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化学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
练
专题18中和反应和pH曲线
目录
一、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一】中和反应及应用......................................................................
【题型二】用曲线..............................................................................
【题型三】中和反应探究实验....................................................................
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整逾拉点敢型归的
【题型一】中和反应及应用
【典例分析】(2021河南中考)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图是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
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
【答案】NaOH+HCl=NaCl+H2ONa\Cl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
+
H+OH-H2O)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Na:
C「,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者H++OH=H£。
【提分秘籍】中和反应及应用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实质是酸中的H1和碱中的0H,乍用
生成压0的过程。
2.中和反应的应用
(1)通常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等碱性物质进行中
和处理。
【注意】(1)中和胃酸用的是弱碱,熟石灰不能用来中和胃酸,小苏打也能用来中和胃酸,
但胃溃疡的患者不能用。
(2)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
应均生成盐和水,但不是酸和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3)用于医药: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Al(0H)3的药物中和过多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Al(0H)3+3HC1==A1C13+3H20O
中和反应是一个常考点,考查有关反应的PH变化图象、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实验的探究
等,特别注意酸溶液加入碱溶液中与碱溶液加入酸溶液中的PH图象的区别;酸与碱发生中
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
的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
【变式演练】下列做法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B.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C.焙制蛋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D
【解析】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没有发生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没有运用
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是
利用了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C.焙制蛋
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受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没
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D.A1(0H)3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
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故选D。
【题型二】PH曲线
【典例分析】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
中的()
PH”
7〃
如入X的E
A.H2B.H2SO4C.NaOHD.CaC03
【答案】C
【解析】A.水为中性物质,可以减低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值不
会大于7,故A不符合题意;B.硫酸为酸性物质,可以增强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
酸性,溶液的PH值不会大于7,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为碱,可以和稀盐酸反应,
而使溶液的酸性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为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则溶液呈碱
性,而使PH值大于7,故C符合题意;D.碳酸钙可以消耗盐酸,而使溶液的pH值增大,但
是不能大于7,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提分秘籍】PH曲线变化
酸碱中和反应时的溶酸碱中和反应时的溶
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碱溶液的稀释
液pH变化曲线液pH变化曲线
HPH7kIE;上
PHIP7I一
匚
n°加入碱溶液的质量/g加入酸溶液的质量/g
加入水的体积/mL加入水的体积/mL
酸性溶液的稀释碱性溶液的稀释(溶往酸溶液中加入碱溶往碱溶液中加入酸溶
(溶液pH由小于7液pH由大于7的某个液(起点pH<7,随着液(起点pH>7,随
的某个数值开始,数值开始,逐渐减小,碱溶液的加入,PH逐渐着酸溶液的加入,pH
逐渐增大,但只能但只能接近7,而不变大,当二者恰好完全逐渐变小,当二者恰
接近7,而不会变成能变成小于7)反应时,PH=7,再继续好完全反应时,PH=7,
大于7)加入碱溶液,溶液显碱再继续加入酸溶液,
性,PH>7)溶液显酸性,PH<7)
方法技巧
1.如果pH曲线没有过"7",若不过"7",则为酸碱溶液的稀释,如果过"7",则为酸碱的
中和反应。
2.关注pH图像的起始点、终止点的位置,起早在酸的位置,终点在碱的位置,为酸中加碱,
反之为碱中加酸。
【变式演练】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操作和测定结
果如图所示: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中,甲溶液是
(3)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一
(4)60s时,烧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答案】(1)NaOH+HCl=NaCl+H2O(2)氢氧化钠溶液(3)溶液的pH不断增大且大于7
(4)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解析】(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
H20O
(2)该实验中,滴加甲溶液前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乙溶液是稀盐酸,则甲溶液是
氢氧化钠溶液,随着氢氧化钠溶液加入,PH不断增大。
(3)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溶液的pH不断增大且大于70
(4)60s时,烧瓶内溶液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溶液中
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题型三】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典例分析】向滴有酚酸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
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
无色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B.A点溶液呈酸性,但已经与氢氧化钠反应了,故溶质有没有反应完的氯化氢和生成的氯化
钠,不符合题意;c.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氨化钠,故溶液呈中性;符合题意;D.反应过程中溶
液的颜色变化为无色变为红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o
【提分秘籍】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1.探究过程
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IttKW(1)向烧杯中加入溶液变红色碱能使酚酥变红
IRMNIIy
ioB1L氢氧化钠溶色
10液,滴入几滴酚猷溶
液溶液
q
(2)向上述烧杯中溶液红色逐渐氢氧化钠与盐酸
.
边滴加稀盐酸边搅变浅直至消失发生了反应:
拌,直至溶液恰好变NaOH+HCl=
无色为止NaCl+H20
(3版上述溶液约3液体蒸干后出氢氧化钠与盐酸
mL放入蒸发皿中加现白色固体反应领了氯化
热钠
2.实验分析
+
(1)反应的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0H结合生成了水(H+OH=H2OX
(2)酸、碱是否发生反应以及反应的程度的判断
①借助酸碱指示剂(酚酥溶液)的颜色变化:向碱溶液中滴入最后一滴酸,溶液由红色变无
色,则反应完全;向酸溶液中滴入最后一滴碱,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则反应完全
②借助溶液的温度的变化:酸碱反应时会发生放热现象温度会上升,当温度上升到最高时,
表示反应完全(注意:若是酸溶液中直接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温度上升,则不能判断两者一
定发生反应,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
③借助溶液的pH变化:若溶液的pH=7时,表示反应完全
【变式演练】如图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无色酚猷溶液的作用是
_,实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此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
分(不考虑酚配)有(写出所有的可能情况1
\J稀盐酸
三去三—滴有酚猷溶液
巨小的氢氧化钠溶满
【答案】借助酚配试液判断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氯化钠或氯化钠和氯化氢
【解析】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无现象,借助酚酥试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
反应。酚酥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
无色时,说明溶液不是碱性,溶液可能是中性或酸性。当溶液显中性时,溶质是氯化钠。当
溶液显酸性时,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
容应景新模考敦殂秣
1.(2021江苏苏州市)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0滴入海体条件皿L
A.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1和0田发生反应
C.b点时,参加反应的HC1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D.c点时,溶液中的N£个数大于C1个数
【答案】D
【解析】
A.随着试剂的不断加入,pH逐渐减小,是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正
确;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盐酸中的H和
氢氧化钠中的。田发生反应生成水,故选项正确;C.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表示溶液正好完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可知,参加反应的HC1与NaOH
的质量比为36.5:40;D.c点时,溶液呈酸性,说明盐酸过量,溶液中的Na,个数小于
个数,故选项错误。故选:D。
2.(江苏连云港市醯榆区2021年中考二模)小张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记录得到
图2和图30
pH
a
PH传
温度7C
感
感
传
器
器
觉腭
4号
iO62
图
1
图2
据此,小张同学得到以下结论。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②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混合物
③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④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
⑤由图3中e-*f的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A.①②④B.②③③C.①④⑤0.②④⑤
【答案】C
【解析】①图2中b点pH>7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过量,故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
NaOH,正确;②图2中d点所示溶液pH<7溶液显酸性,盐酸过量,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
蒸干所得固体为氯化钠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③c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反应,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再增加,错误;④中和反应放出热量,f点温度最高
说明反应恰好反应,结合图2可知,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正确;⑤由图3中e—f的
变化趋势可知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故选Co
3.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一。若改用7.4g
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7.(填或)0
【答案】Ca(OH)2+2HCl=CaCl2+2H20;HC1和CaCl2;<
【解析】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a(0H)2+2HCl=CaCl2+2H20o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的
PH<7,即盐酸剩余,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HC1和CaCl2o由图像可知,7.4g氢氧化钙与盐酸
恰好反应,所得溶液的PH=7;
Ca(OH):+2HCl=CaCl2+2H20,NaOH+HC1=NaCl+H20
74734036.5
若改用7.4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则盐酸有剩余,故所得溶液的PH<7O
4.(202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图1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
据图回答问题。
f①②
酸
:酸碱指示剂;一
NaOH
盐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③©
图1
(1)性质①,将无色酚酥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______色。
(2)性质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图2表示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
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X
(3)依据性质③,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4)性质④,将氢氧化钠固体和某种盐混合研磨,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推测这种
盐可能是______»
【答案】红NaCLNaOHSOz+ZNaOHnNazSOs+ZH2。钱盐
【解析】(1)酚酥遇到碱性溶液变红,所以溶液呈红色,故填:红;
(2)根据图像可知最后溶液的pH是大于7,显碱性,所以是氢氧化钠加入到盐酸中,所以
n点有中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还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故填:NaClsNaOH;
(3)根据题意,二氧化硫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SO2+2NaOH=Na2SO3+2H2O;
(4)混合产生刺激性气体,是氨气,所以该盐是铁盐,故填:钱盐。
5.(2021甘肃定西市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
的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1实验2
NaOH溶液稀硫酸
实验操作
g-CuSCU溶液目一NaOH溶液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
(1)请写出实验1的实验现象。
(实验反思与拓展)
(2)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同学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
滴酚酥溶液并振荡,再滴人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表明氢氧化钠与
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实验2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
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溶于水)
iLNaOH溶液
气球CO: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当通过胶头滴管滴加NaOH溶液时,观察到
现象,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0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足量稀盐酸,当观察到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
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011+。1504=如(011)24+用2504红
2NaOH+H2SO4=Na2SO4+2H2O气球膨胀有气泡产生
【解析】(1)实验1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混合,二者能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
钠。所以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2NaOH+CuSO4=Cu(OH)o^+Na2SO4;
(3)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配,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配变红。当
向其中加入硫酸后,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此时溶液中的碱被消耗,则溶液
的碱性变弱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则此时中性的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酥变色,则能观
察到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4)①滴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
被消耗,则气体减少,锥形瓶内的压强也减小,而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大气压,则此时气球
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不断膨胀,所以当观察到气球膨胀,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②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滴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氯
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过程中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当观察到滴入稀盐酸后,溶液中有气
泡产生,可以证明有碳酸钠,即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6.(2021黑龙江绥化市中考)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向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密闭隔热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出反
应时间与溶液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①甲同学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放热。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乙同学的
理由是______.
②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配溶液,无明显现象,于是三位同学对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NaOH猜想三: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一定不正确。
④为了验证其余猜想,丙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猜想三正确
,--------------------------------------------------------------
(2)丁同学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猷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
入稀硫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______为止,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结合上述实验,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答案】(1)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能使温度升高②NaCl和HC1③二④有气泡
产生(2)恰好变成无色(或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恰好"写为"刚好"、"正好"也可)
2NaOH+H2SO4=Na2SO4+2H2O(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酸中的氢离
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H++OH-=H2。)
【解析】(1)①甲同学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放热。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
点,乙同学的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能使温度升高,出现同样的温度曲线。
②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如果盐酸过量,反应后溶液中会含有剩余的盐酸,结合猜想
一、二,可知猜想三:HC1和NaCl0
③酚酥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加入无色酚酥溶液,无明显现象,说
明不会存在氢氧化钠,故猜想二错误。
④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实验结论为猜想三成立,说明溶液中存在稀盐酸,故:另取
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会有气泡产生。
(2)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猷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
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为止,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
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
(3)结合上述实验,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酸中的氢离
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H++OH-=H2。X
7.(德州市武城县2021年第二次练兵考试)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小聪同学向盛有氢氧
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
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那反应后溶
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是Na2s猜想二:溶质是NazSQi和NaOH猜想三:溶质是______
【查阅资料】NazSO,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聪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猜想一正确
方案一酚酥不变红色
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酥溶液猜想二不正确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
方案二出现白色沉淀猜想三正确
中,滴加BaCb溶液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
方案三猜想三正确
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聪的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一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
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或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答案】①.2Na0H+H2S04=Na2S04+2H20②Na2S04和ISO]③.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
蓝色④稀硫酸显酸性,也不能使酚酉太试液变色⑤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
钢和氯化钠
【解析】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是Na2SO4
猜想二:溶质是NazSO」和NaOH
猜想三:稀硫酸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H2S04O
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猜想一正确
酚酰不变红色
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酰溶液猜想二不正确
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
出现白色沉淀猜想三正确
中,滴加BaCk溶液
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粉末溶解,溶液由
猜想三正确
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无色变蓝色
方案评价: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稀硫酸显酸性,也不能使酚
酥试液变色。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钢
和氯化钠。
8.(江苏省2021年"金钥匙"科技竞赛初赛)为探究CO?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某兴趣
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直阅资料】
I.20。(2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物质
Na2cO3NaHC03Ca(0H)2Ba(OH)2
溶解度/g21.59.60.1653.89
n.本实验条件下,Na£03溶液和NaHCOs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
(I)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z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
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0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
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中,小雨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
是。
(2)实验二:为检验CO?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
加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不宜将BaCL溶液换成CaCL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溶液,振荡,静置,
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酥试液,发现溶液呈一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
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配试液,理由是
⑷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J寺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
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时间,s
图1图2
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反思感悟】
(5)实验从C0,减少、NaOH减少,Na/%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转化等视角多维
度探究CO?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
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答案】①.瓶子变瘪,且比装水的更瘪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③.
BaCk+Na2cO3=BaC(U+2NaCl④.氯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生成微溶的氢氧化钙⑤.
红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配变红⑦.Na2cO3+H2O+CO2=2NaHCO3⑧.二氧化碳与氢氧
化钠溶液反应放热⑨.能量
【解析】探究C0,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
【实验探究】⑴实验一: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
荡,发现瓶子变瘪;另取相同的充满CO。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
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子变瘪,且比装水的更瘪,二氧
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气压降低,压强减小。实验中采用两只矿泉
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⑵实验二为检验CO,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k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z+Na£03=BaC(U+2NaCl。实验中不宜将
BaCL溶液换成CaCL溶液的原因是氯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生成微溶的氢氧化钙。
(3)实验三: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溶液,振荡,静置,取上
层清液,滴入1滴酚酗试液,发现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氢氧化钠溶液
呈碱性,遇酚酥试液变红。实验中,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配试液,理由是碳酸钠
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酥变红。
(4)实验四:将C0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
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由图中信息知,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03+H20+C02=2NaHC03o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
,执、、、。
【反思感悟】⑸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能量转化等视
角多维度探究CO?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
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9.(南京高淳区2021年第三次质量调研检测)氢氧化钾的俗名叫做苛性钾,性质和氢氧化
钠极为相似,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氧化钾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KOH溶液NH4cl稀硫酸
:溶液]
溶咨^
实验KOH
操作
g-CuSCU溶流号一KOH溶液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无明显现象
—
结论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能与氯化镇发生反应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实验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反思与改进】
⑴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错误。他用酚酥溶液和实验三中的两种试剂重新实验,得出了
结论。请填写该实验的操作和现象。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氢氧化钾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2)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来证明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3)兴趣小组用pH传感器对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进行研究,采
集反应数据,得出如图的曲线。该实验是将(填溶液名称)滴到另一种溶液
中所得的图像,C点溶液中微粒有。
A人
【答案】①.产生蓝色沉淀②.NH4C1+KOH=KC1+H2O+NH3T
③.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猷溶液并振荡,观察现象;再向上述试
管中不断滴加稀硫酸并振荡,观察现象。④.无色溶液变红5容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⑤.反
应物被消耗⑥.氢氧化钾溶液⑦.K;0H\SOj、H20
【解析】实验过程与分析:实验一:结论为能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
氧化铜和硫酸钾,故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二:氯化锭和氢氧化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钾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A小
式为:NH4C1+KOH=KC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镇痛药培训课件
- 2025年球型网络摄像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玄武岩纤维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牛肉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春新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填空题专项练习
- 低压电器 课件 单元三 项目二 任务三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连续控制线路
-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地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丽水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化学试题)含解析
- 2025春新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项考查】
- 2025春新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词语造句训练
- 下白雨合唱简谱
- 专家工作站日常管理制度
- 脂肪肝患者的自我管理宣教
- 篮球赛计分表模板
- GA/T 2034-2023法庭科学疑似毒品中咖啡因检验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
-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之“列锦”(公开课)课件
- 网络安全防护讲座课件
- 丁类厂房消防设计规范
- 英语PET考试固定搭配
- 立裁连衣裙方法
- 甘肃省兰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英语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