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留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30×2)1.“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假如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需用适当的方法解决。”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B.世袭制C.礼乐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述的是对政治权力的继承问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周实行的“适当的方法”是宗法制,故选D项;分封制、世袭制和礼乐制都不是解决不能均分的宝座或爵位的“适当的方法”,故解除A、B、C项。【点睛】“不能均分”是本题的关键限定词。2.西周时期,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均制定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其主要目的在于()A.扩展周的统治范围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D.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敬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细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不难发觉,从题干中“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可知目的就是维护等级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仪制度的功能就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从根本上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ABC题干没体现,所以D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3.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精确的是A.确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确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分【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的意思是不实行分封制,所得到的效果是“使后无攻伐之患”,意思就是说避开了诸侯之间的彼此征伐,这是对秦朝实行郡县制的确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故A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郡县制的作用,不是指出分封制的弊端,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分析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分,主要是说明郡县制的作用,故D项错误。4.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心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答案】C【解析】【详解】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善,在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和监督,相互牵制,减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C项符合题意;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相权虽一分为三,但相互协商、相互牵制,并非独立施政,故A项不符合题意;中心集权就是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心,故B项不符合题意;皇权达到顶峰的标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故D项不符合题意。5.“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心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淌的中心政府。换言之,是中心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确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主动性D.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元代的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淌的中心政府”“是中心侵入了地方”可知行中书省是中心权力在地方的外延,这有利于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减弱地方的权力,故D项正确,B项错误。行省的设立加强了中心集权,不是限制皇权,故A项错误。减弱地方的权力不利于调动地方主动性,故C项错误。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述及明太祖所设的殿阁时说:“皇帝不能一一亲自动笔,便口授高校士写出,这即所谓‘传旨当笔’。由皇帝叮嘱下来,这事怎样办,那事怎样批,他们只照皇帝看法写下。”材料中的“传旨当笔”反映明太祖的主要意图是()A.减轻负担 B.分化事权 C.加强皇权 D.减弱相权【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由材料可知明太祖所设的殿阁的职责是“‘传旨当笔’,由皇帝叮嘱下来,这事怎样办,那事怎样批,他们只照皇帝看法写下。”从中可以看出殿阁是没有决策权的,完全听从皇帝的旨意,有利于加强皇权。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三项有确定的合理性,但不符合材料的主要意图。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加强皇权【详解】7.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内阁制的形成标记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并无实权,国家一切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内阁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后,建立内阁,并形成君主立宪制,内阁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象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明朝最高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内阁并无实权;英国内阁行使最高行政权,是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C选项错误,明初丞相制度已被废除,不存在丞相;英国内阁的长官称为首相;D选项错误,中国内阁的设立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英国内阁的成立使国王权力被架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方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学问的驾驭实力。依据梁启超的描述,这一机构是非常机械化的,只负责跪受笔录,传达吩咐,因此这一机构指的就是清朝的军机处。这是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详细体现,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9.“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分,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全部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安排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周王是天下的“共主”,但诸侯在封地内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如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简单造成分裂割据。且“共主”指各诸侯国承认周天子的权威,但周天子对诸侯国不拥有完整的统治权,所以不能实现高度集权,故A项错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干脆任命,负责管理财政、司法、诉讼和兵役,他们必需确定听从皇帝的吩咐,对皇帝负责,皇帝成为天下的独主,故B项正确。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权力地位世袭,拥有很强的独立性;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只有行政管理权,故C项错误。分封制是贵族政治,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诸侯在领地内权力很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简单造成诸侯割据;郡县制是官僚政治,长官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干脆对皇帝负责,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心集权制【名师点睛】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下中心和地方关系的体现形式,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上产生了严峻的分歧。所以无论分封还是郡县,都无法解决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冲突。正因为如此,古代社会的政治家或思想家无论发觉分封制或郡县制有何缺陷,都不行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中国古代社会的痼疾是君主专制制度,只有彻底摧毁它,代之以民主管理才能克服这种弊病。10.“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确定不会因为贫困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供应了保障A.建立四百人会议 B.颁布解负令 C.设立陪审法庭 D.发放津贴【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意思,即使贫困的人同样享有民主政治权利,并且不能因他贫困而无法发挥对国家政治的作用,因此主要指解决贫困问题,保证贫困的人能够顺当参政的措施,D项内容符合题意;AC从政治角度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B项是觖决债务奴隶问题,与题意不符,故解除。11.有学者指出,“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折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志向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这里旨在强调A.雅典民主制因外敌的入侵而消亡B.雅典民主传统仅通过著作流传后世C.雅典民主制对近代民主政治有重大影响D.雅典民主制战胜了中世纪的封建专制【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雅典民主创建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这一宏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珍贵阅历。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并使其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削减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雅典城邦虽然灭亡了,但雅典的制度对后世却影响巨大,故选C项。12.《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供应担保以满意出卖人的要求后,其全部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爱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分析本题材料,“即使卖方已将出卖物交付给买方,在价款付清之前,他仍保留该物品的全部权”。这一规定反映了法律对私有财产进行严格的爱护。A、C、D三项说法与材料无干脆的联系。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3.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缘由,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变更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A.强调遵循自然规律B.具有环境爱护意识C.通过立法防灾治灾D.留意爱护私人利益【答案】D【解析】题中所说的不能擅自变更雨水的流道,是为了避开影响到邻人的家庭利益,体现了罗马法留意爱护私人利益,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变更雨水的自然流道”是解题的关键。14.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A.公民大会 B.内阁 C.议会 D.首相【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政治制度,“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巴厘满”的限制,所以此机构应当为议会,故选C;公民大会是古代雅典的机构,解除A;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解除B;首相是内阁首脑,不是机构,解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联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解答。15.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当是A.贵族阶层B.工业资产阶级C城市工人D.农业工人【答案】B【解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工人和贫民等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故解除C、D两项,选择B项;贵族阶层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就已获得选举权,与题目中的信息“1832年……新获得选举权”不符,故解除A项。点睛: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增加了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16.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启蒙思想的试验田”。19世纪晚期该国政体的特点是()A.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B.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C.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元首没有实权D.议会有不独立的立法权,不能组织和监督政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各种政体的试验场”“启蒙思想的试验田”所指的国家是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驾驭,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据此可知,A、C、D三项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的应是B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785年宪法》17.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幻想。”近代美国实现这一“幻想”的重要举措是A.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 B.实行联邦制政体C.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D.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美国……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幻想”可知这应为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本题应选D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18.“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精确的是()A.德意志帝国是封建专制帝国B.德意志帝国是军事帝国C.德意志帝国名为立宪,实为专制D.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较大【答案】C【解析】所谓的“门面”指帝国宪法表面上建立了资本主义代议体制,包括议会拥有立法权,但事实上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度。故选C。A、B项都是说的专制的一面,与材料不符。D项说法错误,德意志帝国议会只是装饰门面,并未有实权。19.1851年,正值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翻天覆地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务是指A.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 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C.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D.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1851年宣布资本主义死刑”和所学史实应当指的是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起先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而且快速扩散,故D项正确;B项是在18世纪,而且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志向蓝图”,太平天国属于农夫反封建斗争,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故ABC项错误。点睛:材料“1851年宣布资本主义死刑”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0.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浴血奋战时,马克思就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干脆结果如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终归是已经取得了。这里所说的“新起点”的依据是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B.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成功地动员广阔农夫群众参与战斗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国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学问进行分析可知:A选项错误,这次起义中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B选项是符合史实的,成立了公社委员会;C选项是错误的,这次运动并未动员农夫;D选项是错误的,这次运动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故此题应选B选项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意义2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宏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斗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同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与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运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说明白鸦片斗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斗争的实质C.确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斗争的实质【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鸦片斗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同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与国际大家庭,结构导致英国运用武力”可知,费正清认为鸦片斗争是中国拒绝同等贸易的结果,这忽视了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真实目的,故B正确,D错误;这一观点没有看到鸦片斗争的根源,故A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故C错误。22.《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道: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英勇地承认了能人的创建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值性。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嘉奖私人兴办各种工商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夫斗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须要的历史进步事业干脆联结起来。“某人”是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李鸿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留意题干“把旧式的农夫斗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须要的历史进步事业干脆联接起来”,C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人,D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阶级立场不符;AB为农夫运动的领袖,其中洪仁玕写出《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人最早提动身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因此选B。考点:太平天国点评:太平天国考点在近年高考中已不多见,从以往考察的角度看,高考考查的重点一般是对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23.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斗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应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相识最精确的是A.揭示了甲午中日斗争爆发的缘由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斗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白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学问的记忆和理解的实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实力。材料中显示的是有些日本人对甲午中日斗争的性质的相识,其中的文明之战、解放之战和救亡之战的说明全部是站在日本的立场之上,把日本说成进步、正义和团结的一方,中国则是其反面,这就掩盖了斗争的本质是侵略的事实.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甲午斗争本质【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4.“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无趣和力气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A正确;B项太平天国运动曾经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解除;C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辛亥革命前已经初步发展了,解除;D项维新变法促进思想解放,解除。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5.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殊市执行委员会宣扬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时留意时间是1929年,评论者是国民党,“过火”的思想应当指的是马克思主义。A正确。26.“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依据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材料提到“四十年前”,诗作于1961年,因此泛舟“南湖”的事务发生于1921年,依据所学可知为中共一大,A选符合题意;二大发生于1922年,遵义会议发生于1935年,八七会议则是1927年,BCD选项解除。27.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起先于鸦片斗争以后,故A项错误;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形成的标记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拓,故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在九一八事变后就起先局部抗战,故C项错误;北平谈判并未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故D项错误。28.“……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日)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起先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行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影响其出现的关键因素是()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斗争 D.人民解放斗争的成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斗争。依据材料“亡国灭种危机”、“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行分性”等信息可知,指的是日本大规模侵华即抗日斗争。故应选C;A项与题意“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行分性”不符;B、D项体现不出“亡国灭种的危机”,故解除A、B、D三项。所以应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斗争29.“祝捷的炮象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述了中国人民庆祝抗日斗争成功的狂欢景象。抗日斗争的成功①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②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念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成功④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中国人民高呼抗日成功的场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抗日斗争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成功,洗涮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加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念,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③④正确,故选B;新中国成立使中国走向独立道路,解除①,故解除ACD。30.1948年底,闻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心,提出要尽可能地爱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学问推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干脆关系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1948年底”、“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可以知道,该战役发生在1948年底,而且在北京地区,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一战役是平津战役,故C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在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淮海战役虽然发生在1948年底,但是以徐州为中心,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在长江流域,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解放斗争,考查平津战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对平津战役相关学问的驾驭。本题的关键是“1948年底”、“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欲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允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依据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诗作材料二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依据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材料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行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学问,分析梭伦改革的动身点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指的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指出商鞅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答案】(1)动身点:缓和贵族与平民冲突,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创立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陪审员制度、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机会。(3)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4)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解析】【详解】(1)动身点:依据“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允地占着优势”得出缓和贵族与平民冲突,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的根本动身点是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依据“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依据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并结合所学梭伦改革的内容得出创立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陪审员制度、财产等级制度,依据“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得出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机会。(3)依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得出阐述法家理论;依据“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得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4)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封建制度的确立。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日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慧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讦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梁启超《王安石传》材料三变法扩大了封建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发达,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摧抑兼并、均济贫乏”的措施,不仅没能摧抑兼并,而且加重了贫乏的经济负担。变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使很多重要城市的商业的正常发展,受到了严峻打击。——李华瑞《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化和发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见。(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学问,指出王安石实行了哪些措施以求得“摧抑兼并、均济贫乏”?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看法是什么?【答案】(1)背景: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主见: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2)评价:在确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3)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否定。【解析】【详解】(1)背景:依据“今日下之财力日以困穷”得出财力困穷;依据“风俗日以衰坏”得出风俗衰坏;依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得出法度不彰。主见:依据“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得出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依据“因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