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发生了什么变化_第1页
从幼儿园到小学发生了什么变化_第2页
从幼儿园到小学发生了什么变化_第3页
从幼儿园到小学发生了什么变化_第4页
从幼儿园到小学发生了什么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幼儿园到小学发生了什么变化队孩子来说,上学是件伴随着岁月自然来临的事情,就像随着季节的变化,大自然会有草长莺飞一样。但是它又是孩子的一件人生大事。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上学后,就将开始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完成一些明确的任务,面临一个全新的完全独立的集体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个挑战,能否适应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对于家长,也是一种挑战,能否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关键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期,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此,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这段特殊的过渡时期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对于如此重要时期,作为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要关注的是我们六七岁的儿童虽然上学了,但还停留着学前阶段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则,上小学后,这个阶段的儿童身心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呢?1.

主导活动的变化

入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玩,他们常常做游戏,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心理发展起重大变化。由于儿童本人身心的发展,游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学习成了最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2.

社会地位的变化

学龄前儿童是贪玩的,是寸步离不开成人照看的孩子,但一入学就不同了,除了整个活动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外,极为明显的是他们所处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将他们作为社会正式成员对待。在班级里,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纪律,比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他们要对自己负责任,要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取荣誉。学习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应尽的社会义务,所以一年级小学生看到自己地位的转变又高兴又自豪,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这一心理发展,对“入学”给予高度重视。3.

人际关系的变化

儿童入学前与家庭成员的依附关系密切,一举一动都需要成人指点,独立性差。

入学后,每天都要离开家长在学校独立生活,要在班集体里作为独立的一员,认真听课读书,要独立思考,自己完成作业,要自己整理书包,检查文具书本是否齐全,这些活动都将进一步促进儿童由依附转向更多的独立,也可以说六七岁是儿童从依附向开始独立生活转化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从家庭成员的纵向密切关系,开始向学校成员横向关系发展。白天,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密切,可以说六七岁是儿童社会交往范围扩大时期。4.

儿童心理上的变化

六岁是“主动对内疚”到“勤奋对自卑”阶段的转折点。儿童心理上发生重要变化,由过去依赖父母和老师,受“保护”的角色,逐渐过渡到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业,解决生活中的突发事件。5.

生活环境的变化

儿童在入学初始阶段容易产生焦虑。因为在幼儿园熟悉的老师、小朋友被新的老师和同学取代,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感。小学课堂桌椅的摆放方式也不再是圆圈或半圆式的,而是整齐地朝向黑板。6.

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园时期所倡导的是“保教并重”,即幼儿园老师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角色,而入小学后,随着幼儿身心发育不断完善,保育的色彩逐渐降低,而教育的成分逐渐增加,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差异,导致幼儿入学以后出现种种不适应的行为。这些不适应的行为表现为:初入小学的儿童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身体不适、体质下降、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有些儿童还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容易忘事、情绪不好、厌恶学习等。这无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成功有害无利。所以,家长不要以为孩子进了小学,可以松口气了,相反,一定要谨慎的处理好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这一种转型,配合学校,做好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工作,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尽快转换角色

一年级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作为家长,做好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十分重要。为此,建议家长们从这几方面入手:1.

鼓励孩子熟悉校园环境

家长鼓励孩子尽快熟悉校园环境,消除孩子对学校和老师的陌生感。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在与小朋友接触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也让他们体会到与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用这些积极的办法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当这一心理“关”过后,就要寻找更多的机会表扬和鼓励孩子,引导他们要热爱学校,热爱生活,并使他们明白学习是一种责任,自己是学校的小主人。2.

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是孩子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前提。一般而言,孩子向往小学仅仅停留在表象:背新书包,穿校服,戴红领巾等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幼稚,但很可贵。家长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比如告诉孩子,上学后能学会更多的字,读更好看的书,学会算术,学唱更多的歌谣,学讲英语,会用电脑等等。在学校,能结识新朋友,新老师,他们都会喜欢你。3.

帮助孩子适应新规则

学校的一日生活是活泼的,但也是严肃的,无论是课堂还是课间,都有规范的纪律要求,既有统一的校规,也有相应的班规。每个学生都得接受监督和约束。一下子面对这么多的新规则,有些孩子一时难以坚持和遵守,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为了使孩子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要求,家长应配合学校注意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更好的融入集体的环境中。

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强的,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其次,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

比如,在讲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时,可以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的话,会怎样,让孩子自己去设想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另外,家长应当适时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一个微笑,点头,都是对孩子行为的一种肯定。4.

帮助孩子转变角色

同入学前相比,孩子的人际关系趋于复杂,由原先的父子、母女关系一下子又增加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原先孩子在家里,人人都得为他服务,但入学后,他还得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原先家庭成员一般都得照顾或服从于他,但现在他却要服从集体,服从纪律。在这些新的关系一下子出现在孩子面前时,如果家长不配合学校与时进行教育,就会使孩子措手不与,无所适从。

因此,家长首先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劳动,特别是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能对某个老师说长道短、品头论足,因为这样做容易使孩子不听老师的话,甚至与老师对立,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一般来说,有见识的家长,总是在孩子的面前树立老师的威信,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老师好的形象一旦在孩子的头脑中得以确立,孩子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尊重和信任老师的情感,从而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会用心学习,奋发向上。

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如果他们能处处讲团结,讲友爱,相互谦让,互帮互助的话,将大大有益于孩子心理上的健康成长。5.

培养意志力

学校讲求纪律和规范,家长就必须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和意志力,特别是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以便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如定时让孩子静坐,单独做一件事等。6.

知识经验准备

孩子入学的知识经验准备不能忽视,如孩子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熟悉学科学习过程;让孩子知道一些安全常识(包括游戏安全、接送安全、上下学路上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7.

学习习惯和能力准备一年级适应不良案例分析一、案例呈现李明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加之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父母工作稳定,父母对他非常宠爱,爷爷奶奶更是宠爱有加,对他是有求必应,从不批评他,他是家中的“小皇帝”。在没上小学以前,他是个活泼,开朗,招人疼爱的孩子。可是,自从上了小学以后,父母发现李明话越来越少,而且吃东西的量也不如以前。从前那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有时无故乱发脾气,有时早上起来,就嘟囔着不愿去学校。后来,父亲去学校了解到李明在学校里表现地很沉默、内向,不愿意与同学交往,没有什么好朋友,上课时常常走神,一天到晚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也不爱回答问题。父亲问他为什么不积极发言,他说怕回答不正确,挨老师批评。李明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学校适应不良症。这种情况,一般在一年级与转校的小学生身上较为多见。小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能否很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能否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带来的压力,对其正常健康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二、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李明是独生子,父母甚至是祖父母在家里对他过多的溺爱和娇惯,形成了他对父母强烈的依恋。当他离开父母进入小学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和不安,想在教师那儿寻求依赖,只是老师不像父母一样围绕自己转,而是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所以,就想逃避这种陌生的环境,回到从前快乐的时光,躲在父母的保护下,便产生一大早就嚷嚷不愿意去学校的行为。李明在家里父母事事顺着他,很少批评,养成了听不进批评的毛病,这样就造成了他的心理承受力低。而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中,老师会时常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或者表扬或者批评。由于他们心理承受力低,受到老师的批评,没有勇气去面对,就采取逃避的态度。在家中听惯了表扬,到了学校,因回答问题不正确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想要避免产生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不愿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者干脆不愿去学校。进入小学,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幼儿园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同学之间的关系的处理要比幼儿园时复杂得多。有的小学生由于人际交往能力较低,和同学们的交往不是很融洽,再加上得不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而产生对新环境适应困难。所以,李明在学校里表现出内向,不爱交往,整天处于无精打采的状态。除上述之外,需要注意的是,李明由于适应不良,已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如厌食、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等。并且在学习方面,作业未能按时按量完成,不愿回答问题,应与早解决,否则长此以往会出现厌学、学习障碍等诸多问题。三、对策建议在当今社会,像李明这样在家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在入学初出现种种适应不良的表现,不可以说个别现象,他已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要转型期,他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埃里克森所说的勤奋与自卑的重要时期,如果发展的好,将会成为对学习有兴趣,勤奋上进的学生,若是发展不好,可能成为自卑内向的孩子,所以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密切注意孩子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1.给教师的建议要指导小学生的交往。小学生的学校适应不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交往状况不佳引起的。培养热爱学校的情感。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融洽,有同学老师的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学生就会有了愉悦的情感体验。教育学生不虚伪,不做作,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与他人坦诚相处,进行真正的交流。要讲究褒贬的方式。人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应注意尊重他人。批评他人的缺点时要含蓄委婉,不夸大,不使他人难堪;在与别人讨论问题、陈述看法时则要注意谦逊,切忌好为人师,动不动就教训别人;而在赞美别人时,应诚心诚意,实事求是。要学会聆听。耐心、虚心、会心的聆听,会使人有心领神会之感,而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不等别人讲完就打断,甚至他说他的你做你的,则使人有“话不投机半句多”之感。如果在交往中还能注意运用一些身体语言,注意交往距离等,则可收到更好的交往效果。增强心理承受力。小学生面对挫折和批评的心理承受力差,有时也会影响他们的学校适应,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力。2给家长的建议要在孩子入学前,给孩子做一些心理上的准备。使得孩子对学校有一个心理预期,知道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而不是游戏的地方。这样使得孩子不会对学校的学习产生心理上的落差,而引发不适应甚至厌学。此外教会孩子一些具体的事项,比如告诉孩子在课堂上要如何表现,要勇敢积极地回答问题,不要怕答错,没有人会笑话,老师也不会批评,如何与同学相处,怎样谦让,怎样听课,怎样完成作业等等。要“爱在心上”,不要“爱在面上”。年轻父母面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格外宠爱,加上不了解幼儿心理特征,缺乏科学育儿知识,一切按照传统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抚养,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任意性。因此对幼儿的爱,要爱在心上。并采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改变那种一味迁就,百般依顺的做法。要培养幼儿独立生活和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一切由父母包办代替。传统的育儿方式,往往是保护过多,总爱包办代替,生怕孩子跌破头、摔伤腿。殊不知,这样教养幼儿容易使下一代养成依赖习惯,性格怯懦,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日后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最重要的是年轻的父母要懂得科学育儿,不要溺爱娇惯自己的孩子。3.给孩子的建议学会改变自我中心的、片面的人际交往观念,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正确的认知,这是改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转换角色的方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学会欣赏别人。遇到人际冲突情境时,如何运用克制、忍让、注意力迁移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自我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学习交往技能,注意灵活运用,要学会真诚关心同学,真正为他人着想。只有对人真诚,才能获得真诚。总之,小学生新生适应问题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学校、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做好心理疏导

让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红旗小学

朱海霞每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时,都有一批天真活泼的幼儿园孩子,怀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跨进了小学的大门,他们要经历从幼儿园的“玩”到小学的“学”这一环境较大的变化。不过几天后,老师、家长们就会发现有部分孩子慢慢地厌倦上学、害怕上学,甚至不愿上学。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心理发展上有一个质的突变。面临这一重大转折,小学新生会产生诸多不适应的问题,就需给予恰当指导和适当帮助,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一、一年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小学的学习环境给新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有些新生进入一年级学习后,心理上表现出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一)对新环境惧怕、排斥一年级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留恋幼儿生活,适应了幼儿教师的呵护、父母的疼爱,而当他们踏入新环境后,因为不适应而排斥,因为排斥而欲加不适应,如此反复,恶性循环。案例:开学第三天,我还没到教室门口,就看见我班门口正上演着一场“闹剧”,小钰在爸爸面前哭闹着要回家,不读书。我迅速赶上前,问个究竟,小红爸爸又气又恼:“我这女儿,变得很不像话,都说不想来读书,是我硬把她拉来的……”原来是这样,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难把小钰和平时那个斯文的小女孩联系起来!事后,我了解到:小钰在家里是独生女,从幼儿园开始都由父母接送回家吃饭。在新学校,她“觉得很孤单,没有好朋友”,从而厌恶学习。(二)过分呵护,依赖性强我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许多同学不愿参加卫生值日;有的同学做作业时不愿动脑筋,有的不做作业甚至哭闹……一年级的小学生稚嫩,他们需要大人的呵护,可是透过这一系列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家长的过分呵护,依赖性强已经成为学生健康和谐成长的一大隐患。案例:一次语文课,班里小朋友开始抄写拼音,但小鹏却坐着一动不动,问他为什么不写?他的回答出乎意料:“我的书包每天都是妈妈整理的,昨天妈妈生病挂水,叫我自己整理,我忘了,把作业本和铅笔盒忘在家里了。”说完就哭了。(三)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缺失从小培养孩子高度的责任感,有助于形成以后他们对待学习、工作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而现在,有的儿童由于受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溺爱,常常使儿童出现自理能力差、缺乏责任感等现象。案例:一年级的新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还在养成阶段。周三放学后,有6位学生在教室打扫卫生。可刚跟一家长谈了几句话,一转眼只剩下两个同学,其余都走了。应该说,一年级新生的主流是健康的、和谐的,孩子们纯真可爱,快乐成长。可是,不良心理症状就像不和谐的音符,它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去研究、去探索,去消除。二、教学对策(一)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班级中,我努力做到:热爱孩子,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相信孩子,赏识孩子。当学生有进步时,我总是真诚地赞美他们。孩子们受到了鼓励,以更乐观的情绪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渐渐地,学生和我的关系亲近了,他们从情感上对老师产生了信任,主动地融入集体,接纳新环境,主动接受教育。其次,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我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交往的乐趣,在交往中强化交往意识,培养合群、自制等交往品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渐渐熟识了,课间总充满了欢声笑语。(二)巧借故事内容,培养坚强意志品质每天,我都会安排5~10分钟,为学生讲述系列故事。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以童话故事为主。《勇敢的小兔》讲述的是小兔不怕困难,开动脑筋,战胜了大灰狼的故事;《三只小猪》讲述的是小猪坚持不懈,造好房子的故事。这些故事,总能对小孩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随着学生阅历的增加,我又给孩子讲述名人故事、人物传记。范仲淹少年在外求学,生活条件艰苦,可他不失进取之心,引发学生也想专心学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热情;红军叔叔爬雪山、过草地,完成了伟大的长征,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也能点燃学生想去磨练的火花。有了这些榜样,学生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有了无穷的蕴力,不断想前进。(三)组成家校联盟,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利用一次家长会,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让家长懂得:小学生的成长就是一个人学习走人生奋斗之路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勇敢地走,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前进。让家长配合做到:多提供日常生活小事,督促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整理书包,洗小手帕等,养成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鼓励孩子自觉参加锻炼,主动磨练意志。教育孩子做事情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失败了不灰心,不气馁。我还建立了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册,每天除了让家长把完成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评定外,还可以利用它作为和老师沟通的桥梁。比如我班有位叫小坤的男生,在校纪律差、自控能力差,我就和家长约定,每天对他的情况给予一定的评价,尽量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今天比昨天少讲话3次,有进步!”“今天上课能举手发言,真棒!”,让联系册称为成长的动力。(四)引导合作,加强交友合作是未来社会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社交能力,势在必行。在学生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短处,并要学会自如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其他人友好相处。案例:萧萧,性格内向,和同学交流不多,学习基础很差,学拼音成了一大难题。课堂上,总是瞪着大眼睛看老师,却从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互相帮忙,读拼音、读生字,共同进步,提高。萧萧在同学的帮助下,学会了许多拼音,不再自卑了,和同学相处很融洽。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学生中不良的心理现象逐渐减少了,小红的朋友多了,上学再也不哭闹了;誉哲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小朋友们劳动也更积极了……上述例子说明,一年级小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责任意识,学会了理解宽容他人,关心他人。社会日新月异,小朋友茁壮成长。愿我们与学生互动,心与心交流,爱与爱碰撞,促使学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赢得精彩年级新生社会适应性训练之我见宜兴市西渚小学周献学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教师和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受着家庭、教育机构与社会三大方面的影响,教师、家长的观念与对孩子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儿童教育是学校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在一年级新生教育这个问题上,教师、家长往往会由于主观原因走入各种“误区”,例如:教师、家长片面的追求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没做科学的分析就给孩子安排了五花八门的学习内容,超过了孩子正常的承受能力,极大的伤害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如教师、家长过于重视知识技能方面能力,忽视社会性行为,造成包办代替的做法,使孩子的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独立意识。还有家长用上学来恐吓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小学就玩不成了!”“你开心不了几天了,到小学有你受的!”“等上小学给你上紧箍咒”,孩子因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家长也不能光以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兴趣,还要通过参观、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和好奇心。教师有义务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家教计划,全面的认识孩子的发展,深入了解一年级这个幼儿园与小学这个:“陡坡”的实际含义。与教师一起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睡眠时间、一日活动、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对孩子适当的进行调整,从而帮助孩子作好入学前心理准备提供保证,使孩子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孩子入小学后,其行为要很快适应学校的教育要求,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做到学习、纪律、文明礼貌、卫生等方面最基本的常规要求。要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任务,教师与家长要在以下几方面重视培养孩子的能力与习惯:

一、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教师首先应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做儿童的朋友,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与发展水平层次。《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学生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不应是技能的传授。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在教育活动中自己应处的位置——做学生的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自发的探索中寻求知识,学会在学习中如何寻求帮助、如何解决与他人的纠纷与礼仪方面的知识,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养成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并重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在活动中设有不同层次的分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得到满足与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一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喜欢色彩鲜艳的、动的、大的……),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产生成功、自豪的体验和“下次再玩”的愿望,从而维持和激发兴趣。如“走迷宫”游戏,可以帮助一年级新生树立空间概念,提高手眼协调性,为书写打基础。但“迷宫”图很多,教师不妨从难度最低的有色彩的开始,慢慢由浅入深。孩子每完成一张,可以在上面贴上记号,表示成功了,通过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帮助孩子树立了自信,他们会产生“我行!”“我能!”的自信,并会不断主动的探寻与参与新的活动。

二、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让孩子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一种好形式。在入学伊始,教师应对孩子放松直接辅导,在提出要求后,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学习的内容,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孩子互相讨论不懂的地方,得出结论。在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我们还应重视孩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的孩子为了尽快的完成学习任务,敷衍了事,草率结束,学习效果肯定不让人满意。在出现该情况时,可以让孩子用错误的方法自己从结果中找出原因,加深印象,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而避免用简单的评价方式告诉孩子。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养成独立、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在家中为了帮助孩子提高完成作业的独立性,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我有没有完成。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或入学前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三、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在刚入学时,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孩子的任务意时与规则意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各种活动中,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从而为顺利活动而自发的遵守规则。在儿童心理学中讲到,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