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公司逃税案分析_第1页
创维公司逃税案分析_第2页
创维公司逃税案分析_第3页
创维公司逃税案分析_第4页
创维公司逃税案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创维公司逃税案一、案例介绍(一)最初的“黄宏生案件”

香港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数码”)是黄宏生创立得创维集团的龙头企业。2000年4月,创维数码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代码0751)。创维数码跨越粤港两地,生产消费类电子产品,如电视机及DVD播放机等,是中国三大彩电龙头企业之一。创维在2019年的市值约61亿元,在2019-2019年的这三年里面业绩持续上升,于2019年度赚2.13亿元,2019年度赚3.41亿元。

2019年11月29日,黄宏生来港公布中期业绩,香港廉政公署趁此机会,在11月30日采取代号为“虎山行”的行动,对创维实施调查,带走该集团主席黄宏生、董事和财务总监等10人。2019年12月1日,原定今日公布业绩的创维数码(0751)已遭港交所停牌。当天傍晚,黄宏生和执行董事黄培升(黄宏生之弟)被起诉,两人被控涉嫌盗取公司资金逾4800万港元,并于12月2日上午9点30日在东区裁判法院提堂。

廉政公署在指控中称黄宏生涉嫌行贿一名执业会计师,伪造会计记录,以达到在港上市的目的。该名会计师涉嫌收取利益,即获得创维聘任为行政人员以及具有公司认股权,作为协助公司上市的报酬。另外,黄宏生及一名执行董事涉嫌行贿公司的财务总监,以允许两人以顾问费或佣金作掩饰挪用巨额公司资金。东区法院的审判记录显示,黄宏生和黄培升于2000年11月1日至2019年4月25日期间,在香港及罗玉英(黄宏生的母亲)一起串谋偷窃一项“据法权产”,即汇丰银行欠创维数码一笔4837.8多万港元的钱款,而这笔款项是创维数码的财产。香港廉政公署表示,黄氏兄弟是通过盗窃9张创维数码银行户口签发的支票实施犯罪行为的。

在随后的数个月内,创维发生了巨大的变动。除了高层重组,黄宏生被迫离开管理层,担任非执行董事,同时接受数次的押后审理外,创维股票也在香港停牌长达13个月后重新复牌,可惜复牌首日(2019年1月13日)便狂跌60%,给创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二)逃税事件的揭发

创维的“黄宏生案件”还未结案,创维又被卷入逃税事件的深潭里。创维的“黄宏生案件”使创维成为政府监管部门和公众注意的焦点,于是很多有关创维经营管理的不当行为的揭发纷至沓来,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创维的逃税问题。

对创维逃税问题的税务稽查来自于国家税务总局收到的一封举报信,举报信中指控“创维在过去10年中存在大量偷税的事实和依据,涉及的金额达几十亿元之巨”。国家税务总局认为这封举报信所举报的情况“非常严重”,所以要求深圳税务方面组成专案组对创维进行严格的税务稽查。而深圳税务方面以保护举报者的原因没有对举报者的情况予以披露,但外界分析都直指举报者来自创维的原高层管理人员。

该举报信称,创维主要涉嫌增值税和所得税两者的问题。创维利用了深圳“地产地销”政策来偷逃增值税税,而偷逃增值税增加的企业净利润也通过转让定价的手段转移到香港,从而未在大陆足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鉴于创维逃税问题,深圳有关部门于2019年春节之后展开了针对创维的税务稽查工作,3月29日,由深圳市国税局稽查局和深圳市地税局稽查局等为主体组成的一个四五十人的专案小组对创维的深圳总部以及部分生产和销售公司同时进行了突然袭击,取走了创维5年的会计资料和有关文件记录,这一度导致创维无法按时公布2019年的中报。此时,创维税案问题已被社会所关注,而对于创维税案问题的种种讨论和猜测也是接踵而来,不过最终的实情还要看有关部门调查报告的结果。(三)逃税事件的最后处理结果

2019年7月,专案小组完成对创维税案的部分检查报告,并发给创维数码。报告称,以往年度创维一些并未严格遵守税收条例的项目需要进行调整,这包括了增值税、所得税和印花税。截至7月,税务部门已就多项税收,向创维征收了7400万港元。

同时创维在7月4日公布的2019年的中报里也提及了税务问题:“中国税务机关对创维的税务检查是例行检查,已经获得税务机关发放回公司的会计资料和有关文件,或有某项税务超过或不足税务交纳数额,公司的税务拨备已经足以支付,不会对公司的未来造成重大影响。”

而延期至2019年8月方才公布的创维数码年报显示,补交的7600万港元(比7400万元多出200万元的附加费)税款中,计有1000万元“销售成本”、1500万元“销售及分销费用”、3700万元“一般行政费用”、600万元“企业所得税”,以及800万元“其他中国税项”。

据专家分析,“企业所得税”项目应对应为企业所得税,“其他中国税项”中应包括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在内。而销售成本、销售分销费用和一般行政费用的项目,有可能是增值税计入的项目。知情人士解释,对于案值的计算,要考虑到“追征期”的限制。按照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目前尽管最终案值还没有完全确定,但最终数值预期将及7400万港元“相去不远”,而围绕创维税案的真正艰苦的博弈,是在案件的定性上。二、案情梳理(一)、时间流程图(二)、整体背景和避税图三、争议焦点(一)“地产地销”政策和销售公司的成立

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制定了相应的税收优惠的政策,在深圳特区采用了“地产地销”的税收优惠政策,即“在深圳特区生产而又在深圳特区销售的产品免征增值税。”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问题。

“地产”就是指在本地生产,这是无可厚非的。关键在于对“地销”的理解,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既要在当地销售又要最终在当地实现零售;第二种理解是只要求在当地实现销售,至于最终在哪零售无所谓。

由于“地产地销”政策粗糙的规定,为企业的运作提供了空间,创维就是利用该政策上的漏洞进行了相应的不合规行为。

创维利用这一优惠政策在深圳成立创维(中国)销售公司,以远远高于成本价的价格采购创维主要的生产企业——在深圳注册的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电视机,由于符合“地产地销”政策得以免交增值税。之后创维(中国)销售公司转手把电视机销售给许多内地城市的销售企业,这些销售企业要么由创维直接控制,要么由黄宏生掌控,由于创维(中国)销售公司的采购价及销售价差价很小,因此创维实际承担的增值税也很少。

创维集团对“地产地销”显然是采用了第二种理解方式。通过这样的经营方式可以给自己带来大数额的税收减免优惠,从而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

我认为第一种理解才是准确地把握住该税收优惠政策的精髓和核心。国家制定这样的优惠政策是要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鼓励当地企业在当地生产,并在本地进行最终零售环节销售,拉动当地的内需,降低当地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让当地的老百姓受益。如果允许将当地的商品在区外进行最终的零售,这势必对外地的市场产生冲击,由于你是免税的商品,价格自会比其他厂家的要低,从而会造成不公平的商品竞争。国家在对经济特区给予税收优惠的同时,也是附加了相应的限制,否则就会给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必要的冲击。创维的行为显然就是违背了国家制定该项政策的初衷。(二)案件的最终定性合理避税还是偷逃税款?对于该案件的最终定性被创维公司、类似利用“地产地销”政策的企业和社会高度关注。因为对于一家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来说,这会对企业的声誉及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创维涉案的6.8亿元国税,深圳市部分税务人员倾向于创维是合理避税:既然政府有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规则进行合理的调节,无可厚非,更何况当时还有许多企业也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了避税行为。我们首先注意和讨论创维成立销售公司的行为。因为合理避税和恶意逃税仅是一纸之隔,利用“地产地销”政策也要建立在合理的生产经营行为上面。我们可以来看下创维的经营行为,创维成立这家当地的销售公司是利用了深圳的“地产地销”政策,免交增值税,随后又将商品销售给内地的那些自己的关联销售企业,最终在深圳外实现销售。有人说他们的行为属于很正常的避税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并不这么认为。经过调查,创维在深圳外的销售公司现在只剩一家没有注销,他们为何成立后又注销呢?很明显,这些公司在创维的销售体系当中并不占据重要的位置,它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创维逃税。如果不成立这些销售公司,那么创维向特区外销售就要按规定交纳增值说,而成立这些公司,创维可以控制购销价格,因为都是自己的企业,而将自身的最终销售放到深圳以外,同时躲避深圳的税收,显然这种意图是出于恶意的逃税。我们可以判断,创维(中国)销售公司及特区外的公司应该只有账上的关系,而无实际的商业交易行为。既然都是由其他地方的销售公司来完成,那么创维(中国)销售公司在账目上的处理也会存在问题,更有可能存在做假账逃税的嫌疑。遗憾的是最终也没有找到国税总局或者其他官方文件对创维逃税案的最终定性。创维希望税务部门最终的稽查结果是合理避税,但是有参加税务稽查的官员表示,国税方面的结果需要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有关方面共同决定,而深圳市地税方面则不愿发表任何意见。这种中国式的处理方式也许体现了政府当时对企业发展和税款征收发生矛盾后的处理方式。(三)所得税问题

深圳地方政府万万没想到的是,创维在偷逃增值税后,也没将多得的利润在深圳足额缴纳企业所得税。这就值得我们对创维在所得税方面所采取的种种措施进行一番研究和分析。

地税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的净利润为基础,再经过职工福利费等一系列税务调整后,得到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相应的税率来缴纳应纳税额。

创维的逃税事件中,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既然以调高销售价的方法来免交增值税,那么调高销售价表现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上则是企业净利润的增加,从而会导致企业所得税的增加,但是创维却未足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关键是牵涉到创维和香港税务局在2019年的一次税务和解。

创维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名为创维电视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持有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95%的股权。从1995年到2000年的5年时间中,创维电视控股一共从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获得管理费、技术费等一共11.25亿港元,在2000年3月6日、2019年3月19日和2019年6月4日,香港税务局三次发出追加评税通知,认为创维电视控股一共少缴纳了1.83亿港元的企业利得税(企业所得税的香港称谓),而创维则认为“该项收入来自香港以外,因此不应该缴纳利得税”,后来双方按6425万港元的基础和解,创维负责补交1762万港元,而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则负责余下的4663万港元的补交税。

创维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在深圳躲避企业所得税:深圳的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调高销售价将产品卖给创维在深圳的销售公司,偷逃增值税的同时获得了高额利润,再以费用支出的方式把利润转走,以躲避企业所得税。由于费用转移到了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涉及到香港的法律法规,所以到底该如何合理判定创维这部分税款值得我们讨论。

在这里不得不要先提一下香港的税收制度。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拥有着较高的自主权,税收制度也是拥有自身的特点。香港实行的是单一的收入来源管辖权,只对来源于香港的收入征税。创维集团通过以费用支出的方式把利润转移到香港,减少了在中国大陆的应税所得,同时由于来自香港以外的收入不属于香港的征税管辖权范围,所以就造成了创维的这笔利润既不作大陆所得也不属香港所得的假象,而创维也妄用此方法来偷逃的税款。

而在香港能得到庭外调解也是由于香港税收的规定。香港没有一部专门的税收征管法,香港的税收法律集中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审议颁发的《税务条例》中。香港的《税务条例》中体现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纳税人对税务局的评税“感到受屈”,在向法庭提出诉讼前有两项申诉权利,第一是向税务局提出反对,第二是向上诉委员会上诉。在行使这两项权利时,法律都规定了一种特别的解决途径,即是纳税人和税务局达成协议或和解。无论是协议或是和解,其意义并不仅限于提供了一种处理征纳双方冲突的途径,重要的是法律完全体现了征纳双方的平等。创维集团由于所得税问题而和香港局达成的税务和解就是利用该项政策规定,这也是香港税务局解决税务纠纷的主要方法,而正是这个原因,大陆方面也不太方便对创维转移到香港的这部分利润做太多的追究。

企业通过关联方的交易来避税或者说逃税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创维的这种费用转移的行为也不是特殊。对于创维的这种行为的定性,关键要看是否合理且属实。首先要找到有关证据,要核查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的会计账目,看看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获得的无形资产是否属实,用在何处,是否在限定年限里面进行了会计上的摊消处理,并检查会计报表中是否做了恰当和及时的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

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获得无形资产,应该会将其用于新产品开发等创新生产活动上面,可以检查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购买该些无形资产后有无将其用于生产经营上面,还是只是在会计账目上做个样子,而无实际的用处。由于是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行为,而且是涉及到管理费、技术费等的抽象费用,所以对其开展深入的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同样,对于创维电视控股公司,大陆的深圳政府应该和香港的有关部门合作,双方合力调查创维电视控股公司的内部经营情况以及会计账目上的处理方式。从两头来检查创维的这两家关联方企业的经营操作行为,相信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同时就创维和香港税务部门达成的和解,深圳部门也应该适当地告知香港方面创维在深圳这里的有关问题,让香港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创维的税收缴纳进行适当的变动,从而更加符合两地的经济利益,维护税收的公平性。四、风险及其管控(一)从纳税人的角度分析本案中纳税人利用多种手段对税收进行筹划,具体为:利用“地产地销”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转让定价减少增值税税额;利用香港“属地管辖权”转移利润进而减少所得税税额。其中的税收风险主要存在于曲解税收优惠政策、为避税而设立销售公司、蓄意转移企业利润。其中曲解税收优惠政策和设立销售公司转移定价是当时深圳大多数类似公司的做法,加上地方税务局的庇护,该税收筹划空间大,价值高,风险适中。此处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税务稽查风险,继而发展为“引人注意风险”和“内部告密风险”以及“重点税务检查风险”。但是因为“黄宏生案件”以及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告密案情最终败露。对于利用香港“属地管辖权”转移利润,从理论上说没有避税风险,其设立空壳公司、通过高额管理费和技术费转移利润的做法,在国际上是比较司空见惯的做法,但是其操作容易受到香港和深圳或者联合起来的税务调查。该避税行为,价值高,风险高。(二)从税务总局的角度创维逃税事件主要是围绕“地产地销”政策而展开的。由于该政策在词语使用上的不严密,所以让创维钻了国家政策的空子,建立了销售公司来专门进行逃税行为。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税法尤其是税收优惠时,要尽量避免理解上的歧义,要求语言缜密有逻辑,制定出符合国家初衷的、毫无漏洞的税收规定。对于国税部门制定的“地产地销”政策,国家和地方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创维和地方政府的理解是保持一致的。创维的逃税事件表面是对于“地产地销”政策的理解偏差,其实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更是关于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税收利益的分配问题。创维利用转移费用来逃避在深圳的企业所得税,这种不合规行为可能在我国许多地方的许多企业都会存在,这就对我们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及时发现这些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给予他们适当的提醒和建议,甚至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处罚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五、不足之处1、没有找到国税局对创维避税案的最终定性,是合理避税还是恶意逃税?2、没有。3、本该12月3日前上交的初稿,推迟到12月10日才交六、初稿和终稿的差异1、找到创维公司和香港税务局以6425万港元进行所得税和解的官方文件2、补充了“地产地销”及其演变政策的具体文件3、完善案情梳理时间流程图,加入及香港税务局进行资本利得税和解部分,同时加入其对应时间点的股价4、完善了写作体会部分,删掉冗余部分,只剩下自己最直观的感受。七、写作进度1、11月5号前试析2、12月3号前初稿3、12月17号前终稿八、写作体会我发现深圳政府和地税部门对创维逃税行为有明显的包庇态度。深圳市政府认为根据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特区内企业生产并在特区内销售的产品免征增值税,生产企业将享受‘地产地销’政策的产品销往外地则补征增值税。但是,没有规定特区内的商业企业将购买的享受地销免税政策的产品销往区外的时候补征增值税。如果对特区内的商业企业购买并销往特区外的产品补征增值税,一是没有征税的法律,二是涉及到纳税主体的确认问题。”深圳地方政府也充分利用了“地产地销”政策的粗糙规定,但这显然不符中央推行这一优惠政策的初衷。对此,地方政府也心中有数。在同一文件中,深圳市强调,深圳也考虑到创维的部分产品通过深圳当地的经销公司销往了区外,因此在执行中,也采取了补救措施追征税款。同时深圳市政府为此“恳请”国家税务总局,在对创维有关的问题的处理中,考虑到“地产地销”政策在新旧税制转换中的历史原因和特区政策执行中的实际情况,不再对其补征增值税。对于深圳地方政府的态度让我们想起了近几年来的中央及地方抢夺税源,利益分配的问题,更进一步严格地说,这是一个财政体制的问题。我觉得创维的偷逃增值税的问题,其实地方政府应该早就发现,可是考虑到可以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当国税部门要求对创维税务稽查时,地方政府还为创维开脱,称这是对“地产地销”政策理解的问题,其实这背后的真实意思很多人都清楚,是地方及中央抢夺税源的问题,而创维也就是利用了这个争论的焦点,钻了国家政策的空子,掩盖住地方及中央的利益冲突。这样分析下来,深圳地方政府对创维过去的偷逃增值税行为的默认,以及逃税行为被揭发后政府为创维“辩护”的态度也就不难为人所理解了。九、参考资料(一)相关法律法规【1】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暂行规定(国发[1984]161号)(七)特区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本特区内销售的,各种矿物油、烟、酒等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减半征收工商统一税;特区人民政府也可以自行确定对少数产品照征或者减征工商统一税;其他产品都不再征收工商统一税。【2】深圳市税务局关于深圳特区地产地销产品征免税问题的通知(深税发[1993]507号)二、深圳特区生产并在本特区内销售的产品,除各种矿物油、烟、酒,按税法规定的税率减半征收工业生产环节的消费税、增值税、电力按规定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外,其余产品暂免征工业环节的消费税、增值税。【3】关于加强深圳经济特区地产地销税收管理问题意见的补充通知(深国税发[2019]199号)一、地产地销产品是指深圳经济特区从事生产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本特区内生产,并在本特区内销售的产品,不包括直接销往特区外或通过商业等环节间接转出特区的产品。地产地销产品按规定减免生产环节的增值税。【4】深圳市税务局关于深圳特区地产地销产品征免税问题的通知/jtym/fgk/1993/1993122900000053772.shtml【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经济特区征免流转税问题的通知/csfg/html/199312300000007228.html【6】《中华人民共和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