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辛亥革命_第1页
十八 辛亥革命_第2页
十八 辛亥革命_第3页
十八 辛亥革命_第4页
十八 辛亥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八辛亥革命(45分钟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3·广州模拟)1903年1月《湖北学生界》在东京创刊,它由留日湖北同乡会主办,是辛亥革命时期最早以省区命名的革命刊物。刊物宗旨是“输入东西之学说,唤起国民之精神”,设论说、学说、政法、教育、军事、经济、实业等多个栏目。该刊物的创办主要得益于 ()A.资产阶级政党的纷纷成立B.民主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湖北成为列强争夺的中心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1903年留日湖北同乡会在东京创办的《湖北学生界》,以“输入东西之学说,唤起国民之精神”为宗旨,设论说、学说、政法等栏目,这与留日学生受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密切相关,是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的结果,B正确;成立于1905年的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题目所给的时间是1903年,排除A;C不是该刊物创办的主要原因,排除;该刊物创办于东京,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2.清末云贵总督李经羲贴告示通告盐价加价,谘议局认为增税累民,关系税法,不交局议违背局章,要求总督取消告示。李经羲不理,谘议局再次要求取消,并决定停止会议,若不能取消,则全体辞职,并告知资政院。材料体现了 ()A.谘议局有效地抵制了督抚的侵权行为B.清末新政维护了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C.谘议局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制约【解析】选D。据所学可知,谘议局是清末时期的地方审议机构,类似于西方的议会,资政院是清末立宪运动的议会准备机构,由材料“谘议局再次要求取消,并决定停止会议,若不能取消,则全体辞职,并告知资政院”可知,谘议局态度坚决,如果政府不取消盐价加价,谘议局全体成员辞职,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谘议局代表的立法机构对政府的行政机构的制约,D正确;材料只能表明谘议局用全体辞职的态度抗议政府的盐价加价行为,结果如何,材料没有交代,因此无法得出“谘议局有效地抵制了督抚的侵权行为”的认识,排除A;B表述不符合史实,据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只是一个幌子,是清政府用来转移视线的一个手段,清末新政不仅没有缓解社会危机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排除B;C表述不符合史实,据所学可知,谘议局是清末时期的地方审议机构,类似于西方的议会,它不是清朝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排除C。3.(2023·揭阳模拟)据统计,1902-1911年全国农村民变总数超过1300次。1910年农村民变次数最多,达250次。这些民变大多以“官逼民反”“官逼民变,绅逼民死”“扫清灭洋”“顺清灭洋”“灭洋仇教”“奉天灭洋”等为聚事口号。这折射出 ()A.民主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B.清政府的统治腐朽无能C.农民阶级的起义如火如荼D.义和团运动扩展到各地【解析】选A。结合所学,19世纪末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但据材料“官逼民反”“扫清灭洋”“奉天灭洋”等,可以看出民主革命时期农村民变仍具有迫于生存被迫起义、借助宗教、盲目排外等旧式农民起义的特点,这折射出民主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A正确;材料主旨是“民变的特点”,而不是“清政府”,B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旨是“民变的特点”,而不仅仅是民变数量多,排除C;1900年义和团运动已失败,D不符合史实,排除。4.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在上海投资创办《舆论日报》,收购《申报》《中外日报》,补贴《上海泰晤士报》《时事报》《神州日报》等民营报纸,并争取到直隶、云贵、江西、安徽等地督抚的资金支持。据此可推知其旨在应对 ()A.革命形势的日渐高涨 B.阻力重重的维新运动C.民族经济的迅猛发展 D.南北官员的内部争论【解析】选A。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辛亥革命前,两江总督端方投资创办《舆论日报》,通过收购和补贴民营报纸的手段,控制舆论,并得到其他地方督抚的支持,这些举措的目的是加强政府对舆论的控制,遏制革命形势的高涨,A正确;据所学知识,维新运动在1898年失败,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据所学知识,“迅猛发展”的表述程度过重,与史实不符,而且也不是这些举措应对的内容,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南北官员的内部争论,材料信息表明南北官员支持加强政府对舆论的控制,排除D。5.(2023·深圳模拟)1911年10月15日汉口的《大汉报》假托“中华民国军政府”之名,发出《布告国人书》,主题是“反满复汉”。一日之内就销至两万份,而且“南北各省如苏、浙、皖、赣、湘、闽订阅函电纷至沓来”。这种现象 ()A.说明中华民国政府得到群众支持B.反映辛亥革命受到广泛关注C.可用于研究武昌起义的社会背景D.体现地方政府纷纷对抗清廷【解析】选B。根据唯物史观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基本原理,材料中《大汉报》假托“中华民国军政府”之名刊印的主题是“反满复汉”的报纸非常畅销,说明当时的国人对辛亥革命比较关注,B正确;A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群众基础并不广泛,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A;C说法错误,本题中涉及的主要信息是传媒报刊,它们的态度不能代表社会,排除C;材料中“南北各省如苏、浙、皖、赣、湘、闽订阅函电纷至沓来”不能理解为各省表示要脱离清政府独立,排除D。6.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由此可知,孙中山这一主张 ()A.超过同时期康梁维新思想水平B.具有成熟的民主主义思想C.没有跳出维新改良主义的范围D.根本上认识到中西间差异【解析】选C。本题考查孙中山早期救国思想主张的水平,通过题干可知,孙中山早期的思想主张是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及认识到人才培养及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跳出维新改良主义的范围,C正确;从本题材料看,孙中山此时主要的主张是办近代教育、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没有涉及制度变革和思想解放,所以他当时的思想没有超过同时期的康梁维新思想水平,排除A;1894年,虽然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已经建立,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尚未提出,更谈不上有成熟的民主主义思想,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西间最根本的差异是政治制度、思想解放,排除D。7.(2024·广东六校联考)近代某思想家在1903年的一封公开信中说:“吾曰不可立宪,长素(康有为号长素)犹曰不可革命也。则应之曰,人心之智慧,自竞争而后发生,非曰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这封公开信 ()A.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纲领B.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C.强调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D.系统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解析】选D。根据材料“1903年”“吾曰不可立宪,长素(康有为号长素)犹曰不可革命也”“非曰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可知该思想家反对君主立宪,主张暴力革命来启迪民智。结合所学,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的统治工具,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革命党人不断地发动起义,传播革命思想。因此,这封信系统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D正确。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纲领,排除A;三民主义中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排除B;材料未涉及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排除C。8.1912年1月,北京部政总办帛黎(法国人)在清代蟠龙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并在福州率先发行。这批邮票购买者不多,贴用与集藏的更少。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邮票必须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在各方压力下,北京邮政总局不得不暂缓发售这批邮票。这反映了 ()A.西方列强支持清政府B.民国初期政治形势的复杂C.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取D.中国邮票发行权开始丧失【解析】选B。根据“临时中立”“中华民国”等信息可得出,在武昌起义后,基本上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南方为临时政府,而北方仍然是清政府,社会动荡,说明民国初期政治形势的复杂,B正确;仅从材料看不出列强的态度,排除A;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取与袁世凯有关,排除C;“开始”的说法错误,中国邮票发行权在武昌起义前已经开始丧失,排除D。9.(2023·江门模拟)武昌起义之后,社会上一度出现了“革命军兴,革命党消”以及各种“毁党”之说。正如同盟会元老的张继所言:“当革命初起,革命党人人欢迎……世局渐定,则觉革命党为害,此殆公例不可逃。”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并未唤起民众 B.军人赢得民众支持C.社会阶层分化加剧 D.革命目的已经实现【解析】选A。根据材料“革命军兴,革命党消”“毁党”“当革命初起,革命党人人欢迎……世局渐定,则觉革命党为害,此殆公例不可逃”可知,无论是一般民众,还是革命党人内部,多认为帝制推翻后,革命会随之结束,这反映出大多数民众对革命党、革命军、民主共和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民主的认识还有一定局限,即革命并未唤起民众,A正确;材料所述与“军人赢得民众支持”无关,排除B;材料未体现社会阶层的内容,排除C;材料的主旨信息是革命并未唤起民众,并非革命目的已经实现,且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D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0.(2023·佛山模拟)1912年1月29日,天津革命党人攻打直隶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林少甫、韩佐治等起义军领导相继阵亡,起义失败。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民主革命的进程有其客观性B.革命政权尚未建立导致反清力量涣散C.民主共和观念渐成国人共识D.实际上延缓了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成果【解析】选A。根据材料“1912年1月29日,天津革命党人攻打直隶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林少甫、韩佐治等起义军领导相继阵亡,起义失败”可知,辛亥革命后,革命军仍然遭到清军的抵抗,并未取得完全胜利,说明民主革命的进程有其客观性,A正确;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就建立了,排除B;“国人共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革命军受到阻碍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成果,排除D。11.(2023·深圳模拟)下图为晚清的一份电报原文。该电报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军咨府致萨镇冰函稿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敬启者:湖北事机危迫,时期万不可缓。贵大臣所辖之军队,务令迅赴汉口,攻击匪徒,沿途万勿延误为要。此颂日祺。军咨府启A.太平天国战局激烈B.清末新政成效显著C.辛亥革命的突发性D.晚清民族危机加深【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10月14日,清廷军咨府发电报要求萨镇冰快速派军赴湖北镇压,可见辛亥革命的突发性,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中国还未使用电报通讯,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清末新政成效显著,排除B;当时没有发生外来侵略战争,不能体现民族危机加深,排除D。12.如图所示分别为1903年、1929年国内画报刊载的夫妻合照漫画。这一变化体现了 ()A.受新式服装的影响 B.社会阶级观念淡化C.男尊女卑观念松动 D.共和理念深入人心【解析】选C。材料中的夫妻合照,1903年男坐女站,1929年女坐男站,反映了男尊女卑观念松动,C正确。服装的变化只是表象,不是本质,排除A;材料都是夫妻合照,无法体现社会阶级,排除B;共和理念属于政治思想,而材料主旨是社会观念的变化,排除D。13.(2024·广东六校联考)有学者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分为官督商办时代、外人兴业时代、国人兴业时代和自觉的发展期四个阶段。其中“自觉的发展期”是指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后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后【解析】选D。据材料“有学者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分为官督商办时代、外人兴业时代、国人兴业时代和自觉的发展期四个阶段”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定的障碍,近代中国工业进入了“自觉的发展期”,D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是官督商办时代,排除A;《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进入外人兴业时代,排除B;清末新政时期是国人兴业时代,排除C。14.(2023·梅州模拟)民国初年,人们参政议政热情大为高涨,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社会舆论空前开放,社会上兴起移风易俗的潮流。恰如列宁1913年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所指出的:“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A.三民主义解决了社会问题B.政治变革推动思想解放C.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D.民国政党政治获得成功【解析】选B。根据材料“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政治生活以及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运动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B正确;材料与“三民主义解决了社会问题”无关,排除A;民国初年的主流思想不是社会主义,排除C;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民国政党政治”是否获得成功,排除D。15.(2023·广州模拟)武昌起义后,一些先进女性或组织女子北伐队,直接参加革命战争;或组织女子医疗队,参与战场救护工作;或组织女子后援会,为革命军队募捐筹饷。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后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的妇女,有姓名可查者有380多人,其中有54人加入了同盟会。这种现象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革命推动思想解放D.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崩溃【解析】选C。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前后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的妇女,有姓名可查者有380多人,其中有54人加入了同盟会”可知,民主革命推动了女子思想的解放,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革命队伍,C正确;材料只能体现部分女性思想解放,参加革命活动,无法得出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排除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不符合史实,排除B;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D。16.(2023·阳江模拟)不同著作对辛亥革命的评述不一,下表相关评述表明 ()袁世凯身边的唐在礼说:“我们同僚中很多人知‘共和’,但是这个共和怎样共法,怎样建立新局面,新局面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吴长翼《八十三天皇帝梦》(南京的下层人士)“通常谈到孙文博士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胡滨《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在这样的国家里,是否能够公然用一个同东方概念和传统格格不入的共和国政府形式,来代替君主政体?”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社论A.制度构想与实践存在偏差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C.英国的评述相对客观独立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解析】选A。材料体现的是不同著作对辛亥革命的评述不同,虽然大家知道“共和”这一新词,但是对怎么去实现共和,创建新局面却茫然不知,而西方报刊更是质疑共和能否在中国推行,说明制度构想与实践存在偏差,A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排除B;英国的评述也并不客观,排除C;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7分。17.(13分)(2023·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辛亥革命发生后,孙中山回顾与反思辛亥革命之成败,其思想观念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期,他认为辛亥革命已经达到了铲除专制、确立共和的目的。后期,他认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大皇帝,但是没有肃清由清廷遗留的官僚、政客等转变而来的无数小皇帝,广大民众也没有自主治理国家的能力,民主政府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扫除专制,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相比,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不彻底、不成功的。这种认识对晚年孙中山再次举起武装革命的旗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摘编自胡雪莲、邱捷《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反思》材料二抗战时期是中国民族主义最为高涨的时期,国共两党都从辛亥革命中汲取理论养分,宣扬各自的抗战理念。国民党认为应吸取辛亥革命的教训,主张“中国的革命必须以三民主义为领导”“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并将辛亥革命作为激励国人抗战到底的精神来源。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国民党政权存在着既联共又反共、既抗战又妥协的不确定性,通过对辛亥革命教训的总结,强调发动民众、将革命进行到底,呼吁加强国共团结,坚持抗战到底。——摘编自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辛亥革命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解析】第(1)题原因:根据材料“孙中山回顾与反思辛亥革命之成败”可得出辛亥革命等多次革命实践失败的教训;孙中山个人的不断反思、探索和与时俱进;根据材料“没有肃清由清廷遗留的官僚、政客等转变而来的无数小皇帝,广大民众也没有自主治理国家的能力”可得出政治混乱的局势;根据材料“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十月革命的影响。答案:(1)原因:辛亥革命后政治乱象的刺激;孙中山多次革命实践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孙中山个人的不断反思、探索和与时俱进。(6分)(2)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辛亥革命认识上的相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其意义。(7分)【解析】第(2)题相同之处:根据材料“国共两党都从辛亥革命中汲取理论养分”“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将革命进行到底”可以得出,国共两党都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失败缘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并从中汲取理论养分。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巩固国共合作关系、树立持久抗战理念、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发展等角度分析。答案:(2)相同之处:都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失败缘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并从中汲取理论养分。意义:有利于两党达成政治共识,巩固国共合作关系;有利于树立持久抗战的理念;有利于整合抗战力量,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7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著名历史学家戴逸说:“人们之所以重视历史科学,是因为他们带着现实中的迷惘和困惑,不得不求助于历史,寻求比较正确的答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