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2035-2022供暖民用建筑室温无线采集系统技术要求_第1页
DB11-T2035-2022供暖民用建筑室温无线采集系统技术要求_第2页
DB11-T2035-2022供暖民用建筑室温无线采集系统技术要求_第3页
DB11-T2035-2022供暖民用建筑室温无线采集系统技术要求_第4页
DB11-T2035-2022供暖民用建筑室温无线采集系统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11/T2035—2022

供暖民用建筑室温无线采集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室温无线采集系统组成、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技术要求、数据传输要求和室温监测应用

平台的技术要求,对室温无线采集装置的安装、室温无线采集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工作进行了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对供暖民用建筑进行室内空气温度远程监测的室温无线采集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099.1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453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4536.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温度敏感控制器的特殊要求

GB/T16915.1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第1部分:通用要求

DB11/T745采暖住宅室内空气温度测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室温无线采集装置roomtemperaturewirelessacquisitiondevice

装设在供暖民用建筑室内指定位置,用来对供暖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温度数据进行测量、采集并无

线传输的装置。

3.2

室温监测应用平台roomtemperaturemonitoringapplicationplatform

用来对室温无线采集装置传输的数据进行显示、存储、汇总、分析的软、硬件集合。

3.3

采集周期acquisitionperiod

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每次获取室内空气温度数据的时间间隔。

3.4

传输周期transmissionperiod

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每次将所获取数据上传至室温监测应用平台的时间间隔。

1

DB11/T2035—2022

4室温无线采集系统组成

4.1室温无线采集系统应包含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构架图见图1。

室温监测应用平台:电脑端移动端

窄带物联网(NB-Iot)、4G、5G

层室温无线采集装置1室温无线采集装置2……室温无线采集装置n

图1室温无线采集系统架构图

4.2网络层应采用无线方式,包括窄带物联网(NB-Iot)、4G以及5G等。

4.3应用层应支持电脑端和移动端应用方案。

5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技术要求

5.1室温无线采集装置的测量范围10℃~30℃,最大允许误差为±0.2℃、分辨力应不低于0.1℃。

5.2室温无线采集装置可配置显示屏,显示测量数据、当前日期时间、网络信号质量、故障提示等内

容。

5.3室温无线采集装置应具备定时主动上传数据、存储及断点续传功能,本地存储数据应至少保存24h。

数据采集周期宜为30min,传输周期宜为1h。

5.4室温无线采集装置的设备标识码应保证在同一室温监测应用平台中的唯一性,应在机身上识别。

5.5室温无线采集装置传输内容应包含设备标识码、室内温度、采集时间、信号强度值、设备故障、

网络故障等。

5.6室温无线采集装置安装位置宜固定。

5.7供电方式为市电的室温无线采集装置,采用集成灯具开关一体型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标准八六盒安装,具备灯具开关控制功能;

b)灯具负载功率大于3W时,灯具无频闪;

c)灯具连续长期关闭工况下,正常采集、传输数据;

d)采用法拉电容的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法拉电容循环充放电次数应不低于50万次;

2

DB11/T2035—2022

e)灯具开关应符合GB/T16915.1的规定;

f)具备掉电报警功能,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室温监测应用平台。

5.8供电方式为市电的室温无线采集装置,采用插座型时,满足以下要求:

a)形式为带有标准插座的标准八六盒安装或嵌套插座型(卡在原有插座上);

b)装置插座应符合GB/T2099.1的规定;

c)在插座使用电器最大电流为10A工况下,对测量数据温升的影响不应超过0.5℃。

5.9供电方式为电池的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满足以下要求:

a)应具备电量提示/警示功能,且传输内容应包括电量;

b)在传输周期为1h的工况下,宜能够一次性连续工作180d;

5.10供电方式为市电的室温无线采集装置应取得CQC或CCC同等级别认证证书。

5.11室温无线采集装置应符合GB/T14536.1和GB/T14536.10的规定。

5.12室温无线采集装置外壳材质应符合阻燃要求,宜采用阻燃PC材料。

5.13室温无线采集装置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40。

6数据传输要求

6.1应使用https的post方式推送数据,数据包宜遵循json数据交互格式。

6.2室温数据格式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室温数据格式要求

序号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小数位允许空默认值说明

1DeviceKey字符15/否/设备标识码

2DateTime长整型15/否/时间戳,精确到秒

3RoomTemp数值52否/室温(℃)

4UpPeri整数50是30传输周期(min)

5CSQ整数20是/信号强度

6BAT数值62是/电池电量(%)

7ErrNet布尔10是0网络故障。0正常;1报警

8ErrTemp布尔10是0设备故障。0正常;1故障

9OffLine布尔10是0掉电报警。0正常;1报警

10ErrMove布尔10是0位移报警。0正常;1报警

7室温监测应用平台技术要求

7.1室温监测应用平台运行应稳定可靠。

7.2室温无线采集装置应具备相应的室温监测应用平台,并能与其他平台进行数据交互。

7.3室温监测应用平台应具有以下功能:

a)多用户权限管理;

b)不同类型装置接入及管理;

c)远程对室温无线采集装置进行参数配置、程序升级;

3

DB11/T2035—2022

d)录入室温无线采集装置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可多层级管理(街道-小区/建筑栋号-楼/单元/层/

门牌);

e)实时室温、历史室温的显示及查询;

f)历史数据导出;

g)绘制单个室温无线采集装置在自定义时间段内温度曲线;

h)计算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层级平均温度;

i)显示多个室温无线采集装置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分布比例;

j)室温无线采集装置通讯中断、故障、室温超高或过低、低电量报警。

7.4室温监测应用平台应对异常数据进行提示,出现以下情况时宜认定为异常数据:

a)24小时平均温度低于某一设定值;

b)24小时温度波动值高于某一设定值;

c)24小时平均温度高于某一设定值。

7.5移动端软件应具备装置绑定、数据和运行信息查看等功能。

7.6室温监测应用平台应保证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历史数据存储不宜少于3个供暖期。

8室温无线采集装置安装要求

8.1同一供暖系统中室温无线采集装置的安装位置宜一致。

8.2室温无线采集装置的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a)宜安装在人员长期停留或活动的主要功能房间内,如住宅的卧室、客厅,办公建筑的办公室,

学校的教室,医院的门诊、病房等;

b)宜安装在距离地面0.7m~1.8m范围内;

c)不应安装在太阳直射的位置;

d)不应安装在外墙上,应距外墙内表面或固定的采暖空调设备外轮廓线0.6m以上;

e)采用插座型的室温无线采集装置不宜安装在用户经常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插座上;

f)不应有物体遮盖。

8.3室温无线采集装置应在同一供暖系统选择典型用户安装,典型用户宜覆盖供暖系统近端、中端、

远端用户,在同一栋楼中,典型用户宜覆盖建筑顶、边、中间、底层等用户。

8.4安装前,应使用信号测试仪对安装位置的信号质量进行确认,对于通讯方式为NB-IoT的室温无线

采集装置,应满足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115dBm且SNR(信噪比)≥-3dBm。

8.5室温无线采集装置的安装情况应进行记录,记录表格见附录A。

9使用和维护要求

9.1供热单位宜在供暖期内进行入户巡检,参照DB11/T745规定的对室内空气温度入户日常监测方法,

对安装的室温无线采集装置进行核查,并记录核查结果,核查结果记录表见附录B,对于核查温差超过

2℃的装置,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9.2配备显示屏的室温无线采集装置现场显示数据应与室温监测应用平台显示数据一致。

9.3供热单位应通过室温监测应用平台实时分析室温数据,对出现的数据异常、传输故障、电量低等

报警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应做好数据备份。

4

DB11/T2035—2022

BAA

附录A

(资料性)

安装记录表

表A.1规定了室温无线采集装置的安装记录表内容及样式。

表A.1安装记录表

公司区街道

锅炉房/换热站/小区/建筑栋号

安装时地址(街道-小区是否供供暖末端房间房间面积距外墙水平距室温无线采集

间(年-/建筑栋号-楼/暖离装置形式

月-日)单元/层/门牌)

注1:供暖末端为散热器、地板供暖或空调等。

注2:房间为客厅、主卧、次卧、办公室、会议室等主要功能房间。

注3:室温无线采集装置的形式可为开关型、插座型以及电池型等。

5

DB11/T2035—2022

CB

附录B

(资料性)

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核查记录表

表B.1规定了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核查记录表内容及样式。

表B.1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核查记录表

公司区街道

锅炉房/换热站/小区/建筑栋号

入户时间:年月日时分

地址(楼/单元/

设备编码用户联系电话

层/门牌)

检查项目检查结果

是否采暖□是□否

采暖方式□散热器□地板供暖□空调

安装房间□客厅□主卧□次卧□办公室□会议室□其他

室温示值(℃)

标准值(℃)

差值(℃)(示值-标准值)

采集时间

运行状态□正常□异常

电池电量

是否遮盖□是□否

是否包裹□是□否

是否移动□是□否

是否拆除□是□否

是否更换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是□否

更换原因

检查员签字

注1:标准值指参照DB11/T745规定的对室内空气温度入户日常监测方法的测量值

注2:仅供电方式为电池的室温无线采集装置需填写电池电量

6

DB11/T2035—2022

参考文献

[1]GB/T7665—2005传感器通用术语

[2]GB/T7666—2005传感器命名法及代码

[3]GB/T18459—2001传感器主要静态性能指标计算方法

[4]JB/T7486—2008温度传感器系列型谱

[5]JJF1049—1995温度传感器动态响应校准

[6]JJF1076—2020数字式温湿度计校准规范

[7]GB/T15768—1995电容式湿敏元件与湿度传感器总规范

[8]JJG229—2010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

[9]JJG833—2007标准组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10]JJG141—2013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

[11]JJF1637—2017廉金属热电偶校准规范

[12]JJG368—2000工作用铜-铜镍热电偶检定规程

[13]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14]GB/T18204.1—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

[15]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

[16]JJF1007—2007温度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17]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18]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ICS17.200.20

CCSQ76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2035—2022

供暖民用建筑室温无线采集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ofwirelessroomtemperatureacquisitionsystem

forheatingcivilbuildings

2022-12-27发布2023-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2035—2022

供暖民用建筑室温无线采集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室温无线采集系统组成、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技术要求、数据传输要求和室温监测应用

平台的技术要求,对室温无线采集装置的安装、室温无线采集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工作进行了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对供暖民用建筑进行室内空气温度远程监测的室温无线采集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099.1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453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4536.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温度敏感控制器的特殊要求

GB/T16915.1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第1部分:通用要求

DB11/T745采暖住宅室内空气温度测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室温无线采集装置roomtemperaturewirelessacquisitiondevice

装设在供暖民用建筑室内指定位置,用来对供暖民用建筑室内空气温度数据进行测量、采集并无

线传输的装置。

3.2

室温监测应用平台roomtemperaturemonitoringapplicationplatform

用来对室温无线采集装置传输的数据进行显示、存储、汇总、分析的软、硬件集合。

3.3

采集周期acquisitionperiod

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每次获取室内空气温度数据的时间间隔。

3.4

传输周期transmissionperiod

室温无线采集装置每次将所获取数据上传至室温监测应用平台的时间间隔。

1

DB11/T2035—2022

4室温无线采集系统组成

4.1室温无线采集系统应包含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构架图见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