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_第1页
第九章-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_第2页
第九章-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_第3页
第九章-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_第4页
第九章-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3-第九章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查《农业经营制度》)第一节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意义中国的农业发展问题、农民生产生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江泽民主席在二OO一年十一月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来抓,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一语点明要害,因为,农业产业化问题是目前农业经济面临的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它是解决农业及农民系列问题的突破口,这一问题如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解决,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比如,现代农业要求拥有丰富的科技含量、广泛的机械化运作、全面的市场化经济、高效益的品牌效应和强大的产品竞争力等。这些都建立在一定的经济产业化经营基础之上。所以,农业产业化问题不仅是推动农业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且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过程中应首先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它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将产业化问题予以归类划分的话,它实质上是农业经营体制问题即生产方式及经营模式问题。二、利益协调机制三、风险规避机制第二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类型和模式选择第三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条件与发展途径第四节中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比较资料:2002年8月8日星期四光明网主题加入WTO与传统农业的转型作者黑龙江大学WTO课题组栏目综合日期2002-07-24稿源正文中国加入WTO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空前巨大的影响。在世贸协议的全部框架中,农业问题对中国来说是最敏感、影响也是最明显的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在入世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经济特有的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组认为,为了将我国的农业经济纳入到世界经济轨道中去,针对传统农业的困境,有必要对原有的农业经济体制和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农业的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变革和重构,实现我国传统农业脱胎换骨式的现代转型。一、入世后的冲击和传统农业的先天不足1.入世后中国农业受到的冲击。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条款是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其核心是通过市场准入、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三方面的规定,实现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平等竞争。这一协议对我国的农业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表现为:第一,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调控余地缩小;第二,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第三,今后国内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受到限制。2.传统农业的先天不足。传统农业经济的致命弱点是条块分割,分散经营,由此而伴生了一系列市场经济所不能容忍的痿症。面对着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中国的农业发展问题、农民生产生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江泽民主席在二OO一年十一月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来抓,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一语点明要害,因为,农业产业化问题是目前农业经济面临的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它是解决农业及农民系列问题的突破口,这一问题如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解决,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比如,现代农业要求拥有丰富的科技含量、广泛的机械化运作、全面的市场化经济、高效益的品牌效应和强大的产品竞争力等。这些都建立在一定的经济产业化经营基础之上。所以,农业产业化问题不仅是推动农业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且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过程中应首先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它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将产业化问题予以归类划分的话,它实质上是农业经营体制问题即生产方式及经营模式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由此问题而展开的,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低效益经营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模式得到普遍推广。可以说,这是一场农业领域中的革命。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在传统体制下困扰农业发展的农民生产积极性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它并没有使我国农业经济彻底摆脱传统圭臬的束缚,也没有使我国农业步入现代农业的行列。反而在实践中加深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沟壑,客观上造成了饮鸩止渴的消极效果。以“一家一户”为基本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严重背离了产业化运作、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由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其生产规模小,存在着“四低、两高”问题难以克服。四低之一:机械化程度低。四低之二:科技水平低。四低之三: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的能力低。四低之四: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两高之一:农产品成本高。两高之二:产品价格高,使产品竞争力下降。加入WTO后,面对国际商品化、专业化和企业化程度极高的农产品生产,我国“一家一户”的农业经营方式很难适应要求。个体农户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如同一只只小舢板与国际联合舰队进行碰撞,难以抵御这种巨大的冲击,最终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将被淘汰。二、现代大农业的内在特征中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适应WTO规则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为前提,以提高竞争能力为原则,在竞争模式上应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所以,我们所说的现代农业应是“以盈利性商品生产为目标,以现代化农业技术为基本手段,以公司化经营为形式的一种资本化的现代网络经济”。包含以下六大特征:(一)农业生产目标是以盈利为目的生产更多的农业商品。传统农业是以生产生活消费品和生产消费品为主要目的的自足型农业。现代农业的生产目标是创造更大的农业利润。农业产品经过市场化过程而变成农业商品。农业依靠市场获得劳动资料和劳动力,改造劳动对象,创造利润载体——农业商品,通过市场销售农业商品,实现利润,生产目标得以完成。生产与销售是实现目标的两个必需的环节,生产是创造利润的过程,销售是实现利润的过程。(二)农业生产的基本手段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传统农业经济上的竞争是有形的土地数量上的竞争,现代农业经济上的竞争是无形的农业科技手段的竞争。前者,土地的数量基本上决定了土地经营者的成败;后者,农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的多少决定着经营者在市场上的命运。原始的种植经验加上牛马耙犁已不能与靠科技武装的机械化生产同日而语。离开了农业科技的手段保障,农业将永远不能冲破传统经济的藩篱。基本生产手段的无形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三)产业化经营、公司化运作是主要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传统农业经济中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队”及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中的“家庭”、“户”因其封闭性的内涵被开放式的现代农业所不容。现代农业的最基本组织形式是具有独立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公司”。相对于“队”、“家庭”、“户”的组织形式而言,公司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筹集、资本运作、信息获得、组织管理、风险抵御、规模效益和责任承担等诸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为现代农业经济所青睐。(四)经营成果的市场化、资本化(或货币化)是现代农业最明显的标志。现代农业的导向性因素是市场。农业经济组织经营成果市场化的目的,一为回收成本,二为实现利润,三为量化并扩充资本,以求未来更大的利润。资本化是市场化的结果,市场化是资本化的前提。所以,农业成果的市场化、资本化过程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成本回收、目标实现和实力扩充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未必只发生于传统意义上的“金秋”季节。农产品的市场化、资本化区别于传统农产品的货币(或资本)实物化,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一个最显著标志。(五)部门产业间界限模糊化是现代经济的一大特点。传统农业在部门经济中与工业、商业等有明显的界限,无论是在组织形式上、产品形态上,还是在人员组织上、主体地位上都与其它各经济部门之间泾渭分明。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公司化运作使部门经济之间出现了许多准经济部门,以填补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真空地带。现代农业经济囊括了这些新生的两栖性准经济部门。如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农产品加工业准经济部门,农业与商业之间的农产品运输销售业准经济部门均应纳入现代大农业的行列。这样就使传统意义上的经济部门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同时扩充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经营范围。现代大农业已不再限于农、林、牧、副、渔等有限的业务种类,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传统农业、准工业和准商业等为一体的多门类“大农业”新格局;现代农业已不在限于单一的产业,其经营触角已伸向市场所及的各个领域。第一、二、三产业的资金、劳动力、技术、房地产、商品和服务市场日益成为各经济产业部门共有、共享、共知、共用和共同参与的“大市场”;现代农业已不再是农业部门的孤军作战,而是工、农、商和科研部门的大联合。工农商大联合是产供销一体化的内在的必然要求,而科研部门与工农商的联合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的根本保证。(六)农业经营行为网络化是现代农业的又一显著特征。农业经济是一国网络经济整体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在农业经济这张“网”上,“一家一户”式经营主体充其量只是专业化的“点”,将这些形形色色的“点”连成区域化的“线”,再将“线”通过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构筑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体化经营的“网”。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进行农业市场化操作的最终形式。它直接规定了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大致走向。目前,美国、日本、韩国的农业80%以上实行了独资、合伙公司和股份合作等企业化经营,既适应传统农业的要求,又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甘肃农垦系统几年来先后建成麦芽厂、颗粒酒花厂、药碱厂、奶制品厂、棉花加工厂、种子加工厂等十余个龙头项目,购并了兰州啤酒厂,扩建了葡萄酒厂,从而形成了啤酒系列、莫高葡萄酒系列、特种药材系列和奶制品系列等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带动了农垦整体经济发展。连接这一经济“网”的“线”是那些具有现代企业要素进行规模化经营的亚盛集团、啤酒集团、莫高集团、饮马实业公司、黄羊河集团和好为尔乳业等集团公司。它们牢固地确立了甘肃农垦经济网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地位。武威市政府适时组建蔬菜产业局、葡萄产业局、制种产业局和畜牧产业局,形成以四大产业为“线”的市场引导型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联动格局。这是武威现代农业经济网的特点。黑龙江省农业在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总体思路指导下,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即绿色食品工程、大豆振兴工程、粮食优质工程、养殖跨跃工程、乡镇企业升级工程和生态农业工程),呈现出质量效益型农业网式特色。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点”、“线”、“网”联动效应。八十年代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十五届三中全会后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都只解决了“点”上的问题,而没有解决“线”及“网”上的问题。换句话说,只部分解决了“产”的问题而没有解决“供”、“销”的问题,而后者已远远超出“点”的能力所及。所以,产生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最终使整个农业经济处于险相环生之境地。从这一点上看,“新东北现象”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有无问题,不能不说是或迟或早的必然。三、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如前所述,既然农业产业化问题即农业生产方式及经营模式问题是解决现存一切问题的突破口,是农业经济症结之所在,我们就要首先从这里入手,寻找农业生机重现的对策,在现代农业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的特点,吸收了国内外既成的农业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经过一系列的比较、分析,我们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一)公场化模式(即公司和农场一体化模式)。是指公司通过购买周边农民土地使用权的方式,集中一定数量规模的土地成立农场作为自己的子公司,农民作为农场的职工,按照技术要求生产该公司所需的农副产品和加工原料。公场化模式的特点是:第一,企业规模较大;第二,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法;第三,拥有较强的资本和农业技术力量;第四,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装备。因此,它是农业经营的一种高级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二)股份合作社模式。所谓股份合作社主要是指一定范围的农民以土地使用权或其他的生产资料投资入股,农民既是股东参加股息红利的分配,又是职工领取劳动报酬的一种生产经营联合组织。股份合作社是农民自发、自愿组织起来的一种集产、供、销一体化的紧密型经济联营组织,是可以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它是集股份制与合作制优点于一体的新型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介于公场化模式和家庭农场制模式中间的一种中级模式。(三)合同合作制模式。所谓合同合作制,是指公司与农户之间,农户相互之间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使产、供、销衔接起来的一种合作模式。合同合作制模式是一种松散型的联营,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与前面两种模式相比,这种经营方式较为灵活,合作规模可大可小,合作时间可长可短,合作人数可多可少。同时它是可以向公场化模式或股份合作社模式转化的一种过渡模式。(四)家庭农场模式。是指以现有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在夫妻、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等家庭内部,通过各种方式集中一定数量的土地,以种植、养殖为主,实行规模较大的家庭经营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五)其它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城市郊区和沿海发达地区出现的几种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1、代耕制。是指农户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通过租赁的方式出让给他人耕种,受让人支付一定的对价并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一种制度。2、反承包。即农户在保留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以提供口粮或相应租金补偿等形式将土地反包给集体,集体将集中后的土地出租给种田大户或其他经营单位,形成规模经营。3、异地承包。实行经营者与土地的双向选择,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鼓励外县、外省甚至外国的农场企业到本社区承租土地,形成规模经营。四、我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构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在构建农业经营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各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潜力,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一)在集约化经营水平比较高的、具备构建公场化模式先天条件的地区构建公场化模式。如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原有的大型国营农场,现代化程度高、拥有耕地规模大、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条件优越。在转型过程中,应考虑公场化模式运作,以国营农场为龙头,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母、子公司的联结形式建立现代农业集团公司,形成既可以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又可以辐射基础农户的规模经营,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农业集团公司类型依构建方式的不同而异,常见的类型有:扩建型集团公司、兼并型集团公司、自我繁殖型集团公司、收养型集团公司、混合型集团公司和契约型集团公司。成熟的公场化模式主体应是“金字塔”式的由母、子公司组成的完整的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自主经营、协调运作、市场引导和规模效应的集团公司。(二)在条件成熟的农村地区,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可采取股份合作社模式。社员能以双重身份参与到农、工、贸一体化经营过程中,既是股东享有表决权,又是生产者,享有直接参与权。法国在农业现代转型过程中走出一条成功的农业合作社一体化经营之路,遍及全国的合作社已形成垄断性质的合作社集团,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牢固的确定了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同国外的合作社相比,国内农村的合作组织主要有: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信用社及合作基金会,合作式农业公司及农工商综合公司。其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购销合作社、加工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生产资产制造合作及农业生产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联合开发;集资入股,综合开发;引凤入巢,办场开发;坐食余利,出让开发等多种方式构建股份合作社。(三)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广“合同合作制”模式。合同合作制模式与股份合作社模式之间最明显的区别表现为合同合作制是契约联结型经济模式,股份合作社模式是资产联结型经济模式。契约合同是合同全作制模式中联结公司与农户之间关系的唯一纽带,通过这条无形的纽带将分散的农产与农场经营纳入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历史变革之中。合同明确规定了经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把农业、农民、公司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法律化的农业契约关系。美国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农业合同合作一体化经营之路。目前我国农业转型实践过程中可选择的合同合作制类型有:购销合同型,即流通型购销公司与农户或农场之间的解决“买难”与“卖难”问题而签订的合作合同,农产或农场按照合同安排生产;加工合同型,即加工型公司把分散的农业生产者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生产,产品作为原料,公司面向市场加工产品成为商品;综合合同型,即农工商综合公司与周围农业生产者签订产、供、销合同,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科技服务合同型,即科技服务公司或单位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签订有关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试验、示范、指导及推广方面的合同,共同创造出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业商品。这种模式是目前我国农业转型过程中最普遍适用,最灵活可行的一种模式,通过合同合作制模式,使农户与公司之间、农户相互之间形成紧密的依附关系,最终由松散型联营向紧密型联营过渡,从而转化为“公场化”模式或“股份合作社”模式,形成全面的专业化、特色化和规模化经营。总之,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断地在实践中借鉴,在借鉴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生存,我国农业定会走出一条成功的“合同合作制→股份合作社→公场化”转型之路。在国内国际市场大潮中,我国现代农业经济这艘迟来的“航母”将会乘风破浪稳步驶向前方。2002.02.0108:00:00为县域发展创造有利环境——访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丁力贫困县靠什么吸引人记:上次我们谈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这次请你谈谈县域经济发展中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即环境问题。丁:先讲一个例子。去年我去浙江的一个老贫困县,这个县的环境非常的幽雅,给人一种政通人和的感觉。在这个县调查了几天以后,我发现这样一个贫困县,这几年能有大的发展,很重要的就是县委、县政府转变职能,着力创造一个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环境有了,外面的人就愿意来了;环境有了,人的心情就舒畅了;环境有了,县域经济就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了。县里也没有想到,他们的环境居然成了一个后发优势。在浙江山区,很闭塞,这恰恰成了很多城市人愿意过年过节来休闲的地方,连省委书记都跑来了,原来认为不利于发展的东西,都突然变成一种可以发展的东西。这就是说,现在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环境问题。怎样才算好环境记:我们在采访中也常有类似的体会,就是每到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本能地就想多停留一下,感受那里的自然美。不过,我们所说的县域发展环境,除了自然环境之外,还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吧。丁:是的。发展县域经济的环境问题,我认为至少得有四个环境:舆论环境、人文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第一个环境就是舆论环境。这是一种先导性的环境,只要是经济发展比较快、比较顺畅的地方,在那里,无论是老百姓、企业家,还是干部,都很有信心,都是在舆论上表现出一致,即使批评,也是建设性的。有些县发展的不好,你去那儿一听,情况就不同了。当然,我们不是追求舆论一律,而是说舆论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是不是对一个县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措施取得了共识。县域经济发展讲究环境,首先应该从舆论入手,通过制定好的战略,好的方针政策,给它做生动形象的宣传,让老百姓入耳、入脑、入心,才能够把大家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发展上来。第二条是人文环境。浙江有的县和内地的县有一样的政策法规、一样的自然环境,为什么这些县就发展得快呢?主要是他们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沿海的这些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很早就对外开放,有经商传统,这里的老百姓很早就在习惯上形成了很多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文因素。比如做买卖讲信誉,不相互重复。浙江人摆摊,你是卖飞利浦彩电,他就卖松下彩电,他不像内地的一些地方,大家都抢一碗饭,看见人家富了就眼红,这种人文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在制度经济学里面这就叫非正式制度。第三是政策法规环境,我们前面讲的都是一种非制度性的环境,这里就是一种制度性的环境,就是政府通过制定规章、政策,通过执法监督,创造一个空间和良好的环境来引导企业、农户的发展。好的政策环境有两条是关键:一条就是有关政策一定要有针对性,而不能照抄照搬一些发达县的东西;另一条就是这种政策、制度制定了以后一定要坚决执行。第四就是自然生态环境。县域经济发展不能牺牲自然生态环境,有些县为保住和增加财政收入,解决一些问题,对严重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这样的决策已经使这些县吃到了苦头,一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此约束越来越严,还有,这种污染的东西损害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使自己背上了恶劣的名声,影响了整个县的农产品输出,因为有污染或潜在的污染,人家不敢要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