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 九年级上册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_第1页
第19讲 九年级上册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_第2页
第19讲 九年级上册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_第3页
第19讲 九年级上册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_第4页
第19讲 九年级上册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

第19讲九上课标文言文复习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目录

一、考点精析

【课标要求】.........................................................2

【考查重点】.........................................................2

【主要题型】.........................................................2

【命题趋势】.........................................................2

二、知识建构

篇目1:《岳阳楼记》...............................................3

篇目2:《醉翁亭记》...............................................6

篇目3:《湖心亭看雪》.............................................8

三、方法总结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特殊文言句式..............................13

四、考场练兵...........................................................15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

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点】

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

【主要题型】

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

外阅读。分值一般在8-16分。

【命题趋势】

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

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

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

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

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

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

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

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知工识』

1.文学常识:《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

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名句集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I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主旨: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九乐”的政治抱负.

_1.文学常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

上-文学家.

__2.内容概括:以"醉""乐"二字提挚篇."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

言质."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

文_3.主旨: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

同乐的思想.

1.文学常识: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

末清初文学家。

2.内容概括: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

《湖心亭看雪》

立。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

3.主旨: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

高雅情趣。

篇目1:《岳阳楼记》

一、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

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

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

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诽谤性话语。讥:批评指责。

满目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波澜不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色,湖光。

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哪有尽头。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二)通假字

1.百废具兴(通"俱",都、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三)一词多义

1.和:政通人和(和乐形容词)春和景明(和煦形容词)

2.通:政通人和(顺利形容词)北通巫峡(通向动词)

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动词)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名词)

4,空:浊浪排空(天空名词)长烟一空(消散动词)

5.一:一碧万顷(一数量词)长烟一空(全、都副词)

6极:南极潇湘(尽,直通动词)感极而悲者矣(极点副词)此乐何极(穷尽动词)

7.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集,动词)会宾客大宴(适逢,副词)

8.国:去国怀乡国都,名词死国可乎国家,名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名词

9.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副词或以为亡有人,代词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副词

10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连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连词)

三、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句译】到了第: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J'。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句译】滕子京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句译】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集中在洞庭这一个湖上。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句译】它衔接远处的群山,吞纳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广阔无边。

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句译】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天色阴暗,景象变化万千。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句译】这就是在岳阳楼上所见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己经很详尽了。

7.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句译】既然这样,那么洞庭湖向北直通到巫峡,向南直达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南来北往的

诗人,多在这里会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8.若夫露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句译】如果是阴雨连绵,数月不晴,阴风怒吼,浊浪冲天。

9.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句译】太阳星星隐去了光辉,山岳隐没了身形。

10.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句译】商人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长啸,猿猴哀啼。

1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句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忧谗言、害怕讥讽,满眼萧条,感慨到了极

点而十分悲伤的心情啊。

1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句译】至于说到春天和暖,阳光明媚,湖面上波澜不起,上下天色湖光辉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

1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句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

颜色青翠。

1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句译】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湖水波动时.)湖面上浮动的月光跃动着

金色,(湖水平静)时,那平静的月影,好像沉入水中的一块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

穷尽!

1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句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起忘却,端着酒杯面对清风,(那

种)无比喜悦的心情啊。

四、文章主旨

《岳阳楼记》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篇目2:《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

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这种体裁出现

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

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课文内容概括

全文四个自然段。以"醉""乐"二字提挚篇。"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醉""乐"二字都是

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

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

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

使人感到乐趣无穷。(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

情。(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4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

篇《醉翁亭记》。(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三、词语汇总

(一)重点实词

⑴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

⑶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⑷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寓:寄托

⑸日出而林霏开霏:弥漫的云气

⑹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⑺野芳发而幽香芳:花

(8)负者歌于途负:背着东西

(9*区偻提携但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10)泉香而酒洌洌:清

(11)山肴野藏藏:菜蔬

(12)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

(13)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14)弈者胜弈:下棋

(15)觥筹交错觥:酒杯

(-)流传至今的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本义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叙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精练而流

畅自然的语言叙情结合,体现了欧阳修在被贬之后寄情山水以遣愁绪的旷达胸襟,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于自

然风光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易混易错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⑵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

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

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

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⑸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⑹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

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篇目3:《湖心亭看雪》

一、文学常识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少为富贵公子,

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

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

其在明代。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

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二、课文内容概说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

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三、重点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挈一小船:掣:撑船

4.用囊衣炉火看cui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5.雾松沆场: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雾淞,雾气和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淞是从湖面

蒸发上升的水气。沆碘,白气弥漫的样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长堤一痕惟:只。

8.芥ji/小草。引申为细微的事物。这里指船。

9.铺毡对坐对:相对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还

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白:指酒杯

12.客此客:客居

13.及下船及:等到

14.喃喃:小声地不断念叨

四、重点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余挈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

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五、名句集锦

雾淞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六、文章主旨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方法技巧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

⑴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⑵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⑶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

⑷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⑹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⑺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溢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目:“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差,不忍为之下。"宣言日:"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

是舍人相与谏目:“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日:"不若也。"相如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驾,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

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选自司马迁《史记》)

1.(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而位后我上()

③去亲戚而事君者()④卒相与欢()

(2)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相如功大

A.夫以秦王之威

B.不加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D.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顾茅庐》)

2.(2分)用"/"标出下面句子的申处朗读停顿。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3.(4分)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吾羞,不忍为之下。

4.(3分)你认为【乙】段中的两位历史人物,谁最符合【甲】段中的"古仁人"标准。

【答案】1.在......之前处于离开最终,终于B2.而/蔺相如/徒以口舌

为劳3.(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地位)在他的下面。4.示例一:蔺相如,为保持同僚之间的和睦,不

让外敌有机可乘,他始终回避忍让,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吻

合。

示例二:廉颇,他英勇善战,是位杰出的将领。他襟怀坦荡,能知错能改,最终放下个人恩怨,以国家利

益为重,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吻合。

【解析】1.(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先:在......之前;

(2)句意为: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居:处于;

(3)句意为: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去:离开;

(4)句意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卒:最终,终于。

(2)考查一词多义。"以相如功大",意思是由于蔺相如功劳大。以:因为;

A.凭借;

B.因为;

C用;

D.来;

故选Bo

2.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

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

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句意为: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而"表示转折,应断开;"蔺相如"点明人物,应断开;"徒

以口舌为劳”是对其评价,应断开:

正确划分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

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微,如果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2)句重点词语:吾羞,我感到羞耻。不忍,无法容忍。为之下,(地位)在他的下面。

4.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结合甲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的内容可知,古仁人的标准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选文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塑造人物,如,"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意思是: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

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

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从中可以看出廉颇虽然居功自傲;“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

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意思是: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

着荆鞭,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

啊!",由以上可知廉颇开始时的态度和负荆请罪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廉颇虽然居功自傲,但憨厚朴

实、知错能改、心怀家国的性格特点。

如文中廉颇"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不忍为之下"和蔺相如"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言行形成鲜

明对比,廉颇居功自傲,无理取闹,而相如"称病""引车避匿""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等言行体现了他的以

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的形象特点。

据此选择人物,结合文章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

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

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

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海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御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作为赵国的将军,

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

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一番。"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

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

蔺相如抗议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

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

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衢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

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

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

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招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

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

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

者,也”“型,,a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①“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2.倒装句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①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

太不聪明了”。

②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

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③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

的花”。

④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

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能谤讥于市朝。”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

后置。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3.省略句

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①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②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③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

④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

抚尺而已。

⑤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4.固定句式

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①“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②"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

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③“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

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

④“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5.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

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偃偻提携,往来而不组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可,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号,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L(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往来而不学者()

(2)泉香而酒颈)

(3)树林阴飘)

2.(3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

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苧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

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

做窗。

3.(2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其势旗张()

(2)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4.(2分)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

5.(4分)【甲】【乙】两文均体现了古代文人借亭台景物抒发志趣的特点,请分别结合【甲】文中的"乐"、

【乙】文中的"快哉"的内涵进行说明。

【答案】L断绝(或间断、停止)清澈(或清冽)遮蔽(或遮盖)2.脸色(或容颜)

衰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3.更加超过4.昼则舟

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5.【甲】文欧阳修借游览醉翁亭,抒发治下的

百姓安居乐业,而自己与民同乐的志趣;【乙】文则借在快哉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