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第1章《水和水溶液》单元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1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第1章《水和水溶液》单元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2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第1章《水和水溶液》单元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3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第1章《水和水溶液》单元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4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第1章《水和水溶液》单元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水和水溶液》单元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2年受第12号台风“梅花”影响,浙江东部沿海出现大雨和暴雨,台风和台风雨属于水循环各个环节中的()A.蒸发、水汽输送 B.蒸发、降水 C.水汽输送、蒸发 D.水汽输送、降水2.我国汉朝就掌握了豆腐的制作工艺。下列制作豆腐的流程中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相同的是()A.黄豆磨浆 B.分离渣浆 C.煮沸豆浆 D.点卤凝固3.为了预防旱灾,研究人员往湖泊水库中投放大量的遮阳球覆盖水面,该举措主要影响了水循环中的()A.降水 B.蒸发 C.地表径流 D.下渗4.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A.肥皂水 B.牛奶 C.矿泉水 D.血液5.以下说法中,能够说明20℃的硝酸钾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A.将2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到20℃,析出3g硝酸钾固体 B.将2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到10℃,析出3g硝酸钾固体 C.将3g硝酸钾固体放入20℃的硝酸钾溶液中未溶解 D.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溶液没有变化6.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水溶液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③和④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C.从①→②,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都在减小 D.从①→②→③→④,随着水不断蒸发,甲的溶解度不变7.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恰好处于水面下,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温下降到0℃的过程中,若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则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先不变,后变小 B.先不变,后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沉底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4℃时最大8.小宁用弹簧测力计、烧杯、适量的水测量石块的密度,烧杯的重力为G0、底面积为S。如图甲所示,他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G;如图乙,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如图丙,将石块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已知水的密度为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图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强G0B.该石块的体积为G−FρC.丙图中,烧杯底受到水的压强为ρgh+G−FD.石块的密度为(G−F)ρ9.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加图甲;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10.如图所示,室温下有两杯氢氧化钙溶液,其中乙杯底部有少量氢氧化钙固体沉淀,室温下久置后,沉淀数量无变化。将它们混合在第三只烧杯中。可形成氢氧化钙的丙溶液。则下列说法成立的是()A.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 B.升温可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 C.搅拌可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 D.混合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等于甲或等于乙11.硝酸钾可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小温同学在配制20℃的硝酸钾溶液过程中,向硝酸钾固体中分批加水,并充分搅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所给选项中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是()A. B. C. D.12.拉着弹簧测力计将浸没在水中某处的长方体物块从水中缓缓提起,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上升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物体刚露出水面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13.小明利用如图甲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体积的关系”时,得到图乙所示的图像,其中一条是浮力随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化图像,另一条是弹簧秤示数随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化图像,G物=2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1=2.0牛 B.液体的密度ρ液=ρ物F1C.F1=F2+F3 D.物体的体积V物=1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操作Ⅰ可能是降温 B.③中溶液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C.②与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①与③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15.为清理学校池塘水面上的落叶、浮萍等垃圾,学校项目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水上垃圾收集器”:将塑料瓶去掉底部,外壁装上若干泡沫柱,再在瓶口安装水泵。启动装置,装在瓶口的水泵将水从塑料瓶中往外抽出,同时瓶外的水会带动水面垃圾不断地从收集口流入瓶内。稳定性设计。下列泡沫柱安装位置的设计中(俯视图),不能保证装置竖直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某同学将2克硝酸钾加入6克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所示.(1)该同学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不考虑水的蒸发),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17.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属于浊液的是。(均填序号)①蔗糖水;②碘酒;③泥浆水;④澄清石灰水;⑤牛奶。18.一定温度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集气瓶B.烧杯C.玻璃棒D.量筒(2)完成实验2操作后,甲、乙两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饱和的是烧杯中的溶液。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甲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9.小明利用一个带刻度的大容器、塑料碗等器材进行如图实验,在大容器内加入900毫升的水,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再将实心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这时液面上升到1000毫升处。(1)图乙中塑料碗受到的浮力是牛。(2)图乙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乙。将塑料碗中的实心金属球取出,轻放入水中,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丙,则p乙p丙。(填“>”“<”或“=”)20.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处下落掉入水中,入水后(b处为物体恰好完全进入水中的位置)继续往下运动,在c处时物体的速度减为零。已知物体的重力为6N,体积为1×10﹣3m3,ρ水=1×103kg/m3。(1)物体在b处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2)物体从b处到c处,做(填“加速”、“减速”或“先加速后减速”)运动。(3)物体最终会处于状态。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1.某同学为了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利用如图所示的两个底面积相同、高度不同的金属块A、B(每格体积相等)和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等器材进行实验。(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帮他补充完整。①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金属块A、B受到的重力G并记录。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金属块A,使金属块A三格体积浸入到水中,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③,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④用公式计算金属块所受浮力F浮A、F浮B并记录。(2)由金属块A、B体积不同时,F浮AF浮B(选填“=”或“≠”),就可以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t1℃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50g水,分别充分溶解A、B、C三种物质,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2)t2℃,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0g分别蒸发掉10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4)若要除去固体A中少量的B物质,应采用的方法是.23.某校“制作浮沉子”项目研究小组,发现制成的浮沉子经常沉下去后浮不起来,有待提升改造。【材料选取】大塑料瓶、玻璃小药瓶、水【制作方案】在两瓶中装入适量的水,把小瓶倒扣入大瓶中,拧紧瓶盖,在大瓶外施加不等的力,小瓶就能在水中上下运动。【扩展研究】项目组同学发现,浮沉子若在外界压力作用下沉到一定深度后,不在施力,小瓶也不会上浮,将此深度称为临界深度。项目组同学利用A、B两个小瓶(规格见表乙)。研究临界深度h与小瓶内空气柱气柱长度l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丙。【交流分析】(1)在实验中,有的小瓶倒放入水中后直接下沉不会上浮,可通过适当(选填“增加”或“减少”)小瓶内的水量来解决。(2)用力捏大瓶时,大瓶内上方气体压强变大,小瓶内气体的压强会。(3)结合图丙的探究成果及所学知识,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浮沉子中临界深度最大的是。A.B.C.D.(4)在工业中,浮沉子的相关原理被运用到潜艇技术、固液密度测量等方面。若表乙中的B瓶中装入3.8厘米水时,恰好悬浮在水面下,此时瓶内空气柱的长度为3厘米(如图)。若不计瓶中空气质量,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则小瓶的玻璃瓶密度为克/立方厘米。四.计算题(共3小题)24.竹筏漂流是许多地区的旅游项目之一。现有一个用10根完全相同的竹子制作而成的竹筏,每根竹子质量为8kg,体积为0.1m3,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绳子的质量和体积。(g取10N/kg)求:(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为安全起见,竹筏最多能有一半体积浸入水中,则竹筏的最大载重量是多少?(包括竹筏自重)25.小捷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2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1.0×103kg/m3)。(1)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2)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8.0×10﹣3m3,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26.如图是乙醇(俗称:酒精)试剂瓶标签的部分内容。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乙醇化学纯(CP)(500mL)化学式:C2H6O相对分子质量46密度:0.81克/厘米3质量分数:95%(1)未开启前该瓶液体的质量为多少克?(2)欲配制2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需取用这种酒精多少毫升?

第1章《水和水溶液》单元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2年受第12号台风“梅花”影响,浙江东部沿海出现大雨和暴雨,台风和台风雨属于水循环各个环节中的()A.蒸发、水汽输送 B.蒸发、降水 C.水汽输送、蒸发 D.水汽输送、降水【解答】解:台风来自海洋,通过水汽输送将海洋上蒸发的水蒸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所以台风和台风雨直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水汽输送、降水,故D对。故选:D。2.我国汉朝就掌握了豆腐的制作工艺。下列制作豆腐的流程中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相同的是()A.黄豆磨浆 B.分离渣浆 C.煮沸豆浆 D.点卤凝固【解答】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分离渣浆,是将豆浆与豆渣分离,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相同。故选:B。3.为了预防旱灾,研究人员往湖泊水库中投放大量的遮阳球覆盖水面,该举措主要影响了水循环中的()A.降水 B.蒸发 C.地表径流 D.下渗【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研究人员往湖泊水库中投放大量的遮阳球覆盖水面,其目的是减少水面与空气的接触,减轻水分蒸发,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溶液的是()A.肥皂水 B.牛奶 C.矿泉水 D.血液【解答】解:A、肥皂水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B、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C、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血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故选:C。5.以下说法中,能够说明20℃的硝酸钾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A.将2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到20℃,析出3g硝酸钾固体 B.将2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到10℃,析出3g硝酸钾固体 C.将3g硝酸钾固体放入20℃的硝酸钾溶液中未溶解 D.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溶液没有变化【解答】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A、将2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到20℃,析出3g硝酸钾固体,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能说明是20℃时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将2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到10℃,析出3g硝酸钾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也可能有晶体析出,不能说明是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C、将3g硝酸钾固体放入20℃的硝酸钾溶液中未溶解,说明加入的硝酸钾没有溶解,说明原溶液为20℃时的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D、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溶液没有变化,不能说明是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C。6.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水溶液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③和④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C.从①→②,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都在减小 D.从①→②→③→④,随着水不断蒸发,甲的溶解度不变【解答】解:A、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1gA,则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再蒸发10g水时,共析出2.5g晶体,即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了1.5g晶体,说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晶体,则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溶液也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③和④均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①~②中,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在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D、从①→②→③→④,随着水不断蒸发,由于是恒温蒸发,温度不变,甲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恰好处于水面下,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温下降到0℃的过程中,若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则小球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先不变,后变小 B.先不变,后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沉底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4℃时最大【解答】解:因烧杯里盛有6℃的水时,小球恰好悬浮,所以,小球的密度与此时水的密度相等,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由图象可知:4℃的水的密度最大,6℃的水的密度比0℃时水的密度大,①当水的温度从6℃降到4℃时,水的密度增大,大于小球的密度,小球缓慢上浮、最后漂浮,无论悬浮还是漂浮,小球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②当水的温度从4℃降到0℃时,水的密度减小,在水的密度不小于小球的密度时,小球由漂浮变为悬浮,受到的浮力仍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在水的密度小于小球的密度时,小球由悬浮变为下沉,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综上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小宁用弹簧测力计、烧杯、适量的水测量石块的密度,烧杯的重力为G0、底面积为S。如图甲所示,他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G;如图乙,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如图丙,将石块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已知水的密度为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图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强G0B.该石块的体积为G−FρC.丙图中,烧杯底受到水的压强为ρgh+G−FD.石块的密度为(G−F)ρ【解答】解:A、由题意得,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ρV水=ρSh,烧杯中水的重力:G水=m水g=ρShg,乙图中,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烧杯对桌面的压力:F乙=G水+G0=ρShg+G0,乙图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强:p乙=F乙S=B、由称重法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G﹣F,石块浸没在水中,石块的体积:V石块=V排=FC、丙图中,烧杯底受到水的压力大小:F丙=G水+F浮=ρShg+(G﹣F),烧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丙=F丙S=D.石块的质量:m石块=G石块的密度:ρ石块=m故选:C。9.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加图甲;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克水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乙→丙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解答】解:A、20℃时,在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加图甲,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则甲中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入20克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剩余的硝酸钾全部溶解,乙中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g20g+50g+20g+10gD、乙→丙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0.如图所示,室温下有两杯氢氧化钙溶液,其中乙杯底部有少量氢氧化钙固体沉淀,室温下久置后,沉淀数量无变化。将它们混合在第三只烧杯中。可形成氢氧化钙的丙溶液。则下列说法成立的是()A.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 B.升温可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 C.搅拌可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 D.混合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等于甲或等于乙【解答】解:A、若甲溶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若甲溶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则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乙,说法错误;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不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说法错误;C、搅拌能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但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因此搅拌不能使乙中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溶解,说法错误;D、由图示可知,乙溶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若甲溶液恰好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则混合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等于甲或等于乙;若甲是室温下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则混合后的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小于乙,说法正确。故选:D。11.硝酸钾可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小温同学在配制20℃的硝酸钾溶液过程中,向硝酸钾固体中分批加水,并充分搅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所给选项中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是()A. B. C. D.【解答】解:小温同学在配制20℃的硝酸钾溶液过程中,向硝酸钾固体中分批加水,加入25g水,有15.8g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该温度下25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23.7g﹣15.8g=7.9g;②中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加入25g水,仍有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此过程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7.9g,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8g﹣7.9g=7.9g,则③中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加入25g水,剩余的7.9g硝酸钾恰好完全溶解,则④中溶液为该温度下恰好饱和的溶液;在加入25g水,⑤中溶解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②③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大于⑤中溶质质量分数,观察图像A正确。故选:A。12.拉着弹簧测力计将浸没在水中某处的长方体物块从水中缓缓提起,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上升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物体刚露出水面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解答】解:AB、由图像可知,当h>8c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N不变,此时物体在空气中,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重力G=F=9N,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不变,此时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则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G﹣F′=9N﹣5N=4N,故B错误;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F浮=ρ液gV排可得,物体的体积V=V排=F浮ρ水g=4NC、物体的质量m=Gg=9N10N/kg=0.9kg,则物体的密度ρD、物体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由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可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向上=F浮+F向下=4N+0N=4N,故D错误。故选:C。13.小明利用如图甲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体积的关系”时,得到图乙所示的图像,其中一条是浮力随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化图像,另一条是弹簧秤示数随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化图像,G物=2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1=2.0牛 B.液体的密度ρ液=ρ物F1C.F1=F2+F3 D.物体的体积V物=【解答】解:(1)物块在完全浸没前,物块排开水的体积随浸入水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在浸没前受到的浮力随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物块在完全浸没后,物块排开水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浮力保持不变,所以图乙中,图像a表示的是浮力随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化图像;根据F浮=G﹣F拉可知,图像b表示的是弹簧秤示数随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化图像,所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F1=G物=2N,故A正确;(2)图像b中的F3表示物体全部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图像a中的F2表示物体全部浸没后,物体所受的浮力;又知道物体全部浸没后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拉力,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的是平衡力,即重力等于浮力加拉力,所以F1=F2+F3,故C正确;(3)物体的质量m=G当物体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F2,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物体的体积V=V排=F物体的密度:ρ物=mV=则液体的密度:ρ液=ρ物F故选:B。1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操作Ⅰ可能是降温 B.③中溶液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C.②与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①与③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解答】解:A、操作Ⅰ可能是降低温度,也可能是加溶质、蒸发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B、③中溶液有晶体析出,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②与③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D、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①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②转化为③的过程中,若操作Ⅰ为降温结晶,①和②中溶质质量相等,②转化为③的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则①和③的溶质质量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5.为清理学校池塘水面上的落叶、浮萍等垃圾,学校项目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水上垃圾收集器”:将塑料瓶去掉底部,外壁装上若干泡沫柱,再在瓶口安装水泵。启动装置,装在瓶口的水泵将水从塑料瓶中往外抽出,同时瓶外的水会带动水面垃圾不断地从收集口流入瓶内。稳定性设计。下列泡沫柱安装位置的设计中(俯视图),不能保证装置竖直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的是()A. B. C. D.【解答】解:根据四个选项可知,A、D中的泡沫柱安装位置是对称的,稳定性较好;B中三个泡沫柱安装位置有利于垃圾收集器的稳定;C中的泡沫柱安装位置不对称,不能保证装置竖直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故选:C。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某同学将2克硝酸钾加入6克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所示.(1)该同学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不考虑水的蒸发),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25%.【解答】解:(1)通过观察法可知,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加热后原来没有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2g故答案为:(1)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2)25%.17.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①②④;属于浊液的是③⑤。(均填序号)①蔗糖水;②碘酒;③泥浆水;④澄清石灰水;⑤牛奶。【解答】解:①蔗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②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③泥水是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④澄清石灰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⑤牛奶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牛奶、属于乳浊液。故答案为:①②④;③⑤。18.一定温度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A.集气瓶B.烧杯C.玻璃棒D.量筒(2)完成实验2操作后,甲、乙两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饱和的是甲烧杯中的溶液。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甲小于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解答】解:(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故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集气瓶。(2)向甲中加入5g水,向乙中加入5g氯化钠,则甲、乙两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饱和的是甲,乙中加入5g氯化钠后可能会饱和。溶液具有均一性,实验1中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向甲中加入5g水,向乙中加入5g氯化钠,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则大小关系是甲小于乙。故答案为:(1)A;(2)甲;小于。19.小明利用一个带刻度的大容器、塑料碗等器材进行如图实验,在大容器内加入900毫升的水,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再将实心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这时液面上升到1000毫升处。(1)图乙中塑料碗受到的浮力是1牛。(2)图乙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乙。将塑料碗中的实心金属球取出,轻放入水中,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丙,则p乙<p丙。(填“>”“<”或“=”)【解答】解:(1)塑料碗排开的水的体积为:V排=1000mL﹣900mL=100mL=100cm3=1×10﹣4m3;塑料碗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0×103kg/m3×10N/kg×1×10﹣4m3=1N;(2)实心金属密度要大于水的密度,拿出后放入水会下沉,下沉时,受到的浮力要小于自身的重力;而实心球与橡皮碗在水中漂浮时,浮力等于实心球的重力与橡皮碗重力的和,由此可知,放入水中,整体受到的浮力变小了,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整体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小,根据h=VS可知,水的液面下降了,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会变小,所以p乙>p故答案为:(1)1;(2)<。20.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处下落掉入水中,入水后(b处为物体恰好完全进入水中的位置)继续往下运动,在c处时物体的速度减为零。已知物体的重力为6N,体积为1×10﹣3m3,ρ水=1×103kg/m3。(1)物体在b处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10N。(2)物体从b处到c处,做减速(填“加速”、“减速”或“先加速后减速”)运动。(3)物体最终会处于漂浮状态。【解答】解:(1)b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3m3=10N;(2)物体刚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所以从b到c,物体做减速运动;(3)由于浮力大于重力,所以物体最终会漂浮在水面上。故答案为:(1)10N;(2)减速;(3)漂浮。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1.某同学为了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利用如图所示的两个底面积相同、高度不同的金属块A、B(每格体积相等)和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等器材进行实验。(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帮他补充完整。①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金属块A、B受到的重力G并记录。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金属块A,使金属块A三格体积浸入到水中,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③金属块B三格体积浸入到水中,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④用公式F浮=G﹣F计算金属块所受浮力F浮A、F浮B并记录。(2)由金属块A、B体积不同时,F浮A=F浮B(选填“=”或“≠”),就可以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解答】解:③为控制变量,故应使金属块B三格体积浸入水中;④根据称重法计算F浮=G﹣F,计算F浮A、F浮B;(2)由于A、B浸入到水中的体积相同即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F浮=ρ液gV排,则F浮A=F浮B;已知A、B是两个底面积相同、高度不同的金属块A、B,A、B两物体的体积不同,故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是无关的,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故答案为:③金属块B三格体积浸入到水中;④F浮=G﹣F;(2)=。2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t1℃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50g水,分别充分溶解A、B、C三种物质,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A;(2)t2℃,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0g分别蒸发掉10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4)若要除去固体A中少量的B物质,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解答】解:(1)在t1℃时,A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50g水,分别充分溶解A、B、C三种物质,溶解的A最多;(2)t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A,即等量的溶剂中溶解的物质多少关系是:C<B<A,因此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0g分别蒸发掉10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3)t2℃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AB析出晶体,t1℃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故t1℃时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又因为t2℃时C的溶解度小于t1℃时的溶解度、t1℃时BC的溶解度相等,所以C的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且小于B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要除去固体A中少量的B物质,应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答案为:(1)A;(2)C<B<A;(3)A>B>C;(4)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23.某校“制作浮沉子”项目研究小组,发现制成的浮沉子经常沉下去后浮不起来,有待提升改造。【材料选取】大塑料瓶、玻璃小药瓶、水【制作方案】在两瓶中装入适量的水,把小瓶倒扣入大瓶中,拧紧瓶盖,在大瓶外施加不等的力,小瓶就能在水中上下运动。【扩展研究】项目组同学发现,浮沉子若在外界压力作用下沉到一定深度后,不在施力,小瓶也不会上浮,将此深度称为临界深度。项目组同学利用A、B两个小瓶(规格见表乙)。研究临界深度h与小瓶内空气柱气柱长度l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丙。【交流分析】(1)在实验中,有的小瓶倒放入水中后直接下沉不会上浮,可通过适当减少(选填“增加”或“减少”)小瓶内的水量来解决。(2)用力捏大瓶时,大瓶内上方气体压强变大,小瓶内气体的压强会增大。(3)结合图丙的探究成果及所学知识,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浮沉子中临界深度最大的是B。A.B.C.D.(4)在工业中,浮沉子的相关原理被运用到潜艇技术、固液密度测量等方面。若表乙中的B瓶中装入3.8厘米水时,恰好悬浮在水面下,此时瓶内空气柱的长度为3厘米(如图)。若不计瓶中空气质量,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则小瓶的玻璃瓶密度为2.5克/立方厘米。【解答】解:(1)有的小瓶倒放入水中后直接下沉不会上浮,即小瓶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需要减少小瓶的重力,即减少小瓶中水的质量。(2)用力捏大瓶时,大瓶内上方气体压强变大,则大瓶内水受到压强增大,使部分水进入小瓶内,故小瓶内气体的压强会增大;(3)由丙图可知,临界深度h随小瓶内空气柱长度增大而增大,由选项可知,瓶子的形状、体积相同,B选项中浮沉子中空气柱长度最长,所以B选项中浮沉子的临界深度最大,故B符合题意;(4)由于B瓶中装入3.8厘米水时,瓶中水的体积:V=Sh=2cm²×3.8cm=7.6cm3=7.6×10﹣6m3,瓶中水的质量:m水=ρ水V=1.0×103kg/m3×7.6×10﹣6m3=7.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