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1月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1月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1月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1月新高考语文模拟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1月模拟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2024年1月九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

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

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

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距今

3500~3000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

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农耕区

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

错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

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

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

转变。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

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随着这一

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

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

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只有游牧业出现,畜牧业才真正从原始农业中

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

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

键。马具是推动牧人与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质依托,从人们跃上马背的那一刻起,

广袤的草原就成为他们的弗命题研究公从亏全新世温暖期结束之后,气候转冷、

转干的地区不只限于中国北方。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在气候变迁的大背景下,欧

亚草原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作出了选择:放弃原始农业,融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

活。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马的驯化赋予人们从不曾拥有的流动能力,人们利用资源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许

多,狩猎采集者步行的活动范围大多在两小时步行圈内,一旦人群的规模超过了

这个范围内资源的承载力,就会导致饥荒,这也是为什么依赖步行的狩猎采集者

很难形成大的社会群体。不过,海岸地带则拥有季节规律不同于陆生资源的水生

资源,且有舟楫之便,有条件聚集大量人口,能够形成如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

那样的复杂社会。

马的驯化还让人类第一次真正有可能全面利用草原环境,此前草原因为单位面积

的初级生产力(植物生长)比较低,所能支持的次级生产力(动物生长)也比较低,

和沙漠、高原、极地等并列为狩猎采集的边缘环境。这个地带的资源密度小,动

物群的流动性非常大,狩猎采集者依赖步行是很难维持生计的,这是草原地区石

器时代遗存较少的原因之一。马的驯化可以让人类拥有更大的生态空间,这也是

草原地带青铜文化在马驯化后兴盛的主要原因。

游牧业的建立意味着人们进一步依赖驯化动物。牛羊的驯化本来就是游牧业的必

要基础。牛一般只吃嫩草,而羊则什么都吃,它们之间构成很好的共生关系,牛

羊除提供肉食之外,还能提供大量的奶制品,仅仅依赖肉食,游牧是不能满足生

计需要的。马与很早就驯化的狗则为大范围流动放牧提供了条件.

畜牧意味着社会中进行农耕和负责放牧的劳动力的分化,游牧则意味着人们彻底

放弃了农耕。但游牧并不是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生计方式,而是需要通过交换从

农耕者那里获得金属工具、纺织品、粮食等必需生活资料。燕山-长城南北地区

生计方式的分化不仅表现为农牧并重的经济与游牧业的产生,还表现为旱作农业

系统的真正建立。这一地区种植的作物以黍、粟为主,尤以黍为重,因为黍比粟

更适应干早与寒冷的环境,构成早作农业系统的另一种农作物是大豆,它是蛋白

质和脂肪的重要来源,而且种植大豆与其他豆类都有养地的作用,有研究认为,

大豆的驯化始于公元前noo年左右,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则可能是最早驯化、种

植大豆的地区之一。正因为有大豆的种植,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得以完成。

(摘编自陈胜前《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产生的时间先后来看,原始农业早于游牧型畜牧业,后者又早于放养型畜牧

业。

B.依赖步行的狩猎采集者在草原、沙漠、高原、极地都很难维持生计。

C.对于游牧者来说,金属工具、纺织品和粮食属于难以自给自足的生活资料。

D.在驯化、种植大豆之前,燕山-长城南北地区旱作农业系统尚未完全建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兴安岭处于西辽河流域与欧亚大陆的草原地带之间,导致西辽河流域不具备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条件。

B.全新世温暖期结束后气候普遍变得干冷,使得游牧业一经产生就从中国北方农

牧交错带扩散到整个欧亚草原。

C.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突破了“两小时步行圈”内资源的承载力的限制,形成

了规模较大的复杂社会。

D.黍比粟更适应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干旱与寒冷的环境,因此这一地区的游牧者

从农耕者那里换取粮食时更看重黍。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游牧业起源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随畜牧而转移,……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

以言语为约束”。

B.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距今3000年左右的一处遗址中,考古学家既发现了大

量牛羊骨骼,也发现了不少农具。

C.400毫米年降雨量是农耕生产对水资源需求的底线,中国年降雨量400毫米等

值线的东段与明长城走向极为相似。

D.《辽史•地理志》记载,辽上京一带为“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地沃

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气温条件燕山长城南北地1(史前文化及4续期生计方式

公兀前

1文化II

)农牧并响

100()

1文化1

农机

1

C200()

版现?

5.哪些因素对欧亚大陆游牧业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1.(盼)A(解析:原文中游牧型牧业晚于放养型畜牧业,题干中用的则是“早

于“。)

2.(吩)C

解析:A无直接因果关系

B.原文“在气候变迁的大背景下,欧亚草原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作出了选择;放弃

原始农业,融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可见游牧业并非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

带扩散到整个欧亚草原,应该是欧亚草原的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D.农耕者所在地区种植以黍为重而不是游牧者换取时更看重黍

3.(盼)B

解析:游牧业起源观点: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

却在农牧交错带。牛羊骨骼——游牧业,农具"一•农耕业

A.畜牧业的生活方式;B.游牧业萌生在农牧交错带;C.降雨量的分界线与畜牧

业和农耕业的分界线一致;D.此处既适宜耕种,也适宜放牧。

4.(盼)D

解析:D.“主要利用草原环境维持生计”错,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文化n存续期

内气温偏冷,而从时间上看,此时是公元前1000年以内,材料二“大豆的驯化

始于公元前noo年左右,燕山土城南北地区则可能是最早驯化、种植大豆的地

区之一。正因为有大豆的种植,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得以完成”,可见此时旱作

农业系统已经完成,因此人们维持生计的方式应该是农牧兼有,选项所说“主要

利用草原环境维持生计”说法错误。故选D。

5.(吩)

①气候波动:欧亚大陆转入冷期,推动与原始农业结合的放养型畜牧业产生②农

牧交错带的环境敏感性容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转变其自然带属性③马的驯化与

马具的发明:人类对马的利用,使畜牧业进一步与原始农业分离,成为游牧型畜

牧业。(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①材料一“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

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为了适应

迁徙的生活,人们必须驯化动物,以便迁徙;材料二“游牧并不是一种完全自给

自足的生计方式,而是需要通过交换从农耕者那里获得……粮食等必需生活资料”

“这一地区种植的作物以黍、粟为主,尤以黍为重,因为黍比粟更适应干旱与寒

冷的环境”“正因为有大豆的种植,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得以完成“,游牧业能

够存续,必须向农耕者换取粮食等生活资料,而农耕着掌握了驯化植物的方法,

也是游牧业得以存续的条件。由此可见,人类掌握了驯化动植物的技术,对游牧

业起了重要作用;

②材料二“游牧并不是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生计方式,而是需要通过交换从农耕

者那里获得金属工具……等必需生活资料”,可见,出现了金属工具对游牧业起

了重要作用;

③材料二“马的驯化可以让人类拥有更大的生态空间,这也是草原地带青铜文化

在马驯化后兴盛的主要原因”“马与很早就驯化的狗则为大范围流动放牧提供了

条件”,可见,出现了马对游牧业起了重要作用;

④材料一“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

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全新世温暖期结束之后,气候

转冷、转干的地区不只限于中国北方。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在气候变迁的大背景

下,欧亚草原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作出了选择;放弃原始农业,融入逐水草而居的

游牧生活”,可见气候变得干冷对游牧业起了重要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福建省2024年1月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二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垃圾堆旁的大窑洞里。好在这窑洞有门窗,又生着火,

还不算太冷。少平几个人到来时,这窑洞已经挤满了。对揽工汉来说,这里

住的条件可以说相当不错;虽然没床也没炕,但地上铺一些烂木板,可以抵

挡潮湿,少平勉强找了个地方,把自己的铺盖卷塞下。天气冷,睡觉挤一点

还暖和。上面几个公家单位的垃圾都往这窑旁边倾倒,半个窗户都已经被埋

住,光线十分暗淡。但谁还计较这呢?只要有活干,能赚钱,又有个安身处,

这就蛮好!少平高兴的是,以前和他一块做过活的“萝卜花”也在这里,两

个人已经是老相识,一见面亲切得很!

农历正月十五。到了傍晚,黄原城爆竹连天,灯火辉煌,继春节和“小年”

以后,人们再一次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古塔山,彩灯珠串般勾勒出九级高

塔的轮廓,十分壮丽。黄原体育场举办传统的灯会,那里很早就响起了激越

的锣鼓声,撩拨得全城的人坐立不安。

本来,所有的工匠都约好,晚上收工后吃完饭,一块相跟着去体育场看红火。

但包工头胡永州对大伙开了恩,买了一大塑料桶散酒,提到他们窑洞来,让

大伙晚上热闹一下。工头并吩咐让做饭的小女娃炒了一洗脸盆醋烟土豆丝,

作为下酒菜。

这点酒菜使所有的人都没兴致再去体育场了!

晚上,二十几个揽工汉围着火炉子,从塑料桶里把散酒倒进一个大黑老碗,

端起来轮着往过喝。黑老碗在人手中不停地传递着。筷子雨点般落在放土豆

丝的盆子里。

连续喝了几轮后,许多人都有了醉意。一个半老汉脸红钢钢地说:“这样干

喝没意思,咱得要唱酒曲。轮上谁喝,谁就先唱一轮子!”

人们兴奋地一哇声同意了。

酒碗正在“萝卜花”手里,众人就让他先唱。“萝卜花”把黑老碗放在脚边,

说:“唱就唱!穷乐呵,富忧愁,揽工的不唱怕干球!”他说他不会酒曲。

众人说唱什么都可以。“萝卜花”就唱了一首往古社会的信天游。他的嗓音

好极了,每段歌尾还加了一声哽咽一一

蓝格莹莹天上起白雾,

没钱才把个人难住。

地缗结麻绳捆铺盖,

什么人留下个走口外?

黑老鸽落在牛脊梁,

走哪达都想把妹妹捎带上。

套起牛车润上油,

播不下妹妹哭着走。

人想地方马想槽,

哥想妹妹想死了。

毛眼眼流泪袄袖袖揩,

咱穷人把命交给天安排。

叫声妹妹你不要怕,

腊月河冻我就回家……

“萝卜花”唱完后,揽工汉们都咧着嘴笑了。

孙少平坐在一个角落里,却被这信天游唱得心沉甸甸的。他真惊叹过去那些

不识字的农民,编出这样美妙而深情的歌。这不是歌,是苦难而深沉的叹息。

“萝卜花”唱完后,喝了一大口酒。老碗轮到一个匠人手里。他额头上扣着

几个火罐拔下的黑印,嬉皮笑脸地唱道一一

人穷衣衫烂,

见了朋友告苦难,

你有铜钱给我借上两串,啊噢唉!

我有脑畔山,干阳湾,

沙笨黄嵩长成椽,

割成方子锯成板,

走云南,下四川,

卖了钱我再给老哥周还!

这是一首地道的酒曲,赢得了满窑喝彩声。

酒碗在众人手里摇摇晃晃地传递着,各种调门嗓音一首接一首唱着小曲。炉

中的炭火照出一张张醉醺醺的面孔。此时,这些漂泊在外的庄稼人,已经忘

记了劳累和忧愁。酒精在血液中燃烧着,血流在燃烧中沸腾着。

酒碗继续往过轮,黑老碗又递到少平面前了。少平只好准备喝这酒。但众人

还不饶,叫他按“规矩”来。他只好答应唱一支酒曲。这曲子是在村里闹秧

歌时田五教给他的——

一来我人年轻,

二来我初出门,

三来我认不得一个人,啊噢唉!

好像那孤雁落在凤凰群,

展不开翅膀放不开身,

叫亲朋你们多担承,

担承我们年轻人初出门……

唱完酒曲后,他在碗边上抿了一点,算是应酬过去了。于是假装上厕所,从

这窑里溜出来了。

他一个人转到街道上,刚从暖窑里出来,冷得他直打哆嗦,但头脑倒一下子

清醒了。远处,锣鼓声和嘈杂的人声还没有停歇。天特别清亮,星星和月亮

在寒冷的夜空中闪烁着惨白的光芒。

孙少平筒着双手走在清冷的街道上,内心突然涌起一种火辣辣的情绪。他问

自己:你难道一辈子就这样生活下去吗?你最后的归宿在哪里?

是啊,眼前的一切都太苦了……苦倒不怕,最主要的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这种流浪的生活而有一种稳定性?这一切似乎都很渺茫。双水村他不可能再

回去,尽管这次离家时,哥哥又一次劝他一块合伙经营砖瓦厂,但他还是拒

绝了。好马不吃回头草。既然他已经离开了老窝,就决心在外面的世界闯荡

下去。要是一辈子呆在双水村,就是发了家致了富,他也会有一种人生的失

落感。

他该怎么办?

孙少平一直在黄原街上转了很长时间,才返回到住地。

他走进垃圾堆旁的那孔破窑洞,醉鬼们都已经躺在了一片黑暗中。窑里充满

了热烘烘的臭气和酒腥味。他悄悄爬进自己的被窝,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睡

着……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历正月十五,黄原城爆竹连天、灯火辉煌,体育场锣鼓激越,这与

揽工汉们居住地的暗淡、冷清、破败形成鲜明对比。

B.“这点酒菜使所有的人都没兴致再去体育场了!”既表达了对揽工汉

们物质生活匮乏的同情,又难掩讽刺之情。

C.揽工汉们连续喝了几轮酒后,开始唱酒曲,听完小曲后他们咧嘴而笑,

大声喝彩,表现了贫乏生活中朴素的精神追求。

D.本文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风情与文化品格,如陕北地区的居住方式、生

活习俗、方言土语、民间歌谣等。

7.对文中孙少平唱完酒曲后心理活动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少平转到街道上,此时“星星和月亮在寒冷的夜空中闪烁着惨白的

光芒”,这里对星星和月亮的描写,烘托出孙少平内心的孤寂、辛酸。

B.孙少平走在清冷的街道上,内心涌起火辣辣的情绪,此处“清冷”与

“火辣辣”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出孙少平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生活的

焦虑。

C.孙少平觉得,要是一辈子待在双水村,就是发了家致了富,也会有一

种人生的失落感,说明他向往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有更高远的精神追求。

D.孙少平悄悄爬进自己的被窝,但很长时间仍没有睡着,这既表现了他

因没有找到人生目标的苦闷迷茫,也表现了他因与众揽工汉为伍而感到

羞愧。

8.揽工汉这一群体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三首曲子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

要分析。(6分)

6.B(并无讽刺之情。)

7.D(并未因与众揽工汉为伍而感到羞愧。)

8.①吃苦耐劳,工作劳累辛苦,生活条件差,但有钱赚就知足;②坚韧

乐观,元宵佳节,漂泊在外,一起喝散酒、唱酒曲,也能得其所乐。

③安于现状,打一天工过一天日

子,对未来没有长远思考;④贫苦艰难,一盆土豆丝一桶酒,就是难

得的佳肴。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主旨表达方面,三首曲子艺术性地表现了人物的生存境遇与内心世界,

体现了艰难生活中乐观不屈、奋斗不息的主题。②形象塑造方面,三首曲子

既表现了揽工汉群体的特点,又使唱曲者更具个性色彩。③环境表现方面,

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乡土风情。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郑州2024年1月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怒。初即位,有劝以威肃天下者,魏征以为

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

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

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

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故,好人暗哑。',吾有天

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讫

大宗世,用之无所变改。

(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

材料二: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

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

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所

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

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安知夫纵之去

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

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

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

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

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

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

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M

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节选自欧阳修《纵囚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罪大恶A极B诚C小人矣D及施恩德E以临之F可使G变H而为君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录囚徒,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讯察复核囚徒的罪状,以平反冤案、疏理滞

狱。

B.苟,苟且,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终苟免而不怀仁”中的“苟”意思相

同。

C.贼,伤害,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相同。

D.乌,文中作疑问词,何,哪里,与成语“乌合之众”中的“乌”意义不同。

2.下列对林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认同魏征的王政理念,宽厚仁慈,使用刑罚格外慎重,因此出现了

贞观四年极少人被判处死刑和贞观六年纵囚返家的佳话。

B.视死如归是连恪守信义的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但那些被判处死刑的小人却

轻而易举地做到了,欧阳修认为这种情祝是不合人情的。

C.材料二认为,虽然太宗施政六年没能使恶人不犯重罪,但纵囚之举都感化

了他们,使他们重拾信义,此举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

D.对于纵而复归的囚犯,偶尔赦免一次可以彩显皇帝的恩德,但如果多次这

样做,就会使杀人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违背圣人常法。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

⑵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4.对“太宗纵囚”一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3分)

10.(3分)BDF(原句标点: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

为君子。)

11.(3分)C(贼,文中用作动词,窃,私下行动,引申为窥测。与《人皆有不

忍人之心》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不同。)

12.(3分)C(“虽然太宗施政六年没能使恶人不犯重罪,但纵囚之举却感化

了他们,使他们重拾信义”是作者所批驳的荒谬之处,而非“此举体现了太宗

施恩德的成效”。)

13.(8分)

Cl)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

守信,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译出大意给2分;“诣”(到)、“后”(晚到、晚回)两处,每译对一

处给1分。

(2)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

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

译出大意给2分;“是以”(因此、所以)、“干”(求取、钓取、沽取)

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14.(3分)不同。材料一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太宗宽仁治天下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持批判态度,认为这是太宗求取美名的手段,不合圣人常法。

(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

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太宗凭借英勇神武平定天下,但他天性仁爱宽容。刚即皇帝位时,有人劝他用

严厉的刑法整肃天下,魏征认为不可以,趁机向太宗上奏王道应以仁爱恩德为

根本,太宗欣然采纳了他的谏言,于是用宽和仁厚来治理天下,但在刑法方面

格外慎重。贞观四年,天下被判处死罪的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太宗亲自

讯察囚犯,同情犯了死罪的囚犯三百九十人,放他们回家,约定第二年秋天回

来接受刑罚;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的,太宗赞许

他们诚实守信,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然而太宗曾经对群臣说:“我听古

语说:'一年中两次赦免犯人,好人不再发表意见。’我拥有天下之后不曾多次

赦免罪犯,是不想诱导人们对犯法免罪心存侥幸啊。”自从房玄龄等人修订律、

令、格、式后,整个太宗年间,一直沿用没有什么变更修改。

材料二:

对君子讲信义,对小人施刑罚。刑罚定成死罪,是罪恶大到极点,这又是小人中

最严重的了。宁可为了信义而死,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像回家一般,这又

是君子特别难以做到的。当唐太宗贞观六年的时候,讯察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

人,释放他们让他们回家,并约定时间叫他们自己回来接受死刑。这是用君子

难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坏的小人一定做到。那些囚犯到了期限,最终自己回来,

竟没有一个晚回的。这是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小人却轻而易举的做到了。这难

道是近于人情的吗?

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对他施加恩德,就可以使他变成君

子。因为恩德进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变人,所以出现了像这样的情况。我说:

“唐太宗这样做,是他用来求得这种声誉的手段啊。"哪里知道放囚犯回去,

不是预料他们一定会再回来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释放他们呢?又哪里知道被释

放回去的囚犯,不是预料自己回来一定能够获得赦免,所以才再回来的呢?料

想囚犯一定会回来才释放他们,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免他

们才再回来,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见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来造成这

种声誉,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义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唐太宗向天下

布施恩德,到这时已经六年了,还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恶极的事;然而一天的恩

德,却能使他们视死如归,保存信义,这又是讲不通的理论啊。

既然这样,那么怎样做才好呢?我说:释放后又回来的,把他们杀掉而不赦免;

然后再释放一批,他们又回来了,这样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这

是-一定不会有的事啊。至于释放了能够自动回来再加以赦免,只能够偶然试一

试罢了。如果屡次这样做,那么杀人犯就都不会死了。这能够作为天下通行不

变的法律吗?不能作为通行不变的法律,难道是圣人的法律吗?因此,尧、

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

取名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郑州2024年1月高三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

刘辰翁[注]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

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I。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

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注]刘辰翁:号须溪,南宋遗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开篇写明月普照,作者渴望在中秋之夜与异地的友人共沐清辉,表达

了对离散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

B.上阕三、四句作者感概如此良夜,古往今来不曾为谁而停留,表达了对美

好时光一去不返的伤感之情。

C.上阙五、六可写胡笳声传来,尚有未尽的欢乐,借景抒情,与七句抒写萧

瑟凄清之意的景物描写形成反差。

D.下阙艺术手法多样,情感丰富夏杂,熔对与朋友欢聚的渴望、对皓月的赞

美和对故国的眷念于一炉。

16.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须溪词风格似稼轩。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6分)

15.(3分)C(“借景抒情”错,五、六句并非写景句子,只是语意上与借景

抒情的第七句形成反差。)

16.(6分)①多用典故。上阙的南楼赏月、下阕的“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

等典故,表达了赏月的愉悦之情;下阕用“十客”典故,表达了佳友相伴、一

同泛舟赏月的渴望。②意境开阔恢弘。上阙的“明月几万里”展现了阔大的

空间,“古今良夜如此”着笔于悠长的时间,营造了恢弘深远的意境。仆阕

“看取横江皓彩”等三句和“灯火见神州”,将开阔的景观与恢弘的想象融

为一体,意境宏大。③感情激越饱满/感情豪放。作品抒发了爱月赏月的高昂意

兴、渴望与朋友谈笑放舟的豪情、一睹神州灯火的强烈故国之思,感情饱满强烈,

极具感染力。

(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述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苏南八校2024届高三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人们常说爱屋及乌,《诗经•静女》中“,”

两句就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男子对女子的喜爱。

⑵冬天,小明跟随爸爸去登泰山,大雾弥漫,一步一滑,真切感受到姚鼐在《登

泰山记》一文中所说“,”的登山艰难。

⑶生活在自然之中,“清风”常会撩动古人的心弦,化作佳句融入诗文之中,其

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两句是“,”。

(6分)(1)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3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o

评分建议:一句1分,如有错字、漏字则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L)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2024年1月九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夏天温度高,水分足,各种花草树木生长旺盛,田野里的牵牛花、凌霄花、百合

花等竞相怒放,A南宋名画《夏卉骈芳图》就集中描绘了几种夏天常

见的花卉:粉红鲜艳的蜀葵,洁白无瑕的桅子,嫩黄清雅的萱花,在夏日的暖风

里,或拔蕊怒放,或花蕾初绽,或B,让人悦目清心,为炎炎夏

日增添了烂漫色彩,也给人们送来幽香清爽.

①夏天最常见的还是荷花。荷花在酷暑中绽放,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描绘的对象。

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轴》就描绘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荷花品格。②画中四枝荷花亭亭玉立,荷叶也形态各异;③一对鸳鸯四目相对,

嬉戏荷间,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埋伏于石后的荷叶上,好像正伺机

捕食蚊虫,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两只彩蝶飞来,一只在空

中C________,一只落于花上。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

精微的匠心^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给”与文中加点的“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冰凉的雨水把她的衣服都给淋湿了。

B.你简直太不像话了!马上给我出去!

C.他来北京前是专门给人家修理电视的。

D.我赶到时,那批货物已经全给卖光了。

2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

是(3分)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仁)语言文字运用n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广22题。

从炙热的沙漠到冷峭的冰川,再到全球各地纷繁复杂的生态环境,几乎所有地方

都有一个共同点--有生命。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即使在一些最奇怪、最恶劣、

似乎最不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中,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