来说,却会成为噪

声。因此,噪声评价要结合受害人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噪声

标准也要依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人的行为状态等分别确

定。

2.噪声污染是局部的和多发性的

发出的噪声向四周辐射时,会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

减、消失,不论多强的噪声都只能波及局部范围,而不像大

气污染和水污染那样可能大范围地扩展。此外,由噪声定义

可知,噪声很普遍,分布极广,因而噪声污染的发生是十分

频繁的。

3.噪声污染是暂时性污染

18

噪声污染不是由别的物质给的,而是由空气中的物理变

化所引起。因此,在声音过去之后,没有残余物质留下,噪

声污染在环境中不持久、不积累,换言之,噪声污染一面产

生,一面消失,不会像别的污染物那样在环境中积累起来对

环境形成持久的危害。

三、中国环境监测体系

城乡建设生态环境部设置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省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设置监测

处和科:市以下的环境保护部门亦应设置相应的环境监测管

理机构或专人,统一管理环境监测工作。全国环境保护系统

设置四级环境监测站,各级环境监测站受同级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的领导,在业务上受上级环境监测站的指导。

四级环境监测站如下。

一级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二级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省级环境监测中心

站;

三级站:各省辖市设置市环境监测站(或中心站)(行

署、盟可视机构调整后情况确定,暂不做规定);

四级站:各县、旗、县级市、大城市的区设置环境监测

站。

(一)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责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主要职责

(1)参与制订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

19

(2)对各级环境监测站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负责全

国环境监测网业务上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环境监测技术交

流和各级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及业务考核;

(3)组织研究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收集、

存储、整理、汇总全国环境监测数据,编制全国环境监测年

鉴,绘制噪声污染图表,综合分析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定期

向城乡建设生态环境部提出报告;

(4)负责全国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组织开展环

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组织研制、生产、分发环境

监测标准参考物质,筛选和确定全国统一采用的环境监测仪

器装备;

(5)承担国家综合性的环境调查和重大污染事故调查,

负责国内重大污染事故纠纷和国际纠纷的技术仲裁;

(6)参加制订和修订国家各类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

(7)参加编写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

(8)受城乡建设生态环境部委托,参加国家重大新建、

改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和治理工程环境效益

的监测。

2.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主要职能

(1)参与制订本区域环境监测工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

(2)收集、整理、汇总和存储本区域的环境监测数据

资料,为报出各类监测报告提供基础数据,编报本区域的噪

声污染年鉴;

(3)对下级环境监测站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负责本

20

区域环境监测网业务上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本区域内环境

监测技术交流和下级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及业务

考核;

(4)负责本区域内综合性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5)承担本区域内综合性环境调查及噪声污染纠纷的

技术仲裁:

(6)参加制订和修订任务与验证工作及提供依据材料;

(7)承担本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技术的研究,参

加编写本区域环境质量报告书;

(8)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参加污染事件调查和

建设项目影响报告书的审查,进行治理工程环境效益的监

测。

3.市级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能

(1)对本市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按国家统一规

定的要求,进行经常性监测、分析,收集、存储和整理环境

监测数据资料,定期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上级监测站

呈报本市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动态的技术报告;

(2)对本市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状况进行定期或

不定期的监测性测定,建立和健全污染源档案,为加强噪声

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监测数据;各地排污收费管理单位不另

设测试机构;

(3)参加制订本市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完成主管部

门为进行环境管理所需要的各项监测任务;

(4)负责本市环境评价,参加编写本市环境质量报告

21

书,编制本市环境监测年鉴;

(5)负责本市环境监测网的业务组织和协调,组织技

术交流和监测人员培训;

(6)研究野外作业、采样、布点、样品运输、存储、

分析测定等各重要技术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监测技术的

不断发展;

(7)承担国家和地方性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环境测

试新技术、新方法的验证任务,参加地方环境标准的制订、

修订;

(8)参加本市污染事件调查,负责噪声污染纠纷的技

术仲裁。

4.县、旗、县级市、大城市区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能

(1)对本县(市、区)内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按

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制订监测计划和并进行经常性的监

测。定期向上级站报送监测数据,编报本县环境质量报告书;

(2)对县(市、区)内排放污染物的单位进行定期或

不定期的监测建立噪声档案,监督和检查各单位执行各类环

厅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为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提供监测数

据。

(3)完成环境保护法主管部门为进行环境管理所需要

的各项监测任务;

(4)参加县(市、区)内污染事件调查,为仲裁噪声

污染纠纷提供监测数据。

(5)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参加

22

环境监督活动,组织群众性的环境监测网。

(二)中国环境噪声与振动标准

1.环境标准的制订

为防止噪声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国务

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

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

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制定环境标准。

(1)要求制定环境标准的情况

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应制定相应的

环境标准。

1)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限制

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制定环境质量标准;

2)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

点,限制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或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其他因

素,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

3)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

试、数据处理等技术,制定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4)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

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国家环境标准样品;

5)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

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及信息编码等,制定国家

环境基础标准;

6)需要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而

23

又没有国家环境标准时,应制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7)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中未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污

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

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

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2)制定环境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1)以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

章为依据,以保护人体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促进环

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环境标准应与国家的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承受能力

相适应;

3)各类环境标准之间应协调配套;

4)标准应便于实施与监督;

5)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和其他国家的标准。

(3)制定环境标准应遵循的基本程序

1)编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2)组织拟订标准草案;

3)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

4)组织审议标准草案;

5)审查批准标准草案;

6)按照各类环境标准规定的程序编号、发布。

2.环境标准的作用

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环境标准的作用主要

24

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标准既是环境保护和有关工作的目标,又是

环境保护的手段。它是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

据。

(2)环境标准是判断环境质量和衡量环保工作优劣的

准绳。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

的影响,只有与环境标准相比较才能有意义。

(3)环境标准是执法的依据。不论是环境问题的诉讼、

排污费的收取、污染治理的目标等执法的依据都是环境标

准。

(4)环境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通过实施标准可以制止任意排污,促使企业对污染进行治理

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无污染、少污染工艺;设备更新;资源

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等。

25

确定标准项目计划提出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建议

组织成立工作组工作组起草标准草案

制订工作计划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讨论稿)

编制标准草案征求意见、技术论证

(征求意见稿)试验验证

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工作组修改标准草案

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

编制标准草案

预审全

(送审稿)

审查标准草案(送审稿)

(函审或会审)

编制标准草案(报批稿)修改

申报标准草案(报批稿)环

及有关资料

审查标准草案(报批稿)

及有关资料返回、修改

批准

标准的确认

标准的修改

标准的修订

发布、实施标准复审标准的废止

我国环境标准制定流程

3.环境标准的分级和分类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

保护总局标。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

标准(或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

准样品标准和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

放标准(或控制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在颁布该标准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辖区范围内执行。

26

国家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

执行。国家环境标准发布后,相应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自行废止。

根据执行情况,环境标准还可以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

推荐性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环境标准属于强制性环境标

准,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执行。强制性环境标准以外的环境

标准属于推荐性环境标准。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

推荐性环境标准被强制性环境标准引用,也必须强制执行。

4.环境噪声与振动标准

我国现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噪声

监测规范方法及标准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表1声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名称标准编号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19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1988

表2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7

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时间实施时间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GB2008-8-2008-10-

准12348—2008191

GB2008-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008-10-

22337—200819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2005-4-

GB4569—20052005-7-1

限值及测量方法1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加速行驶GB2005-4-

2005-7-1

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16169—200515

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加速行驶GB2005-5-

2005-7-1

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19757—200530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2002-10-

GB1495—20022002-1-4

测量方法1

GB

汽车定置噪声限值1996-3-71997-1-1

16170—1996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1990-11-

GB12525—901991-3-1

法9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GB2011-12-

2012-7-1

准12523—20115

我国有关环境噪声的重要法律法规有两部,分别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

治法》;有关环境噪声的标准主要分为三类:环境噪声标准、

28

振动标准、噪声与振动控制标准。

表3噪声监测规范方法及标准

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时间实施时间

工业企业厂界环GB

2008-8-192008-10-1

境噪声排放标准12348—2008

社会生活环境噪GB

2008-8-192008-10-1

声排放标准22337—2008

摩托车和轻便摩

托车定置噪声限GB

2005-4-152005-7-1

值及测量方法4569—2005

摩托车和轻便摩

托车加速行驶噪GB

2005-4-152005-7-1

声限值及测量方16169—2005

三轮汽车和低速

货车加速行驶车GB

2005-5-302005-7-1

外噪声限值及测19757—2005

量方法

声屏障声学设计

HJ/T90—20042004-7-122004—10—1

和测量规范

29

汽车加速行驶车

GB

外噪声限值及测2002-1-42002-10-1

1495—2002

量方法

声环境功能区划

GB/T15190—20142014-12-22015-1-1

分技术规范

声学机动车辆定

置噪声声压级测GB/T14365-20172017-12-12018-4-1

量方法

铁路边界噪声限GB

1990-11-91991-3-1

值及其测量方法12525—1990

城市区域环境振GB

1988-12-101989-7-1

动测量方法10071—1988

机场周围飞机噪

GB/T9661—19881988-8-111988-11-1

声测量方法

建筑施工场界环GB

2011-12-52012-7-1

境噪声排放标准12523—2011

环境噪声监测技

术规范结构传播

HJ707—20142014-10-302015-1-1

固定设备室内噪

30

环境噪声监测技

术规范噪声测量HJ706—20142014-10-302015-1-1

值修正

环境噪声监测点

HJ661—20132013-9-182013-12-1

位编码规则

环境噪声与振动

控制工程技术导HJ2034—20132013-9-262013-12-1

环境噪声监测技

术规范城市声环HJ640—20122012-12-32013-3-1

境常规监测

铁路边界噪声限

GB12525-19901990-11-91991-3-1

值及其测量方法

四、声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概述

(一)国外声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概况

国外声环境监测工作是伴随着环境质量恶化的过程而

开展的,一般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典型噪声调查约早于我

国20年,而大规模的噪声监测工作约早于我国10年。在20

世纪70年代,国外已经大多将精力集中到噪声的预测预报

31

方面,常规监测主要由自动监测系统完成。此外,在户外环

境噪声测量方面,还开发了多种供现场频率分析、时间特性

分析、现场实时分析、现场磁记录等仪器。目前已经能够做

到自动测量、自动数据处理、信息自动传输、信息网络互联

及监测信息共享。噪声监测信息的处理、加工和评价,均已

达到较高的水平。

国外环境噪声监测技术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更加深入地进行环境噪声预测,为环境噪声管治和控制

提供依据;二是加强噪声信息的实验室分析研究,着重进行

噪声信息的频率成分、时间特性、空间特性、空间分布、仿

真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三是完善噪声的全自动监测,增加监

测时段,提高监测数据的时间代表性和空间代表性。

(二)国内声环境噪声监测技术发展概况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著名声学专家马大猷先生

的带领下,开始注重噪声监测的研究。在仪器方面,早在20

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生产指针式人工读数声级计,其

特点是体积大、精度低、动态范围小。

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开发具有数据自动采集、存

储、处理功能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到20世纪90年代初,

环境噪声监测仪器进一步追求小型化、便携、动功能等特点。

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自动监测系统只在少数发达城

市得到了应用,噪声监测仪器目前以人工采样为主,存在监

测频次低、监测仪器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声环

境质量监测技术的系统化、自动化和交互化有待进一步提

32

高。

五、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

(一)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声环境监测

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声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声环

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也可以表示为用科学

的方法监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

据的全过程。

声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

——优化布点——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

表达——综合评价。

(二)声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

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噪声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

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

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3.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制定环境法规、标准、

规划等服务;

4.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噪声,为实现监督管理、

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三)声环境监测的分类

33

声环境监测可按其监测目的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监视性

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和研究性监测。

1.监视性监测

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对指定的有关

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噪声状

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

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监

视性监测包括对噪声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根据特定目

的,可分为以下四种。

(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进行应急监测,

为控制污染提供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简易监测、

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执行

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仲裁监测应由国家指定的具

有权威的部门进行,以提供具有法律责任的数据(公证数

据),供执法部门、司法部门仲裁。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和污染

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

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例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

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3.研究性监测

34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

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为监

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标准分析

方法的研究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第二节需求分析

(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情况编写)

一、项目概况

本次采购内容包括承担采购单位委托的社会生活环境

噪声、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监测,以及其他废气噪声的采

样任务等。

二、商务要求

工期: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监测服务时限为X年。

三、服务技术要求

(一)投标人应具备以下能力

1.监测人员应进行噪声监测培训和考核,并持有噪声监

测上岗证的人员应至少两人;

2.报告编制人员和审核人员应熟悉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并有经投标人授权;

3.授权签字人应进行噪声监测培训,熟练掌握噪声监测

技术规范,并经质检部门考试合格,获得噪声监测签字资质,

35

有我司授权获得签字权限。

4.我司应至少具备X台噪声监测仪器,所有仪器均要进

行量值溯源及其结果确认。测量仪器为积分平均声级计或环

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其性能应不低于《声级计检定规程》《环

境噪声自动监测仪检定规程》的要求。测量35dB以下的噪

声应使用声级计,且测量范围应满足所测量噪声的需要。校

准所用仪器应符合《电声学声校准器》的要求。当需要进

行噪声的频谱分析时,仪器性能应符合《频谱分析仪通用规

范》中对滤波器的要求。

5.具备X辆以上的监测车。

(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在XX区设有办公场所,每天昼夜有X人以上人员值

班,在接到投诉后半小时内到达现场监测;

2.监测时,至少有X人持有上岗证的监测人员在现场监

测。

3.测点布设符合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

声排放标准》和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的要求,并进行拍照存档。

4.测量条件: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

/s以下时进行。不得不在特殊气象条件下测量时,应采取

必要措施保证测量准确性,同时注明当时所采取的措施及气

象情况。

5.噪声监测原始记录应符合HJ706-2014《环境噪声监

测技术规范噪声测量值修正》的要求。

36

6.出具的监测报告符合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

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等有关要求。

(三)控制目标

1.监测报告缺陷率≤0.5%,监测后3天内将监测报告送

到投标人;

2.承诺的监测时限完成率≥99%;

3.仪器设备完好率≥99%;

4.申诉和投诉反馈率达到100%

5.投标人应对噪声测量采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

能提供近两年5份不同噪声监测报告、原始记录表和监测噪

声所用仪器的检定/校准和检定/校准结果确认记录。

(四)其他要求

1.本次投标监测时限为X年,从签订合同之日起计算;

2.本次投标监测还包括监测时限内的一年一次的交通

噪声和区域噪声监测(XXX个点位)监测,以及XX个废气噪

声的采样任务;

3.本次投标应支付前期其他监测机构已监测的费用。

37

第二章项目整体服务方案

第一节服务原则

一、总体原则

统一决策、分层管理、有效控制。

二、指导思想

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服务,规范本项目噪声监测服务程

序,合理地使用监测工具,促进监测工作的进行,提升噪声

监测的服务水平,达成本项目服务的质量目标。

三、指导原则

(一)服从原则:

下级对上级的命令若有异议,应当提出意见或建议,如

不能同意意见,应首先服从,事后申诉,不得拒绝执行或阳

奉阴违,消极懈怠。

(二)一个上级原则:

每个下级只有一个上级,监测作业人员需要对自己的上

级负责,服从上级的安排。

(三)逐级管理原则:

指令的发布按照上级指挥逐级下达,减少越级指挥。

38

第二节项目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