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梨园百花二教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梨园百花二教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梨园百花二教案_第3页
八年级上册梨园百花二教案_第4页
八年级上册梨园百花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谁说女子享清闲》;2.《我家有个小九妹》;3.《手拉风箱呼呼响》;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豫剧、越剧、花鼓戏这几种剧种。二、了解这几大剧种的名家名作及选段。三、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国粹、对戏曲的热爱。教学方法:欣赏、模仿、对比、讨论教学重点:听赏、分析各个剧种的特色。了解名家名作。欣赏。教学难点:听赏时戏曲唱腔的模仿。戏曲特色与当地风土人情的潜在练联系。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复习欣赏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中京胡与乐队的演奏曲目《夜深沉》,提问后导入新课。教师:刚才我们所复习欣赏的《夜深沉》常用于哪一种艺术形式中呢?学生:戏曲——京剧的表演中。教师:我国各地的地方剧种非常的丰富,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京剧外,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剧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导入新课)豫剧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活动:讨论豫剧的地方特色,唱腔特点。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以唱见长,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剧质朴通俗、本色自然,更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另外,豫剧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再加上曲调诙谐欢快,使得豫剧不仅适合演出轻松的喜剧,它又恢宏大气故又适合演帝王将相的大场面戏,豫西调委婉动听,吐字清晰,唱腔悲凉故很适合演悲情戏。豫剧在关键剧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被观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3.教师介绍关于豫剧的一些知识。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20XX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21世纪后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鼎盛时期,全国包括西藏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几乎都有专业豫剧团,超过三百个,业余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豫剧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直到1947年秋,洛阳、开封、兰州、西安四地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被官方正式更名为“豫剧”,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标志着一门成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豫剧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台湾、安徽、青海、四川、江苏等十几个省区,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4.豫剧其他的一些名段。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苹果,红了》、《泪洒相思地》等等。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宇宙锋》、《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春秋配》等。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打金枝》、《三哭殿》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其中《花木兰》、《花打朝》、《穆桂英挂帅》、《梵王宫》、《洛阳桥》、《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风雪配》等几十部均摄制成影片。进入21世纪,豫剧又涌现出了许多新作品,如《铡刀下的红梅》、《常香玉》、《新白蛇传》、《村官李天成》、《程缨救孤》、《清风厅上》、《香魂女》等。

5.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简介。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称。越剧1.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我家有个小九妹》。2.教师讲解越剧的唱腔特色和地方特点。越剧,中国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浙江嵊州,目前为中国大陆第二大戏曲剧种。越剧曲调婉转柔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就采用了越剧的曲调。越剧原来流行于江浙沪一带,后在中国广受欢迎。越剧舞台语音的基础语音是嵊县方言音。在越剧发展过程中,越剧语音在嵊州方言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州音韵和官话的语音,这促使越剧扩大了观众范围。20XX年5月,越剧被列为中国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州(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历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用“越剧”称之。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中国戏曲三鼎甲“探花“。1953年底拍竣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当时风靡一时,在香港创造了票房记录;更为主要的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此片被周恩来多次用来招待各国政要和记者,被赞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国际舆论对红色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怀疑由此冰释。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亦源出自越剧唱腔。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扩大了越剧在国内外的影响,捧红了一个剧种。1962年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摄制完成的电影《红楼梦》在80年前后取得2亿票房(那时票价也就2毛钱左右),12亿人次观看,可谓空前绝后。自此,一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传唱大江南北。3.讨论:关于越剧。4.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及名家名段介绍。越剧老一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有袁雪芬(袁派)、尹桂芳(尹派)、范瑞娟(范派)、徐玉兰(徐派小生)、毕春芳(毕派)、陆锦花(陆派)、傅全香傅派)、王文娟(王派)、戚雅仙(戚派)、吕瑞英(吕派)、金采风(金派花旦)、张桂凤(张派老生)、张云霞(张派花旦)、竺水招竺派)、徐天红(徐派老生)、金艳芳(金派老旦)等。越剧名人包括这些越剧流派创始人在内,全国各地的越剧名人据《中国越剧大典》记载,有708位之多。正是他们所有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越剧有了今天的地位与成就。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王老虎抢亲》、《五女拜寿》、《红楼梦》、《西厢记》、《何文秀》、《玉堂春》、《血手印》、《打金枝》、《玉蜻蜓》、《碧玉簪》、《珍珠塔》、《祥林嫂》、《西园记》、《春香传》、《白蛇传》、《孟丽君》、《李娃传》、《盘妻索妻》、《盘夫索夫》、《柳毅传书》、《沙漠王子》《九斤姑娘》《陆游与唐琬》、《孔雀东南飞》、《追鱼》、《情探》等。《中国越剧大典》记载的代表性优秀剧目共有375个。5.再次欣赏。四、湖南花鼓戏1.欣赏花鼓戏《补锅》选段《手拉风箱呼呼响》。2.教师讲解花鼓戏的唱腔特色和地方特点。表演朴实、明快、活泼。尤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有特色。3.讨论:关于花鼓戏。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方小戏、花鼓的总称。至今为止,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表演朴实、明快、活泼。尤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有特色。4.花鼓戏名段介绍。5.再次欣赏。五、活动模仿任一剧种的一段唱腔进行演唱。六、小结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黄梅戏剧种介绍。黄梅戏欣赏。学唱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黄梅戏,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博大精深的名族艺术的热爱。二、了解名家名作及选段。三、学会演唱《对花》。教学方法:教唱、听唱、欣赏、模仿、对比、讨论教学重点:听赏、分析剧种的特色。了解名家名作。欣赏。学唱《对花》并能进行背唱。教学难点:学唱时戏曲唱腔的模仿。对选段情绪的把握。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教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豫剧、越剧、花鼓戏三大剧种。请同学们来说说这几大剧中都有什么特色呢?(学生回答后导入新课)欣赏关于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和香港特区等地以及中华民国台湾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为安徽省安庆市一带的地方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发展成对全中国有影响力的剧种,并扬名海外。20XX年黄梅戏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著名选段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