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原产地业务知识_第1页
第二部分-原产地业务知识_第2页
第二部分-原产地业务知识_第3页
第二部分-原产地业务知识_第4页
第二部分-原产地业务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原产地业务知识第二部分原产地业务知识PAGE110PAGE109第二部分原产地业务知识

原产地证书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原产地证书是各国根据相关的原产地规则签发的证明商品原产地,即货物的生产或制造地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是商品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护照”,证明商品的经济国籍。它是进口国对进口货物确定税率待遇,进行进口贸易统计,实行数量限制和控制从特定国家进口的主要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原产地证书是进口国政府实行进口管理和对不同国家产品征收差别关税时需要审查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证明文件。原产地证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确定税率待遇的主要依据现在各国海关都实行多种税率制,在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时,依据原产地证书来确定按何种税率征税,或能否减征或免征。一般地说,订有双边或多边协议的国家,对持有一般原产地证书的货物按正常税率(最惠国税率)征税;普惠制给惠国对持有普惠制产地证的货物,按比正常税率更优惠的普惠制税率征税,实施关税减让;订有区域性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对持有区域性优惠贸易原产地证书的货物按区域性优惠税率征税。2.进行贸易统计的重要依据各国海关都承担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统计的职责。海关统计是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行的国家统计。海关统计对于各国政府研究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制定和调整对外贸易政策,进而影响各国的经济活动,甚至影响国家的外交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原产地证书则是海关籍以对进口货物进行统计的重要依据之一。九十年代初,中美贸易摩擦中出现的所谓“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当时美方坚持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很大,强烈要求中方采取措施,而中方坚持中国不是顺差。经查,中美双方统计出现的差别,主要反映在香港的转口上。我对香港出口卖断后,香港再出具转口证,注明货物的原产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转口到美国,美国则将其统计为从中国进口。1990年香港统计大陆经香港转口到美国的货值约合一百零四点七亿美元,恰好与美国统计的中国顺差数字相仿。然而,这些货物基本上都是来料加工产品,我国从中获得的加工费只有百分之几至百分之十几。可见,在中美贸易中,中国不是“顺差”而是逆差。但由于当时我国的原产地证书签发工作较混乱,在统计数字上难以澄清。3.实施进口数量控制、反倾销、反补贴等外贸管理措施的依据为了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各国政府都或多或少地制定了一些对进口货物的数量实施控制的措施,例如:进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反倾销、反补贴制、政府采购等。在实行这些控制时,首先需确定进口的这批货物是来自哪个国家,然后确定这批货物是否受进口数量限制,是否需要配额、进口许可证、是否需要征反倾销或反补贴税否等。原产地证书为进口国海关具体实施进口国别政策、进口数量限制等提供了证明货物原产地的依据。4.控制从特定国家进口货物,确定准予放行否的依据有些国家出于政治或其他特殊的原因,禁止进口某国生产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原产地证书是有关国家海关确定货物能否获准放行的重要依据。5.证明商品内在品质或结汇的依据对于国家的一些传统商品,原产地证书还在贸易活动中起到证明商品内在品质的作用,以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持有中国浙江原产地证书的丝绸比持有其他国家原产地证书的丝绸更能卖好价。此外,原产地证书还是贸易双方进行交换、结汇的必备单据之一。

关税一、关税的概念关税——是海关代表国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所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它包含下列涵义:1.关税是国家法律形式赋予的,以国家主权原则为依据,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海关行使包括征收关税在内的一切权力,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定关税征收权或滥用关税征收权;2.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出境货物和物品;3.关税是一种流转税。关税是针对货物和物品从一国到另一国的流转而征收的,流转额直接影响关税税额的高低。二、关境关境也称海关境域或关税领域,是指全面实施一个统一的海关法则的领域。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关境与其国境是一致的,即,关境就是国境。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关境与国境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国家内设有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时,其国境则大于关境,因为在其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内,实施的是一个特殊的海关法则。如果一个国家与另一个或数个相邻的国家组成一个关税同盟时,则该国的国境小于关境。此时,关境就等于关税同盟国家国境的总和。在这个统一的大关境内(例如,欧洲联盟),全面实施关税同盟制定的统一的海关法规,成员国间不互征关税,也不互相执行其他海关监管措施。三、关税的特点关税具有一切税赋的基本特征,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其中固定性是指征税的对象和海关之间的义务而言的,而非征税的税率、方式或具体某个商品等。1.强制性。关税的征收以《海关法》及其他有关关税的法律规范为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纳税。对走私、偷漏关税及欠税行为,海关有权强制征收,并依法予以海关行政处罚。2.无偿性。海关征收的关税直接交入国库,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国家不再直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其他酬金。3.固定性。关税是依照法律规定的征收对象和税率计征的,在货物或物品直接进出境之前是否应征税及其税额都是可以预先知道的,海关和纳税义务人都无法改变。当然,这种固定性并不是说关税征收对象和税率是一成不变的,国家有权根据需要修订税法,但修订的税法只对其实施以后的进出境货物、物品有限,一般不具有溯及力。四、关税的种类关税分为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三种,我国对出入境行李物品和邮递物品采取与货物不同的征收办法。1.进口关税进口关税亦称正税,是对入境商品所征收的关税。进口关税是关税中最主要的一种,是执行关税政策的主要手段,在我国财政总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许多商品国内外差价还比较大,因此,加强进口关税征收工作是海关发挥对国民经济宏观监控职能的基本任务。一般来说,对进口税的基本原则是: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国内短缺的原材料、国内不能生产的零部件制订较低的税率;对非国计民生所必需的物品、国内需要保护的行业产品、国内和国外差价大的产品等,制订较高的税率;对生活奢侈品则制订更高的税。2.出口关税出口关税是对商品出口时所征收的关税。目前发达国家大多数没有开征出口税,因为征收后会导致提高本国商品在国外的售价,从而降低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但也有些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仍对某些商品征收出口税,目的在于优先保证国内的重要物资供应,稳定市场,例如,保证本国粮食和原料供应,或调节出口、稳定出口价格。我国为了鼓励出口,对绝大多数出口商品不征收出口关税,但对国内外差价大,国际市场上容量有限,而竞争性强的商品以及少数原料、材料和半制成品征收出口关税。3.行李邮递物品进口税入境人员携带的行李物品以及出入境邮递物品以自用合理数量为基本原则,包括旅途必需品和家庭用品及少量礼品,具有数量零星、品种繁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而且对征收的时间要求较高,一般都是当场征收放行。4.海关征收的其它税费进口货物在海关办理进口手续时,除由海关依照关税规范征收进口关税外,由于货物在国内流转,应该与国内产品等同对待,交纳应征的国内各种税捐。为了简化手续,法律授权海关在货物进口时依法直接征收一些应缴的国内其它税费。目前,我国海关征收的国内其它税费有增值税和消费税等。五、税率税率是各国海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对进口货物课征关税的标准。进口关税税率有许多种,目前主要有四种。即:1.普通税率(GTRate),一般非正式建交或虽已建交但未签订贸易协议,且均未加入某多边贸易协议的国家采用。普通税率是一种歧视性税率,也是最高税率,一般不采用,现仅个别国家对极少数国家的出口商品采用这种税率。普通税率比最惠国税率高出一倍至五倍,甚至高十倍、二十倍,因而,它是带有禁止进口性质的税率。例如:美国与我国于1972年建交,然而,在1979年中美贸易协议正式签订之前,美国按普通税率向我国出口产品征税,其结果是1980年以前中国产品在出口美国时受到很大的限制,有些产品甚至无法出口至美国。2.最惠国税率(MFNRate)亦称协定税率,订有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国家采用,是双向的、互惠性质的税率。现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都适用最惠国税率,因而,最惠国税率即是正常税率。3.普惠制税率(GSPRate)日本称为特惠税率,有的国家称其为发展中国家税率(DCRate),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一种优惠税率,它是在最惠国税率的基础上再进行减免,因而是最低税率,是单向的、非互惠的税率。4.区域性贸易优惠税率(FTA/PTARate)是区域性优惠贸易安排项下的优惠税率,例如,自贸区税率。我国目前与东盟和《亚太贸易协定》成员国之间征收的就是区域性贸易税率。六、征税方法关税征税方法或计税方法国际上大致有四种,即:1.从价税以商品的价格为基准来计征关税,一般用百分比率表示其税率。物价上涨时其对本国的同类商品保护作用大;下降时,保护作用则小。2.从量税或从重税以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面积、体积、规格等计量单位为基准,来计征关税。从量税的保护作用不随货价的升降发生变化,对廉价进口商品的抑制作用较大。3.混合税,亦称复合税即同时采用从价、从量两种计税方法,或以其中的一种为主。4.选择税对一种商品规定从价、从量两种税率,可选择其中一种计收。例如:规定选其高者,此时保护作用大;或规定选其低者,此时保护作用小。现在,国际贸易已进入以质取胜的时代,质高价优商品就有竞争力。从价税已成为上述四种计税方法中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在使用从价税征收进口关税时,最重要的最复杂的问题是海关如何确定货物的征收基准――完税价格,亦称海关价值,以防止有关当事人假报或低报进口货物价格以逃避关税。海关依据国际和国内的有关法律法规,对进出境货物评估其完税价格的工作被称为海关估价。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海关估价准则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代表于1994年4月15日签署的《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七条的协议》。该协议规定了海关估价的规则等。不论是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或选择税,其征税的对象是商品。在国际贸易中,不是以商品名称来确定其征税的税率的,而是根据国际商品分类目录来确定其税金的,这就是H.S.商品编码制度。因此,确定商品的分类对征收关税至关重要。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HS)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TheHarmonizedCommodityDescriptionandCodingSystem,简称HS)是当今国际贸易中应用最广泛、最完整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以其作为编制本国税则的基础。HS是一门科学的、标准的、多用途的商品分类体系和编码体系,广泛地应用于海关征税管理、关税和贸易谈判、贸易统计、进出口贸易申报,检验检疫、国际贸易商品运输以及普惠制签证管理等各个方面。一、HS的结构类:HS将商品分为22大类(Section),其中1-4类为农产品;5-21类为工业品;22类为特殊交易品。章:在各类内,基本上按同一起始原料或同一类型的产品设章(Chapter),共有98章,其中1-24章(1-4类)为农副产品,25-97章(5-21类)为工业品,第98章为特殊交易品,第77章留空作为备用章。品目:在各章内,H.S又按产品的加工程度、产品的基本特征或用途设有品目(Heading)。共有1244个品目(2002年版)。每个品目编有一个四位数的品目号,前两位数字表示该品目所属的章,后两位数字表示该品目在这一章内的顺序号,中间用圆点隔开。例如品目号0902代表第09章的产品(咖啡、茶),02代表09章02顺序号项下的商品,即茶。一个品目号可以代表一种商品,也可以表示一组相关的商品。例如品目号04.09仅代表蜂蜜一种商品,而品目号08.04却代表“鲜的或干的海枣,无花果,菠萝,油梨,艺果”等一组商品子目:在品目中,有部分品目按商品的规格、种类进行细分,下设子目。H.S编码有5264个子目,子目号由六位数字组成,第四位与第五位数字间有一圆点前四位数字表示该商品的品目号。第六位数字为“0”的子目号是一级子目号,第六位数字不是“0”的是二级子目号。如上面提到的09.02还可细分为0902.20(绿茶)和0902.30(红茶)。根据海关合作理事会规定,各国不可以任意修改HS编码,但可根据需要在6位数后添加编码,如中国海关编码为10位数二、H.S的分类原则H.S的分类原则是:按照商品的原料来源,结合加工程度和最终用途以生产部门划分。按照这个原则和系统分类顺序而编排的类、章、品目和子目,对所有国际贸易商品作了详尽的分类。三、HS的法定注释:为了不使人们在商品归类上发生争议,HS还为每个类、章甚至有的品目和子目加了注释,称为“类注释”(SectionNotes),“章注释”(ChapterNotes),“品目注释”(HeadingNotes)和“子目注释”(SubheadingNotes)。这些注释和品目条文一样是确定商品最终归属的依据,被称为法定注释(LegalNotes)。而相对来说,各类、章的标题对商品的归属没有法定的约束力,仅为查阅方面而设。四、HS的归类总则HS在正文前面写入了商品分类的规则,即归类总则(GeneralRulesfortheInterpretationofHarmonizedSystem)。归类总则确立了对整个HS都能适用的分类原则。应用归类总则,就能将产品确切地归入某个品目或子目号,而不会归入看上去似乎值得考虑的另一个编码。与法定注释一样,归类总则是构成HS的三大组成部分的要件之一,它包括6条分规则:规则一各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供查阅方便而设,没有法律效力;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释或章注释确定,如品目条文或类、章注释未具体列明时,按以下规则归类。规则二A款(1):品目条文所列的商品,应包括该项商品的非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时或出口时这些非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本质特征。A款(2):品目条文所列的商品还应包括该项商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规则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在进口或出口时的未装配或为运输方便而拆卸开的商品。B款:品目条文述及的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的混合物或组合物;品目条文述及由一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商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商品。规则三当商品按规则二或由于其他原因,似乎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目时,应按以下规则归类:A款:列明比较具体的品目,优先于列明一般的品目B款:有关商品若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应按赋予其本质特征的材料、物质归类。C款:当商品不能按规则三A款或B款归类时,归类于可同等考虑的品目中的最后一个品目,即品目号最大的品目。规则四按照上述规则不能归类的商品,应当归类于与其最类似的商品所适用的品目中。规则五包装物品的归类:特制包装—与货物一并归类用于包装此类货物的—与货物一并归类贵重包装—单独归类可反复使用的包装—单独归类规则六关于子目的归类原则:将商品归类品目中的某子目时,必须按照子目条文、有关子目注释及作相应调整的上述规则归类。这样的归类方法具有法律效力,但只有同一级子目才是可比的。

原产地规则一、货物原产地的概念原产(Origin)的原意是指来源、由来;货物的原产地是指货物或产品的来源地,即产品的生产地、制造地。国际贸易货物的原产地是指作为商品而进入国际贸易流通的货物的原产国或原产地区,即对货物进行了最后的实质性加工的国家或地区。因此,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是最被广泛采用的原产地界定范围。二、货物原产地的判定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国际分工日益细化,产品科技含量日趋上升,一个产品的组合成份和制造工序越来越多的来自或在几个国家和地区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该产品的原产国就成为一个较复杂的技术性问题。作为国际贸易货物的原产地,只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某一货物的原产地既是这个国家或地区,又是那个国家或地区,即使它的生产制造过程经历了数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以最后一个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国家或地区作为多国加工产品“经济国籍”的原则,即经一个以上国家加工、制造的产品的原产地为最后一个对该产品实施实质性改变的国家。三、确定货物原产地的作用随着商品的流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货物的原产地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这是因为商品的原产地身份与该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应享受的待遇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在实行差别关税待遇的国家,货物的原产地是决定货物是否享受一定关税待遇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采取禁运、反倾销、进出口配额、贸易制裁、联合抵制、卫生检疫管制、外汇管制等贸易措施的国家中,只有在对进口货物的原产地做出准确的判定时,其贸易措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很多国家不仅要求本国生产的产品须有原产地标准,而且规定进口产品须标明原产地。四、原产地规则原产地规则是各国为了确定贸易中的商品的原产地(即原产国家或地区)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普遍实施的行政命令及措施。原产地规则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法律问题。它是国际贸易的一项重要规则,涉及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利益,体现各国(地区)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地区)确定货物的真正的生产或制造地,以及发放原产地证的法律依据。简而言之,它是确定商品原产于哪一个国家(地区),即确定商品“国籍”的规则。随着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家间的贸易协议(双边的或多边的)日益增多,各种关税优惠政策和其它优惠政策随之产生,一国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同类商品按不同的关税税率征税,实施区别待遇政策。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消费者的利益和(或)生产者的利益,规定进口商品必须载有或加贴原产国的标记,某些进口商品必须受到贸易管理措施(如配额等)的限制,海关对此原产地标记和(或)贸易管理措施等实施监管。而监管的前提是首先要确定货物的原产国(地区),这也需要有一个规则来规范商品原产地的认定工作。这就是原产地规则。同时,由于国际竞争的加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而这些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又是与原产地的认定紧密相连的。这样,原产地规则不仅仅是一个较复杂的技术性问题,而且可被用作一种特殊的贸易保护措施,起到一种特殊的、隐蔽的和巧妙的贸易保护作用。在当前关税普遍下降,关税壁垒作用日益减弱的情况下,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盛行,如同技术壁垒、贸易数量限制等非关税壁垒一样,原产地规则已成为各国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增加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发展对外贸易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同时,原产地规则也成为规避进口国贸易管理措施(如数量限制、反倾销等)和反规避的“武器”。五、原产地规则类别尽管目前世界上包括一些国家集团在内的各国的原产地规则各不相同,但就总体而言,世贸组织将原产地规则归纳为两大类:1.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是指确定商品能否享受进口国正常待遇(即关贸总协定第一条第一款中所述的一般最惠国待遇)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它包括所有适用于非优惠性商业政策、措施的原产地规则;适用于实施最惠国待遇、原产地标记、进出口数量限制、反补贴和反倾销的原产地规则;适用于政府采购和贸易统计用的原产地规则等。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是签发可使签证商品享受进口国正常待遇法律依据。自1995年开始,世界贸易组织正在按照《原产地规则协议》的要求进行全球性原产地规则的协调工作,世贸组织协调的原产地规则仅指非优惠性的原产地规则。2.优惠性原产地规则优惠性原产地规则是指确定商品能否享受较进口国正常待遇(即一般最惠国待遇)更为优惠或特殊的优惠待遇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它包括所有适用于实施超出最惠国待遇之外的契约性的或区域自治性贸易体制的原产地规则。优惠性原产地规则是签发可使签证商品享受进口国特殊优惠关税待遇(如普惠制待遇,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内的互惠待遇等)的原产地证的法律依据。例如:普惠制原产地规则、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东南亚联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和加拿大-澳大利亚贸易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等。六、原产地标准原产地规则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原产地标准,二是直运规则,三是书面证明(原产地证明书)原产地标准是对原产品的定义。原产地标准把原产品分为两大类:一是完全原产品(完全获得产品),即全部使用本国的原料、零部件,完全由出口成员国生产、制造的产品,二是含有非原产成份但已经过实质性改变的产品(非完全获得或生产产品)。完全获得产品——是指在一国领土、海床生长、收获、捕获、捕捞和开采的植物、活动物、水产品和矿产品;由一国船只从海里获取的海产品;在一国收集的只能供回收原料用的废物和在一国生产、制造过程中所得的废物和废料;以及完全由上述产品加工制造所得的产品。非完全获得产品——是指完全或部分地使用非原产原料或零部件制得的产品,这些非原产成份已经经过了实施性改变。实质性改变是非完全获得产品取得原产品资格的必要条件,它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地使用了非原产(包括原产地不明的)原料或零件,这些原料或零件在出口国经过充分加工或制作,其性质和特征达到了实质性改变的程度,此时,这种非完全获得产品应被视作该出口国的原产品。衡量实质性改变的标准:1.税目号改变标准税目号改变标准又称协调制编码改变标准,它是根据制成品中所包含的非原产成份的税目号在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改变与否来确定是否经历了实质性改变的原产地判定标准。如果非原产成份的税目号不同于制成品的税目号,即税目号发生了变化,该制成品的原产国应判定为使非原产成份的税目号得以改变的制成品的加工、生产国。如果非原产成份的税目号与制成品的税目号相同,即税目号没有发生变化,该制成品的原产国应判定为非原产成份的生产国而不是该制成品的最终加工、生产国,因为该最终加工、生产国在生产过程中未能使进口成份的税目号得以改变。这种税目号改变可以是四位数级税目号的改变,也可是五位数级、六位数级编码(子目号)或更多位数级编码的改变,具体规定因国家和产品而异,各不相同。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海关税则都是按照《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HS)编制的,所以此规定又称“HS”税目号改变规则。HS税目号改变规则有时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因为协调制度税目号并不是为各国政府确定产品的原产地而专门设制的,且各国海关的税则目录经常要调整。往往在有些情况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其进口成份的税目号虽已经改变了,但进口的原料、零部件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并没有达到实质性改变的程度;或者是其进口成份的税目号虽然没有改变,但制成品中所包含的进口成份已经经历了实质性改造。这就需要设定其它原产地判定标准作为补充。2.百分比标准百分比标准又称增值标准,是根据产品中所含的本国成份或进口成份占产品价值的百分比来确定该产品原产地的判定标准。例如,新加坡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规定:一般而言,如产品用进口原料制得,则该产品出厂价中必须有至少25%的当地含量(本国成份)当地含量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当地原材料、直接劳务及管理费用。又如:新西兰普惠制原产地规则规定:产品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必须在该国完成;由一个或多个发展中国家以及新西兰生产的原料或劳务的价值不得低于该产品工厂成本价的50%。3.加工工序标准加工工序标准是指依据产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是否经历了特定的加工、生产工序来确定其原产国的标准。实施加工标准的国家在其原产地规则中都列有详细的特定的加工工序清单,具体规定哪些产品必须经过哪些特定的加工工序才能获得原产地资格。对于这些产品,这些特定的加工工序的完成国即是该产品的原产国。4.简单的、不充分的加工或处理许多国家在其原产地规则中都列有不能使产品具有原产地资格的简单加工、不充分加工或处理的清单,规定对产品进行清洗、筛选、挑选、简单的混合、包装、拼装、分装、加标签、标记和简单的装配、组装等都视作简单的加工、不充分的加工或处理,无论其是否发生税目号改变,不能使产品获得原产地资格。简单加工标准是对上述原产地标准的重要补充,带有兜底条款的性质。七、直运规则直运规则的基本概念是:出口国的产品必须从该国直接运至进口国。但是,由于地理的原因或运输的需要,也允许货物经过第三国领土,不管是否在过境国转换运输工具或暂存货栈,其条件是:货物一直处于该过境国海关的监督下,未投入当地市场销售或交付当地使用,以及除卸装和为使货物保持良好状态而做的必要处理外,未在那里进行过任何再加工。八、原产地证书原产地证明书是各国根据相关的原产地规则签发的证明商品原产地,即货物的生产或制造地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是商品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护照”,证明商品的经济国籍。它是进口国对进口货物确定税率待遇,进口贸易统计,实行数量限制和控制从特定国家进口的主要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原产地证书是进口国政府实行进口管理和对不同国家产品征收差别关税时需要审查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证明文件。九、WTO《原产地规则协议》原产地规则是当今国际贸易的一项重要政策。然而,它有一个发展过程。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研究、探讨以至于统一原产地规则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围绕着原产地规则问题,关贸总协定作了长期的努力,并于1994年4月十、我国非优惠原产地规则WTO虽然已有《原产地规则协议》这个制定原产地规则的框架,但国际上统一的WTO《协调非优惠原产地规则》尚未协调完毕。在此之前,WTO各成员可以制定、实施各自的确定原产地的具体标准。以往,我国对进、出口货物原产地的认定,分别依据1986年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进口货物原产地的暂行规定》和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两者立法层级不一致,前者属于部门规章,后者属于行政管理法规,进口、出口分离,已不适应形势需要。为此我国于200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明确规定了原产地判定的基本原则:“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参与生产的货物,以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地区)为原产地。”。同时,条例细化了完全在一个国家获得的货物的具体范围,明确了实质性改变的认定标准:以税则归类改变为基本标准;税则归类改变不能反映实质性改变的,以从价百分比、制造或者加工工序等为补充标准。条例明确规定:“世界贸易组织《协调非优惠原产地规则》实施前,确定进出口货物原产地实质性改变的具体标准,由海关总署会同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普遍优惠制度(GeneralizedSystemsofPreference)一、普惠制概念普遍优惠制度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某些初级产品)一种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它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经过多年的努力争取得来的,与关贸总协定有着密切的联系。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Nations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简称贸发会——UNCATD)在日内瓦召开。会上,77个发展中国家(即现在的77国集团)发表了联合宣言,提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应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取消或减少关税,以使他们的产品处于较有利的竞争地位,能较多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对此,与会的发达国家以实施普遍优惠制会破坏国际贸易中最惠国待遇的原则为由,而加以拒绝。经过几年的努力,直至1970年10月,联合国贸发理事会第四届特别会议作出了第75(S-VI)号决议,决定由各个发达国家制定各自的普惠制方案,对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惠制待遇。1971年7月1日二、给惠国名单目前世界上有40个发达国家(给惠国)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普惠制待遇。他们是欧洲联盟27个成员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希腊、丹麦、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芬兰、奥地利、塞浦路斯、马耳他、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瑞士、列支敦士登、挪威、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土耳其和美国,其中美国不给中国普惠制待遇。三、普惠制的作用普惠制的作用,是通过关税削减产生的价格影响来实现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享受普惠制关税减免后,进入国际市场就有了价格竞争优势。自普惠制实施以来,世界上约有170余个国家和地区享受了普惠制的优惠待遇。他们积极利用普惠制扩大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加速国民经济增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亚洲新加坡、香港、韩国、和台湾基本上都是20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的,正值实施普惠制的第一个十年阶段。根据联合国的有关资料,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进口,1978年比1976年增长14倍,由10亿美元增长到150亿美元。1980年与1976年相比,经合发组织从受惠国进口总值增加了54.8%,列入普惠制项下可以享受优惠的进口额增加了112.7%,受惠国实际享受优惠额增加了132.1%。这说明普惠制优惠进口是发达国家从受惠国进口总值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普惠制优惠进口的增幅大大超过了进口总值的增幅。四、普惠制方案普惠制方案是各给惠国政府或国家集团(例如欧洲联盟)根据普惠制的原则、目标,结合本国的国情所制定的具体的普惠制实施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地以政府法令的形式公布。现在,世界上有40个给惠国实施了14个普惠制方案,其中欧盟27个成员国执行一个共同的普惠制方案。普惠制方案一般由六个基本要素组成:1.给惠产品的范围各给惠方案中都列有给惠产品清单或排除产品清单。凡列入给惠产品清单(即肯定清单)的产品,只要符合方案中的有关规定都可以享受普惠制待遇;凡列入排除产品清单(即“否定清单”)的产品,均不能享受普惠制待遇。一般地说,对农产品列出给惠清单。这是因为各给惠国对本国农业生产采取比较严格的保护措施,只对部分选定的农产品给惠。对工业产品则列出排除清单,因为大部分工业产品被列入给惠产品范围,只有少数工业品——主要是敏感性产品以及那些直接影响给惠国本国就业的产品,如某些纺织品、鞋类、皮革制品、石油化工产品等被排除在外。手工艺品一般都被列入给惠产品范围。2.关税削减幅度关税削减幅度——系指普惠制税率与最惠国税率的差幅,即受惠国的某项产品享受普惠制待遇后可以少缴纳关税的程度,也称普惠制优惠幅度。例如:某给惠国进口商进口某项产品时,最惠国税率为10%,普惠制税率为5%,则关税削减幅度为5%,即减半税;若普惠制税率为免税(即“0”,又称零关税),则关税削减幅度为10%。一般地说,大多数给惠国对农产品实行减税,且优惠差幅较小;对工业品则免税较多,且优惠差幅较大。3.保护措施各给惠国为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避免普惠制优惠进口过多而对其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在各自的普惠制方案中都订有保护措施,且有的保护措施非常严格。保护措施有四大类:例外条款、预定限额、竞争需要标准和毕业条款。(1)例外条款例外条款又称免责条款,即在特定条件下可免除给惠国所承担的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关税优惠待遇的责任。例外条款出自于关贸总协定文本第十九条,它规定当给惠国从受惠国优惠进口某项产品的数量增加到对该给惠国本国的相同产品或同类产品的生产者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时,该给惠国保留对该项产品完全取消或部分取消享受关税优惠待遇的权利。(2)预定限额预定限额——是给惠国根据本国和受惠国经济及贸易情况,预先统一或个别地根据一定比例规定在一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某项产品优惠进口的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将可能或立即停止关税优惠待遇。预定限额包括最高限额、关税配额、固定免税限额、固定减税限额和国家最大额度等。(3)竞争需要标准又称竞争需要排除条款。这是美国采用的保护措施。其规定是:如果在同一个日历年度内,来自某一受惠国(或地区)的某项产品的优惠进口总额超过美国政府预先确定的竞争需要限额或超过美国进口该项产品总额的50%,则取消下一年度该受惠国该项产品的优惠待遇。因竞争需要标准而被取消优惠待遇的产品,如果年进口额降至上述限额之下,则在下一年度恢复其优惠进口待遇。(4)毕业条款毕业条款——是美国自1981年4月1日起采用的一种类似免责条款的保护措施,即当某个受惠国或该受惠国的某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时,就取消该受惠国或该受惠国该项产品享受优惠关税的资格,称之为“毕业”。前者是“国家毕业”,后者是“产品毕业”。4.原产地规则为了实现普惠制的三项目标,确保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至给惠国时享受减免关税优惠待遇,防止非受惠国的产品利用普惠制享受优惠待遇扰乱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各给惠国都制定了详尽的严格的普惠制原产地规则。5.受惠国家和地区受惠国家和地区——各给惠国的普惠制方案中都列有受惠国家和地区的名单,就普惠制的概念而言,统称为受惠国。各给惠国根据各自的政治、经济政策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选择其受惠国,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客观的政治、经济标准,一些发展中国家被某些给惠国或某个给惠国排除在受惠国(地区)名单之外,受到歧视。6.有效期根据联合国贸易会议决议,普惠制的实施期限以十年为一个阶段。现在普惠制的给惠方案都已进入第四个十年实施阶段。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贸易的发展,给惠国在其普惠制实施期限内每年或数年不定期地公布其修改的内容。各个给惠方案的有效期自方案生效之日起算。

普惠制原产地规则普惠制原产地规则是各给惠国关于受惠国出口产品享受普惠制待遇必备条件的规定。它是普惠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核心。为了确保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的好处仅给予在发展中国家生产、收获和制造,并从发展中国家出运的产品,各给惠国都制订了详细的原产地规则。原于第三国的产品,如果仅在受惠国内进行简单加工或仅经受惠国转运,是没有资格享受普惠制待遇的。普惠制原产地规则是衡量受惠国出口产品是否取得普惠制的原产地资格,能否享受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的标准。普惠制原产地规则包括三个部分:原产地标准、直运规则和书面证明。一、原产地标准普惠制原产地标准是各给惠国分别对原产品概念所下的定义。原产地标准把原产品分为两大类:一是完全原产品;二是含有非原产成份但已经过实质性改造的产品。1.完全原产品完全原产品系指全部使用本国产的原料、零部件,完全由本国生产制造的产品。2.非完全原产品系指全部或部分地使用进口(包括原产地不明)原料或零部件生产、制造的产品,这些原料、零部件在受惠国经过充分加工或制造,其外表、性质和特征达到了实质性改造、改变的程度,此时,这种含有非原产成份的产品应视作该受惠国的原产品。“实质性改造”是含有非原产成份产品取得原产品资格的必要条件,但各给惠国衡量的标准不同,有加工标准和百分比标准两种。(1)加工标准(税则号改变标准、加工工序标准、补充百分比标准)根据加工制成品中进口成份的HS税目号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变化与否来确定其是否经过实质性改造的标准,称为加工标准,简称税目号改变规则。但是,HS其中任何一位数字的变化与否并不能在所有情况下都反映出进口成份是否经过实质性改造,采用加工标准的国家都又规定了某些附加的加工条件作为这一普遍规则的例外,并汇编成《可使制成品取得原产品资格的加工工序清单》,简称《加工工序清单》,附于有关给惠国的给惠方案之后。采用加工标准的给惠国共有32个,他们是欧盟27个成员国、瑞士、列支敦士登、挪威、日本和土耳其,其中欧盟27个成员国执行一个共同的加工清单。这32个给惠国都给予中国普惠制优惠待遇。(2)百分比标准百分比标准是根据进口成份(或本国成份)占制成品价值的百分比率来确定其是否经过实质性改造的标准。采用百分比标准的国家有8个,即: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但是,它们具体的百分比要求各不相同。澳大利亚、新西兰规定:产品的最后加工工序应在受惠国内完成;本国成份的价值不得小于产品出厂成本的50%。本国成份价值是指该受惠国、其它受惠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提供的原料、零部件和劳务价值。加拿大规定:进口成份价值不得超过包装完毕待运加拿大的产品出厂价的40%。进口成份价值是指非原产于该受惠国、非原产于其它受惠国、非原产于加拿大的原料、零部件的海关价值和在该受惠国内可查明的最先用以支付来源不明原料、零部件的价格。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规定:进口成份价值不得超过产品离岸价格(出口价)的50%。进口成份价值是指非原产于该受惠国、非原产于其它受惠国、非原产于有关进口国以及来源不明的原料、零部件的海关价值。3、给惠国成份一些给惠国规定,受惠国从该给惠国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加工成产品后再出口到该给惠国时,这些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称为给惠国成份。在确定产品的原产地资格时,给惠国成份不作为进口成份,而作为该受惠国的本国成份考虑。目前,在对我国优惠的给惠国中,实行给惠国成份的国家有:欧盟27国、瑞士、挪威、土耳其、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斯。对于给惠国成分的利用,大多数给惠国不要求受惠国签证机关提供其它证明。但日本规定,当使用了从日本进口的成份时,签证机关还需要签发一份《从日本进口原料证书》,作为普惠制产地证格式A的附件。另外,日本还规定,对部分皮革、人造革制品、毛皮制品、编结材料制品、纺织品、鞋类、帽类、玩具类、旅行用品等,给惠国成份不适用。欧盟规定,当受惠商品采用给惠国成份时,FORMA证书第四栏应加注“ECCUMMULATION”字样。在签发FORMA证书时,应参照欧盟成员国海关签发的欧洲一号流动证书(MOVEMENTCERTIFICATEEUR.1)或欧盟成员国出口商的发票声明。发票声明用语如下:InvoicedeclarationTheexporteroftheproductscoveredbythisdocument(customsauthorizationNo.…)declaresthat,exceptwhereotherwiseclearlyindicated,theseproductsareof…preferentialoriginaccordingtorulesoforiginoftheGeneralizedSystemofPreferenceoftheEuropeanCommunity.(placeanddate)(Signatureoftheexporter;inadditionthenameofthepersonsigningthedeclarationhastobeindicatedinclearscript)最近,欧盟的给惠国成分的适用范围已扩大到瑞士和挪威,条件是:①上述给惠国对该产品给予普惠制待遇;②上述给惠国对该产品采用的原产地概念的定义与欧盟的一致;③该产品直接从挪威或瑞士出口到受惠国;④该产品在受惠国经过加工或制造,且程度超出不充分成分加工的范围;⑤挪威和瑞士对欧盟的产品给予相同的待遇;⑥农产品除外。相应地,FORMA证书第四栏应加注“NORWAYCUMMULATION”、“SWITZERLANDCUMMULATION”字样。在签发FORMA证书时,应参照瑞士海关或挪威海关签发的欧洲一号流动证书(MOVEMENTCERTIFICATEEUR.1)或瑞士或挪威出口商的发票声明。挪威的给惠方案也有类似的规定。瑞士的给惠国成份包括原产于欧盟和挪威的材料,但仅限于HS25-97章的工业产品。4、原产地累计原产地累计的基本概念是:在确定受惠国产品原产地资格时,把若干个或所有受惠国(地区)视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区域。在这个统一的经济区域内采用的原料,生产、加工产品时所得的增值,可以视为受惠国的本国成份加以累计。原产地累计,可分为全球性原产地累计和区域性原产地累计。全球性原产地累计是指在实施原产地累计时,把世界上所有的受惠国(地区)视为一个整体,产品中所含的任何一个受惠国(地区)的原材料或劳务的价值,都可视为出口受惠国的本国成份加以累计。区域性原产地累计,则是把若干个受惠国(地区)视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区域,它们之间的原料和劳务的价值可互相累计。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实行全球性原产地累计,这对我国产品享受这些国家的普惠制待遇十分有利,我们从其它受惠国非原产原材料、零部件加工成产品,向这些给惠国出口时,仍可享受普惠制减免关税的待遇。其它给惠国实行区域性原产地累计,对我国不适用。5、简单不充分加工或处理含有非原产成份的产品在出口受惠国内仅仅经过了下述一项或数项简单的、轻度的加工或处理,均不能获得该受惠国原产的资格,不能享受普惠制优惠待遇,不管其HS税目号是否发生变化:①为使产品在储存、运输中保持完好状态所进行的作业(通风、晾晒、干燥、冷藏、充气、用二氧化硫或其它溶液处理、清除损坏部分等);②除尘、筛选、分类、分级、搭配、洗涤、简单切割等;③更换运输包装,货物的分批或并批;④简单的装瓶、装袋、装箱、装盒、固定在纸板或木板上等类似的简单包装业务;⑤在产品或其包装上刷贴标记,加标签或其它识别标志;⑥产品的简单混合,不论是否属于同一类产品,只要是由非原产产品混合组成,就不具备原产资格;⑦产品零部件的简单装配或组装;⑧许多给惠国还规定对动物的屠宰是不充分的加工和制作。二、直运规则直接运输规则的基本概念是,受惠国的原产品必须从该受惠国直接运至进口给惠国。但是,由于地理的原因或运输的需要,也允许货物经过产品原产国以外的第三国(地区)的领土,不管是否在过境地转换运输工具或暂存于仓库,其条件是:①货物一直处于过境地海关的监督之下;②未投入当地市场销售或交付当地使用;③除装卸和为使货物保持良好状态而作的必要处理外,未经任何再加工。直运规则与产品原产地并无直接联系,但它是一个必要的技术手段,以确保运至进口给惠国的产品就是出口受惠国发运的产品,避免在运输途中可能进行的再加工或被调包。加拿大政府于1982年4月正式通过一项对中国放松直运规则的享受普惠制待遇,但必须符合两项条件:①产品必须是中国原产,并持有中国签发的FORMA证书及海关发票,这些单证随货物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②产品应从香港直接运至加拿大港口,送加方收货人。经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协商,中国出口至欧盟成员国的货物在香港转运时,香港中间商应持已签发的中国FORMA证书,向香港中国检验有限公司申请签发“未再加工证明”,但已持有中国境内签发的提单的,可不受此约束。这一规定从1996年其它给惠国对中国出口经过香港转运或转口的商品,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从而使我国出口商品经港转运这一做法一直未获得可靠的法律依据。三、书面证明凡受惠国要求享受普惠制优惠待遇的出口商品,均须持有能证明其符合有关给惠国普惠制原产地标准的普惠制原产地证书和能证明其符合有关给惠国普惠制直运规则的证明文件。只有当这些证明文件提交给惠国海关且符合有关给惠国的要求时,这些商品才可减、免关税,否则尽管商品是出口受惠国的原产品且符合直运规则,仍然不能减、免关税。因此,书面证明也是普惠制原产地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惠制原产地证明书格式A的全称是:《普遍优惠制原产地证明书(申报与证明联合)格式A》,英文为:GENERALIZEDSYSTEMOFPREFERENCESCERTIFICATEOFORIGIN(COMBINEDDECLARATIONANDCERTIFICATE)FORMA,它是受惠国的原产品出口到给惠国时,产品享受普惠制关税减免待遇时必备的凭证。格式A证书相当于一种有价证券,因而贸发会议优惠特委会规定,仅证书的正本有效。四、国际行政合作国际贸易中原产地领域的行政合作是指:为确保货物贸易中的货物的真实原产地,以及为使原产地证书能得到正确、有效的使用而进行的政府间相互合作。行政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1.注册备案制度受惠国应将在其领土内授权签发普惠制证书的政府当局(官方签证机构)的名称、地址、授权的签证人员签名样本和签证印鉴的样本向欧盟委员会注册备案,欧盟委员会则把这些资料送至各成员国的海关当局。2.原产地调查制度原产地调查是为了核实原产地证明书及其产品是否符合享受优惠关税待遇的条件而进行的调查,它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受惠国签证机构对货物的出口前核查,二是进口国海关对货物在进口后的核查,核查的方式有例行查询和专题查询,核查的时间可以是在货物进口报关时核查,也可以在进口国海关对证书的真实性或有关产品的真实原产地产生怀疑时进行事后核查。为做好行政合作,受惠国的签证机构在收到给惠国海关的调查函后,应尽快进行调查,准确拟写答复函,并在规定的时限内答复对方。此外,签证机构应当将有关的出口单证及产地证副本至少保存三年备查。

欧盟2014-2023年普惠制新方案特点2012年10月25日,欧盟议会和委员会发布第978/2012号条例,该条例实施一个新的普惠制方案,该方案自2012年11月20日开始实行,其中的关税优惠安排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方案有效期为2023年12月31日止。欧盟委员会2004年7月7日致欧盟理事会、欧州议会和欧盟经济与社会委员会的通告,名为“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2006年至2015年10年期欧盟普惠制的功能”,提出了2006年至2015年普惠制方案实施的指导方针。新方案在与现行方案的指导方针一致的前提下,有了一些新变化,新方案的主要特点如下:1.关税优惠不变。与现行方案一致,新方案也由一个一般安排和两个特殊安排组成。一般安排给予所有发展需求一致并在同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一般安排中,农产品以外的非敏感产品的共同海关税则关税应当完全免除,敏感产品从价税应降低3.5个百分点,第S-11a至S-11b项下的产品(面料和服装类产品)则降低百分之二十。如某批进口货物按从价税少于等于1%或以从量税计少于等于2欧元,则免于征税。特殊安排包括针对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管理的特殊鼓励安排和针对最不发达国家的特别安排。在新方案中,对于享受第二个特殊安排的国家,引入一个新的概念:EBA受惠国。EBA意为:除武器以外的任何物品。也就是说,享受针对最不发达国家特殊安排的国家,其原产品除武器外,均享受零关税零配额的优惠。2.受惠国数量大幅减少。根据新方案,可享受一般优惠安排的国家由现行方案的153个减少为89个,我国仍在受惠国清单内。现在可以享受优惠的64个国家被排除在关税优惠之外,其中包括了俄罗斯。根据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俄罗斯是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欧盟则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主要产品是原料,特别是石油类和天然气,这些在现行方案中均可享受零关税品。印度、泰国等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家仍留在受惠清单内。在现行方案中,白俄罗斯和缅甸由于政治原因被暂时撤销优惠安排,在新方案中,缅甸的关税优惠仍被暂时撤销,白俄罗斯则被剔除出受惠清单,不再享受普惠制优惠。3.敏感产品有微调。享受一般安排和特殊安排优惠待遇的产品均分为敏感产品和非敏感产品,在新方案中,敏感产品和敏感产品清单总体与现行方案保持一致并有一定微调。产品毕业后,我国能享受欧盟普惠制待遇的产品仅剩第一类至第五类的动植物及其制品、食品、25及27章的化工品。经过调整后,第一类至第五类的产品由现行方案的212项调整为新方案中的204项,其中非敏感产品由现行方案中的35项调整为新方案中的38项,敏感产品的比重降低了2.12个百分点。4.实施新方案的条例内容更详尽,条款更清晰。现行方案的实施条例共有32个条款,而新方案的条例增加为42个条款,相比现行条例,新条例在内容上更详实,解释上更具体。例如在背景条款中增加欧盟的共同商业政策的设定原则:欧洲联盟合约第二十一条,即欧盟议会、委员会、理事会以及总统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的咨询、建议和制衡原则。在新条例第二条中,详尽地解释了普惠制、受惠国、EBA受惠国、有效实施等12个核心概念,而在现行条例中,只有共同海关税则等三个名词的解释。因此,新方案更容易理解和查询,在实施上也提供了便利。自贸区概论一、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当前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区域经济合作泛指国际上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开展的各种政府间的经济合作活动。区域经贸安排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其核心是通过取消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促进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实现区内经济的共同发展。实现货物贸易的自由化是区域经贸安排的核心内容。根据成员之间合作水平的不同,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区域经贸安排可以分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同盟五种类型,他们依次构成区域贸易安排的不同阶段。1.优惠贸易安排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TradeArrangement,PTA)是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较为初级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具体做法是,各成员通过签订协定,相互对全部或部分货物贸易给予一定程度的关税优惠。我国参加的《亚太贸易协定》就是这样一种优惠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FTA)是区域贸易安排的主要形式,它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涵盖所有成员全部关税领土的“特定区域”(Area)。自贸区的每个成员对区外的贸易伙伴仍保留各自的关税。传统意义上的自贸区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争端解决机制等。随着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自贸区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除上述内容外,当今自贸区还包括服务贸易、贸易投资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贸易救济、透明度、知识产权、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等内容。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sUnion)是比自由贸易区更为高级的一种区域贸易安排形式,它要求签订协定的成员不仅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同时还对区外国家或经济体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拉美的南方共同市场就是比较典型的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共同市场(CommonMarket)则是比关税同盟更高层次的区域贸易安排形式。共同市场内部不仅实现了货物、服务、投资的自由流动,而且实现了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劳动力市场相互开放,货币政策、经济政策也逐步趋同。共同市场协调成员之间的对外经济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各成员之间在对外经贸政策方面的差异,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实体。欧盟是目前最为典型的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经济同盟(EconomicUnion)是区域贸易安排的最高形式。它包括各成员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体化。在这一阶段,区内各成员相互取消货物贸易的障碍,实现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并在经济、金融、财政和社会等方面实行统一的政策。欧盟已具备经济同盟的雏形。二、自贸区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自由贸易区协定与WTO多边贸易协定的关系体现为:1.区域性与全球性自由贸易区是区域性的,2个以上国家即可建立自贸区,其达成的协议范围小,谈判相对简单,具有方便、灵活、快捷、见效快等特征,并具有同时与不同对象国签署的好处;WTO是全球性的,谈成的结果所有成员适用,效果好,但众口难调,谈判时间长。在多边贸易谈判屡遭挫折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自由贸易区就成为一些贸易大国热衷的和重要的选择,甚至在东亚和拉美等地区也出现这种情况。自由贸易区和WTO多边贸易体制所追求的目标都是贸易自由化,但由于所推动的层面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大不一样。从某个角度来说,自贸区是追求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阶段性选择。1.贸易条件优于WTO首先,在货物贸易上自由贸易区开放的程度超越了WTO成员国之间的协议范围。自由贸易区的原则是在一定时期内将90%的产品的关税降到零,实现自由贸易的最大化和最快化。其次,自由贸易协定涵盖的内容广于WTO多边贸易协定。近年来,自由贸易区涵盖的内容日益广泛,不仅包括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还包括了环境标准、投资、农业、竞争政策等敏感领域的各种内容,已经成为WTO多边贸易自由化,以及进行更深入的经济统一的试验场。2.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一种例外自由贸易区从法律上讲是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一种例外。最惠国待遇原则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是成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但在一种情况下,WTO规则允许成员背离最惠国待遇原则,即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成员之间相互给予的贸易优惠待遇,可以不受其与区外成员签署的双边或者多边的最惠国待遇的制约,无须对区外国家或地区实行同样的待遇。WTO有关区域贸易的规则包括:关贸总协定(GATT)第24条及关于解释第24条的谅解、授权条款和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经济一体化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第5条。其中GATT第24条是区域贸易安排规则的起源和核心。三、当前世界自贸区发展情况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以自贸区为主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目前向WTO通报并仍然生效的自贸区已超过300个,其中80%是近10年出现的。据WTO专家估计,全球贸易50%以上发生在各个区域集团内部,以优于WTO最惠国待遇的条件进行。这对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不顺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把经贸政策的重点从WTO转向自贸区。2007年以来,还出现了一批“重量级”的自贸协定和自贸构想,比如美国-韩国自贸协定,日本-东盟经济合作协定、跨大西洋自贸区(欧盟-北美统一市场)倡议等。全球自贸区的迅猛发展,对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四、自贸区对世界贸易的影响1.“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主要指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由于交易成本下降和贸易限制取消,导致本国内高成本产品被区域内其他成员低成本商品所替代以及过去受到对方数量和高关税限制的本国低成本商品出口扩大,从而给区域内进出口双方带来更多贸易机会和经济利益。2.“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原有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由于区域内交易成本的降低可能被区域内成员之间的贸易所取代。以北美自贸区(NAFTA)为例,1994年建立,当年美国和墨西哥贸易额增长均达20%以上,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额的增长也在10%以上。1995年墨西哥输美纺织品服装增长50%,其中服装增长了70%以上。在美国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纺织品和成衣中,约90%受惠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3.对吸收直接投资产生积极作用一是因为多数情况下自贸协定本身包括了促进相互投资的内容,有利于区域内的资本要素流动。二是从贸易与投资的关系来看,随着贸易扩大效应的显现,跨境投资活动也会增加。三是由于区域内商品跨境流通成本降低,区域外企业在区域内投资生产的产品有利于进入整个区域市场。

我国商建自由贸易区基本情况一、我国商建自由贸易区基本情况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新战略。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是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双边关系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出口企业走市场多元化之路,保持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自2003年以来,我国积极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短短几年内奠定了良好开局。自贸区已经成为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新起点,以及与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平台。目前,中国正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15个自贸区。其中,已经签署了10个自贸协定,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自贸协定,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以及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5个,分别是中国与瑞士、冰岛、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挪威自贸区。同时,中国已经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于2013年内启动。此外,中国还加入了《亚太贸易协定》。二、自贸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1.改善市场推动进出口贸易在自贸协定中,参与各方应将90%以上的产品关税逐步削减到零,其减负、增益的效果是相当可观的。作为进口方的企业,可以凭借我国向自贸伙伴提供的零关税或优惠关税待遇,获得新的进口渠道和更为价廉物美的进口产品;作为出口方的企业,可以凭借自贸伙伴向我国提供的零关税或优惠关税待遇,使其出口产品打入新的市场或扩大原有的市场份额。2.打造出口增长点我国对自贸伙伴出口总量明显扩大。2008年全年,我国对5个自贸伙伴的出同比增长20.9%,出口增速高于同期17.2%平均出口增速。2009年1至4月金融危机期间,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对全球出口总额全部出现负增长。但是,我部分主要产品依靠自贸协定,在各自贸伙伴国需求萎缩、融资困难的情况下,逆势实现了出口增长。在10种主要出口商品中,有7种产品对自贸伙伴出口情况好于对全球出口。3.优化出口结构中国-智利自贸协定实施头两年,我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57%和53%;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72%和34%;机械设备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50%和40%;小轿车在实现零突破的基础上,出口量分别为1950辆和12025辆,长城、奇瑞和哈飞汽车等8个自主品牌的汽车进入智利市场。4.减少和化解贸易摩擦自贸区各方遇有贸易争端,首先考虑取消自贸区优惠待遇,回归WTO最惠国待遇,对摩擦起到缓冲作用。不同的自贸协定对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有不同规定,即使是最宽松的协定,也有事先充分磋商寻求友好解决的规定。例如,中国-智利自贸协定实施后,智未再对我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5.规避技术壁垒在自贸协定中,我与有关国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SPS)方面开展标准互认,加强便利合作,严格限制了技术壁垒的使用。6.企业受益世界500强企业的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利用自贸区原产地证降低了进口商的成本,使之具有更好的价格优势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增加产品的需求量,从而使该公司的滞销产品变为畅销产品,同时由于自贸区原产地证书的优惠性和法律效力,增强了外商经销公司产品的信心,也吸引了发达国家的客户尝试使用公司产品,为公司打入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保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东盟简介东盟是东南亚联盟(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的简称(ASEAN),成立于1967年,面积448万平方公里,人口5.77亿,GDP1.4万亿美元,外汇1.9亿美元,是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东盟有10个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其中,前6个国家加入东盟的时间比较早,是东盟的老成员,经济相对发达;后4个国家是东盟新成员。在我前20大贸易伙伴中,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分别列8、9、15和20位。2010年,东盟跃升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方已从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资源丰富,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铜、铁、铝、钾盐、煤、天然橡胶、棕榈油、木材等。二、中国-东盟自贸区概况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一个拥有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和,涵盖人口最多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它也将成为继欧盟和北美两个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从提议到双方《货物贸易协议》的达成,仅用了四年时间。2000年11月,在中国-东盟第四次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提出倡议,中国与东盟10国就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进行可行性研究,得到了东盟10国领导人的响应。自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磋商、谈判扬帆启航。2002年11月,在中国-东盟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11月,在中国-东盟第八次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定》和《争端解决机制》,并于2005年7月1日开始正式启动实施这一协议,中国和东盟10国相互全面开始降税,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1月,在中国-东盟第十次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服务贸易协定》。2009年8三、中国-东盟自贸区降税安排中国-东盟自2005年7月1日起,正常产品根据降税模式开始全面降税。即对原产于中国和东盟的7000多个税目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以自由贸易区的税率实现彼此货物的通关。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6个东盟老成员国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其中中国对自东盟10个国家进口的91.5%以上的产品实现零关税,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进口的92.49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对中国的平均关税降至中国与六个东盟老成员国之间:产品分“正常1轨产品”、“正常2轨产品”、“敏感产品”和“高敏感产品”,其中占税目号92.49%的“正常1轨产品”2010年1月1日关税降为零;占税目号2.47%的“正常2轨产品”2010年1月1日关税降至5%,2012年1月1日降为零;占税目号3.46%的“一般敏感产品”2012年中国与东盟四个新成员之间:2015年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其中,越南不迟于2009年1月1日、老挝、缅甸不迟于2010年1月1日、柬埔寨不迟于2012年1月1日将正常类税目中50%的税目的关税削减到5四、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国与东盟地缘相邻、文化相通、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促进,为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到2001年的10年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年递增20.4%。超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增长速度,也提高了中国总体进出口的增长速度。东盟连续12年为我国第5大贸易伙伴。2004年1月1日,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当年早期收获产品贸易额增长40%,超过全部产品进出口增长的平均水平。2005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个双赢的制度安排,在充分照顾协定各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市场准入、消除贸易投资壁垒,实现了双方对经济一体化效益的共享。2003-2007年我国与东盟贸易年平均增长30%,高于我总体外贸增速,双方在各自外贸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商品结构逐步优化的特点。2008年,虽受金额危机影响,双边贸易仍达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4%。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双边贸易额为2130亿美元,下同比降7.9%,降幅低于全球13.9%平均水平。2010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为2928亿美元,增长38%。2011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为3629亿美元,增长24%。我国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等方面互补性较强,我国的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机电、化工产品等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东盟的资源性产品有相对优势,这为我国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中国从东盟进口以农产品、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为主,主要有:棕榈油、天然橡胶、原油、热带水果、电子原器件,向东盟出口的主要产品有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五、全国、浙江及杭州地区对东盟出口情况2006-2008年,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分别递增29%、32%和21%,分别高于同期全国总体出口增幅,2009年出口1063亿美元,同比下降7%,降幅低于同期全国总体出口降幅10个百分点。2010年出口1382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11年出口1701亿美元,同比增长23%。2006-2008年,浙江对东盟出口增长分别递增30%、29%和23%,2009年出口80亿美元,同比下降8%,高于全国降幅1个百分点。主要出口产品为:纺织品、高新技术产品、钢材、服装、船舶等。2010年出口110亿美元,同比增长37%。2011年出口147亿美元,同比增长34%。2006-2008年,杭州地区对东盟出口增长分别递增40%、18%和16%,2007、2008两年出口增幅低于全国、全省水平。2009年出口16亿美元,同比下降19%,高于全省降幅11个百分点。主要出口产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高新技术产品、钢材、电话机等。2010年出口20亿美元,同比增长47%。2011年出口26亿美元,同比增长30%。浙江及杭州地区对东盟出口情况分析年出口额(亿美元)占出口比重(%)同比增减(%)全国全省杭州地区全国全省杭州地区全国全省杭州地区200671355157562930402007942711785632291820081141872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