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语文专题一《世说新语》二则(解析版)_第1页
2024秋季新版语文专题一《世说新语》二则(解析版)_第2页
2024秋季新版语文专题一《世说新语》二则(解析版)_第3页
2024秋季新版语文专题一《世说新语》二则(解析版)_第4页
2024秋季新版语文专题一《世说新语》二则(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世说新语》二则讲义一、知识导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录汉末于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并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七年级上册课文所选的《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文体知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与“大达”对举,是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后来,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小说与《法子》所说的“小说”含义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古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始终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二者仍然是接近的。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择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志怪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地理博物;鬼神怪异;佛法灵昇。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今传较少,按其内容也可分为三类:1.笑话。(魏)邯郸淳《笑林》,对世态有所讽刺。如写楚人有担山鸡者,欺人曰凤凰,以讹传讹,连皇帝也轻信了。汉世老人家富无子而性吝啬,饿死后田产充官。《笑林》开后世俳谐文字之端。2.野史。(东晋)葛洪伪托刘歆所作《西京杂记》,记述西汉的人物轶事,也涉及官室制度、风俗习惯、衣饰器物。其中有的故事后来很流行,如王昭君、毛延寿故事,司马相如、卓文君故事。3.逸闻轶事。这是志人小说的主要部分,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志人小说的艺术特点:1.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2.篇幅简短;3.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4.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简意丰。魏晋南北朝小说篇幅短小、叙事简单,只是粗陈故事梗概,而且基本上是按照传闻加以直录,没有艺术的想象和细节的描写虽有人物性格的刻画,但还不能展开。所以还只是初具小说的规模,而不是成熟的小说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魏晋南北朝的志小说和志人小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它们都为唐传奇的写作积累了经验。文学常识——敬辞、谦辞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敬辞令尊用于称呼对方父亲的敬词。令堂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敬辞。令郎称对方儿子的敬词。令爱敬称他人(对方)的女儿。令荆尊称对方妻子令亲尊称对方亲戚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劳步用于谢别人来访。

台端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驾旧称对方。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谦辞家:是用来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表示对别人的尊敬。至于兄、嫂等,都可在称谓前加“家”字以表示自称。祖父母可自称做“家祖”;侄也可自称“家侄”,但子、孙不自称作“家子”“家孙”。“家”、“舍”都可译成“我的”。在别人面前谦称比自己辈分高的亲人,要用“家”;谦称比自己辈分低的亲人,要用“舍”家父是指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又作“家尊”家严家君家母对人谦称自己的母亲。家慈舍,原指”居住的房子”,引申指“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舍妹对自己妹妹的谦称。二、课文梳理编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创作背景东汉末年,士人即注重乡党品题,往往寓褒贬于片言之中,进而影响到个人的社会地位。魏晋之后,伴随着门阀制度的兴起,个人的品性德行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名人言行的一鳞一爪,常常被传为口实;再加上当时玄谈之风大行其道,尤重语言的精妙,于是《世说新语》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不一会儿。【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们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未若:不如,不及。因风:乘风。因,趁、乘。即:是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15.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即,字元方,陈寔的长子。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过中:过了正午。至:到舍去:丢下他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戏:玩耍,游戏。【翻译】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过了中午(那位朋友)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位朋友)才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父亲)等您好久不见您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便生气地骂道:“不是人哪!与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好在中午(一同出行)。中午您没有来,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那位)朋友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拉他,元方(却)走进门去,连头都不回。自己的父亲。非:不是。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而,表示修饰。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信:诚信,讲信用。礼:礼貌。惭:感到惭愧。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顾:回头看。重点字词梳理1.通假字不通“否”,读“fǒu”,句末表疑问,译为“吗”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文义(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今义,儿子和女儿。)(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文章的义理;今义,文章。)(3)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凭借,趁,乘;今义:因为)(4)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5)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6)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引用)(7)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8)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任)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名词作动词,约定。(2)友人惭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文章内容理解1.概括《咏雪》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谢家子弟(谢公,兄子,兄女)在下雪日家庭聚会,比赛咏雪。2.本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家庭,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家庭氛围?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时刻?融洽、和睦、欢快、轻松、文化氛围浓厚。3.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示例一:“撒盐空中”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示例二:“柳絮因风起”更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4.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种写法?这样写,使读者在不知道她是谁的时候先领略了她的才华,已经暗示了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这是一种未见其人先知其才的写作技巧,使谢道韫这个人物形象和她的才华展现得尤其突出,表明作者非常赞赏她的才气。5.“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你认为他大笑的内涵有哪些?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更好?既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也有自己中途命题获得成功的得意;有对兄子的略含贬义的笑,更有对兄女的赞许之笑。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耐人寻味。6.《陈太丘与友期》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目的是什么?交代元方年龄幼小,目的是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他虽年幼却机智、聪慧。7.“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8.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言语,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这说明元方是一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的尊严,懂得为人之道的孩子。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9.讨论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元方对友人的态度对错与否,人们一直存有争议。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示例一: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示例二: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10.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谈谈你从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身上得出哪些道理?本文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文章主旨:《咏雪》通过写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艺术特色:《咏雪》1.叙事简约,意蕴含蓄。2.本文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只是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最后补叙了谢道韫的身份,但作者的情感倾向却蕴含在叙事中。《陈太丘与友期行》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本文描写陈元方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开始的。首先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接着描写了元方对客人骂父行为的据理反驳,最后写“元方人门不顾”。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2.情节剪裁详略得当。本文的侧重点是说明做事要讲诚信,讲礼貌。围绕这一中心,文章略写了陈太丘等友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乙】谢公①与人围棋②,俄而谢玄③淮上④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⑤。客⑥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谢公:谢安,世称谢太傅。②围棋:下围棋。③谢玄:东晋名将,谢安之侄。④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⑤向局:面向棋局。⑥客:客人,这里指同谢公一同下围棋的人。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4)看书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意色举止,不异于常。3.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欣然曰”和“默然无言”中的“然”意思一致。B.“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因”解释为“趁、乘”。C.“意色举止”的“色”是“颜色”的意思。D.“徐向局”的“徐”是“慢慢地”的意思。4.甲乙两文塑造人物的侧重点不同,甲文主要突出谢道韫机敏的性格特点,乙文突出了谢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答案】1.(1)急(2)大体(3)不如,不及(2)完毕,结束2.(1)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谢公说话时的)神态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差异。3.C4.乙文中谢安收到军情书信,却安然自若,突出他遇事冷静、沉着的性格特点。【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不一会儿,雪下大了。骤:急。(2)句意: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3)句意: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未若:不如,不及。(4)句意:谢公看完书信之后。竟:完毕,结束。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俄而:不久,不一会儿。骤:急,紧。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2)意色:神态脸色。异:和……不同。常:平常。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辨析。C.“意色举止”意为:谢公的神色举止。色:神色;故选C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乙文“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可知,正在下棋的谢安收到侄子谢玄大破敌军的书信后泰然自若,并未表现出喜形于色的神情,依然专注和别人下棋,由此可以看出谢安沉着冷静、从容镇定的性格特点。【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谢公与别人下围棋正在下围棋,不一会儿淮上的谢玄的书信到了,谢公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和客人下着棋,客人问淮上的军情如何,谢公回答说:“那些小子大破敌军。”在说话时,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谢公①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②。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③,便唱④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⑤,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⑥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释]①谢公:指谢安,死后追赠为大傅。②局:这里指棋局。③遽(jù):惶恐。④唱:叫喊。⑤王(wàng),通“旺”,指兴致高。⑥承响:应声附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谢玄淮上信至”中的“俄而”与“俄而雪骤”中的“俄而”意思相同,都表示“不久,一会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的“差”是“大体”的意思,与成语“差强人意”中的“差”意思相同。C.“徐向局”“公徐云”与《周亚夫军细柳》中“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中的“徐”,都有“缓慢”的意思。D.“色”有“面部表情、气色,颜色,品类”等义项,“意色举止”“色并遽”中的“色”都是“颜色”的意思。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说:1.shuō①解释,说明②主张,学说;2.shuì劝说,说服;3.yuè通“悦”,喜悦,高兴去:①离开②距,距离③前往④过去的7.短文【乙】【丙】均出自《雅量》篇。任选一则,根据其中谢公的表现,说说将其归入《雅量》篇的原因。8.在《晋书·谢安传》中,短文【乙】的故事有另外一个结尾:谢安下完棋,往屋里走,因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过门槛时不小心把木屐上的齿踢断了。你觉得这个结尾好不好,为什么?【答案】5.D6.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7.选择短文乙或丙中任一则,根据谢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的态度,说明其宽广的胸怀和深沉的内涵,体现了雅量。8.这个结尾不好,因为它与谢安在故事中一贯的镇定自若形象不符,破坏了人物形象的一致性。【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D.错误。“意色举止”中的“色”和“色并遽”中的“色”实际上指的是面部表情、气色;故选D。6.本题考查翻译语句。借助知识卡片中“去”和“说”的释义,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保留原句的意境和情感。注意关键词:以:连词,因为。“说”通“悦”,喜悦,高兴。去:前往、向前。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在短文乙中,结合“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小儿辈大破贼”理解,谢公在接到战报后依旧保持平静,继续下棋,展现了其内心的宽广、波澜不惊和镇定自若。在短文丙中,结合“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分析,即使在海上遇到风浪,谢公仍能保持镇定、不慌不忙,最终使大家安心,这些都体现了他的雅量。8.本题考查分析结尾的作用。短文乙“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谢安的形象是从容不迫、沉稳应对,而《晋书•谢安传》中的结尾“谢安下完棋,往屋里走,因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过门槛时不小心把木屐上的齿踢断了”突然转变,显示出他内心的激动,这与前文的描写不符,因此这个结尾削弱了谢安雅量的形象。所以这个结尾不好。【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谢公与别人正在下围棋,不一会儿淮上的谢玄的书信到了,谢公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和客人下着棋,客人问淮上的军情如何,谢公回答说:“那些小子大破敌军。”在说话时,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丙】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常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出海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不久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不能安坐。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应声,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材料二:延陵季子将西聘普①,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色之。疑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②。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选自刘向《新序》)【注】①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②嗣君:继位的君主。9.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和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文言词句方

法释义A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课内迁移法: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B致使于晋,顾反语境推敲法通“返”,返回C不言而其色欲之词语参考法:利欲熏心欲望D廉者不为也查阅字典法:①侧边②棱角,引申为品行方正③廉洁④便宜⑤考察品行方正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友人惭,下车引之B.不言而色欲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带宝剑以过徐君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则徐君死于楚

骈死于槽枥之间11.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B.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C.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D.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13.“信”是立身之本,也是交友之道。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说说友人和季子的行为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9.C10.D11.A12.(1)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13.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分析】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句意是: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西:名词活用为状语,向西。据此翻译“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句意,是延陵季子要向西边去访问晋国。解释正确。B.“致使于晋,顾反”句意是季子出使在晋国,回来的时候。反:通“返”,返回。解释正确。C.“利欲熏心”的意思形容被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欲:欲望。“不言而其色欲之”的意思是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欲:想要。所以,解释不正确。D.“廉者不为也”句意是廉洁的人是不这样的。廉:廉洁,即品行方正。解释正确。故选C。1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能力。A.助词,的/代词,指元芳;B.连词,却/连词,并且;C.连词,来/介词,因为;D.介词,在/介词,在;故选D。1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本句句意为: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其中,“继位的徐国国君说”表明继位的徐国国君的回答行为,“先君无命孤”是推辞的理由,“孤不敢受剑”是表明结果。故断句为: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故选A。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1)日中:正午;至:到;则:就;信:讲信用;对:面对;礼:礼节。(2)从者:跟随的人;止:阻止;此:这;非:不要;以:用来;赠:赠送。1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材料一:依据“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句意可知,陈元芳之处父亲友人不讲诚信的行为是错误的。材料二:依据“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句意可知,季子心中许诺把宝剑送给徐国国君。即使遭到新国君的拒绝,也兑现了自己心中的承诺。所以,两个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做人一定要将讲诚信的道理,做一个行为高尚的人。【点睛】参考译文:材料一: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材料二:延陵季子要到西边去访问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出使在晋国,总想念着回来,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然而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伪,廉洁的人是不这样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走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4.“太丘舍去”中的“舍”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舍本逐末 B.屋舍俨然 C.退避三舍 D.魂不守舍15.下列对陈元方言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元方批评友人不能守时,不讲诚信。B.陈元方指责友人恶语伤人,没有礼貌。C.陈元方不理睬友人,表现了他的决绝。D.陈元方的言行意在促使友人改正错误。16.根据本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材料二】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曰:“小时了了①,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②。(以上两则材料均取材于《世说新语·言语》)【注】①了了:聪明。②踧踖(cùjí):坐立不安的样子。陈元方、杨氏子和孔文举三人年纪虽小,但都能在遭遇不敬时,以机智的语言维护尊严。陈元方听到父亲被辱骂时,批评友人“无信”“无礼”,使友人惭愧不已;杨氏子被调侃时,说孔雀可不是孔君平的“”,有力地回怼了孔君平;孔文举受到嘲讽时,说陈韪小时“”,讽刺他现在未必聪明。【答案】14.A15.D16.家禽必当了了【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太丘舍去”中的“舍”意思是:舍弃,丢下。A.舍本逐末: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舍:舍弃。B.屋舍俨然:房舍整整齐齐。舍:房屋。C.退避三舍: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D.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舍:住宅,这里比喻人的躯壳。故选A。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陈元方的语言批评友人不能守时,不讲诚信;指责友人恶语伤人,没有礼貌。根据“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可知,陈元方的行为是不理睬友人,表现了他的决绝。据此分析可知,文中没有“促使友人改正错误”之意。故选D。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根据题干“杨氏子被调侃时,说孔雀可不是孔君平的‘’,有力地回怼了孔君平”的提示,找到【材料一】“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可知,此处应填“家禽”。(2)根据题干“孔文举受到嘲讽时,说陈韪小时‘’,讽刺他现在未必聪明”的提示,找到【材料二】“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可知,此处应填“必当了了”。【点睛】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材料一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有一次,孔君平来看望他父亲,刚好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他叫了出来。他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材料二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乙】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①?”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②自直斩而用(

),达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砺之⑤,其入之不亦深(

)?”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节选自《孔子家书》,有删节)【注释】①好(hào)乐:喜好,爱好。②柔:同“揉”,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或直的变曲。③达于犀革:射穿用犀牛皮制作的战甲。④栝而羽之:栝(guā),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⑤镞而砺之: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17.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胡儿用“撒盐”的比喻描绘了“雪骤”的场景。B.甲文画线句子表现了谢道韫出色的文学才华。C.乙文中孔子强调了人的天分对成才的重要性。D.乙文“敬而受教”一句,这样翻译是正确的:“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18.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之

之 B.之

乎 C.乎

之 D.乎

乎19.【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20.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此言之,何学之有?21.谢公是无言教育子侄,孔子是有言教育子路,都获得很好的效果。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谈谈谢公和孔子是如何做到教育子弟的。【答案】17.C18.B19.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20.据此说来,何必要学习呢?21.示例: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孔子循着子路的比喻,也用比喻教育他努力学习,结果子路心悦诚服。【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由“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故选C。18.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第一个空:描述竹子被“斩”后用于何处,确实需要一个代词来指代“竹子”。在古文中,“之”常被用作代词,所以第一个空填“之”是合适的。第二个空:描述箭射入物体时的深度,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反问句,用于强调箭经过加工后会射得更深。在古文中,“乎”常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因此第二个空填“乎”是恰当的。故选B。19.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吾非此之问也”表示“我不是问这个”,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徒谓以子之所能”意为“只是说凭借你的才能”,“而加之以学问”意为“再加上学问”,“岂可及哉”意为“怎么能赶得上呢”,这三部分都是围绕“才能”和“学问”的关系进行阐述,但各有侧重点,因此需要分别断句。正确划分为: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2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以此:据此。言:说。何:何必。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内容可知,短文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谢公通过下雪天应景发问,来考考他的子侄们的文学才情,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文雅的家庭氛围来无声地教育后辈;结合乙文中“学岂有益哉?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可知,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来说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点睛】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孔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牛皮(做的铠甲)。从这个道理来说,有什么可以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劈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并给它加上金属的箭头磨得更加锋利,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吗?”子路拜了两拜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小鑫学习了《世说新语》两则后,补充阅读了书中的其他内容,跟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古文探究活动,请你跟他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①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注】①淮上:即淮水上,这里指战场上。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2)谢玄淮上信至(3)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4)意色举止2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撒盐空中差可拟。(2)意色举止,不异于常25.【甲】【乙】两则选文均出自《世说新语》,请根据内容,帮助小鑫分别推断【甲】、【乙】两文出自《言语》《方正》《雅量》中的哪一篇,并阐述理由。【小贴士】《世说新语·言语》:记述了魏晋时人在各种语言环境中,说的得体、巧妙的话。《世说新语·方正》:记述了魏晋时人表现出的行为、品性的正直。《世说新语·雅量》:记述了魏晋时代的名士表现出来的潇洒举止和处变不惊的气度。【甲】文出自,理由:【乙】文出自,理由:【答案】22.(1)不久,一会儿;(2)到;(3)书信;(4)神情、态度。23.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24.(1)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2)(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25.[甲]文出自《言语》篇理由:文章主要己录了谢太傅与家人围坐时,谢朗和谢道温的精彩言论,体现了他们用语的得体、巧妙。[乙]文出自《雅量》篇理由:谢公在接到谢玄大破贼的消息时喜不形于色,而是继续慢慢地下棋,体现了谢公处变不惊的气度。【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一会儿雪下紧了。俄而,不久,一会儿。(2)句意: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至,到。(3)句意: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书,书信。(4)句意:神情、脸色、举动。意,神情、态度。23.本题考查断句。句意: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为承接关系;可断句为: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2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差,大体;拟,相比。(2)意:神情;色:脸色;异:不同。2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谢道韫把白雪比作是柳絮随风而起。这一比喻生动形象且有春天的气息。根据“公大笑乐”可知,谢安对她的话语非常欣赏。根据文末作者交代了她的身份,也可知作者对她言语之中表现出来的才气非常欣赏。符合题目中的“《世说新语·言语》:记述了魏晋时人在各种语言环境中,说的得体、巧妙的话”。所以此文应放入《言语》篇。根据乙文中的“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和“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可知,谢安再得知前线大胜的时候,完全没有在神色上显露出来,还是如以前一样和友人下棋。符合“《世说新语·雅量》:记述了魏晋时代的名士表现出来的潇洒举止和处变不惊的气度”。所以此文应放入《雅量》篇。【点睛】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谢安(谢太傅)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手下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舆:手推的小车。④凶:不吉利。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门外戏(2)元方入门不顾(3)谏父曰(4)是负义也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友人惭,下车引之。②汝何以收此凶具?29.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答案】26.玩耍回头看规劝这27.B28.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②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29.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继而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乙文“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的做法。间接告诉父亲要善待老人,要给儿孙做表率。【解析】2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①句意为:在门外玩耍。戏:玩耍。②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③句意为:好言规劝父亲说。谏:规劝。④句意为:这是违背道义的。是:这。2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于:介词,在/动词,比;B.之:都是代词,代指某人或物;C.乃:连词,于是/副词,才;D.不:助词,同“否”,表疑问/副词,表否定;故选B。28.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①惭:羞愧;引:拉;②汝:你;何以:为什么。2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甲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的。这些人物对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句句都紧扣文章中心,紧扣人物性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甲文写友人与元方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尊君在不?”开门见山,问得直截了当,毫无谦恭之意,初露性格的鲁莽。第二句“非人哉!”出言不逊,当着儿子骂父亲,这是不讲礼仪的行为,再露性格的粗鲁。第三句“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看似有理,实则无理。不自责自己失约误期的错误,反而委过于人,怒斥对方如约而行的正确做法,这就更加暴露出友人不讲道理的性格特征。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问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抓住实质,击中要害,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逼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乙文同样通过人物对话来写,原谷说“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的意思是以后也会像他们扔掉爷爷一样把他们扔掉。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的做法。这是间接告诉父亲要善待老人,要给儿孙做表率。最后“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由此分析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乙】原谷有爷爷,年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养儿育女,一辈子勤俭节约,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做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到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带了回来。父亲问说:“你带这个不吉利的东西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做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父亲很是惭愧,后悔(做那样的事),于是去把爷爷载回来赡养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链接材料】颜子之不校①,孟子之自反②,是贤人处③横逆④之方。——(节选自《围炉夜话•第四九则》)[注释]①校:计较。②反:反省。③处:相处,交往。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自处。④横逆:蛮横不讲理。3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3)太丘舍去(4)元方入门不顾3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友人惭,下车引之。3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咏雪》中“欣然”“大笑乐”营造出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B.《咏雪》一文结尾补叙了谢道韫的身份,直接表现了谢太傅对她文学才能的赞赏。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是一个先失信失礼,而后虚心接受批评,并知错能改的人物形象。D.《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33.请简要概括链接材料中体现的“贤人”处事之道。【乙】文中陈元方对待友人的做法与链接材料中“贤人”的做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答案】30.(1)不久,一会儿。(2)相比。(3)舍弃。(4)回头看。31.(1)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要去拉元方。32.B33.1)贤人处事之道:与蛮横不讲理的人交往,不要与之计较,要进行自我反省。(2)示例一:我更赞同陈元方的做法。因为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还态度恶劣,元方必须要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也是给“友人”的教训。而贤人的做法则过于忍让。示例二:我更赞同贤人的做法。因为对方蛮不讲理,与之讲道理讲不通,可以大度一点,包容他,也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确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让人拿了话柄。而陈元方在友人已经认错,且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的情况下,仍然入门不顾,有些失礼。【解析】3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①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一会儿。②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③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④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3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1)重点词语: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2)重点词语:惭,感到惭愧;引,拉。3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直接表现”表述错误,结合《咏雪》“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极之妻也”可知,这句的意思是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即公大兄无奕女”是对于谢道韫身份的直接描述。这个称呼“即公大兄”可能是对于谢道韫父亲的尊称,而“无奕女”则表明谢道韫并非出身于一般家庭,可能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谢道韫作为一位才女的身份和地位。“左将军王极之妻也”是对谢道韫身份的进一步补充。这个信息暗示了谢道韫与当时的名门望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反映了谢道韫家庭背景对于她的教育和成长的重要影响。通过这种间接的介绍,还表现了作者对于谢道韫才华的欣赏和赞扬。故应改为:结尾补叙了谢道韫的身份,间接表现了谢太傅对她文学才能的赞赏;故选B。3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1)结合“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可知,句子意思:遇到有人冒犯时,颜渊不与人计较,孟子则自我反省,这是君子在遇人蛮横不讲理时的自处之道。由此可知,体现的“贤人”处事之道:在遇人蛮横不讲理时,不计较,自我反省。(2)陈元方据理力争:指斥对方不守时,不讲信用,没有礼貌。而链接材料中的颜渊不与人计较,孟子则自我反省。对比两种情况,各有优劣,可以看具体情况而定。示例:我更赞同陈元方的做法。友人失信在先,之后还发怒骂人说“非人哉”,可见其失礼在后,而元方据理力争,用“入门不顾”的坚决态度维护父亲的尊严,这体现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是让“友人”自己去反省过错,而贤人的做法太过忍让,并不能达到让对方自知自省的目的。【点睛】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34.解释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思。(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元方入门不顾()(4)故人来,方与之食()3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尊君在不?36.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答案】34.约定才回头看才35.(1)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先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2)令尊在不在?36.①做人要讲究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②言之有理即可。【解析】3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2)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3)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4)句意: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方:才。3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中,中午;至,到;去,离开;乃,才。(2)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不,通“否”。3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谈感受。第一问。甲文叙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与客人辩论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懂理识义、聪颖机智、落落大方;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乙文写吴起与好友约定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