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_第1页
物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_第2页
物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_第3页
物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_第4页
物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而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应坚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为基础,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发展和张扬个性为宗旨,坚持科学与人文整合,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为此,在我组教师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如下的行动方案,以作今后学科建设工作的方向。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在新课程下,结合校本课程建设推进普高物理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发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1、学生发展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健全学生人格。(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引导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质疑和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素养。2、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开发过程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不同程度的课程实验,从而改变了教师现今单纯是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促使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研究、学会创新,成为课程实验的研究者,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教师在开发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学习、参与,在教学思想、知识水平、课程意识等各方面得到了提高,促进了专业成长。二、校本课程组织与实施:1、成立物理教研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职责:1)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规划。2)积累课改资料。3)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2、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思想性原则3、基础性原则4、精选性原则5、可读性原则3、课程研究的内容校本课程主要是物理选修课、课外实验、兴趣小组。4、课题实施的途径1)组织选修课课堂教学。教师为此精选了大量的习题和拓展知识,精心备课,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2)组织课外教学活动。走出课堂去亲身感受,通过成立竞赛兴趣小组,组织多种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课外实验、科技比赛。3)组织研究性学习课程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形成探究的学习能力。课题组教师开设了《开放实验室》、《物理学简史》、《生活中的物理》等课题,学生通过收集、阅读、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校本课程实施流程(1)确定主题,搜集资料。通过进行广泛的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希望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渴望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到什么?掌握什么样的技能?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者应该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实践告诉我们,成人想的问题或是成人对学生心理、知识的把握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如: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领导、教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学生首选的也不是人们想像的计算机或外语之类的热门课程。由此可见,课程的确立必须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准。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充分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兴趣。我们根据中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学生问卷及与学生、家长访谈等方式进行。问卷及访谈都涉及如下内容:“你希望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希望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你希望学校开设什么课程培养这些能力?”之后,通过分析访谈、问卷信息,发现学生需要主要集中在:会动手实践、能创造上,会解题等。由此我们决定以走进科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主题,编制本校的校本课程。(2)选课:教务处在每学期开学初,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科目设置方案、校本课程纲要及相关任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填报选课志愿表。(3)排课:校本课程应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样统筹兼顾排课,纳入总课表。一般每周两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4)实施:上课:教师及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的时间和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按照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进行教学,并建立教学授课班,确定班主任,正常教学班集体的管理。学校对任课教师有明确的要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履行校本课程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上课的教案到期末时统一接受教务处检查。6.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一)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督促、检查教师教案,教学随记,随堂听课等管理方法贯穿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及时总结表扬,能促进教师积极性的保持,指出不足,可使教师改进,提高更快。制定《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校本课程激励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教师经常与校长、主任、学生、家长及课程专家进行交流。首先,在职训练有机会;其次,开发小组之间经常交流,获取相关信息。(二)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计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三)将校本课程的评价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7.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觉得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校本课程开发并非一定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它所需要的是对现有学校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有利于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创造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作支撑。课题确定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中。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可能性的保障。如果没有这种保障,再好的选题也只能是一种理想。课程开发者要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网络等方面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课程主题确定后,要大量按集资料。资料按集渠道要广泛,既要利用图书馆、资料室收集文本资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应用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资料的科学性要经得起推敲;二是信息具有前沿性,要把与课程有关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课程介绍给学生;三是信息资料具有广泛性,积累的资料不仅要有国内的,还要有国外的,让学生了解这一领域中世界范围的发展走向。1.撰写《课程纲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内容:一般项目: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具体内容:(1)课程目标的陈述;(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2.综合分析,分成类别校本课程开发者申报的课题经开发委员会审定后,学校要对这些课程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逐步形成稳定的课程类别,其中大的类别相对稳定,每类中的具体课程可根据形势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变动。3.组织编写,领导审议在确立了校本课程的主题后,我们成立了校本课程编写小组,由教导主任和十位教师以及家长负责编写教材,整个的编写过程有学生参与。把主题分为五个课题,由专门的教师和领导负责,进行教材的编审工作。4.确定教材内容,组织实施。在教材编写完之后,由专门的教师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对教材内容做出调整。并在实施工程中对老师的工作和学生的活动做出相应的评价。三、课题研究和实践过程(1)校本课程的确定校本课程的确定,是开设校本课程的关键;校本课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最能体现学校的特色和教师的水平。好的校本课程,可使学生在学习中多方受益,成为学校教学的亮点,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因此,在确定校本课程时,一定要慎重,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因素:1.结合示范性高中、高考、竞赛的要求,使不同层面的学生从中受益:各尽所能,各取所需。2.校本课程应体现学科特点,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张扬个性。3.各学科组提交各个任课教师校本课程,由年级组长组织班主任协助课任教师,并在各班征求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课率,作为参考,也可让学生进行补充。在此基础上,由教导处、教研组、学科组共同确定(含部分精品课程),方可开设。4.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家长等资源开设校本课程。(2)开设时间原则上,每18学时记1学分,每学期分为两个学段,每个学段可选修1学分,每个学期2个学分,每个学年选修4个学分,可以每周五下午三、四节课开设。从高一开始,高二结束,高一、高二共选修8个学分,即可完成高中学生对选修模块最低6个学分的要求。(3)选课方式校本课程初步确定后,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网上公示:课程名称;课程内容简介;教学任务;总课时数;周课时;上课时间;授课方式;考核方式;任课教师;学生人数等。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网上选课,达到30人左右即可开课。2.拟开设的校本课程1.物理实验专题(高三教师)(2个学分)2.物理专题研修(高三教师)(2个学分)3.摄影技能基础(刘淑)(2个学分)4.生活中物理现象及仪器的原理分析(2个学分)5.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技巧及效果分析(2个学分)6.高中物理探究园地(2个学分)7.物理学与诺贝尔奖(2个学分)8.建筑模型的制作(2个学分)9.高中物理竞赛辅导(2个学分)10.生活中的小窍门(2个学分)11.生活中物理现象研究(2个学分)12.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的培养(2个学分)13.“三小”活动学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2个学分)14.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2个学分)15.高中物理竟赛辅导(2个学分)16.现代科技前沿(2个学分)17.物理学发展史的精彩篇章(2个学分)18.趣味物理实验(2个学分)19.高中物理解题技巧(2个学分)20.物理学史的精彩篇章(2个学分)21.摄影欣赏(2个学分)22.创新与发明(2个学分)23.物理学发展史(2个学分)24.生活中的物理(2个学分)25.创造思维与科学发明(2个学分)注:关于①课程名称②课程内容简介③教学年级;④总课时数;⑤开课时段;⑥授课方式;⑦考核方式;⑧任课教师等,已由各位认课教师完成,即将登陆校园网,进行公示。校本课程典型案例:物理发展史的精彩篇章1、课程名称:物理发展史的精彩篇章2、课程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学生了解物理学家科学的思维方法(3)对学生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教学年级:高一年级4、总课时数:18学时5、周课时数:1学时6、上课时间: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第四节课7、学生人数:30~40人8、授课方式:实验与多媒体讲授相结合9、考核方式:(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3)小论文10、任课教师:史雯11、学分认定:考勤50%,学习态度20%,小论文30%12、课程内容要点:第一篇:牛顿(1642—1727)(共2课时)1、生平简介:牛顿是英国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1642年出生于英国一个农村家庭,小时体弱多病,曾被老师认为是不可救药的学生,但他意志坚强,19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得到著名的数学家巴罗的指导,23岁大学毕业。一年后返回剑桥,进三一学院攻读研究生,两年后任数学教授,时年牛顿27岁。从此他在剑桥一呆30年,1696年任皇家造币厂厂长,1703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长。2、伟大成就:牛顿在物理学的成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并表述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即牛顿三定律,并引入了质量、动量、力、加速度、向心力等基本概念,完成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天、地间第一次大综合。在光学上,他做了用棱镜把白光分解为七色光的实验研究。在数学上,牛顿创建了微积分,还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在声学、热学等方面也有研究。3、成功原因:牛顿取得伟大成就在于时代、勤奋、方法这样三个因素。牛顿所处的时代,伽利略和开普勒已经在地上和天上这两个领域实现了局部的综合,具体地说,没有伽利略的“地上三定律”就没有牛顿的三定律,没有开普勒的“天上三定律”也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曾问牛顿,“为什么你能有那么多的发现而别人却不能?”牛顿回答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