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福建省2022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202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本卷共21小题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前须知: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

置。

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主观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何谓知己?知己就是“我寄愁心与明月”的休戚与共(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冬,提携

玉龙为君死”的义无反顾(李贺《雁门太守行》),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至死不渝(李商隐《无题》)。

自古,中国人就与奋斗结下不解之缘。战国时的《礼记》中就有“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一④一诸葛亮

的《诫子书》也道“非学无以广才,©「奋斗者前赴后继:“©,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奋斗者有济世情怀:“色,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奋斗者有奉献精神:"?,(龚

自珍《己亥杂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奔腾呼啸、zhu6①浪翻滚的黄河,过了陕西壶口后,水面宽阔了,水流缓慢了,每年裹挟@的十六亿吨泥沙

也就慢慢沉淀了,变成了新增土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百万年过去了,沉淀出了受丰美的华北大平原,成了

中华民族的摇篮和龙兴之地。这就是沉淀之功,也表达了沉淀的魅力。

人生就如同河水,既需要波涛汹涌,大浪淘沙;但也需要风平浪静,沉淀集聚。人生沉淀是卧薪尝胆,养精蓄

锐;是乙,蓄势待发;是稳中求变,以静制动。百(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

__O

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A.濯B.浊)

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奋斗者有济世情怀:“色,(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奋斗者有奉献精神:"母,©"(龚自珍《己亥杂诗》)。

L①随君直到夜郎西②报君黄金台上意③蜡炬成灰泪始干④然后能自强也⑤非志无以成学⑥沉舟侧畔千帆

过⑦安得广厦千万间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⑨落红不是无情物⑩化作春泥更护花(每空1分,共1。分,出现错字或

别字,该空不得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诗句的默写识记和默写能力。①一⑥题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

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⑦一一⑩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才能回答。①“随君直到

夜郎西”中的“直”不要写成"只二③'’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蜡炬”不能写成“蜡烛”,⑥“沉舟侧畔千帆过”

中的“侧”,不要写成“测二⑦⑧结合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知应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其中的“俱”,不要写成“具“;⑨⑩结合龚自珍《己亥杂诗》可知应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奔腾呼啸、zhu6①浪翻滚的黄河,过了陕西壶口后,水面宽阔了,水流缓慢了,每年裹挟@的十六亿吨泥沙

也就慢慢沉淀了,变成了新增土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百万年过去了,沉淀出了^丰美的华北大平原,成了

中华民族的摇篮和龙兴之地。这就是沉淀之功,也表达了沉淀的魅力。

人生就如同河水,既需要波涛汹涌,大浪淘沙;但也需要风平浪静,沉淀集聚。人生沉淀是卧薪尝胆,养精蓄

锐;是乙,蓄势待发;是稳中求变,以静制动。百

____O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A.濯B.浊)

②(A.xieB.jia)

③.⑴①B②A

【解析】本小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识。①项,"zhu6浪翻滚”的“zhu6”应写“浊”,是水不清澈、浑浊的

意思。而“濯”意思是用水洗;②项,“裹挟”的“挟",应读成"xienb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A.富裕B.富饶)

乙(A.韬光养晦B.闭门不出)

(2)甲B乙A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富裕:意思是经济宽裕。富饶:表示物产多。所以甲处应填“富饶

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闭门不出:指关起门来不外出,杜绝与人交往。所以乙处应填

“韬光养晦”。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3)【例如】人生就如同河水,既需要波涛汹涌,大浪淘沙;也需要风平浪静,沉淀集聚。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画线句存在关联词语不搭配的问题,从句子表达的意思来看,分句间应是并列

关系,删除“但“即可。

(4)以下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②勾践的''十年教训,十年生聚”是沉淀,换来了一朝翻身,报仇雪耻;

④司马迁的潜心著述,厚积薄发是沉淀,换来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①文、景两帝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是沉淀,换来了汉武帝后来的大显身手,一展宏图;

③朱元璋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也是沉淀,换来了技压群雄,笑到最后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4)C

【解析】此题考查排列句子顺序,也就是考查对句子内部关系的理解能力。纵观这四个句子所列举的典型人

物,分别处于四个不同的时代(期),①句中汉武帝时代的结束在司马迁之后,②句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君主,③

句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④句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由此可知,这四个句子应按照时

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列,即②④①③。所以答案为C。

二、阅读(70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6分)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飕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3分)

A.开头两句从整个村庄总体印象起笔,描写春天初到农村的情景。

B.“倚东风,豪兴徜徉”表现词人事业成功、仕途得意的逸致豪兴b

C.“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用白描手法,表现农村的万紫千红。

D.“小园几许”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充满生机。

3.B【解析】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倚东风,豪兴徜徉”是说春风浩荡,词人徜徉在田园中,表现了词人

对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B项说法错误。

4.词的上下片在写景的视角上有何不同?(3分)

4.上片定点观察,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下片移步换景,写出了围墙、茅

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村庄景色的喜爱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人写景视角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从上片“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可知词人采取定

点观察的写法,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从下片“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

燕儿舞,蝶儿忙”,可知词人采取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村庄景色的

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日:“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

色。吾使人卜,云:’祟①在高山广水。’塞*

人欲少赋敛②以祠③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日:“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

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公日:“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晏子日:“不可!河伯④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将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

益!”景公日:”今为之奈何?“晏子日:“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

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有删改)

【注释】①祟:鬼怪。②少赋敛:略微收些赋税。③祠:祭祀。④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5.解释以下各组加点词。(3分)

(1)齐大旱逾时逾:

*

(2)祠之无益益:

(3)国将亡亡:

5.(1)超过(2)益处(3)灭亡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1)”齐大旱逾时”的意思是齐国天早已经很长时间,超过了

种植的季节;也可联系到课内所学过的“老翁逾墙走”的“逾”是“超过”的意思。(2)“祠之无益”*

的意思是祭祀山神没有什么益处,可知''益”是“益处”的意思。(3)“国将亡”的意思是国家将灭亡,*

也可联系到课内“国恒亡”的“亡”,可知是“灭亡”的意思。

6.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B.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C.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D.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6.A【解析】此题考查判断常见文言句读的能力。这句话的翻译是:您实在应该离开宫殿暴露在阳光下,与山

神河神一起受苦忧虑,那么幸运的话,就会下雨了。即可得知断句正确的为A。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3分)

(2)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3分)

7.(1)我想稍微征一点儿赋税,祭祀山神,可以吗?

(2)天长时间不下雨,头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它难道不想下雨吗?

【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词句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1)句中注意抓住重点词语的解释:“寡人”

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可翻译成“我";"欲”想;“少赋敛”稍微征一点儿赋税;“以祠灵山”用来祭

祀山神(2)句中要注意反问句式的准确翻译:“彼独不欲雨乎?”它难道不想下雨吗?

8.本文中的景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概括。(4分)

9.①关心百姓,从景公想为百姓祭祀山神、河神可以看出。②虚心接受建议,从景公召集君臣询问意见可以看

出。③景公颇有自知之明,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从他听从晏子的进言,在野外居住可以看出来。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从文中“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祠灵山”“祠

河伯”可以看出景公关心百姓;从''景公召群臣问日”可以看出景公虚心接受建议;从“晏子日:’君诚避宫殿暴露

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可见景公颇有自知之明,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参考译文】

齐国天早已经很长时间,超过了种植的季节,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老百姓都面带饥

色。我命令人占卜干旱的原因,说:’(是)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想稍微征一点儿赋税,祭祀山神,可以

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可以。祭祀山神没有益处。山神把石头作为身体,把小草树木

作为头发,天长时间不下雨,头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它难道不想下雨吗?祭它有什么好处?”景公说:

“不能这样(的话),我打算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不可以。河神把水作为国家,把鱼鳖作为子民,天

长时间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将要干涸,国家将消亡,子民将要死亡了,它难道不想要雨水吗?祭它有什么好处

呢?”景公说:“那现在怎么办呢?"晏子说:“您实在应该离开宫殿暴露在阳光下,与山神河神一起受苦忧虑,

那么幸运的话,就会下雨了J于是,景公来到野外居住,三天后,天果然降下大雨,老百姓全都获得了播种的时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海上的父亲

虞燕

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前,大海浩瀚

无边,深广动乱。

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

绝望更易令人崩溃一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

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瘫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一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

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

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

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

不晕了。

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

西,都是那么稀奇。

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驶行一周

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

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砸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

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3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了机帆船,锚泊系岸、海面啜望、开

舱关舱、手动掌舵、柴油机维护等等,他早做得得心应手。船上经常会为争取时间连夜装货卸货,寒冷的冬雨夜,父

亲和其他船员奋战在摇摆不定的甲板上。一夜下来,他们原本古铜色的脸被海水、雨水泡白了,皱皱的,像糊上去一

层纸。脱掉雨衣后,一拳头打在身上时,衣服上就会滴下水。

那是父亲海员生涯里的第一次生死历险。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

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确实了起来。父亲的脑袋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像是要跳脱他的躯体。触礁了!他在

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船体破裂,过不了多久,海水将汹涌而入,将他们卷入巨腹。

船长紧急下令,把船上能漂浮的东西全部绑在一起制成了临时“竹筏”,大伙紧张忙乱到来不及恐惧。待平安

转移到“什筏”上,等待救援的父亲才感到后怕。环顾四周,大海浩渺,黑得像涂了重墨,望不到一星半点的灯火。

彼时正值正月,带着腥咸味的海凤凌厉地抽打着他们的躯体,父亲的额头却不停地冒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的绝望

越来越深。老船员们不断地给他打气:一定要牢牢抓佳“竹筏”,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绝不放弃。幸运的是,天亮

时,有一支捕捞队刚好经过这片海城,救起了他们。

多年后,父亲早已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而对于留守岛上的人,担惊受怕却从来停止。每

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

我们的心往下沉。直等到那来自茫茫大海的信息反应,我们才在一次次确实认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我见过父亲在陆上生活的百无聊赖和郁郁寡欢。父亲所在的那艘2600吨的大货船,货舱高达四五米,进出都必

须爬梯子。几次爬进爬出后,不知道是不是体力不支,父亲竟一个翅趣滑倒在货舱底部,导致手臂骨折,被送上岸休

养。待在家的父亲看起来羸弱而颓废,埋头从房间走到院子,又从院子回到房间,一天无数次。他三番五次打给

同事问船到哪了,卸货是否顺利,什么时候返航。他像条不小心被冲上岸的鱼,局促、焦躁、魂不守舍,等待再次回

到海里的过程是那么煎熬。

就休息了一个航次,还未痊愈的父亲便急吼吼地赶回船上。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咬牙道:“这下做人踏实了J

我时常想起那个画面: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

用转腰、挺胸、抢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船平稳靠岸。父亲身后,大海浩翰

无际,寂然无声。

(选自《读者》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10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第4自然段“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这样”主要指父亲不惧困难,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

8.第5自然段“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是父亲在感叹生活的艰难。

C.第11自然段中,母亲的“咬牙”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疼爱和理解。

D.海上的父亲,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

9.B【解析】从“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等语句中可以看出,父亲觉得留下的好的荔枝少,不能满

足孩子们,父亲觉得遗憾,表现出父亲对家人的关爱,而不是“感叹生活的艰难J

10.海上生活磨炼了父亲,成就了父亲。请结合全文概括父亲的海上生活经历。(4分)

II.父亲海员生涯的起点是做木帆船上的厨师,为着家人有较好的生活条件辛苦工作;3年后,父亲成为机帆船

的水手,在风雨中历练;多年后,被各种大大小小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的父亲已与海上生活不能别离,成为了千

吨货轮的水手长。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时,可在通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关键性的段落,

再从段落中找出关键性的句子,然后提取重点的词句,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第二段就交代了父亲是木帆船上的厨

师,历经艰辛地工作;第四自然段写父亲的辛苦工作换来了“我”和弟弟的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第六段到第九段

写父亲走出木帆船厨房,成了一名机帆船的水手,并经历生死历险;第十段之后,写父亲已与海上的生活不能别离,

成为千吨货轮的水手长。最后用简洁与通顺的语言概括一下即可。

12.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5分)

(1)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

*♦

挺胸、抢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赏析加点词语)(2分)・・・・

(2)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

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赏析句子)(3分)

11.(1)“提起”“带动”“旋转”“撇出”这一系列动作父亲已经做了千百遍,一切都是那样熟练自如,

“正中”写出父亲动作的精准,表现出他作为水手长的突出能力和自信。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听到的坏消息比作渔网上的铁坠子,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当时心情的沉重和对父

亲安危的担忧。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能力。题(1)要求从用词上进行分析,加点的“提起”“带动”“旋转”“撇

出”这是动词,写出父亲对撇缆头的过程操作的熟练程度,再结合人物的性格,可分析出父亲的突出能力与自信。(2)

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从句中的“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这是比喻的手法,结合语境,“台风”“天

气预报”等,可分析出“我”和弟弟当时心情的沉重,以及对父亲的担忧。

1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开头和结尾两处写景句有什么作用?(4分)

12.文章开头写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写海洋的“深广”“动乱”给父亲的船员生活带来的艰辛和危险。

结尾写父亲身后的大海广阔、平静,暗示了经过多年的海上生活,父亲已历练得沉稳,内敛。结构上,首尾呼应,使

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此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能力。可从内容与结构上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开头的环境描写,

是为了交代故事的背景与人物的生活环境,从海洋的“深广”“动乱”等词来看,并结合后文父亲的海上生活经历,

可分析出这一描写表现父亲船员生活的艰辛与危险。结尾处的环境描写,从“浩翰无际,寂然无声”这些词语,突出

大海的广阔、平静,结合父亲的经历与性格,可分析出,这一环境描写,暗示父亲已历练得沉稳、内敛。在结构上,

有着首尾呼应的效果。

13.阅读全文,请围绕“船”一词,参照例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4分)

例如:荔枝颗颗荔枝,一路上的小心翻检,看儿女贪吃时的不住叹气,都承载着父亲对子女细致深切的爱。

13.例如:船一一木帆船、机帆船、千吨货船,厨师、水手、水手长。船的变换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

也见证了父亲的蜕变,成长,映衬出父亲吃苦耐劳、坚切顽强的精神品质。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人物性格的概括和仿写能力。例如中,用父亲带来的荔枝,表达出父亲深沉的爱。仿写

时,要求围绕“船”来写,并能表述出船与父亲的关系,同时,还要将父亲的精神品质和成长表述出来。如船的变化,

父亲身份的变化,表达父亲的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精神品质。表达时,要做到语句生动、流畅,简洁。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也说‘‘勇者不惧”

沈壮海刘水静

①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娟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

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

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②“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根,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义、

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

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据《史记》记载,蔺相如携壁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

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而甘受个人委屈。蔺

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J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

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③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赘颜回的聪

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

赤脚横涉河滩,如此莽夫,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可以说,

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

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那么对道义心怀

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④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

危险面前能镇定自假设、岚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

的力量,是谓锐气。王阳明在带兵平定宁王朱震濠叛乱时,这种静气和锐气得到了生动体现。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

忙,但坚持讲学论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于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假设地重拾中断的话头,很快又

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假设地继续讲学。凭借纯骂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

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

⑤如何培养沉着的静气与进取的锐气?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

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孔子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孔子珍视这

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

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于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

克服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磨练,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勇往直前、发奋有为。

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在其间磨砺

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开展进步的新篇章。

(选自《光明目报》,有删改)

14.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章开篇点题,明确指出“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中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B.文中多处引用经典名言,列举历史故事,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②③段都进行了正反比照论证,到达了有破有立、突出论点、愈辩愈明的效果。

D.第⑤段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14.C【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思路等。文章第③段列举孔子与子路关于“无惧”

与“有惧”的论述,论证了“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这一论点,该段没有使

用正反比照论证的方法。应选C项。

15.第④段是如何论证分论点的?请简要梳理。(3分)

16.①先用孟子言论解释“静气”“锐气”的含义。②接着用王阳明的事例说明“静气”“锐气”的表现。③最

后强调“静气”“锐气”的重要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思路。解答此题需要在阅读选段第④段的基础上,通过给第④段划分层次,看每层写

了什么,即可知道此题的答案。选段一共4句话,第①句先提出了“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的分论点。

第②句用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时,孟子的一些言论来解释‘‘静气"''锐气"的含义:“勇”德时曾提到''不动

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假设、惜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

至刚”,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第③句用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的事例说明“静

气”“锐气”的表现。第④句总结“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强调“静气”''锐

气”的重要作用。分析完后,可知除了第①句,其他都是不同角度论证分论点的,我们分条理概括回答,哪里运用

了道理论证,哪里运用了事例论证,如何概括的即可。

17.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6分)

16.①勇者不惧是在危难面前坚守并光大道义。②勇者不惧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③勇者不惧需要沉着

的静气和进取的锐气。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论点。“勇者不惧”是文章的标题,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因此回答对“勇者不惧”

的理解,实际就是在回答,文章对这一中心论点是如何论证的。阅读全文内容可知,文章论述这一中心论点时,分为

“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

与‘有惧’的统一”“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这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这三个分论点即是答案。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10分)

材料一:

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珍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

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

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

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燃烧、无法在填理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

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说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

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战存的食物或饮

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C]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材料二:

①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回收利

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城璃,可以节约0.

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L26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

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本钱。以啤酒为例,重

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3的包

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我们必须清楚当前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如果玻璃厂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

资源,不仅可以节约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玻璃含量占配合科总量的60%

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

②(A.xi6B.jia)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A.富裕B.富饶)

乙(A.韬光养晦B.闭门不出)(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以下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②勾践的''十年教训,十年生聚”是沉淀,换来了一朝翻身,报仇雪耻;

④司马迁的潜心著述,厚积薄发是沉淀,换来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①文、景两帝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是沉淀,换来了汉武帝后来的大显身手,一展宏图;

③朱元璋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也是沉淀,换来了技压群雄,笑到最后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6分)

行香子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飓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3分)

A.开头两句从整个村庄总体印象起笔,描写春天初到农村的情景。

B.“倚东风,豪兴徜徉”表现词人事业成功、仕途得意的逸致豪兴b

C.“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用白描手法,表现农村的万紫千红。

D.“小园几许”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充满生机。

4.词的上下片在写景的视角上有何不同?(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日:“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①在高山广水。’塞人欲少赋

敛②以祠③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日:“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大久不

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公日:“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②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假设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一

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

材料三:

①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居民点及其他社会公共场所设

置废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英国于1977年底建立了玻璃再生中心,以增大废玻璃的利用率。

在德国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商店、工厂、酒吧和其他地点,共设置了5000多个回收集装箱。瑞士在其1100多个

大小城镇进行定期的废玻璃回收工作。

②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

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欧盟对废玻璃的

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甚至出现了一种能自动分拣各色玻璃的智能玻璃回收箱。如按2001

年的回收量推算,西欧每年节省46%以上的玻璃原料、在能源节约方面相当可观,因为每回收1吨废玻璃,可节约

100千克燃料,而且可减少石英砂的用量,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选文有删减)17.根据材料,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燃烧、无法在填理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

B.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本钱。

C.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对废玻璃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D.几十年来,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促进了环境保护。

17.C【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理解。A项中“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说法不正确。

原文为“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删去了“一般”过于绝对。B项中“废玻璃

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说法不当。这和原文“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出入,只有在有效期

内才能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D项中“几十年来,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说法不当,原文为“比利时

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是“比利时和瑞士”,并不是“欧盟C项正确。

18.材料一中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请排列出合理的顺序并说明理由。(3分)

18.ACB理由:这三处应当与材料一首句中所说明的三个方面(即占用珍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

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的顺序一一对应,并符

合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在说明文中,分析说明顺序是否合理,可从说明顺序及上下文的照

应入手。材料一中A处与首句中所说“占用珍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相对

应,B处与首句中所说“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相对应,C处与首句中所说“会带来环境污染”

相对应,所以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应为ACB。这样排列就与材料一首句中所说明的三个方面的顺序一

一对应,并符合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19.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包装玻璃容器重复使用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本钱,

进而说明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对废玻璃的回收利用价值极大)。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注意题干中“哪些”(至少是两个)的提示与要求,以

防丢分。阅读材料二画线句,由“以啤酒为例”可判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说明

包装玻璃容器可以回收利用;“一个啤酒瓶40瓦的灯泡”“4个小时”,可判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然

后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其作用,说明包装玻璃容器重复使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综上,概括作答即可。

(六)名著阅读。(6分)20.根据名著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方法助读资料阅读任务

检索目录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第十回(1)探究杨志的出身和押送生辰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纲的原因,应该选择阅读哪几回?

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3分)

斗武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宫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第十

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关注情节

探究小说人物,一般可以关注情节突变处。如一个人(2)列举因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

突然闯入别人的生活或突然从生活中消失导致人物命运而导致祥子命运变化的两个情节。

发生改变。《骆驼祥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情节突变处:(助读资料涉及的情节除外)(3分)

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

泡影;小福子绝望自杀,让祥子精神彻底崩溃……

21.(1)第十二回,第十三回(2)【举例】①孙侦探突然出现,敲诈了祥子买车的钱,让他的买车愿望再次

落空。②虎妞难产而死,为了办丧事,祥子不得不卖车,他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③曹先生突然离开,祥子不得不回

到人和车厂,继续以前的生活。④车夫老马晕倒在茶馆,老马祖孙的境遇让祥子对买车的梦想产生了怀疑。

【解析】此题考查名著中人物相关事迹及对应篇目识记。(1)第十回、第十一回与林冲有关,第十三回与刘

唐、晁盖有关,第十五回与吴用、公孙胜有关,由此排除剩下第十二、十三回。杨志原是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因

脸上有一大块青记,又有一身好武艺,江湖上人称“青面兽二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

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留守司唤作梁中书,赏识杨志的才能,有心抬举他,命他到校场

比武。得到梁中书的赏识后,他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奉命护送生辰纲。(2)此题考查《骆驼祥子》中把祥子由“人”

变成“鬼”的有关人物及故事情节。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孙侦探突然出现,

诈了祥子买车的钱,让他的买车愿望再次落空;虎妞难产而死,为了办丧事,祥子不得不卖车,他的生活再次陷入困

顿。;曹先生突然离开,祥子不得不回到人和车厂,继续以前的生活。;车夫老马晕倒在茶馆,老马祖孙的境遇让祥

子对买车的梦想产生了怀疑;小福子绝望自杀,让祥子精神彻底崩溃……其中对他打击最大,让他彻底失去生活的勇

气,从而走向幻灭的是小福子的绝望自杀。

三、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一一《礼记•虽有佳肴》

人们有时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要是我们受制于人,亲爱的勃鲁托斯,那错处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

己。一一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

中国华为技术遭受美国大面积技术封锁。面对记者采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能

做的事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J——新华网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3•【解析】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目所选的三那么材料,有共同点:即做好自己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成功的关键。

无论是第一那么材料中的“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还是第二那么材料中的“人们有时可以

支配自己的命运"''在我们自己“,还是第三那么材料中的“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能做的事做好”,都强调了做

好自己的重要性。三那么材料也各有侧重点:第一那么:强调了了解自己的缺乏和困惑的重要性;第二那么:强调

不要受制于人;第三那么:强调做好自己的事的重要性。

立意:根据题目中的三那么材料,可以有如下立意:(1)做好自己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成功的关键。(2)知道

自己学业的缺乏,才能自我反省。(3)感到困惑,才能自我勉励。(4)不要受制于人。(5)我们不能左右别人,

但我们能做好自己,把自己的事做好是最重要的。

构思:可以选择这样的材料写作:曾想依靠他人获得成功,可事与愿违;后来从我做起,脚踏实地地把自己的

事做好,结果成功了。表达“做好自己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成功的关键”的主旨。

写法:可以写篇议论文,论述上述“立意”局部的几个观点;也可以写篇记叙文(散文、小说均可),用具体

的事例来表现上述“立意”中的意旨。

晏子曰:“不可!河伯④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将下2百川羯。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

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何?“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

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有删改)

【注释】①祟:鬼怪。②少赋敛:略微收些赋税。③祠:祭祀。④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5.解释以下各组加点词。(3分)

(1)齐大旱逾时逾:

(2)祠之无益益:

*

(3)国将亡亡:

6.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B.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C.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D.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3分)

(2)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