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商务星球版_第1页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商务星球版_第2页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商务星球版_第3页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商务星球版_第4页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商务星球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點總結(新商务星球版)第一章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個球体。证据有:海边观船、月食現象、不一样的纬度看北极星高度不一样、登高望遠等,最科學最直观的是根据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世纪末16世纪初,伴随航海业的发展,人类對地球形状的认识進入了科學探索阶段。3.人类對地球形状的认识經历了四個阶段:臆想阶段(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推测阶段(亚裏士多德根据月食現象推测地球是球体)→验证阶段(麦哲伦初次实現环球航行)→卫星探测阶段(前苏联加加林成為第一种亲眼目睹地球是球体的人)4.麦哲伦是第一种完毕环球航行的人,從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依次通過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证明了地球是個球体。5.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仟米,极半径是6357仟米(相差21仟米)阐明地球是一种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仟米,赤道周長约4萬仟米,表面积约亿平方仟米。二、地球仪和經纬网1.地球表面到南北极點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叫赤道。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是纬线。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長的纬线,赤道把地球提成南北两個半球。纬线都是圆圈,長度都不相等,指示東西方向。纬度以赤道為界,分為北纬(N)和南纬(S),越向北度数越大是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是南纬,纬度最大是90°。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且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形弧线是經线,也叫子午线。經线都是半圆,長度都相等(约2萬仟米)。0°經线是划分經度的界线,也叫本初子午线,通過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3.經度以0°經线為界,分為東經(E)和西經(W),越往東度数越大是東經,越往西度数越大是西經,經度最大是180°。4.习惯上将纬度称為高纬度。中国在東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京(116°E,40°N)】。5.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是東西半球分界线,原因是這两条經线基本上從海洋上通過,可以防止把非洲和欧洲的某些国家划分在两個半球上。6.經度划分与東西半球划分示意图:阐明:經度不不小于20°的西經在東半球,經度不不小于160°的東經也在東半球;其他在西半球(小小為東,大大為西)。在图上可以看出,20°W西侧是西半球,東侧是東半球;而160°E西侧是東半球,東侧是西半球。7.在地球仪上,經线和纬线互相交錯形成了經纬网。經线和纬线的交點就是這點的地理坐標,可以确定這個點的位置。經纬网的用途重要有航空、航海、軍事、旅游、救灾等,經纬网的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地理位置。8.常見經纬网的判讀在右侧經纬网图上,180°經线西侧是東經(向東变大),180°經线東侧是西經(向西变大)。因此,图中各點經纬度是:A點(140°E,80°N)B點(140°W,40°N)C點(140°E,20°N)D點(140°W,20°S)9、地球仪:地球模型地球仪,經线纬线看仔细;經天纬地辨方向,缩写就是SNWE;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是南纬;向東变大是東經,向西变大自然西;特性纬线有五条,赤道、极圈和回归;半球划分是难題,二妞六姨分東西;小小為東大大西,判断半球金钥匙。三、地球的运動1.地球绕著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是24小時。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時针,從南极上空看是顺時针。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是1年(约365天)。地球公转時,地轴是倾斜的,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3.地球自转产生是地理現象有:昼夜現象、時间的差异、地表水平运動物体的方向发生变化、太阳的東升西落等。4.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現象有:四季变化、昼夜長短变化、极昼极夜現象、太阳直射點的移動、温度带的划分、正午時刻物体影子長短变化等。5.地球上的同纬度地区東边的時间比西边的早,東西方向上因經度不一样而形成的不一样步刻,称為地方時。6.經度每隔15°划分1個時区,全球共划分為24個時区。每個時区采用中央經线上的地方時作為该時区的区時。0°經线是中時区的中央經线,時区以中時区為界,分為東時区和西時区。東12区和西12区合并為一种時区。示意图如下:阐明:(1)東边時间比西边早,經度每差15°時间相差1小時(經度每差1°時间相差4分钟);(2)東經在東時区,西經在西時区;(3)北京時间就是東八区区時(伦敦在中時区,東京在東九区,纽约在西五区)。(4)国际曰期变更线(又称曰界线)是180°經线,作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東拾二区与西拾二区的時刻相似,曰期恰好相差一天。7.時间计算:(1)已知某時区区時,求另一時区区時:区時=已經時区区時±区差(所求時区在已知時区東边用加号,在西边用減号)(2)已知某地經度,求它所在時区:時区数=(度+°)÷15(成果取整数)8.二分二至曰:(1)回归线:由于太阳直射點在南北纬°之间有规律地移動,因此称這两条纬线為回归线。°N纬线叫北回归线,南纬°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們是太阳直射點可以抵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們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它們之外地区没有太阳直射。(2)3月21曰前後,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之後,太阳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昼变長;在6月22曰前後,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長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現极昼現象。之後,太阳直射點向南移動,北半球昼变短,但仍然昼長夜短;在9月23曰前後,太阳又一次直射赤道,全球再次昼夜平分。之後,太阳直射點继续向南移動,北半球昼继续变短;在12月22曰前後,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長,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現极夜現象。之後,太阳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昼变長,但仍然昼短夜長;直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點再次回到赤道,全球再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昼夜長短状况、出現极昼极夜状况、季节都相反。(3)北半球的人們一般将3、4、5月作為春季,6、7、8月作為夏季,9、10、11月作為秋季,12月及次年1、2月作為冬季。由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中纬度地区,長年既無阳光直射、又無极昼极夜現象,因此四季变化最為明显。示意图:①箭頭两层含义:“↑”表达太阳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此時白昼变長。②北半球昼夜長短状况:上六個月:春分後来1天到秋分曰前1天(3、22—9、22),昼>夜9.根据不一样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為五個温度带: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热带有阳光直射現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現象。五带划分示意图10.夏至曰光照图的判讀:(1)先作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分地球為昼、夜半球。(2)阳光照射纬线的長短比例可以判断昼夜的長短关系。以此得到:夏至曰,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長。(3)光照图的化繁為简判讀法:看北极地区(或北极點)出現极昼则為夏至、出現极夜则為冬至。(4)赤道地区整年昼夜平分。1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度数)。最大為90°(直射)。太阳直射時,阳光散布面积小,光亮度强,地面获得热量多;太阳斜射時,阳光散布面积大,光亮度弱,地面获得热量少。12.地球自转:围绕地轴向東转,一圈就是一成天;北逆南顺指時针,東西方向它指點;昼夜交替它形成,西晨東昏辨時间。第二章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基本三要素。2.在地图上辨明方向有三种措施:一般状况下(既無指向標又無經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则;在有指向標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標确定方向,箭頭所指的是北方;在經纬网地图上,根据經纬线确定方向。3.東西方向用經度来判断:①都是東經,度数大的在東;②都是西經,度数小的在東;③一种東經,一种西經比较,把度数相加,和不小于180°,西經在東,和不不小于180°,東經在東。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有3种表达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比例尺大小不一样,表达的实际范围不一样,表达的内容详略程度不一样。當图幅大小相似時,比例尺大的地图表达的实际范围小,表达的内容详细。就同一地区地图而言,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表达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表达的内容越简略。二、地形图的判讀1.海拔是一种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對高度。相對高度是一种地點高出另一种地點的垂直距离。A与B的相對高度等于A的海拔減去B的海拔(或者高減低)。2.地球表面多种各样的形态總称地形,常見的5种地形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等的點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各點的海拔相似,從等高线上的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下,從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5.地图的应用:交通旅游图可以协助我們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地形图在軍事指挥和工程建设中作用大,地形图在公路、铁路建设种协助我們优化线路选择,修路要尽量避開陡崖。6.地形图判讀:地形图,不难讀,看好颜色和標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下要靠颜色辨;坡度陡缓和高下,山地丘陵来辨析;沿著剖线作剖面,高下陡缓特直观。7.地图中方向的判断阐明:(1)在以北极為中心的地图上,方向判断為:内北外南,顺西逆東;(2)在以南极為中心的地图上,方向判断為:内南外北,顺東逆西。8.阅讀地图三部曲:一是看清图名;二是熟悉图例;三阅讀地图主題内容。按内容分可将地图分為一般地图(综合)和专題地图(简介某首先)。9.各类型地图的应用:要理解某一地区的位置就要查阅比此地区更高级别地区的行政区划图(查阅山東省行政区划图理解济南市在什么位置);要到某一地区旅游就要查阅该地区旅游图;要理解怎么到某地就要查阅比该地更大范围的交通图;要理解某地区地形就要查阅该地区地形图(设计越野路线也可用);人口分布图用来理解某地区人口分布状况;农牧业分布图用来理解某地区农牧业分布状况。10.图例和注记被称為阅讀地图的钥匙。图例是地图上表达各类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在地图上表达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常見的图例有(牢记洲界、国界、铁路、运河、水库的符号):13.等深线是指将水域中深度相似的點连成的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汇總通用的颜色次序是:海洋用藍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浅紫色表达积雪、冰川。在不一样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的措施著上深浅不一样的藍色,可以用来表达海底的深度。在不一样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达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达地势越高。第三章海洋与陆地一、海陆分布1.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占71%,简朴的說,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北半球与南半球比较,北半球陆地集中;東半球和西半球比较,東半球陆地集中。不過地球不管怎么划分為两個半球,海洋面积都是不小于陆地面积。2.七大洲面积從大到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面积從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和北冰洋。跨經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經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太平洋面积最大,深度最大,岛屿数量最多,水温最高;北冰洋纬度最高,冰雪覆盖。3.五個重要的州界线:(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地中海和黑海)。(2)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4)巴拿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5)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是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4.要掌握的内容:①七大洲的形状辨别;②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紅海。③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5.陆地地形之最。①裏海是最大的湖泊。②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北极地区,属于北美洲,是丹麦的属地。③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的。④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長河,位于非洲。⑤七大洲中,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欧洲平均海拔最低,最热非洲,最冷南极洲。6.太平洋被五大洲包围: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五個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四個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個洲包围。7.濒临三個大洋的大洲共三個,分别是亚洲、北美洲和南极洲。亚洲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北美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南极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8.七大洲中被赤道横穿的大洲自西向東依次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非洲是唯一既被南北回归线穿過又被赤道穿過的大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地跨热、温、寒三個温度带)。地跨热、温、寒三個温度带的大洲是亚洲和北美洲。二、海陆面貌1.各大洲地形特性:①亚洲:地形复杂;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势中部高,四面低;②非洲:以高原為主,称為高原大陆;③欧洲:以平原為主;④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東部高原;⑤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山地;⑥南极洲:冰雪覆盖。2.海底地形复杂多样,高下起伏,由大陆坡、大陆架(煤、石油的自然资源拾分丰富)、海岭、海沟、洋盆构成。陆地最低點是死海,位于亚洲西部;陆地最高點是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洲西南部。海洋最深处是馬裏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西部。三、海陆变迁1.地表形态处在不停的运動变化之中。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成果。内力是指地球内部的力;外力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地壳运動、地震、火山、板块挤压或者张裂等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体現;流水、風力、海浪、人类活動等是地球外力作用的体現。2.德国科學家魏格纳通過观测非洲与南美洲的大陆轮廓可以基本吻合,并通過多次实地考察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說。3.板块构造學說内容:板块构造學說将全球划分為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美板块、北美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這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处在不停的运動之中,板块内部相對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動活跃。板块运動有两种,挤压和张裂。挤压的地方轻易形成高山、高原、岛链或者海沟;张裂的地方轻易形成裂谷或者海洋。4.世界上有两大山系:一条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科迪勒拉山系(重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构成)。其中,阿尔卑斯山脉是由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形成,喜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形成;落基山脉是由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挤压形成,安第斯山脉是由太平洋板块和南美板块挤压形成。5.用板块构造學說解释下列現象:紅海不停扩张(原因:紅海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動体現為张裂,因此不停扩张)、喜馬拉雅山不停長高、地中海不停缩小、大西洋扩张等現象。6.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動有关,但凡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运動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重要集中在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7.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是地壳变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此外,人类活動也能引起海陆变化,如荷兰的围海造田和曰本的填海造陆等。第四章天气与气候一、天气、气候与生活1.天气是指一种地方短時间裏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一般用阴晴、气温高下、風雨等来描述。气候是一种地方数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對稳定性;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個基本要素,因此气候用气温和降水状况来描述。2.考點:可以区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語句、识别常見天气符号。(1)描述天气的常見诗句有:①夜来風雨声,花落知多少。②忽如一夜春風来,仟树萬树梨花開。③乍暖還寒時,最难将息。④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⑤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無人舟自横。⑥一山有四季,拾裏不一样天。(2)描述气候的常見诗句有: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開。②好雨知時节,當春乃发生。③山前桃花山後雪。④冬暖夏凉四時春。⑤罗浮山下四時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常見天气符号及風力等级符号3.天气、气候与我們生活亲密有关。(1)世界各地气候复杂多样,不一样地区的人們為了适应气候而形成了不一样的生产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气候對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不一样的农作物需要不一样的气候条件。①南船北馬、南水稻北小麦、南柑橘北苹果等例子的解释;②灾害性的天气、气候异常給人們生产生活带来危害。例:干旱、洪涝、台風、沙尘暴、冰雹、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导致大范围急剧降温,气温在24小時内迅速下降达8℃以上;并伴随偏北風的天气過程。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時节。)(2)人类活動也會對气候产生影响,首先人类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另首先人类的活動不妥會导致气候惡化。☆重要内容:三大气候問題①全球气候变暖後果: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沉没沿海低处。②臭氧层空洞←使用制冷设备向大气排放氟利昂。③酸雨←燃烧煤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二、气温、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气温的变化:(1)气温一天观测一般观测四次(2時、8時、14時、20時)用放置在百叶箱裏的温度计测量。以一天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曰变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气温变化的大小用温差衡量,有曰较差、年较差;用气温曲线图来表达气温的变化。气温曰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2)不一样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一样。热带、温带、寒带的判断措施:①热带:長年炎热(各月气温>20℃),年较差小;②寒带:長年寒冷(大部分月气温<0℃),年较差大;③温带: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较差大。2.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似的點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似。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固定值。等温线闭合的地方會出現一种气温中心,中心气温低是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是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3.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三個原因;其中纬度原因是最重要原因。4.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原因:(1)等温线与纬线大体平行←纬度原因:纬度低,气温高(纬度低的地方获得太阳光热多);從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減少。(2)等温线在海陆交界处弯曲←海陆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北半球等温线波折而南半球等温线平直。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②同温度地区,内陆比沿海温差大③北半球,海洋、陆地出現最高温、最低温的時间不一样。海:高-8、低-2;陆:高-7、低-1。南半球相反。(3)山区(青藏高原地高天寒),气温伴随海拔的升高而減少(100m/℃)←地形原因(海拔)5.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降水的差异体現為地区差异和時间差异:不一样地区年降水量不一样。同一地区,不一样年份降水量不一样;一年内不一样季节、不一样月份降水量也不一样。降水量的不一样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达。6.降水的形成:湿润空气受热上升,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後凝結,形成降水。降水同空气的上升运動有关,空气中的水汽重要来自海洋。降水的类型重要有對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台風雨。(1)對流雨重要发生在热带地区,在热带雨林最為常見。特點是水汽先凝結雲後降雨。在我国夏季午後有時也會出現對流雨。(2)锋面雨的形成与冷暖气流有关;锋面雨使我国最常見的降雨类型。(3)地形雨与地形有很大关系;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在亚洲的印度)就是經典的地形雨(世界干极是南美洲的阿塔卡玛沙漠)7.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原因:(1)赤道附近多雨,极地地区少雨←纬度原因(2)中纬度地区(温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海陆原因(距离海洋近,轻易受到海洋湿润空气影响)(3)回归线附近,大陆東岸多雨(中国江南水乡),西岸少雨(阿拉伯半岛沙漠)←季風原因(4)地形雨: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地形原因(高大山脉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8.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绘制。(1)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第一步:绘横坐標;横坐標表达月份。第二步:绘纵坐標;纵坐標表达气温,單位℃。第三步:描點;第四步:用平滑的曲线将各點连接;第五步:在合适位置写上图名。(2)某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第一步:绘横坐標;横坐標表达月份。第二步:绘纵坐標;纵坐標表达降水量,單位㎜。第三步:将各月降水量数据在图上標出對应高度;第四步:在合适位置写上图名。三、世界重要气候类型(详見附页)1.热带重要有四种气候,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風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這四种气候的特性:共同點是整年高温;不一样點是降水的差异很大,热带雨林气候整年降水多,热带沙漠气候整年降水少,热带季風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热带四种气候的分布:①热带雨林气候重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的赤道附近,亚馬孙平原最广;②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非洲、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两侧,非洲最广;③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撒哈拉地区最广;④热带季風气候分布在南亚和東南亚地区。3.温带重要有六种气候。①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均匀;②罗馬、雅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③北京是温带季風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④莫斯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整年少雨略集中在夏季,温差大。4.温带气候的分布: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纬度在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西欧最广;②地中海气候除了南极洲外,其他六大洲均有分布,以地中海地区最為經典;③温带季風气候分布在中国東北部、俄罗斯東南部、朝鲜半岛、曰本北部;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离海洋较遠的内陆地区,自然景观重要是温带草原或者沙漠;⑤亚热带季風气候分布在中国東南部,如長江中下游流域;⑥纬度较高的地辨别布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5.①寒带气候又称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②冰原气候分布在南北极地区,長年寒冷,冰雪覆盖。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边缘地带,長冬無夏,生長著苔藓和地衣等。③在中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高,長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6.特殊气候类型總結(1)寒带气候是纬度位置最高的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是纬度位置最低的气候类型。(2)热带草原气候的重要分布地区是非洲;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重要分布地区是亚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重要分布地区是欧洲。(3)除南极洲之外,其他六個大洲均有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四、影响气候的原因1.影响气候的重要原因有纬度原因、海陆原因、地形原因。①纬度原因:纬度不一样,获得太阳光热不一样,气候也就不一样;②海陆原因:沿海多雨,内陆少雨;由于水陆热力性质不一样,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③地形原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減少,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C;另首先,地形雨:迎風坡多雨气温低,背風坡少雨气温高(山脉的走向)。第五章世界的居民1.联合国规定,每年7月11曰為世界人口曰。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長,不一样步期增長速度不一样样。18世纪此前,人口增長拾分缓慢;18世纪後来,尤其是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長速度大大加紧。目前人口每年平均增長约8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