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 练习(解析版)-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江苏专用)_第1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 练习(解析版)-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江苏专用)_第2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 练习(解析版)-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江苏专用)_第3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 练习(解析版)-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江苏专用)_第4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 练习(解析版)-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江苏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选择题

1.(2022.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锌B.氮气C.石墨D.氯化钾

【答案】B

【解析】A、锌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锌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2.(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石墨B.水银C.五氧化二磷D.氯化钠

【答案】D

【解析】A、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五氧化二磷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端午节是我国传统佳节,有佩带香囊的习俗。很远就可以闻到香囊的香味,

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

C.分子有间隔D.分子不可分

【答案】A

【解析】很远就可以闻到香囊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故选A。

4.(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从微观角度认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分子间间隔变大

C.水分子质量不变D.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A、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故选项正确;

B、水变为水蒸气,同一物质的分子在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故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正确;

C、水变为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改变,物质本身没变,水分子没有改变因此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选项正

确;

D、水变为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改变,物质本身没变,水分子没有改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D。

5.(2022・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答案】B

【解析】“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是因为分子很小,也不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分。

故选B。

6.(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从分子角度解释合理的是

A.氧分子体积变小B.氧分子质量变小

C.氧分子间隔变小D.氧分子数目变少

【答案】C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一般的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6000L氧气在加压情

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由于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故选:Co

7.(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也在Cb中燃烧生成HC1,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水分子和品红分子均在不断运动,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

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易于压缩。正确。

D、田在CL中燃烧生成HC1,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B。

8.(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

单质的是

OOOO

OO8

B.-------------------------

D.

【答案】B

【解析】A、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

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所示的物质属于化合物;

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的分子,所示的物质属于单质;

C、图中所示的四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D、图中所示的四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9.(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和浓盐酸,2〜3秒钟

后即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氨气和氯化氢接触后有新物质生成

D.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比氨气分子运动速率快

【答案】D

【解析】A、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这是因为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当两种分子相

遇时,反应生成氯化铁,因此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故叙述正确;

B、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这是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都是不断

运动的,当两种分子相遇时,反应生成氯化卷,故叙述正确;

C、管内有白烟产生,是因为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镂,有新物质生成,故叙述正确;

D、实验方案能说明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快,是因为产生的白烟位置在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故叙述

错误。

故选D。

10.(2022•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一原子间没有间隔

B.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一分子间隔变小

D.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一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A、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原子之间间隔很小,不是没有间隔,故A错误;

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分子能够运动到人的鼻腔,使人闻到酒香,故B正确;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C错误;

D、水蒸发形成水蒸气,物质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没有改变,故D错误;

故选Bo

11.(2022•辽宁丹东•中考真题)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式。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

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增大

B.氧气能被压入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C.湿衣服晾干——分子不断运动

D.金刚石和石墨硬度不同一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能被压入钢瓶中是由于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并不是分子体积变小,该选项说法错误;

C、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该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B。

12.(2022.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B.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一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1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1个水分子一一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B

【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腔中,使人闻至I]“酒香”,故选项

正确;

B、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加压使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大小

不会改变,故选项错误;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选项正确;

D、1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1个水分子可以说明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B。

13.(2022.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蔗糖溶解在水中:蔗糖分子消失

B.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增大

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A

【解析】A、蔗糖溶解在水中说明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蔗糖溶液。A解释不合理。

B、干冰升华是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增大。B解释合理。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说距离很远就能闻到酒的香气,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解释合理。

D、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D解释合理。

故选Ao

14.(2022・广西贵港.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微粒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281288

\21

A.B.C.D.

【答案】B

【解析】A.第一层只能容纳2个电子,已经稳定,选项不符合题意。

I27

B.')第二层最多容纳8电子,该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变成稳定结构,符合题意。

281

要变成8电子稳定结构,容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选项不符合题意。

288

D.已经成为8电子稳定结构,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15.(2022.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

|2828

A.B.D.

【答案】C

【解析】A、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是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不符

合题意;

B、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不符合题意;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符合题意;

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2•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该粒子呈电中性D.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A、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元素核内质子数为11,故说法正确;

B、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说法正确;

C、该粒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都为11,呈电中性,为钠原子,故说法正确;

D、该元素的核内存在11个质子,属于钠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7.(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从下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获取信息正确的是

A.图示①中的“2”表示核电荷数

B.图示②和③代表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C.图示④表示的微粒符号是Mg?+

D.它们属于四种元素

【答案】B

【解析】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

的电子数。图示①中的“2”表示该微粒第一层上电子数,不是表示核电荷数,错误;

B、图示②和③分别表示钠离子和镁离子,它们的原子核外都有三层电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电子层数相

同的原子位于同一周期,图示②和③代表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正确;

C、图示④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镁原子,其微粒符号是Mg,错误;

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图中4种微粒中有3种质子数,它们属于三种元素,错误。

故选B。

18.(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符号表示氯离子的是

A.ClB.Cl-C.2C1D.Cl2

【答案】B

【解析】A、“C1”可以表示氯元素,也可以表示1个氯原子,不能表示氯离子,不符合题意;

B、"Cl"可以表示氯离子,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C1”表示2个氯原子,不符合题意;

D、“Cb”可以表示氯气这种物质,1个氯分子等,不能表示氯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2022・广西百色・统考中考真题)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

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的

C.小分子团水的组成元素和普通水不同D.小分子团水中的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答案】A

【解析】A、由题意“小分子团水由5〜8个水分子构成”可知: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符合题意;

B、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具有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即小分子团水也由氢氧元素组成,与普通水相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

忌;

D、小分子团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具有分子间有间隔的性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0.(2022•辽宁盘锦•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C.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D.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

【答案】D

【解析】A、原子的原子核不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质子数为1,无中子,说法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离开化学变化,原子是可以再分的,说法错误;

C、原子得失电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也能转化为原子,说法错误;

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电荷数不变,核外电子数少1,说

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21.(2022.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硫原子。

⑵某微粒结构示意图为/,表示O

⑶NaCl和CaCl2中都含有的阴离子。

【答案】(1)2S

(2)Na+

(3)cr

【解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两个硫原子表示为:2S;

(2)在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的电子数。

根据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核电荷数11,核外电子数=2+8=10,所以该微粒是钠离子,其离子符

号为:Na+;

(3)NaCl中的阴、阳离子分别为氯离子和钠离子,CaCL中的阴、阳离子分别为氯离子和钙离子,两物质

都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o

22.(2022•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根据以下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2)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o

(3)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答案】(1)A和B

(2)C和E

(3)失去

【解析】(1)只有一层,最外层是2个电子,含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称为相对稳定结构,由

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和B,故填:A和B;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

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C和E,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C和E;

(3)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填:失去。

23.(2022•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图1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碘原子的质子数是:。

(2)图2中属于离子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3)图2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o

(4)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答案】(1)53

⑵C

(3)BD

(4)AC

【解析】(1)

由图1可知碘的原子序数为53,因为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所以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

(2)

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所以当核内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的为离子,由图2可知C中质子数大于电子

数为阳离子,故填:C;

(3)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由图2可知B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4)

最外层电子数为8(氯为2)属于稳定结构,由图2可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AC。

24.(2022•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如表是三种原子的基本构成,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名称符号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碳-12C-12664

碳-13C-13674

碳-14C-14684

(1)这三种原子都属于(填名称);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质子数和中子数④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⑴碳元素##碳

⑵①④

【解析】(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如表格数据可知这三种原子的质子数都是

6,质子数是6的原子总称为碳元素,故填:碳元素;

(2)根据元素定义可知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填:①;④。

25.(2022・广西百色・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

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1Na17C1

钠氯

2335.5

①②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⑵示意图D中的X=0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序号)

(4)已知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0

(5)C粒子属于离子(填“阴”或“阳”)。

【答案】(1)1135.5

⑵8

(3)BC##CB

(4)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⑸阴

【解析】(1)由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H,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

(2)图D是就原子,原子核内10个质子,则原子核外10个电子,故X=10-2=8。

(3)质子数相同的为同种元素,故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4)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两种粒子化学性质,故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相同。

(5)C粒子原子核内17个质子,而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且电子带负电荷,故该粒子是阴离子。

三、科学探究题

26.(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常见的基本粒子,它们的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粒子体积大小有没有差异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鸡蛋膜有极其微小的孔隙。

【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向5个鸡蛋壳内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放入盛有蒸储水的小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鸡蛋壳,

再向小烧杯中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实验。

带膜的鸡蛋壳T'

下端去壳留膜I也上I以蒸憎水

实验编号©②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