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全国卷旧教材)(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全国卷旧教材)(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全国卷旧教材)(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全国卷旧教材)(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全国卷旧教材)(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押题密卷【全国卷旧教材】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评卷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塑料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的统称,其形成的“白色污染”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科院

海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成功发现一种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细菌,并从这个菌群筛查出能明显降解聚乙烯

塑料的多个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菌合成能降解塑料的酶至少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这种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若提取该细菌内的所有核酸进行彻底水解,会得到8种产物

D.若将这种酶进行高温处理,则这种酶会被水解成为多种氨基酸

2.苏轼在《格物粗谈》一书中记录了自己用活毛竹储藏樱桃的故事:“地上活毛竹挖一孔,拣有蒂樱桃装

满,仍将口封固,夏开出不坏。”体现了古人在食物保鲜方面的智慧。下列叙述垂集的是()

A.刚采摘的樱桃因含水量大,无氧呼吸旺盛,故不耐贮藏

B.密封条件下,毛竹腔内氧气含量降低,有利于樱桃的贮藏

C.选用有蒂的樱桃可降低其腐败变质的风险

D.樱桃在毛竹腔内贮藏的过程中,干重会逐渐降低

3.血影蛋白是一种细胞膜骨架蛋白,它的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血影蛋白参与多种生物途径,如细胞伸展、

细胞周期、突触小泡与神经末梢的黏附,还可以与高尔基体结合,并在细胞分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影蛋白是由1条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

B.血影蛋白基因突变可能会改变细胞周期

C.血影蛋白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抗体的分泌

D.血影蛋白对于神经系统的兴奋传递有重要的作用

4.许多矿区经大规模开采后,往往造成土壤、植被的完全破坏、缺失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在这

样的废弃矿区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些废弃矿区的自然修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演替速度较快

B.废弃矿区生态恢复以后,其直接价值大于其间接价值

C.在废弃矿区地适当保留一些石块、石堆,有利于加快生态修复进程

D.在废弃矿区地的修复过程中,应多种植各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食用或药用植物

5.倒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半矮秆是协调高产和抗倒性的理想资源。育种专家利用60CO-Y辐射诱

变“湘辐糯1号”种子,获得了半矮秆突变体“双辐矮糯”。“双辐矮糯”与“湘辐糯1号”相比株高降低,产量增

高。将“双辐矮糯”与“湘辐糯1号”进行正反交得Fi,Fi自交后代(F2)中半矮秆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离比均

为1: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正反交实验结果可以排除秆高性状是细胞质遗传的可能

B.“双辐矮糯”的半矮秆性状在诱变当代较难出现

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能需要处理大量种子

D.F?中野生型植株自由交配得到的F3中半矮秆植株:野生型植株为1:3

6.在利用植物性原料制作畜禽饲料时,常添加一些酶制剂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为提高饲料保存过程中

酶制剂的稳定性,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描述母牛的是()

MgSCU对储存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每克酶蛋白加入MgSCU(g)00.310.611.19

保存8周后酶活损失(%)52372615

A.实验开始前,应先测定酶的初始活性

B.保存温度、保存时间、酶的种类均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C.由该实验可知添加的MgSCU越多,越有利于酶活性的保持

D.在饲料中加入纤维素酶,可使饲料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畜禽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

据要求作答。

(-)必考题:共39分。

29.(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蕨麻也叫“人参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科研工作者为了

研究高原寒冷地区蕨麻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外界影响因素,选择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年平均气

温1.7℃)中高寒草地和高寒湿地两个典型生态系统对植物的光合速率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

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要获取总光合速率的数据,还需在—条件下测量蕨麻的—数据。

(2)±图是根据在晴朗的天气下测得的数据绘制的曲线,分析两条曲线可得出结论:

①两种植物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②草地蕨麻比湿地蕨麻在08:00-18:00之间的净光合速率要(填“高”或"低”);

③从总体趋势上来看,—o(2分)

图中曲线出现Cl、C2的原因可能是—=(2分)

(3)有人认为,限制高寒地区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温度,若将温度上升为20℃,蕨麻的光合速率会有

大幅度的提高,为了驳斥这种观点,你的理由是—o(2分)

30.(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随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

型糖尿病的监控主要依赖血糖、胰岛素的含量变化等指标。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与

糖代谢紊乱相关。现将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值分为3组:A组为轻度增高组、B组为中度增高组、C组为

重度增高组,测定3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FT3(游离在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

量,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对照组A组B组C组

FT3(pmol/L)5.863.763.392.90

(1)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在功能上与(写

两种激素)呈拮抗作用(2分),在维持血糖稳定的过程中,肝脏中的(成分)具有重要作用。

(2)1型糖尿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可通过的措施缓解高血糖的症状。如果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高于正常人且胰岛素的功效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则为2型糖尿病的特征,分析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有(写出两点)。(2分)

(3)根据表格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2分)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出现异常可能是高血糖代谢

紊乱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的功能,导致异常情况的出现。(2分)

31.(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为发展高效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某县因地制宜,围绕水稻、大蒜、

水果三大产业,大力推广“稻蒜轮作、粮经复合”立体种植模式。通过“田里种粮、种菜,田坎栽树”,打造出

“稻+蒜+果”粮经复合立体农业种植体系。

(1)下图是该县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图中共有一条食物链;图中D占据第一营养级。

(2)当地农户采用“稻蒜轮作”,秋季水稻收割后立即栽种大蒜,稻草全部覆盖大蒜;等到春季蒜藁收割后,

蒜叶全部旋耕还田,成为新插秧苗的底肥。

①该农业生产过程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②研究发现,大蒜产生的大蒜素具有抑制病菌和驱虫作用。故将水稻和大蒜轮作的好处是—(答1点)。

③在栽培水稻过程中,要及时除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0(2分)

(3)“田坎栽树”,使原来荒芜的田坎上长出多种果树。该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演替。理由是—。

(2分)这些果树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这有利于—o

32.(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

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病虫害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且人们对马铃薯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马铃薯育种势在必行。生产上常采用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杂合子的马铃薯要比纯合子的产量高,表现

出杂种优势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上的用种,杂交后代与块茎繁殖后代的不同体现在—o(2分)

(2)现有某高产(A)马铃薯品种,将一个抗病毒基因B导入该品种细胞培育成高产抗病的植株,则该育种

方法利用的原理是--这些植株—(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理由是—o(2分)

(3)现有一批只含有一个抗病基因B的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植株(不考虑交叉互换),若想探究基因B转入染

色体的位置,可采取的措施是—o

预期结果:

①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高产基因和抗病毒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高产基因和抗病毒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生物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在农田土壤中,大部分磷与Ca2+、Fe3+、Fe2+等结合,这些物质不溶于水,很难被植物等吸收利用,所以在

农业生产中,每年需施大量可溶性磷肥。为了挖掘土壤中潜在的磷库资源,减少化肥使用,寻找具有溶磷

功能(将不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的微生物便成了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任务。

某研究小组配制了如下培养基,以筛选玉米根际土壤中的溶磷菌。

分离培养基:葡萄糖10g、硫酸镂0.5g、硫酸镁0.3g、氯化钠0.3g、氯化钾0.2g、硫酸铁0.03g、硫酸镒0.03g、

磷酸三钙5g、琼脂15g、蒸储水定容至1000mL。

(1)在该分离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提供碳源的是o

(2)该培养基中(填“能”或“不能”)(1分)有效筛选出溶磷菌,原因是。

(3)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分离目的菌,并对其进行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是o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常

用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4)黑曲霉是一种溶磷菌,可通过释放有机酸将磷矿石溶解。现研究黑曲霉对磷酸钙、磷酸锌的溶磷效果,

将黑曲霉接种到平板A(含磷酸钙)和平板B(含磷酸锌)上,可通过测定_____检测溶磷效果。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普通农场猪的饲料主要是植物性饲料,其中通常含有磷,且存在形式主要为植酸磷。营养研究发现,猪的

消化道内缺乏能分解植酸磷的植酸酶,对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而饲料中不能被猪吸收的磷排放到

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环保转基因猪,不仅饲养成本更低,而且更符合环保要求。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这种环保转基因猪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o体外一山

甲猪卵细胞◎经您鸣脸^0

米曲霍植过程a…取核胚胎代孕丙猪环保转基因猪

酸酶基因一勺一°

乙猪体细胞

(1)从米曲霉中获取植酸酶基因时至少需要的一种关键酶是。(1分)图中过程a一般采用法将带

有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乙猪体细胞核,过程b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是,过程c用到的现代生物

技术是o

(2)如果要从分子水平检测植酸酶基因在环保转基因猪体内是否成功表达,可以采用的方法为。

(3)米曲霉植酸酶基因在猪的体细胞中能够成功表达,说明在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转录时形成的成熟—

与米曲霉细胞中的相同(1分),且翻译过程使用的相同(1分)。环保转基因猪获得的产植酸酶的新性

状(填“能”或“不能”)遗传下去。(1分)

(4)已知甲猪的毛色是黑色,乙猪的毛色是白色,丙猪的毛色是黑色,则最后产出的环保转基因猪的毛色

是,(1分)原因是O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全国卷旧教材)

生物•全解全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塑料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的统称,其形成的“白色污染”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科院

海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成功发现一种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细菌,并从这个菌群筛查出能明显降解聚乙烯

塑料的多个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菌合成能降解塑料的酶至少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这种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若提取该细菌内的所有核酸进行彻底水解,会得到8种产物

D.若将这种酶进行高温处理,则这种酶会被水解成为多种氨基酸

【答案】C

【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A错误;

B、细菌的遗传物质为DNA,遗传物质主要是DNA是因为生物界中还有RNA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

并不是所有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B错误;

C、该细菌中含有DNA与RNA2种核酸,彻底水解后可获得磷酸、脱氧核糖、核糖及五种碱基,共8种产

物,C正确;

D、高温会使酶空间结构被破坏、发生变性,水解需要水解酶的催化,D错误。

故选Co

2.苏轼在《格物粗谈》一书中记录了自己用活毛竹储藏樱桃的故事:“地上活毛竹挖一孔,拣有蒂樱桃装

满,仍将口封固,夏开出不坏。”体现了古人在食物保鲜方面的智慧。下列叙述埼退的是()

A.刚采摘的樱桃因含水量大,无氧呼吸旺盛,故不耐贮藏

B.密封条件下,毛竹腔内氧气含量降低,有利于樱桃的贮藏

C.选用有蒂的樱桃可降低其腐败变质的风险

D.樱桃在毛竹腔内贮藏的过程中,干重会逐渐降低

【答案】A

【详解】A、刚采摘的樱桃含水量大,但呼吸作用主要有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旺盛,不耐贮藏,A错误;

B、密封条件下,毛竹腔内氧气含量降低,有氧呼吸被抑制,有氧呼吸也很弱,有机物分解少,有利于樱桃

的贮藏,B正确;

C、细菌易在樱桃去蒂的部位繁殖,而导致樱桃腐败变质,故选用有蒂的樱桃可降低其腐败变质的风险,C

正确;

D、樱桃在毛竹腔内贮藏的过程中,一直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干重会逐渐降低,D正确。

故选A„

3.血影蛋白是一种细胞膜骨架蛋白,它的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血影蛋白参与多种生物途径,如细胞伸展、

细胞周期、突触小泡与神经末梢的黏附,还可以与高尔基体结合,并在细胞分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影蛋白是由1条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

B.血影蛋白基因突变可能会改变细胞周期

C.血影蛋白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抗体的分泌

D.血影蛋白对于神经系统的兴奋传递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A

【详解】A、血影蛋白是由2条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A错误;

B、由题可知,血影蛋白参与多种生物途径,如细胞周期,故血影蛋白基因突变可能会改变细胞周期,B正

确;

C、由题可知,血影蛋白在细胞分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结合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可知血影蛋白功能异

常可能会影响抗体的分泌,C正确;

D、由题可知,血影蛋白参与多种生物途径,如突触小泡与神经末梢的黏附,故血影蛋白对于神经系统的兴

奋传递有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4.许多矿区经大规模开采后,往往造成土壤、植被的完全破坏、缺失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在这

样的废弃矿区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些废弃矿区的自然修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演替速度较快

B.废弃矿区生态恢复以后,其直接价值大于其间接价值

C.在废弃矿区地适当保留一些石块、石堆,有利于加快生态修复进程

D.在废弃矿区地的修复过程中,应多种植各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食用或药用植物

【答案】C

【详解】A、某些废弃矿区地,因为矿石的大规模开采,往往造成土壤、植被的完全破坏、缺失乃至整个生

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还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这样的废弃矿区地的自然修复速度极慢,并且由于水

分状况差,土壤极其贫瘠,植被群落极难恢复。所以这些地区的自然修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B、矿区废弃地由于生态脆弱,所以生态恢复后,仍需进行适当保护,其间接价值(生态功能)仍大于直接价

值,B错误;

C、废弃矿区地适当堆积一些石块、石堆,有利于为小动物提供隐藏、觅食等环境条件,有利于其生态环境

的恢复,C正确;

D、由于水土等条件较为恶劣,因此矿区废弃地不适宜种植各种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植物。同时,由于还可能

存在重金属污染,所以是否种植食用或药用植物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D错误。

故选C。

5.倒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半矮秆是协调高产和抗倒性的理想资源。育种专家利用6昭0-丫辐射诱

变“湘辐糯1号”种子,获得了半矮秆突变体“双辐矮糯“双辐矮糯”与“湘辐糯1号”相比株高降低,产量增

高。将“双辐矮糯”与“湘辐糯1号”进行正反交得Fi,Fi自交后代(F2)中半矮秆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离比均

为1: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正反交实验结果可以排除秆高性状是细胞质遗传的可能

B.“双辐矮糯”的半矮秆性状在诱变当代较难出现

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能需要处理大量种子

D.F2中野生型植株自由交配得到的F3中半矮秆植株:野生型植株为1:3

【答案】D

【详解】A、根据题意,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i自交后代中半矮秆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离比均为1:3,遵

循分离定律,为核基因遗传,A正确;

B、半矮秆性状是隐性性状,隐性性状个体在诱变当代较难出现,B正确;

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随机性、低频性等特征,利用基因突变获得目的

性状植株需要处理大量种子,C正确;

D、假设与秆高有关的基因用A/a表示,由F2中半矮秆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离比为1:3可知,F2中野生

型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l:2,其自由交配所得的F3中半矮秆植株:野生型植株为1:8,D错

误。

故选Do

6.在利用植物性原料制作畜禽饲料时,常添加一些酶制剂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为提高饲料保存过程中

酶制剂的稳定性,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描述镇氓的是()

MgSO4对储存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每克酶蛋白加入MgSCU(g)00.310.611.19

保存8周后酶活损失(%)52372615

A.实验开始前,应先测定酶的初始活性

B.保存温度、保存时间、酶的种类均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C.由该实验可知添加的MgSCU越多,越有利于酶活性的保持

D.在饲料中加入纤维素酶,可使饲料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畜禽

【答案】C

【详解】A、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应该在实验开始前测定酶的初始活性,A正确;

B、本实验探究的是MgSCU对储存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则保存温度、保存时间、酶的种类均属于该实验

的无关变量,B正确;

C、据表中数据可知,MgS04浓度越高酶活损失越少,没有更高浓度的实验数据,不能确定添加的MgSCU

越多,越有利于酶活性的保持,C错误;

D、在饲料中加入纤维素酶,纤维素被分解,动物可更好的吸收,使饲料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畜禽,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

据要求作答。

(-)必考题:共39分。

29.(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蕨麻也叫“人参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科研工作者为了

研究高原寒冷地区蕨麻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外界影响因素,选择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年平均气

温1.7℃)中高寒草地和高寒湿地两个典型生态系统对植物的光合速率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

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要获取总光合速率的数据,还需在—条件下测量蕨麻的—数据。

(2)上图是根据在晴朗的天气下测得的数据绘制的曲线,分析两条曲线可得出结论:

①两种植物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②草地蕨麻比湿地蕨麻在08:00-18:00之间的净光合速率要(填“高”或"低”);

③从总体趋势上来看,―0(2分)

图中曲线出现Cl、C2的原因可能是—=(2分)

(3)有人认为,限制高寒地区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温度,若将温度上升为20℃,蕨麻的光合速率会有

大幅度的提高,为了驳斥这种观点,你的理由是—。(2分)

【答案】(1)黑暗呼吸作用速率

(2)低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两者差异变化不大光照增强,气温

上升引起部分气孔关闭,植物吸收CO2的能力减弱,暗反应速率减弱,净光合速率降低

(3)生物和环境具有适应性,蕨麻是适应高寒环境的生物,将温度提高到20℃可能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会出现光合速率降低甚至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的情况

【详解】(1)总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图中呈现了净光合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因

此需在黑暗条件下测定细胞呼吸作用速率,然后计算得到总光合速率。

(2)分析两条曲线可知,草地蕨麻比湿地蕨麻的光能利用率要低。从总体趋势上来看,两种植物的净光合

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两者差异变化不大。由图可知,Cl、C2对应的时间大概是中午十二点左右,

该时间段光照增强,气温上升引起部分气孔关闭,植物吸收CO2的能力减弱,暗反应速率减弱,净光合速

率降低,出现Cl、C2的“光合午休”现象。

(3)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蕨麻具有适应高寒环境的能力,将温度提高到20℃可能导致酶活性降低甚至失

活,会出现光合速率降低甚至光合作用不能进行的情况,因此不会出现光合速率升高的情况。

30.(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随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

型糖尿病的监控主要依赖血糖、胰岛素的含量变化等指标。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与

糖代谢紊乱相关。现将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值分为3组:A组为轻度增高组、B组为中度增高组、C组为

重度增高组,测定3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FT3(游离在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含

(2)1型糖尿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可通过的措施缓解高血糖的症状。如果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高于正常人且胰岛素的功效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则为2型糖尿病的特征,分析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有(写出两点)。(2分)

(3)根据表格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o(2分)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出现异常可能是高血糖代谢

紊乱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的功能,导致异常情况的出现。(2分)

【答案】(1)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肝糖原

(2)注射一定量胰岛素胰岛素受体受损、体内存在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糖值越高,下降越明显下丘

脑、垂体(甲状腺)

【详解】(1)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增加血糖的去路,以降低

血糖。在功能上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呈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在糖稳

定的过程中,肝脏中的肝糖原具有重要作用,糖类摄入多时可合成,血糖低时可分解以增加血糖。

(2)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可通过注射一定量胰岛素缓解高血糖的症状。如果血液中胰岛

素的含量高于正常人且胰岛素的功效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因为组织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受损或

体内存在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3)根据表格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糖值

越高,下降越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出现异常可能是高血糖代谢紊乱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导致甲状

腺激素分泌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功能,导致异常情况的出现。

31.(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为发展高效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某县因地制宜,围绕水稻、大蒜、

水果三大产业,大力推广“稻蒜轮作、粮经复合”立体种植模式。通过“田里种粮、种菜,田坎栽树”,打造出

“稻+蒜+果”粮经复合立体农业种植体系。

(1)下图是该县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图中共有一条食物链;图中D占据第一营养级。

(2)当地农户采用“稻蒜轮作”,秋季水稻收割后立即栽种大蒜,稻草全部覆盖大蒜;等到春季蒜藁收割后,

蒜叶全部旋耕还田,成为新插秧苗的底肥。

①该农业生产过程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②研究发现,大蒜产生的大蒜素具有抑制病菌和驱虫作用。故将水稻和大蒜轮作的好处是—(答1点)。

③在栽培水稻过程中,要及时除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o(2分)

(3)“田坎栽树”,使原来荒芜的田坎上长出多种果树。该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演替。理由是—。

(2分)这些果树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这有利于一o

【答案】⑴5三、四、五

(2)循环通过轮作减少害虫量(或不同农作物有不同伴生杂草,通过轮作减少杂草数量;不同农作物

对土壤矿质元素需求不同,通过轮作提高矿质元素的利用率)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属于“田坎”上原来存在着生物,“田坎栽树”使原来荒芜的田坎上长出多种果树,该过程属于

次生演替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详解】(1)图中A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D是最高消费者,图中生物共构成了五条食物链,分别是:

A—>田鼠一>D、A—>■田鼠一>C—>D、A—>B—>C—>D、A—>昆虫—>B—>C—>D、A—>昆虫一>青蛙一>C—>D;其中D占

据了第三、四、五三个营养级;

(2)①秋季水稻收割后立即栽种大蒜,稻草全部覆盖大蒜,等到春季蒜苔收割后,稻草、蒜叶全部还田,

成为新插秧苗的底肥,使得前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尽量被后一个环节利用,提高物质的转化效率,该做法

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②通过轮作减少害虫量(或不同农作物有不同伴生杂草,通过轮作减少杂草数量;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矿质元素

需求不同,通过轮作提高矿质元素的利用率);

③田间除草的目的是使能量持续有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田坎”上原来存在着生物,“田坎栽树”使原来荒芜的田坎上长出多种果树。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这

些果树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2.(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

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病虫害的问题严重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且人们对马铃薯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马铃薯育种势在必行。生产上常采用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杂合子的马铃薯要比纯合子的产量高,表现

出杂种优势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上的用种,杂交后代与块茎繁殖后代的不同体现在—o(2分)

(2)现有某高产(A)马铃薯品种,将一个抗病毒基因B导入该品种细胞培育成高产抗病的植株,则该育种

方法利用的原理是—o这些植株—(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理由是—o(2分)

(3)现有•批只含有一个抗病基因B的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植株(不考虑交叉互换),若想探究基因B转入染

色体的位置,可采取的措施是—o

预期结果:

①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高产基因和抗病毒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高产基因和抗病毒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1)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块茎繁殖后代保持了亲本的性状,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基因重组可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马铃薯进行无性繁殖,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均表现高产抗病

(3)让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高产抗病: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

=2:1:1或高产抗病:低产不抗病=3:1高产抗病: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低产不抗病=9:3:3:1

【详解】(1)生产上的用种,杂交后代与块茎繁殖后代的不同体现在: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块茎繁

殖后代保持了亲本的性状,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将一个抗病毒基因B导入马铃薯的细胞培育成高产抗病的植株,则该育种方法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马铃薯进行无性繁殖,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均表现高产抗病。

(3)若想探究基因B转入染色体的位置,可让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当

高产基因(A)和抗病毒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时,自交后

代高产抗病:低产不抗病=3:1;当基因B转移至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时,自交后代高产抗病:高产不抗病:

低产抗病=2:1:1。若高产基因(A)和抗病毒基因(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植株自

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产抗病:高产不抗病:低产抗病:低产不抗病=9:3:3:1。

(-)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生物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在农田土壤中,大部分磷与Ca2+、Fe3\Fe2+等结合,这些物质不溶于水,很难被植物等吸收利用,所以在

农业生产中,每年需施大量可溶性磷肥。为了挖掘土壤中潜在的磷库资源,减少化肥使用,寻找具有溶磷

功能(将不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的微生物便成了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任务。

某研究小组配制了如下培养基,以筛选玉米根际土壤中的溶磷菌。

分离培养基:葡萄糖10g、硫酸镂0.5g、硫酸镁0.3g、氯化钠0.3g、氯化钾0.2g、硫酸铁0.03g、硫酸铳0.03g、

磷酸三钙5g、琼脂15g、蒸储水定容至1000mL。

(1)在该分离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提供碳源的是o

(2)该培养基中(填“能”或“不能”)(1分)有效筛选出溶磷菌,原因是0

(3)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分离目的菌,并对其进行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常

用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4)黑曲霉是一种溶磷菌,可通过释放有机酸将磷矿石溶解。现研究黑曲霉对磷酸钙、磷酸锌的溶磷效果,

将黑曲霉接种到平板A(含磷酸钙)和平板B(含磷酸锌)上,可通过测定检测溶磷效果。

【答案】(1)硫酸镂葡萄糖

(2)能该培养基以化合态磷酸三钙为唯一磷元素的来源,具有溶磷功能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

上存活和繁殖

(3)稀释涂布平板法高压蒸汽灭菌火焰

(4)溶磷圈的直径和对应菌落的直径

【详解】(1)该培养基中硫酸镀可作为氮源,而葡萄糖可作为碳源。

(2)该培养基以化合态磷酸三钙为唯一磷源,具有溶磷功能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存活和繁殖,所以

可筛选出溶磷菌。

(3)获得纯培养物的分离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对微生物进行计

数。获得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