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管理绿色发展路径规划_第1页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管理绿色发展路径规划_第2页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管理绿色发展路径规划_第3页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管理绿色发展路径规划_第4页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管理绿色发展路径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管理绿色发展路径规划TOC\o"1-2"\h\u19730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 3183301.1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 3108851.1.1国际背景 3147021.1.2国内背景 361801.2智能种植管理的重要性 36031.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303641.2.2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3285051.2.3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3312551.2.4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3232141.2.5适应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 422367第二章智能种植管理技术体系 4253742.1智能感知技术 4253142.1.1传感器技术 4167032.1.2物联网技术 4310022.1.3遥感技术 4217322.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47392.2.1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447382.2.2数据挖掘与分析 5158072.2.3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5309572.3决策支持与控制系统 5284522.3.1决策支持系统 5148282.3.2自动控制系统 590242.3.3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521612第三章设施农业智能种植管理 5232603.1设施农业概述 554743.2智能温室种植管理 6269413.2.1环境参数监测 6237033.2.2环境参数调控 626173.2.3生产管理 6115063.3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 6148153.3.1数据采集与传输 630703.3.2数据处理与分析 6251803.3.3智能控制 748013.3.4远程监控与诊断 723044第四章精准农业智能种植管理 7251154.1精准农业发展现状 7150144.2精准农业技术体系 7325804.3精准农业智能种植实践 89372第五章农业生产智能化设备 82985.1农业 8212985.2智能灌溉系统 9321795.3农业无人机应用 921842第六章绿色发展路径规划 9241236.1绿色发展理念 952826.2农业绿色生产技术 10155476.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26224第七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0142137.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10320317.1.1政策背景与目标 10223887.1.2政策体系构建 1115327.1.3政策实施与成效 11176617.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1242197.2.1技术体系构建 11108987.2.2技术创新与推广 11261517.2.3技术应用成效 11223117.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践 12210817.3.1实践案例 1225277.3.2实践经验与启示 1227881第八章农业产业链智能化 12225728.1农业产业链概述 1214568.2农业产业链智能化技术 12271138.3农业产业链智能化发展路径 131765第九章农业现代化政策与法规 13253909.1农业现代化政策体系 13174209.1.1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13209839.1.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1485949.1.3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 14260729.1.4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 14251419.1.5农业绿色发展政策 14108189.2农业现代化法规制度 1442529.2.1农业法律法规 14579.2.2农业政策规划 14283729.2.3农业技术规范 14149469.3农业现代化政策实施效果 14252249.3.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1558429.3.2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15195079.3.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15276559.3.4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逐步完善 15267769.3.5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519181第十章农业现代化未来发展展望 15595610.1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 15970510.2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153019010.3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 16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1.1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1.1.1国际背景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市场上,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各国纷纷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1.1.2国内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我国农业仍存在生产效率低、资源利用不充分、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农业现代化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业现代化迈向更高水平。1.2智能种植管理的重要性1.2.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智能种植管理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实现精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智能种植管理还能够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1.2.2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智能种植管理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保证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达标,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智能种植管理还能够实现农产品追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放心的农产品。1.2.3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智能种植管理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智能种植管理还能够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1.2.4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智能种植管理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实现农业产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通过智能化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1.2.5适应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智能化种植管理可以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第二章智能种植管理技术体系2.1智能感知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是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管理技术体系的基础,其主要通过传感器、物联网、遥感等手段,实现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以下是智能感知技术的几个关键组成部分:2.1.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智能感知技术的核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养分、病虫害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农田环境,为数据处理与分析提供原始数据。2.1.2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控制器、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等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与共享。通过物联网技术,种植者可以实时掌握农田环境变化,为决策提供依据。2.1.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无人机等平台,对农田进行大规模、快速、实时的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农田的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病虫害等信息,为种植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在智能种植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主要任务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以下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几个方面:2.2.1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是数据处理的基础,主要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数据归一化等。通过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可以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2.2.2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包括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可以发觉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态等方面的规律,为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2.3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实现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态的预测,为种植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2.3决策支持与控制系统决策支持与控制系统是智能种植管理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为种植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并实现对农田环境的自动控制。2.3.1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模型库、知识库、数据库和用户界面等部分。通过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合理的种植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3.2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对农田环境的自动调节。例如,根据土壤湿度数据,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灌溉设备进行灌溉;根据光照数据,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调节温室内的遮阳网。2.3.3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在决策支持与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专家系统,可以实现对种植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为种植者提供个性化的决策建议。第三章设施农业智能种植管理3.1设施农业概述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设施,通过改变自然环境,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高效、优质、安全、绿色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形式。设施农业主要包括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智能温室等类型,其特点是可控性强、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抗风险能力强。设施农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科技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成本、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实现设施农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3.2智能温室种植管理智能温室种植管理是指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温室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智能调控和自动化管理,从而提高温室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资源消耗和减轻环境污染。3.2.1环境参数监测智能温室种植管理系统中,环境参数监测是关键环节。通过安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室内的环境参数,为作物生长提供科学依据。3.2.2环境参数调控根据监测到的环境参数,智能温室种植管理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室内的环境条件,如调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3.2.3生产管理智能温室种植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如自动记录作物生长周期、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等信息,为生产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3.3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设施农业物联网是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设施农业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配置。以下是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的主要方面:3.3.1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在设施农业现场安装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时采集作物生长环境参数和生长状态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3.2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生产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预测作物生长趋势,指导生产者进行科学管理。3.3.3智能控制根据数据处理中心的分析结果,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室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实现设施农业的自动化管理。3.3.4远程监控与诊断通过物联网技术,生产者可以远程监控温室内的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状态,及时发觉并处理问题。同时专家系统可以基于采集到的数据,为生产者提供远程诊断和指导服务。通过设施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资源消耗和减轻环境污染,推动设施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第四章精准农业智能种植管理4.1精准农业发展现状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需求,精准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发展策略,在我国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当前,精准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精准化。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为精准农业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条件。智能化方面,智能农业设备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如智能传感器、无人机、智能控制系统等。精准化方面,通过对农田土壤、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监测和分析,实现了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4.2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智能决策支持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系统集成与示范应用技术等四个方面。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是精准农业实施的基础,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用于获取农田土壤、作物生长环境等信息。智能决策支持技术是根据获取的信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和专家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如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智能控制技术是精准农业实施的关键,主要包括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设备等,用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系统集成与示范应用技术是将上述技术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示范应用。4.3精准农业智能种植实践在实际生产中,精准农业智能种植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监测与诊断:通过智能传感器和遥感技术,对农田土壤、作物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精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通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实现精准施肥。(3)精准灌溉: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需水规律,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病虫害防治:利用智能监测技术及时发觉病虫害,结合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制定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5)自动化生产: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6)农产品质量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保障农产品安全。精准农业智能种植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农业将实现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五章农业生产智能化设备5.1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越发广泛。农业能够在种植、施肥、收割等环节中替代人工操作,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主要包括种植、施肥、收割等。种植可自动完成作物的种植工作,其具备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不仅能够节省人力成本,还能提高作物种植质量。施肥则能够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进行精准施肥,减少肥料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收割则能在作物成熟时自动完成收割工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收割效率。5.2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农业水利工程技术,实现灌溉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智能灌溉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信息等数据,控制器根据监测数据制定灌溉策略,执行器则负责实施灌溉操作。智能灌溉系统能够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规律等因素,进行精准灌溉,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灌溉成本。智能灌溉系统还具有节能、减排、抗灾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5.3农业无人机应用农业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化设备,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农业无人机具备远程遥控、自主飞行、多任务执行等功能,可用于植保、施肥、监测等环节。在植保方面,农业无人机能够实现精准喷洒农药,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在施肥方面,无人机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进行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农业无人机还可用于监测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农业生产智能化设备的发展,尤其是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和农业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将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绿色发展。第六章绿色发展路径规划6.1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以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优先:在农业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2)资源节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的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3)环境友好: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6.2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种植技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肥料,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害防治方法,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2)绿色养殖技术:优化养殖模式,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便污染,推广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等养殖方式。(3)绿色加工技术:改进农产品加工工艺,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产品附加值。(4)绿色包装技术:采用环保材料,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推广简约包装、可降解包装等绿色包装方式。6.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生物质能等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2)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将畜禽粪便、农作物残茬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3)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能,降低能源消耗。(4)农业废弃物材料化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新型环保材料,如生物质复合材料、生物质塑料等。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管理绿色发展路径将逐步完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七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7.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7.1.1政策背景与目标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这些政策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7.1.2政策体系构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等,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2)政策规划:如《国家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等,明确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3)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鼓励和引导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7.1.3政策实施与成效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2)农业废弃物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逐步提升。(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农民参与度不断提高。7.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7.2.1技术体系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种植技术:如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生物防治等,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养殖技术:如生态养殖、循环农业等,减少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3)废弃物处理技术:如秸秆还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和资源化利用。7.2.2技术创新与推广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智能农业、绿色防控等。同时加大了技术推广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技术应用水平。7.2.3技术应用成效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以下成效:(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2)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3)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了农业竞争力。7.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践7.3.1实践案例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取得了丰富成果,以下为几个典型案例:(1)北京市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战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绿色技术,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2)江苏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3)四川省推广“稻渔共作”模式,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双重效益。7.3.2实践经验与启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以下经验和启示:(1)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2)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平。(3)注重农民参与,发挥农民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4)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合力。第八章农业产业链智能化8.1农业产业链概述农业产业链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它涵盖了种子、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多个环节,涉及农民、企业、市场等多个主体。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对提高我国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8.2农业产业链智能化技术农业产业链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联网技术:通过在农业生产环节中应用传感器、RFID、GPS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整合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农业产业链优化提供支持。(3)人工智能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4)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8.3农业产业链智能化发展路径(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产业链智能化水平。(2)优化政策环境: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链智能化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3)培育智能化人才:加强农业产业链智能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民、企业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4)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5)创新商业模式:摸索适应农业产业链智能化发展的商业模式,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6)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产业链智能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智能化水平。第九章农业现代化政策与法规9.1农业现代化政策体系农业现代化政策体系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主要包括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以及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等。这些政策旨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9.1.1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主要包括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等。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9.1.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旨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政策内容包括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促进农业多样化、高效化发展。9.1.3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着重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政策涵盖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方面,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9.1.4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关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水平。政策内容包括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9.1.5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旨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业生态环境。政策涉及农业资源保护、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9.2农业现代化法规制度农业现代化法规制度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农业法律法规、农业政策规划、农业技术规范等。9.2.1农业法律法规农业法律法规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法制保障。9.2.2农业政策规划农业政策规划是对农业发展目标和路径的总体设计,包括国家层面的农业发展规划、地方层面的农业发展规划等。政策规划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9.2.3农业技术规范农业技术规范是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