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26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26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26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26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2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中学生物模拟题26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DNA分子中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B.(江南博哥)DNA分子中每个五碳糖上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N碱基C.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其分子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D.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大于1正确答案:B[解析]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蕴含着大量的遗传信息,A正确;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的脱氧核糖上连接一个或两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N碱基,B错误;G、C间有3个氢键,A、T间有2个氢键,故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越高,分子结构越稳定,C正确;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中的(A+G)/(T+C)比例互为倒数,D正确。

2.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

①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有分层现象

②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③森林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草原群落中植被类型主要为草本,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④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有水平结构A.①B.①③C.②③D.①③④正确答案:B[解析]①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②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③草原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④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在水平方向有水平结构。

3.

在“植物的生殖”一节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朵百合花的图片,随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花具有哪些结构吗?该提问属于______A.回忆提问B.评价提问C.应用提问D.分析提问正确答案:A[解析]该提问中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事实、概念等,符合回忆提问的特点,因此选A。

4.

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正确答案:A[解析]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淋巴属于内环境,A正确。

5.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蓝藻和绿藻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都含有叶绿体B.硝化细菌是含有线粒体的自养型生物C.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发菜和黑藻所含有的DNA都是裸露的正确答案:C[解析]蓝藻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线粒体,A、B错误;大肠杆菌、酵母菌都具有细胞结构,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所含的DNA是裸露的,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核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DNA不是裸露的,D错误。

6.

下列关于酒精的作用,描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需要用酒精和盐酸1:1混合液进行解离B.用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前,需用酒精使DNA与蛋白质分离C.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用苏丹Ⅲ染色后需用无水乙醇洗去浮色D.使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需用酒精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剂更容易进入细胞正确答案:A[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解离液由酒精和盐酸按1:1混合而成,A正确;用甲基绿对DNA进行染色前,需用盐酸使DNA与蛋白质分离,B错误;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用苏丹Ⅲ染色后需用50%乙醇洗去浮色,C错误;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时不需要用酒精处理,D错误。

7.

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______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正确答案:D[解析]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中枢是脊髓。语言、记忆、思维都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进行的。意识丧失的人大脑皮层受损,因此排尿不能控制,但脊髓是正常的,仍能正常排尿,意识恢复后可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故选D。

8.

如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X、Y分别表示两种功能不同的酶,请据图分析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X为解旋酶,Y为RNA聚合酶B.该图中最多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C.过程Ⅰ在细胞核内进行,过程Ⅱ在细胞质内进行D.b部位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可能有:A—T、A—U、C—G正确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过程Ⅰ表示转录,过程Ⅱ表示翻译。在转录过程中DNA的双链首先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打开,然后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mRNA,A正确。图中既有DNA,又有RNA,所以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组成DNA和RNA的分别为4种),B正确。对真核细胞来说,过程Ⅰ在细胞核内进行,过程Ⅱ在细胞质内进行。而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在原核细胞内也能进行,所以C错误。a处的碱基配对为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配对,即A—T、C—G,而b处的碱基配对为A—T、A—U、C—G,所以D正确。

9.

现有三支试管甲、乙、丙,先向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下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

A.甲试管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甲试管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D.实验结果是乙试管和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是验证性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比较甲试管和乙试管,自变量是酶不同,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甲试管和丙试管只有温度不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甲试管中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为还原糖。乙试管、丙试管不能产生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验,结果无砖红色沉淀。

10.

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______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正确答案:D[解析]抗体由浆细胞产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A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与特定抗原结合,B错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由吞噬细胞吞噬,C错误;抗体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11.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猫叫综合征是基因中碱基发生了变化所致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正确答案:C[解析]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遗传病。

12.

关于动物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A.蜘蛛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限制了呼吸运动B.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可以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C.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运动灵活D.血吸虫的消化器官简单,这与它的寄生生活相适应正确答案:A[解析]蜘蛛用书肺或气管呼吸,它的外骨骼起保护作用,还可以防止水分蒸发,并没有限制呼吸运动,A项错误。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没有方向性,可以从各个方向捕食,B项正确。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C项正确。血吸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的静脉血管中,以消化经过的营养物质为食,所以消化器官简单,与它的寄生生活相适应,D项正确。

13.

在人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______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

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③葡萄糖脱水缩合

④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正确答案:A[解析]①葡萄糖彻底氧化发生在有氧呼吸过程中;③葡萄糖脱水缩合成二糖或者多糖;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①、③、④在人体和植物体内都会发生。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在植物体内能发生,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选A。

14.

教师在讲授“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时,采用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小结,这种结束方式属于______A.系统归纳B.比较异同C.领悟主题D.巩固练习正确答案:A[解析]系统归纳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动脑,总结知识的规律、结构和主线,及时强化重点、明确关键的方式。小结时,可采用“纲要信号”、概念图或列表对比等方式。

15.

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D.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开,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正确答案:B[解析]实验中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作用:一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二是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故B正确、D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配成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故A错误;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绿色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不用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故C错误。

16.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______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DNA聚合酶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正确答案:C[解析]胰岛素的分泌方式是胞吐;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是胞吞;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首先需要细胞膜的融合,A、B、D项均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DNA聚合酶由核孔进入细胞核,没有涉及生物膜,故选C。

17.

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防病治病、消毒灭菌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______的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A.生物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B.理论联系实际C.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正确答案:D[解析]“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的正确性,“思想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故选D。

18.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没有相同的蛋白质B.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没有基因的表达C.癌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有关D.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正确答案:C[解析]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有不同蛋白质,也有相同蛋白质,如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酶(呼吸酶等),A错误;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但仍然有细胞代谢,仍然有基因的表达合成蛋白质,B错误;癌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有关,C正确;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对生物体发育、正常生命活动均有积极的意义,而细胞坏死是非正常死亡,对正常生命活动不利,D错误。故选C。

19.

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正确答案:C[解析]风干种子含水量下降,细胞呼吸的强度降低。C项错误,故选C。

20.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原核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B.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以及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有关C.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细胞呼吸过程完全不同D.真核细胞既有DNA又有RNA,而原核细胞只有DNA构成的拟核正确答案:B[解析]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原核细胞中也有核糖体,A错误;真核细胞存在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有关,B正确;真核细胞内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原核细胞内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细胞存在有氧呼吸酶,也可进行有氧呼吸,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时),C错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胞都存在DNA和RNA,D错误。

21.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下列正确的表述是______A.教师处于主体地位B.学生处于主体地位C.学生处于主导地位D.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导地位正确答案:B[解析]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故选B。

22.

“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常规育种分别有哪些优点?为什么?”此类提问属于______A.理解型B.分析型C.评价型D.综合型正确答案:C[解析]理解型的提问包括一般理解、深入理解和对比理解,都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进行回答。分析型提问要求学生识别条件和原因,或者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条件之间的联系。综合型提问需要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推理想象,得出结论或看法。评价型提问是指教师为培养学生判断力所做的提问。鼓励学生对认知结构中各类模式的分析、对照和比较进行判断,解释判断的理由。

23.

教师以预先设定好的、期待的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达到何种程度的评价称为______A.配置性评价B.效标参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诊断性评价正确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

[解析]题干所述的为效标参照评价,也称绝对评价,核心在于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故本题选B。

24.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______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B.只有35S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D.只有32P正确答案:A[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子代噬菌体中部分含32P标记,全部含35S标记。

25.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正确答案:D[解析]当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可能影响内环境稳态,机体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其中包括调节激素的分泌等,A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需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c正确;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错误。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摩尔根在一群红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用这只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表现为红眼,让F1雌雄互交,F2白眼全是雄果蝇,由此推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

①上述果蝇的白眼性状是由______产生的。

②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用A、a表示,请用遗传图解分析说明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过程。

(2)对于果蝇来说,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正常情况下XX表现为雌性,而XY表现为雄性。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仅有一条性染色体)的果蝇发育为可育的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则发育为可育的雌性。在果蝇遗传学实验中,科学家发现有时会出现两条性染色体融合形成并联(XX、XY)复合染色体。

①用普通野生型雌性灰果蝇(X+X+)和隐性突变体雄性黄果蝇(XyY)杂交,后代均为______果蝇。

②用一只隐性突变体雌性黄果蝇(XyXy)与普通野生型雄性灰果蝇(X+Y)杂交,子代中有的个体胚胎时期死亡,生活的个体中雌性均为黄果蝇,雄性均为灰果蝇,显微镜检测发现有的死亡胚胎中出现并联复合染色体。则______(选填“雄”或“雌”)性亲本产生了复合染色体,子代中死亡率为______。子代存活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正确答案:(1)①基因突变;②如图所示:

(2)①灰;②雌;50%;XyXyY;X+O[解析](1)新性状的出现是由于出现了新的基因,从而形成新的基因型,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交配,子代中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而F2雌雄个体的表现型比例不等,说明该基因不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是位于X染色体上。书写遗传图解时必须体现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F1和F2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并注意整体的书写格式(包括杂交符号、箭头、比例等),必要时最好把配子的基因型也写出来。

(2)X+X+×XyY,后代为X+Xy、X+Y,均为灰身。XyXy×X+Y后代出现雌性黄果蝇,则该个体出现了复合染色体,可知其雌性亲本产生了XyXy、O的配子,与X+Y产生的X+、Y配子结合,则子代个体的基因型为XyXyY、XyXyX+、X+O、OY,所以死亡的个体占50%,存活个体的基因型为XyXyY、X+O。

2.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若干组实验装置。在25℃(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光照强度(lx)液滴移动(mL/h)10左移2.222000右移0.234000右移1.846000右移3.958000右移5.9610000右移6.5712000右移6.5

(1)组别1中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和______。引起该组液滴左移的生理原因是______。

(2)与组别4相比,限制组别3液滴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

(3)若光照强度由8000lx突然降低到2000lx,此时叶绿体内C3的相对含量将______(升高/不变/降低),ATP的相对含量将______(升高/不变/降低)。

(4)在6000lx光照条件下,将实验装置的温度提升至30℃,发现液滴右移明显减慢,其原因可能是______。正确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导致装置中气体总量减少

(2)光照强度

(3)升高;降低

(4)25℃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当升高温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因此氧气的净生成量减少[解析](1)组别1中,光照强度为0,此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由于小室中CO2缓冲液能够保持小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稳定,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装置中气体总量减少,引起该组液滴左移。

(2)组别3的光照强度为4000lx,组别4的光照强度为6000lx,因此与组别4相比,限制组别3液滴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3)若光照强度由8000lx突然降低到2000lx,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这将抑制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而二氧化碳的固定仍在发生,因此此时叶绿体内C3的相对含量将升高。

(4)25℃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当升高温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而呼吸作用可能增强,因此氧气的净生成量减少。因此在6000lx光照条件下,将实验装置的温度提升至30℃,由于氧气净生成量减少,导致液滴右移明显减慢。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材料:

甲、乙两位老师在指导学生“细胞凋亡”教学中分别提出了如下问题:

甲老师乙老师(1)通过对人在胚胎发育时期经历有尾阶段到无尾阶段的图片,以及胎儿手的发育图片,可以说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不对?(2)细胞凋亡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有着关键的作用,所以细胞凋亡是对机体有利的,是不是?(3)细胞坏死是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所以细胞坏死对机体是有害的,是不是?(1)观察胚胎经历有尾到无尾阶段,以及胎儿手的发育图片,同学们有什么发现?(2)这种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机体是有害还是有利呢?有什么作用?(3)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一样吗?(4)细胞坏死是怎么发生的?对人体有害还是有利呢?问题:1.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案例中两位老师的提问特点。正确答案:案例中甲老师提问的问题缺乏启发性,采取设问的形式,将需要学生观察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进而提问“对不对”“是不是”,这种问题不利于学生观察和思考,违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乙老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由易到难,逐渐引导学生了解细胞凋亡的过程及其对机体的作用,然后进一步引入细胞坏死的成因,并与细胞凋亡进行对比。这种层层深入的提问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另一方面也符合课程改革对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要求。

2.

针对案例中其中一位教师的提问提出改进的建议。正确答案:建议甲老师改变提问方式,第一题改为先观察图片,提问学生根据图片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先通过直观感知获取初步认识,之后总结出细胞凋亡的产生机制。第二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细胞凋亡对人体有何作用?是否有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三题引入细胞坏死的概念,并找出与细胞凋亡的区别,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到主动地探索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材料: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实验目的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材料用具

(1)观察材料:真菌(如酵母菌)细胞,低等植物(如水绵等丝状绿藻)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如叶的保卫细胞),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皮肤上皮细胞)。

(2)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清水。如果实验过程中需要染色,应准备常用的染色液。

3.方法步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