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苏州卷)(全解全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苏州卷)(全解全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苏州卷)(全解全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苏州卷)(全解全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苏州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苏州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3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22题,满分为13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

题卡相应位置上,丙认真核对条形码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

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0分)

L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①我们要从之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

②中国古代用色丰富又至简。其中,青色就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颜色密码。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色彩,

而是一种杂糅的颜色。有时偏蓝,有时偏紫。古代的青色是从蓼篮草中提出来的,但比蓼蓝

更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③''群青”是所有中国色里最高贵的一种颜色,用天然颜料青金石制作而成,是一种略带紫调的暖蓝

色。最早是从阿富汗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青出金石”。天然的群青色澄(chA)透亮,(冰

清玉洁光华夺目)【甲,

④还有“天青”色,“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从云破处(kui)见到的天空的样

子,似蓝非蓝、似绿非绿,(冷峻孤绝清雅脱俗)【乙,

⑤有些青色甚至突破了“青”这个字,更具有浪漫的想象力。比如“沧浪”,来自江河的颜色,可以

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仿佛可以见到屈原在清浊不定、泛着绿光的河边(孤苦伶仃形单影只)【丙】。

⑥再比如“东方既白”,“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蓝蒙蒙里透着一点白。将明未明、

将亮未亮的朦胧感,就是事物在孕育初生、念头刚起的那一(shun)间,生机也就在其中。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提(洎n)

②澄(ch。)

③(kuT)见

④(shun)间

(2)请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最合适的短语。

[甲]_________

[乙]_________

[丙]_________

⑶请结合上文,在横线处填写恰当词语,使句子完整。

我们要从之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

【答案】⑴炼澈窥瞬

(2)冰清玉洁清雅脱俗形单影只

⑶示例:自然万物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Han——炼。提炼: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纯净,或从中提取所要的东西。

che一一澈。澄澈:清澈透明。

kuT——窥。窥见:暗中看出或觉察到。

shun——瞬。瞬间:杀!]那;顷刻间。

(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甲处,冰清玉洁:比喻品质高尚纯洁。光华夺目:形容鲜艳耀眼。句中用来形容群青色这一颜色清澈

纯粹,应使用"冰清玉洁”;

乙处,冷峻孤绝:冷酷严峻,孤立无助。清雅脱俗:一般指女子长的漂亮出众,典雅端庄;也指文章

华美,文采斐然。泛指事物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句中用来形容从云破处窥见天空的颜色与众不同,应

使用“清雅脱俗”;

丙处,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形单影只:孤单一人,没有伴侣。句中用来形容屈原独

自一人站在江边的场景,应使用"形单影只"。

(3)本题考查文段理解。

根据第③段"'群青’是所有中国色里最高贵的一种颜色,用天然颜料青金石制作而成,是一种略带紫调

的暖蓝色。最早是从阿富汗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可知,"群青"是用天然颜料青金石制作而成;

根据第④段"还有‘天青'色……从云破处窥见到的天空的样子,似蓝非蓝、似绿非绿"可知,"天青"色源自

于云破处天空的颜色;

根据第⑤段"比如‘沧浪’,来自江河的颜色,可以濯吾缨"第⑥段"再比如'东方既白’......蓝蒙蒙里透着一

点白。将明未明、将亮未亮的朦胧感,就是事物在孕育初生、念头刚起的那一瞬间,生机也就在其中"可知,

还有一些青色具有浪漫的想象力,源自于我们的生活;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我们是在自然万物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故横线处可填:自然万物。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春去春回几番景,花开花落总关情。春水初生,白居易信马踏春钱塘湖畔,"①浅草才能没马

蹄",一个紫嫣红的春天款款而至;夏花绚烂,周敦颐流连荷池。"予独爱②,濯清涟而不妖",君

子之风盈盈其间;秋风萧瑟,秋瑾小住京华,"③,秋容如拭",知音难觅的孤独涌上心头;北风

卷地,冬雪骤降,岑参戍守边塞,“④,⑤”,以想象化冬为春,奇情逸发。而当落花时

节,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即便潇洒如李白,也不免在"⑥,闻道龙标过五溪”时生出几分伤感;

然而,也总有人能跳出落英伤怀的窠臼,龚自珍就以"⑦,⑧"赋予了落花别样的情意。

【答案】①乱花渐欲迷人眼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为篱下黄花开遍④忽如一夜春

风来⑤千树万树梨花开⑥杨花落尽子规啼⑦落红不是无情物⑧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

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渐欲、淤、染、篱、梨"等字词容

易写错。

3.学校准备开展"行走苏州"的活动,想选择一个"苏州"徽标作为制作活动旗帜的元素。下面两个徽标,你更喜

欢哪一个?说说理由。(3分)

【答案】任选其一,说出理由都可以。

示例一:更喜欢A。徽标中"苏"字体现了苏州地域特色,如苏州园林、粉墙黛瓦、亭子花窗,体现了苏州的

古朴与雅致:祥云寄寓着对苏州美好的祝福;"州"字整体造型象征着苏州的东方之门;其中还有着苏州的小

桥流水(或阳澄湖、太湖),充满灵动与秀美;"苏"和"州'’合起来暗示着苏州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表明

苏州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示例二:更喜欢B。徽标中"苏"字有鱼有禾,充分体现苏州"鱼米之乡"这一特点;"州"字河道纵横交错,湖

泊星罗棋布,小桥流水人家,体现苏州江南水乡这一地域特色;徽标中还有苏州园林特有的亭子、花窗图

案,带有浓厚的苏州特色。

【详解】考查图文转换。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可以更喜欢A。徽标中"苏"字的草字头与"力"字呈现出园林形状,"力"字内部又有花窗造型,"力"字整体像

一个亭子。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古朴与雅致。两个点呈现出两朵祥云的形状,在中国传统传统文化中,祥云

代表着吉祥,寄寓着对苏州美好的祝福。"州"字整体造型象征着苏州的现代地标式建筑东方之门。其中还有

流水的符号,象征着阳澄湖、太湖,水中的竖笔如同小桥,充满了灵动与秀美。"苏"字的造型代表着苏州的

古典美,体现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州"字代表着现代美。体现出苏州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的特点。

两者合一,暗示了苏州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可以更喜欢B。

,,苏,,字是繁体字造型,其中有"鱼"字有"禾"字,充分体现苏州“鱼米之乡”这一特点。"州"字河道纵横交错。

其中的三个点呈湖泊状分布,小桥流水人家,体现了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苏"字的草字头如同苏州园林的

亭子。"田"字呈现出花窗图案,带有浓郁的苏州园林特色,体现了苏州的古典美。

第二部分(50分)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4."读名著,审批注”活动。同学们写批注时用了成语或修辞,请找出与名著内容不符或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红星照耀中国》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

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B.《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离群索居,对人类社会充满不信任,目睹锡兰采珠人遭鲨鱼袭击袖手旁观,

但他对大海一往情深,衷心赞美:"海是包罗万象的","海的气息是纯洁干净的",”只有在海中才有独立"!

C.诗人艾青在《礁石》中写到:"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

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句运用了反复的

修辞手法,突出海浪进攻的凶狠,体现礁石从容不迫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D.《昆虫记》的语言富于魅力。"整个春天,蟋蟀就这样独居一处,自得其乐。隐士首先为自己歌唱。它对

生活充满热情,赞美拜访它的太阳、养育它的青草以及为它遮风挡雨的宁静处所。”行文活泼,语言生动,

用拟人的手法把蟋蟀的生活习性写得情趣盎然。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理解。

B.《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

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

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这些想象都是建立在科学

的基础之上的。

结合原著内容"说时迟,那时快,躲在我身旁的尼摩船长哧溜一下站起来。手持匕首,直向鲨鱼冲去,准备

跟鲨鱼开展肉搏","凶悍的角鲨急速向他冲来,船长机灵地一闪,躲开冲击,并且奋力将匕首刺入鱼腹中"

可知,当潜艇行驶到锡兰岛时,阿龙纳斯在船长的建议下去养珠场参观,在采珠人突遭鲨鱼袭击时,尼摩

船长与鲨鱼展开了殊死搏斗。而选项“目睹锡兰采珠人遭鲨鱼袭击袖手旁观"中袖手旁观的意思是把手笼在袖

子里,在一旁观看。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其说法有误。

5.“读名著,拟辩题”活动。有同学为《西游记》辩论会设计辩题为"紧箍咒对孙悟空是刁难还是成全"。请你

为《水浒传》辩论会设计合适的辩题。(2分)

【答案】梁山一百零八将是土匪还是英雄。

【解析】本题结合语言表达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展现了"直教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草莽一生。梁山英雄行侠仗义,但他们也十分匪性有路见

不平拔刀相助的善意;也有视人命如草芥。据此可以拟定辩题为:梁山一百零八将是反叛者还是英雄。

6."读名著,对对子"活动:请你根据上联的内容,从《简•爱》《儒林外史》《骆驼祥子》中任选一个人物来

完成下联的创作。(2分)

上联:保尔病榻炼钢铁

下联: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祥子困笼寻光明

【解析】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前句格式相同,结合相关名著人物的精神品质,言之成理即可。如:

王冕山野养雅趣;简•爱山庄寻真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7-8题。

塞下曲•其六

戎昱〔唐代〕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骁骚久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①骏骏(qi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③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曾与汉和亲。

7.结合画线诗句,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人眼中的画面。(2分)

8.有同学认为,这两首诗内容虽有所不同,但表达的情感有相同之处,你是否认同?请阐述你的理解。(3分)

【答案】7.戎昱:示例:北风凛冽,白草凋敝,每日胡人战马急驰,边境不得安宁。常建:示例:天涯边

关寂静和平,了无征烟战尘;天上的战争云气早已烟消云散,化为日月光华,朗照着大地。

8.示例:我认同这位同学的看法。《塞下曲》这首诗刻画一位戍边老将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战争给

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而常建的《塞下曲》则主要描绘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

友好交往的画面,以及战争烟消云散后和平宁静的氛围。所以这两首诗的内容是不同的。但情感有相通之

处,诗人表达的都是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这一主题。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注意不能翻译诗句。

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来描绘。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骏骏"意思是北方凛冽,白草凋敝,胡人战马急驰,让边境不得安宁;"天涯静处无征

战,兵气销为日月光"意思是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结合诗句意

思,加上自己丰富合理的想象,运用流畅、通顺的语言进行描绘即可。

示例:戎昱:凛冽的北风一直吹刮着,把白草都吹的枯萎凋零了,外族军队骑着马正在逼近,边境不得安

宁;

常建: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战争的阴霾消散

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

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戎昱的《塞下曲》: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骏骏"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

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最后两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

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之情;

常建的《塞下曲》: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

的和平友好的主题。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三四句诗人用彩笔绘出

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酬字堂记

徐渭

镇海楼成,少保①公进渭曰是当记子为我草草成以进,公赏之,日:“闻子久伤矣,趣召掌计膜银之两

百有二十②,为秀才庐。”渭谢侈,不敢。公日:“我愧晋公,子于是文乃遂能愧:是®,傥用福先寺事,数

字以责我酬,我其薄矣,何侈为?”渭感公语,乃拜赐持归。尽橐中文物如公数、买城南东地十亩,有屋

二十又二间,小池二,以鱼以荷。木之类,果花材三种,凡数十株。长篱县亩,护以枸杞,外有竹数十个,

笋迸云。客至,网鱼烧笋,佐以落果,醉而咏歌。始屋陈而无次,稍序曲之,遂额其堂曰“酬字”。

(选自《徐渭诗文选译》)

【注】①少保:指胡宗宪,以抗倭寇功,加官少保。②掌计:掌管。计簿者:縻银:公费。③晋公:唐

代裴度。混:唐代文学家皇甫混。福先寺事:裴度修福先寺,请皇甫泥撰写碑文,事成之后,皇甫温却大

怒道:"碑文有三千字,才值这点东西。

9.给文中的画线句用"/"断句(限断三处)。(3分)

少保公进渭曰是当记子为我草草成以进

10.下列加点字解释哪一项不正确?()(2分)

A.闻子久侨矣(侨:寄居)

B.渭谢侈,不敢(谢:感谢)

C.长篱耳亩(亘:延伸)

D.稍序新之(新:翻新)

1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徐渭文章出色,胡宗宪赏识他并资助他安家。

B.徐渭变卖文物,自筹了更多资金,建造住宅。

C.详述家居的环境,意在体现宁静恬适的雅趣。

D.为文、受赐、筹款、建宅、额堂为行文脉络。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数字以责我酬,我其薄矣,何侈为?

②客至,网鱼烧笋,佐以落果

13.作者把正堂题名为“酬字",有什么用意?(3分)

【答案】9.少保公进渭曰/是当记/子为我草/草成以进。

10.B

11.B

12.①按字数来向我索取酬金,我还给得太微薄了呢?

②有客人来,打鱼烧笋,酒喝到酣畅时便作诗唱歌。

13.一是少保公为酬谢作者,资以金钱;二是作者自己也耗尽袋里全部卖文所得的钱用来买房。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该句的句意是少保公对我说:"这事

该记下来,你为我起草吧。"我写完了进献给他。句中“少保公进渭曰"表示说话的对象,在其后断一处,起

草的对象是"子",因而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其后断一处。

故可断为:少保公进渭曰/是当记/子为我草/草成以进。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B.句意:我辞谢说太过分了。谢:辞谢。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有误,由原文"尽橐中文物如公数、买城南东地十亩,有屋二十又二间,以鱼以荷(其意思是耗尽袋里全

部卖文所得的钱也是二百二十两,买了城南靠东的十亩地,有房屋二十二间,小池塘两个,养了鱼和荷花)"

可知,选项"自筹了更多资金"表述有误。

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①重点词:数字:按字数;侈:过分。

②重点词:网:用渔网网;佐:配。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闻子久侨矣,趣召掌计縻银之两百有二十,为秀才庐(其意思是听说你在外寄居很久了,快召管事的

拿縻银二百二十两,买座秀才庐吧)","我愧晋公,子于是文乃遂能愧混,数字以责我酬,我其薄矣,何侈

为(其意思是我比不了裴晋公,您的这篇文章则盖过了皇甫混,倘若依照福先寺的事例,按字数来向我索

取酬金,我还给得太微薄了呢,有什么过分?)”可知,作者把正堂题名为"酬字"的用意之一是少保公为酬

谢作者,资以金钱。

根据"渭感公语,乃拜赐持归。尽橐中文物如公数、买城南东地十亩,有屋二十又二间,小池二,以鱼以荷。

木之类,果花材三种,凡数十株。长篱亘亩,护以枸杞,外有竹数十个,笋迸云(其意思是我为他的话感

动,就拜谢赏赐,拿回来,耗尽袋里全部卖文所得的钱也是二百二十两,买了城南靠东的十亩地,有房屋

二十二间,小池塘两个,养了鱼和荷花。植物类的,有果树、花木和材林三种,共几十株。长长的篱笆在

地上延伸着,用枸杞围护起来,外面有几十株竹子,竹笋正从地面坚挺而出直指天空)”可知,作者把正堂

题名为"酬字"的用意之二是作者自己也耗尽袋里全部卖文所得的钱用来买房。

参考译文:

镇海楼造好后,少保公对我说:"这事该记下来,你为我起草吧。"我写完了进献给他,他很赞赏,说:

“听说你在外寄居很久了,快召管事的拿縻银二百二十两,买座秀才庐吧。"我辞谢说太过分了,不敢接受。

少保公说:"我比不了裴晋公,您的这篇文章则盖过了皇甫混,倘若依照福先寺的事例,按字数来向我索取

酬金,我还给得太微薄了呢,有什么过分?"我为他的话感动,就拜谢赏赐,拿回来,耗尽袋里全部卖文所

得的钱也是二百二十两,买了城南靠东的十亩地,有房屋二十二间,小池塘两个,养了鱼和荷花。植物类

的,有果树、花木和材林三种,共几十株。长长的篱笆在地上延伸着,用枸杞围护起来,外面有几十株竹

子,竹笋正从地面坚挺而出直指天空。有客人来,打鱼烧笋,再配上落下的果子,酒喝到酣畅时便作诗唱

歌。原来屋子既陈旧又杂乱,我把它们稍加整理翻新,于是在正堂题名为"酬字"。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材料一:

中国大运河是从公元前5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持续修建的人工运河工程,如今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

化遗产。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有条件、有责任向世界讲好中国

大运河的故事。

大运河贯穿华夏南北,巧妙地把我国东西向河流进行了连通,打通了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

江等五大水系,实现了人力工程与天然水道的一体化交通。

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新罗人入唐的一条主要路线即沿山东、江苏北部海岸南下,至楚州涟水县入淮河,

达于楚州(今江苏淮安),然后入运河去汴、洛,或南下江淮。由于楚州为运河西去或南下的交点,来往唐

朝的新罗人多走此路线。

近些年,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过程中,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显著加强,文物保护修

缮步伐加快。大运河江苏段完成了全面的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并付诸实施,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

一系列展示大运河苏州段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博场馆建了起来。2013年开放的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

全面反映了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突出的普遍价值。2021年开馆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利用

科技手段,让观展者可以沉浸式体验水韵苏州的生活及风物之美。2022年开四的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让“江

南史前文化标尺”草鞋山考古遗址所蕴含的文化瑰宝走进大众视野,溯源运河文化。大运河沿线一批专题博

物馆建成并开放,大量可移动文物得到良好保护和陈列。

(选自《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材料二:

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运河,

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如图所示)

材料三:

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精彩苏州段”,不只面上的功夫,还要往深处走。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传承和保护运河遗产。吴江运河古纤道是大运河苏州段唯一保存的

古堤岸工程设施。为了保护好弥足珍贵的运河遗产,苏州依托运河古纤道公园生态基底,实施景观环境提

升工程,从夜景亮化、风貌协调、文化氛围、配套设施等角度进行多维综合提升。与此同时,苏州“运河十

景”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与苏式美学有机串联了起来。从京杭大运河进入苏州的第一镇吴门望亭开始,

一路经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县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最后抵达平

望看四河汇聚的壮阔之景。

随着大运河国家数字云平台(一期)进入正式上线运营阶段,苏州的大运河也打破了物理局限,不仅

奔流在大地上,还穿行在"云”线上。该平台利用倾斜摄影、三维建模、虚拟现实、5G等数字化技术,主要

展示大运河历史沿革、文化资源分类与空间布局、沿线重点地段720。全景等,甚至突破了传统线下展示和

体验的时空局限,实现景区虚拟漫游。

苏州,一半是诗意,一半是人间烟火气。从未有一座城市像苏州这般,将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处理得如

此讲究。重新梳理运河两岸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分布情况,苏州也正统筹运河沿线的空间管理和整理

利用。苏州中心城区段大运河步道拟建14.81公里,将实现"应通尽通"。大运河两岸沿线各一公里范围(除

建成区外),为沿岸居民打造运河步道和慢行系统,提供体育健身和休闲功能。

(选自新浪网有删改)

1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大运河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故事,是我们的责任。

B.大运河沿线一批博物馆建成并开放,可见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得到显著加强。

C.近年来,苏州重点打造吴门望亭等"运河十景",便是在积极地传承和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

D.借助科技,整个大运河景区实现了虚拟游览,突破了传统线下展示和体验的时空局限。

15.如果元朝有一群新罗人到了楚州后,准备一分为二,一批去国都,另一批去姑苏,继续走水路,请你结合

材料一与材料二,帮他们规划一下路线。(2分)

16.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为了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精彩苏州段”,苏州近年来采取了哪些积极有力的举

措?(4分)

【答案】14.D

15.去国都:由楚州经淮河,进入隋运河,沿西北至国都洛阳;去姑苏:在楚州直接沿运河南下,至姑苏。

16.①建立一系列展示大运河苏州段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博场馆;②大力传承与保护运河文化遗产(或:依

托古纤道,进行景观环境综合提升;精心打造"运河十景");③数字技术赋能运河发展,打造大运河国家数

字云平台(或:打破物理局限,让大运河穿行在"云"线上);④重新梳理运河两岸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

分布情况,统筹运河沿线的空间管理和整理利用。

【解析】14.考查辨析信息。

D.根据材料三第三段中的“甚至突破了传统线下展示和体验的时空局限,实现景区虚拟漫游”可知,本项“突

破了传统线下展示和体验的时空局限”有误。故选D。

15.考查拓展应用。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的“隋及唐初,朝鲜半岛新罗人入唐的一条主要路线即沿山东、江苏北部海岸南下,至

楚州涟水县入淮河,达于楚州(今江苏淮安),然后入运河去汴、洛,或南下江淮"可知,如果去国都的话,

应由楚州经淮河,进入隋运河,沿西北至国都洛阳。

"姑苏"即为现在的苏州。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示可知,如果去姑苏的话,在楚州直接沿运河南下,至姑苏。

16.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材料一末段中的"一系列展示大运河苏州段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博场馆建了起来"可得:建立一系列展示大

运河苏州段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博场馆;

根据材料三第二段中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传承和保护运河遗产""苏州依托运河古纤道公园

生态基底,实施景观环境提升工程,从夜景亮化、风貌协调、文化氛围、配套设施等角度进行多维综合提

升""苏州’运河十景'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与苏式美学有机串联了起来"可得:大力传承与保护运河文化遗

产(或:依托古纤道,进行景观环境综合提升;精心打造"运河十景");

根据材料三第三段中的"随着大运河国家数字云平台(一期)进入正式上线运营阶段,苏州的大运河也打破

了物理局限,不仅奔流在大地上,还穿行在‘云'线上"可得:数字技术赋能运河发展,打造大运河国家数字云

平台(或:打破物理局限,让大运河穿行在"云”线上);

根据材料三末段中的"重新梳理运河两岸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分布情况,苏州也正统筹运河沿线的空间

管理和整理利用"可得:重新梳理运河两岸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分布情况,统筹运河沿线的空间管理和

整理利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写字人

朱以撒

①不用电脑打字,还在坚持执笔写字的人肯定不会多了。到了此时,也算是真的爱好写字了。打字成

了人在生活中的一种本领,打字是跟得上此时生活的速度的。如果生活速度继续加快,估计会有更新的打

字机问世,应对加速。快者愈快,一年可以打出好几本书来;慢者愈慢,几年才写出一本书来。既然赶不

上,此生就不赶了。

②比起三岁就执笔写字的神童,我写字是迟了两三年。可是我在会写字之后,就每日地写去,无一日

空过,这也是我觉得可以拿出来说说的地方。写字初始缘于它的朴素,只是想写得好看一些——朴素的想

法是一个人建立可靠性的基础,全无粉饰,平和地做下去,就如同吃饭那般,持久不缀。

③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总是要有一些经历之后才可能透过皮表,品出一些称为气息的虚无之质,

写字人各有方向,或心仪楷书,或法乳草书,气息肯定是与自己的情性默契的,并被引导着向深处走。

④不写字的人看字,看看字形字态好了,它满足了人对于外在感知,写得很大的,写得很小的,写得

很多的,写得很少的,便传递给别人,直说看到了看到了,可以言说的早已被人言说烂了,不可言说的若

强行言说则纷乱无比——气息正是不可言说,痕迹在纸面上,气息渗入纸的深处。薄如蝉翼的一枚纸,居

然可以把千百年的气息贮存起来,并随年深日久而更为深重。时间从上方流过的长短不同,摧毁了一些字

迹,使字句戛然中断,串不起来,无从猜度写字人当时在表达什么,也就显得更为隐秘。晚近的人,晚近

的字,人离去未远,气息也就是另一种。善感的人依气息来听一枚纸的身份,表面似乎是眼力在活动,其

实是一个人的精神都振作起来了。至于为什么结论是这个朝代,而不是那个朝代,则不必说。博物院里就

是储存笔下气息的空间,卷起来的长轴如同一个大白蜷缩起来,让那个爱写字的主人是边在里边沉睡。人

的生命早已散尽,如果没有当时爱写字留了一些下来,穿过时间来到我们面前,我们永远无从分辨这个人

和那个人的气息之异。如果有空,写字人总是会来博物院这类场所走走,不吭声。眼睛看着,心灵动着——

我觉得都有一点调动自己能量采气的嫌疑。

⑤一个人在书斋用功那么久了,总是有一些沟壑没有越过,出外了,听了河声,见了岳色,无端生慨,

一洗凡近之思,便凌空蹈虚过了沟壑。回神过来寻绎,往往是没有结果的——有结果的都写在书上了,没

有结果的仍在世界上浮游,不知西东。如我这般无志于仕有志于写的人,有所托寄,但身心沉重难以飞升

通灵,只能从皮表领略实中有虚,正中见奇,常中寓异。

⑥写字人老了,忽一日,清理一下手稿才知道居然写了这么多,有点吃你——几十年的写都在这里了。

有一些标有时间,翻一下就可以知道是多少岁时的手笔;那些没标明时间的,根据笔迹,亦不难判断大概

时期。写字人舍不得丢弃的秃笔,有的尘埃已经蒙上了,从巨大的斗笔到细小的小楷笔,可以搁满一座小

笔架山。和打字稿不同的是,这些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痕迹,就是涂林增删,也储存了当时写字人的心

事,像颜鲁公的《祭侄稿》,很多写字人临摹时,把那些涂改处也一并学了,觉得这些信手的涂改还更有滋

味。自己的手稿里也有许多这类痕迹,甚至一张纸都让这些痕迹开花了,显示出当时犹豫不定反复再三。

那么多的手稿,没有一页是相同的,有的出奇地顺畅,卷面清洁简明;有时写不下去,用几个符号替代,

打算想好了再填入。真要有规矩,还是打字稿,机器的功能就是千字如一没有情性,而人的情性却是时时

显现的。陈绎曾说:“错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这也是写字人笔下不一之处,

因为不是机器,也就以差异见出。没有手稿的人无法见到当年写字时的那个自己。看到这些,让此时已老

的他嘴角微笑地翘了起来。

⑦不过,写字人也会死的。有的人在生前就会处理一些文稿,像苏洵,曾经把数百篇文章付之一炬。

更多的写字人来不及处理,这些手稿也就命运难卜。如果写字人生前大声名,有关方面可能会批一块地拔

一些钱,建一个艺术馆,存放这些遗迹,并设专人保管。绝大多数的写字人是没有资格享有这一待遇的。

那么,这么多的手稿也理所当然由写字人的后人处理,或者清理。

⑧这些手稿终了如何,写字人已全然不知。他活着的时候以写字为乐事,在书写中度过一生,这就是

够了。

(选自《湘江文学》2022年第6期,有删改)

17.如何才能成为文中的“写字人"?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陈述。(4分)

18."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作者对写字人的此看法你是否认同?请阐述之。(3分)

1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替为“天下第一行书",下面两段评价,哪个更符合写字人的评价?请说说你的理

由。(3分)

A.以毛笔为表现工具,以线条为表现手段,彰显出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

B.自然形态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的和谐的结合,似乎有天机入神,走笔如行云流水。

20.文中第⑥段,写字人清理手稿时"有些吃惊",到后来"他嘴角微笑地翘了起来",结合语境说一说其表情发

生变化的原因。(3分)

21.在文中,作者说"写字人也会死的”:但也有人认为"写字人不会逝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看法。

(4分)

【答案】17.①坚持每日执笔不辍;②根据自身性情,寻觅方向,练一种字体;③常去博物院这类场所

走走,感受过去写字人的气息;④走出书斋,感受自然;⑤始终以写字为乐事。

18.示例一:我赞同作者的观点。①年少时只能欣赏到书法的皮表(只是想写得好看一点);②年长之后

才能透过皮表感受到书法的气息;③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对书法的欣赏由浅薄变得更为深沉。所以对

形式上的东西就不那么看重了。

示例二:我不赞同。少年时期的想法虽然单纯;老大之后,随着阅历的增加方向的选择,其情趣也已发生

改变,也能由浅入深地走进字的肌理,感受到文字的气息。所以未必对少年时期的审美全盘否定,反而是

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

19.B项更符合写字人的评价。写字人更注重感受字的内在气息,感受写者的心情,B项的评价能结合《兰

亭集序》行书的气韵作评。不写字的人评价时更注重外在美(满足于外在感官),说一些"说烂了”的话。

20.①吃惊于手稿写得很多,很多年都在这里了;②嘴角微笑是因为写字人回想起当年写字时的场景,或

见心事,或见犹豫;③写字人也感受到字所传递的性情,得意于自己"笔下不一",凸显内心的自足。

21.写字人也会死的。①生命也有终结之时;②大都数写字人的手稿很难流传下去;③随着机器打字的

普及,能够坚持写字的人越来越少了;④表达出作者对写字这种传统文化正在消逝的隐忧。

写字人不会逝去。①还是有不少写字人的手稿得以流传,供后人瞻仰;②机器打字无法完全取代写字;

③还有像作者这样勤于写字、乐于写字的人,他们既是当代的写字人,也能读性过去的写字人;④表达出

对写字精神的赞美,对写字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的坚定信心。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②段中,作者提到写字应如同吃饭那般坚持,"平和地做下去,就如同吃饭那般,持久不缀。”;

第③段中,作者提出"写字人各有方向,或心仪楷书,或法乳草书",即字体就如同写字人的性情,要找寻

到适合自己性情的一种字体并勤加练习;

第④段中,作者提到写字人的气息十分重要,因此,"写字人总是会来博物院这类场所走走,不吭声。眼睛

看着,心灵动着”,感受写字的"气息”;

第⑤段中,作者认为,写字人"听了河声,见了岳色,无端生慨,一洗凡近之思”,应当外出,用自然美景

调整自己的思绪;

第⑦段中,作者表明,写字承载了自己诸多的思绪,是自我思绪运转的记载,所以写字人应当以自己写字

这件事为乐趣。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拓展。题干要求根据论述是否赞成“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这句话。这

句诗的意思是年少的时候喜欢书法的形式上的美好,年老了就会厌烦形式,注重内涵。可以根据该句诗的

意思,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不唯一,可从赞成的角度回答,也可以从不赞同的

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我赞同作者的观点。年少时,年轻人会被书法形式上的美好所吸引,忽视书法的内涵,而这种内

蕴只有年长之后才能感悟到。

示例二:我不赞同作者的观点。由于受众群体多样性,年少时未必不能感悟到书法的气韵、内涵,年老时

也未必不会欣赏形式上的美好。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拓展。

题干要求判断A、B两项评论哪个更像是写字人的风格。结合文章内容第④段可知,写字人非常注重写字

的“气息",写字人总是会去"博物院这类场所走走,不吭声。眼睛看着,心灵动着”,感受写字的"气息"。从

这个角度出发,A项突出书法的"造型美""结构美";B项讨论了王羲之的的书法将“自然形态的美和人的情感

之美的和谐的结合”,写出了行书的气韵之美,因此B项更像是写字人的评价。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题干要求结合语境判断写字人表情变化的原因,结合第⑥自然段内容可知,写字人表情由惊讶转变为微笑,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从"清理一下手稿才知道居然写了这么多"可知,写字人感叹自己多年的手稿堆

积起来居然如此多,所以惊讶;从“这些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痕迹,就是涂林增删,也储存了当时写字人

的心事,,可知,写字人看到手稿之后,联想到自己写字时的心境,回忆起不同场景下的事情,再由这些事联

想到当时的自己,联想到不同时期写字时的性情,于是由惊讶转为微笑。作答时,可分点论述这一过程。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拓展。

题干要去论述"写字人会不会死”,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可以结合文章的情节和内容,自选角度予以论述,言

之有理即可。若认为写字人会死,可以从人肉体生命的有限性、手稿不易保存等角度论述;若认为写字人

不会死,即可以从写字人的精神上、文化传承的角度论述。

示例一:我认为写字人会死。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老一辈的写字人终究会慢慢逝去。而写字人用传统的书

写方式与先进的打字做对抗,也无异于以卵击石。文章主旨也暗含了其对此类传统文化消逝的无奈。

示例二:我认为写字人不会死。即使写字人的肉体和手稿都不存在了,他对写字的执著精神,会永远保存

在文化记忆里。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

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

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

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一一夏丐尊叶圣陶《文心》

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2)情感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

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不少于600字。(5)认真书写。

【答案】范文

触动心灵的瞬间

记忆深处,总有一声声轻柔的呢喃萦绕,在耳旁用心倾听,那呢喃却又梦幻般的消失,我的直觉隐约

约地告诉自己:"那是一段生命最初始时的爱的呢喃。"

午后的阳光永远那般令人惬意,不过于强烈又不过于凉澈。悄悄地触动你的神经,美妙而舒适,我依

偎在外婆身旁,望着她不再红润的脸颊,和散着微光的褐色眼睛,聆听着那段充满着欢乐困苦,夹杂着酸

甜苦辣的时光。

在外婆平静的字词里,我仿佛真正触碰了那个世界的事物:那时的我活像个头尖嘴大的小怪物,妈妈

被我闹得吵得没有一个安宁觉,只有外婆耐着性子哄,耐着性子喂。夜深人静时,外婆只得把爱哭爱闹的

我搂在怀里,轻轻摇,轻轻拍才能把我这个折磨人的小鬼怪送入梦乡,外婆碎碎念叨着我的闹人,略带嗔

怒边道着我的不是,边用手轻叩我的脑门,尔后又细眯着眼自豪地说道。儿时的我最爱听的便是她吟的歌

谣,一哼一唱,便把我哄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慢慢念,慢慢颂,我过会儿便能进入梦乡……

现在外婆也许是累了,靠在椅背上眯了眯眼,喝了点水润了润喉,少顷,故作神秘地说道:"啥啥,还

想听外婆给你哼歌谣吗?"我抬起头望着外婆充满慈爱与期待的目光,点了点头,便轻轻靠在外婆不再坚实

的肩膀上,细细地听,认真地听,那一声声呢喃勾勒着童年一幕幕温馨多彩的画面,震动了我心灵深处久

未探求过的回忆。记忆深处轻柔呢喃,正是外婆念着,外婆吟着!这呢喃瞬间响彻了心房,震动了鼓膜,

与灵魂最深处的情感,奇妙地契合。

我惊叹,欣喜更感动于外婆对我的深爱,更难忘于外婆对我的关怀。

外婆的呢喃,触动心灵的瞬间,那深深的触动,将伴随我一生。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结合材料"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以及后边举的几种关于"触发"的例子,可

知材料的关键词是"触发",即写作的主题是"触发"。"触发"这个词的意思是:因某种刺激而引起对别的事物

的情感变化、回忆等。"触发"我们的可以是:一本精彩的书,一个感人的场景,一处美丽的风景等。据此,

我们就可完成题目的拟定。

第二,立意。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对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中得出立意,要结合所选的书、人、

景、物……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动、感悟。如:写“触动心灵的一本书”这个题目,写作的重点是这本

书是如何触动你的心灵的。或者是:哪些地方触动了你?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行文的过程。

第三,构思选材。文体适合写记叙文,选材要具体,抓住细节的刻画,力求把文章写得生动,抒发真情实

感。选取材料要注意选择有感动点的,感动点就是触发你心灵颤动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

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艺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棵数,

水中的一层浪花。总之,不管是什么,你一定要被它感动过,并通过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并将你

的感情融合进去。要有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

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一定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苏州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3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22题,满分为13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

题卡相应位置上,丙认真核对条形码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

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0分)

1.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①我们要从之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

②中国古代用色丰富又至简。其中,青色就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颜色密码。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色彩,

而是一种杂糅的颜色。有时偏蓝,有时偏紫。古代的青色是从蓼篮草中提(胎n)出来的,但比蓼篮

更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③“群青”是所有中国色里最高贵的一种颜色,用天然颜料青金石制作而成,是一种略带紫调的暖蓝

色。最早是从阿富汗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青出金石”。天然的群青色澄(chA)透亮,(冰

清玉洁光华夺目)【甲,

④还有“天青”色,“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从云破处(kuT)见到的天空的样

子,似蓝非蓝、似绿非绿,(冷峻孤绝清雅脱俗)【乙,

⑤有些青色甚至突破了“青”这个字,更具有浪漫的想象力。比如''沧浪",来自江河的颜色,可以

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仿佛可以见到屈原在清浊不定、泛着绿光的河边(孤苦伶仃形单影只)【丙,

⑥再比如“东方既白”,“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蓝蒙蒙里透着一点白。将明未明、

将亮未亮的朦胧感,就是事物在孕育初生、念头刚起的那一(shun)间,生机也就在其中。

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提(lian)

②澄(ch苞)

③(kuT)见

④(shCm)间

(2)请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最合适的短语。

[甲]_________

[乙]_________

[丙]_________

⑶请结合上文,在横线处填写恰当词语,使句子完整。

我们要从之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春去春回几番景,花开花落总关情。春水初生,白居易信马踏春钱塘湖畔,"①浅草才能没马

蹄",一个紫嫣红的春天款款而至;夏花绚烂,周敦颐流连荷池。"予独爱②,濯清涟而不妖",君

子之风盈盈其间;秋风萧瑟,秋瑾小住京华,"③,秋容如拭",知音难觅的孤独涌上心头;北风

卷地,冬雪骤降,岑参戍守边塞,"④,⑤",以想象化冬为春,奇情逸发。而当落花时

节,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即便潇洒如李白,也不免在“⑥,闻道龙标过五溪”时生出几分伤感;

然而,也总有人能跳出落英伤怀的窠臼,龚自珍就以"⑦,⑧"赋予了落花别样的情意。

3.学校准备开展"行走苏州"的活动,想选择一个"苏州"徽标作为制作活动旗帜的元素。下面两个徽标,你更喜

欢哪一个?说说理由。(3分)

第二部分(50分)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4."读名著,审批注"活动。同学们写批注时用了成语或修辞,请找出与名著内容不符或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红星照耀中国》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

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B.《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离群索居,对人类社会充满不信任,目睹锡兰采珠人遭鲨鱼袭击袖手旁观,

但他对大海一往情深,衷心赞美:"海是包罗万象的","海的气息是纯洁干净的",”只有在海中才有独立"!

C.诗人艾青在《礁石》中写到:"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

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句运用了反复的

修辞手法,突出海浪进攻的凶狠,体现礁石从容不迫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D.《昆虫记》的语言富于魅力。"整个春天,蟋蟀就这样独居一处,自得其乐。隐士首先为自己歌唱。它对

生活充满热情,赞美拜访它的太阳、养育它的青草以及为它遮风挡雨的宁静处所。”行文活泼,语言生动,

用拟人的手法把蟋蟀的生活习性写得情趣盎然。

5."读名著,拟辩题”活动。有同学为《西游记》辩论会设计辩题为"紧箍咒对孙悟空是刁难还是成全"。请你

为《水浒传》辩论会设计合适的辩题。(2分)

6."读名著,对对子"活动:请你根据上联的内容,从《简•爱》《儒林外史》《骆驼祥子》中任选一个人物来

完成下联的创作。(2分)

上联:保尔病榻炼钢铁

下联: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7-8题。

塞下曲•其六

戎昱〔唐代〕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骁骚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①骏骏(qi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③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曾与汉和亲。

7.结合画线诗句,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人眼中的画面。(2分)

8.有同学认为,这两首诗内容虽有所不同,但表达的情感有相同之处,你是否认同?请阐述你的理解。(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酬字堂记

徐渭

镇海楼成,少保①公进渭日是当记子为我草草成以进,公赏之,目:“闻子久便矣,趣召掌计康银之两

百有二十②,为秀才庐。”渭谢侈,不敢。公日:“我愧晋公,子于是文乃遂能愧:是③,傥用福先寺事,数

字以责我酬,我其薄矣,何侈为?”渭感公语,乃拜赐持归。尽橐中文物如公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