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庐山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西省庐山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西省庐山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西省庐山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西省庐山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试卷

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查范围:必修下册全册(默写内容包括必修上、下册的背诵篇目)。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卜5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戏剧的教育功能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当代中国只有少量大学开设了戏剧教育

课程,而且以文学欣赏为主,侧重理论分析,很少实践活动。中学则只是高中语文教材有一个单元,选了

几个剧本的片断,根本不讲舞台艺术。因而,当代青年疏远剧场、不会看戏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诚然,这

跟应试教育的挤兑,以及缺少师资有很大关系,但也不能排除人们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其实,在所有的艺

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

戏剧教育的目的是立人。大学的目的不是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把人变成“有用的机器”,而是造就懂

得真善美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把戏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其目标跟专业教育是大不

相同的。专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从事戏剧工作的技能,是为了立业;素质教育的目的是立人,即通过学习

戏剧理论知识和参加戏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掌握社会交往所必

需的方法与分寸,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戏剧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举凡剧本写作、形体训练、表演技巧、舞美设计与制作、导演方法、

组织管理、策划演出、戏剧理论和戏剧史等等,都可纳入教学。戏剧教育能给学生带来哪些益处呢?

首先是学会戏剧欣赏。任何艺术都有其特有的审美方式,看国画你得懂得笔墨情趣,看油画你得懂得

色彩和构图,听音乐你得感受到它的旋律和展开方式,看芭蕾你得了解腿和手的几种基本姿势,否则你便

很难领略艺术之美。戏剧也是同样,它的表现手段、形态结构、创作方法、表导演艺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规

律性,掌握了这些规律就为我们欣赏戏剧打开了一扇大门。学会看戏,这是戏剧教育最起码的作用。

其次是学会表现自我。生活就像一场大戏,从古演到今,永不谢幕,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

色,在各种场合表现着自己。为人要真诚,切忌虚伪,但这地不是说在生活关系中不需要掌握一定的“演

技“。试想一个女教师,在学生面前,在同事面前,在丈夫面前,在儿女面前,在父母亲面前言行举止能

一样吗?假如一个领导干部,跟家人说话眼在下属面前一样,效果又会如何呢?所谓言行得体,其实也就

是说言行要符合一个人的身份,而身份正是一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代名词。

善表现者,容易被人接受;不善表现者,难以得到认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言行过分的

表演,给人的印象不是矫情就是虚伪。而该说时不说,应做的不做,表现不到位,又不免让人觉得懦弱无

能或城府太深。有时候,只因为说话的语气语调不大合适,或举止失当,就会使全部努力付之东流。很多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都曾遭遇过这种尴尬。许多政治家的“魅力”中包含着演员的素质,尽管他(她)不

一定做过演员;有些演员出身的政治家,如里根、庇隆夫人、施瓦辛格等,他们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

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超的“演技”

戏剧人类学告诉我们,人对演技的学习,从孩童时代就开始了。大人总是教导孩子讲礼貌,礼貌是什

么?在一定意义上不也是一套自我表现的演技吗?为了适应处境的变化,人需要不断更新“演技”,提高

自我表现能力。而戏剧综合了语言和形体动作,是人和环境的结合,戏剧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

知解力,学会用适当的言行表现自己。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戏剧教育,才能达

到这种综合效果。

第三是了解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经验,学会以平等的、对话的精神对待人,学会真诚地理解人和尊重

人。戏剧史就是一部人类精神史,其中积淀着人类的各种生命体验。戏剧教育既是社会、历史教育,也是

道德情感教育,理解人和表现人是其永恒的主题。无论分析剧作还是学习表演,都离不开对各种人物的认

识,戏剧教育可以使学生以更加宽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应对人生。这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现代社会是多元社会,现代人也是极其复杂的。如果通过戏剧教育,使学生对各种人的品行和心理多

一些理解,在进入社会之前有所准备,无疑会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更容易一些。时代需要正规的戏剧教

育。

(摘编自董健《戏剧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二:

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内容包括“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4类艺术实践,涵盖10项具体

学习内容,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组织教学。整体结构如图所示。

/------------------------------Z.1•攵嗯------------I

I

.H巾

K

h

i

:

一'"JfL*

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内容框架

(摘编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大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即使少量大学设有戏剧教育课程,也是以文学欣赏为主。

B.大学的目的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要培养懂真善美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

C.人们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学习演技,此后还需要不断更新“演技”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D.戏剧史是一部积淀着人类各种生命体验的人类精神史,理解人和表现人是它永恒的主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作者对正规戏剧教育的“呼唤”在材料二中得到了回应,义务教育阶段的戏剧教育课程已有理

论指导。

B.材料一开头部分立足于戏剧教育的现实,指出了戏剧教育在中学阶段缺失的现状及多种原因,进而点明

戏剧教育的目的。

C.材料一指出任何艺术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方式,由此可知,要想领略戏剧艺术之美还得掌握一些戏剧艺术

的规律。

D.材料二理论阐释清晰明确,内容框架条理清晰,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具有指

导意义。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某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赣剧”的起源与表演风格。

B.某班进行集体讨论,仔细推敲,形成演出本(台本)。

C.老师指导学生改编并表演课本剧《烛之武退秦师》。

D.青年越剧演员陈某君亮相《乘风2024》推介越剧。

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词语或短语。(4分)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戏剧(含戏曲)学习任务的设置由浅入深,

具有①性。1-2年级的学习任务为“模拟表演”,即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动物、植物进行一

②,培养学生对所表现对象特征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表情、身体、语言进行表

演。3~7年级的学习任务为“课本剧表演”,即选用音乐、语文、外语等教,行课本剧编创表演,观看传统

戏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和对表材中的演活动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

校可在7年级开设戏刷(含戏曲),学习任务围绕“④”展开。

5.青年可以从正规的戏剧教育中获得哪些益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国家的投影

蒋子龙

国家不是一个空用的概念,每个人一想起自己的国家,脑子里就自然会出现一个形状——这是地图告

诉你的。你将终身熟记这个形状,热爱这个形状,保卫这个形状,因为这个形状就是国家的投影。

①我此生有幸,曾把自己最美好的一收青春岁月贡献出来,绘制祖国的投影……

那是1960年,经过一场严格的考试,我舍弃了在工厂很有前途的一份工作,穿上了海军军服。几个

月的新兵训练结束以后又经历了一次考试,被送到海军制图学校上学。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别人当兵

一次次地检查身体,我当兵要一次次地考数学。我国刚刚发布了12海里领海的规定,国家急需要一批海

军绘图员,把祖国海洋的形状画出来,让中国人、让全世界认识我们国家的投影,并尊重这个投影。

一个人一生总是要做一些事后会后悔和永不会后悔的事情。我当过兵,这是我做过的最不后悔的事

情。②你想,20岁上下,正是生命的黄金时期。一个人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给了部队,完全可以说是对祖

国的初恋,能不珍惜、能不怀念吗?只有当过兵的人才相信这样一句话:“一个男人没有当过兵,他的人

生就不能算是完满的。”

我从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当时的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惟我国的沿海边疆“热战”的火

星不断,且不断升级,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首先是美国不承认我们的12海里领海权,三天两头派军舰侵

犯我们的领海,我国政府便一次次地向美国政府提出严重警告,并动用军舰一次次地把美国人从我国的领

海逼出去。摩擦时有发生,从小规模的海战到空战...

在共和国成立之前,我们没有像样的海图,那时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自己的海洋,只有一些外国海军丢

弃的当初为侵略中国绘制的港口资料,既不精确,又不系统。中国人民海军如果没有自己的海图,在海上

就一动也不敢动。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自己的测量成果,精确地绘制出完备的各种比例尺的中国海洋图。

也许可以说是美国人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强化了我关于祖国的概念。

其实,兵的意识就是国的意识,当兵的不能没有祖国而存在。以前在学校里培养的国家概念空洞而美

好,一进部队,国家概念就变得具体、严酷、神圣,与自己息息相关,且责任重大。那时候我们的吃喝拉

撒睡、一言一行都和国家的利益连在一起,充分体验到关系国家的安危就是最高命令,没有国家的力量就

没有个人的存在。

爱国是一种高贵的情感,''胸怀祖国”不再是一句口号。③至少是祖国的海洋,从南到北,哪儿有

港,哪儿有湾,哪儿有岛,哪儿是石,哪儿是泥,都烂熟于胸,分毫不差。那时,不管夜里是否能回宿舍

躺一会儿,或趴在图板上打个盹儿,每天早晨都格外警醒,先要知道我国政府有没有向美国提出新的警

告,在什么海域。

现在50多岁的人都能记得那个年代的氛围。天上、海上、北边、南边,我们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逼

迫和侵犯,却培养起一种昂扬的情感。爱国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当时我把自己生命的热情和理想全都凝注

到海图上了。

④海图上有我,我心里有海,有海才有国家。

有一次我随测量小组登上虎口礁,天地不同方觉远,共天无别始知宽,周流乾坤混茫,远眺海天无

垠。那是中国黄海最外面的一块陆地,从虎口礁再向外量12海里都是中国领海,站在礁石的高处能亲眼

看到中美军舰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领海不仅仅是水,除去国家的尊严还有海洋资源,海权之争是政治之

争,更是资源之争。只要拥有了岛屿(包括礁石),就有了海域,有了海域就有海洋资源。哪个国家拥有

范围更大的海洋面积,哪个国家就拥有更多的海洋资源所有权。海洋意识既是生命意识,又是国土意识。

因之,争夺海洋成了现代战争的根源和动力。一个国家只有海军强大,海权牢固,才会兴盛。海军弱,则

海权弱,国家衰。美国远在太平洋对岸,为什么要跑到我们的家门口捣乱?它不是吃饱撑的没事干才这样

的……然而,拿破仑有言:“一切帝国皆因吞噬过多,无法消化而告崩溃。”罗马帝国、拿破仑王朝、大英

帝国以及希特勒无不如此

落日惊涛,浮天骇浪,我在远离大陆的孤礁上待了几天,看日月吞吐,受大风围困,越孤单就趁想念

亲交,越远离大陆心里就越有祖国。连茫茫海面上奔腾的波涛也都是翘首向大陆张望,然后一排接一排而

不舍地向岸边涌扑,发出一阵阵兴奋的喧哗。那时真希望自己能变成一片海浪,不屈不挠地扑回营房、扑

回战友身边,一种对家对国的向往便立刻像大雾一样在我四周弥漫开来。

大风一停,我被急急地接回大队。原来,美国人把对我们没有发出来的邪火撒到了越南人的头上,发

动了北部湾战争。我们要援助越南,又要加班加点了……我在绘图室里除去绘制中国海图,还要绘制世界

海图,感到一种自豪、一种信心。你只有有国家,才有世界。一个没有强大国家的人,世界也不属于你。

至今,我一想到中国军舰的舰长们使用的海图中有一些就是我绘的,心里还格外滋润和欣慰,这种感

觉是出版几本著作甚或受到读者好评都无法替代的。已活到知天命的年纪,人前人后从心里敢大大方方为

之骄傲的,就是曾经当过海军制图员。里永远印下了祖国的投影。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将国家的概念具象化,由此切入国家的投影和绘制海洋地图这两个关联的话题。

B.作者在进入部队前,原本在工厂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毅然选择了加入海军并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C.作者随测量小组登上虎口礁,看到两国军舰对峙的局面,认识到拥有海域就能拥有海洋资源和岛屿。

D.作者在叙述人生经历时,将国家发展历史和风云变幻的国际斗争形势等内容融入其中,丰富了文章的内

容。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此生有幸”四个字彰显了作者能为祖国贡献青春时光的自豪之情。

B.句子②“你”和前后文“我”并用,叙述角度的变化表明作者因激动而行文无章法。

C.句子③连用五个“哪儿……”句式,将前句中“胸怀祖国”具体全面地展现出来。

D.句子④在语义上与上下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8.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国家的投影”是如何统摄全文的。(4分)

9.文章以回忆往事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有犯围而出,告汆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

由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丕恨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

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日:“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

"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

吾将问之。”召频回目:“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目:“向有埃墨堕

饭中,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日:“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

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

材料二: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吾与回言终日,不

违,为口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日:“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目:“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

亡。”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子贡自井回望固见之回不叵]悦目以为何窃食也回入问回孔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窃,偷偷地,与《促织》“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窃”意思相同。

B.得,得到,与《鸿门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得”意思不同。

C.故,缘故,与《六国论》”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意思不同。

D.如,像,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中的“如”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被围困,一行人七天没有食物吃。子贡越过包围圈,用携带的货物换来一些大米。

B.子贡不了解真相,怀疑颜回偷吃食物,心里很不高兴,认为颜回称不上“仁义廉洁”。

C.颜回告诉孔子,自己把沾有尘土的饭吃了,这种被吃过的饭不能用来祭祀祖先。

D.孔子认为大概只有颜回能和他一样,受到任用时就匡时济世,不被任用时就藏道在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4分)

(2)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4分)

14.材料二第三段的内容均为孔子赞扬颜回的话,请从中概括颜回的三个优点。(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①悲群鸟,收田②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注】①化蛤:雀化蛤。古人认为麻雀数百年后入海会变成蛤蝴。一说“千岁燕化为海蛤”②收田:

指收割农田的作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常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露时节的自然风貌,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别样韵味。

B.首联通过描写菊花渐黄,点明了深秋的时令,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秋天已经深入。

C.颔联主要从视觉角度,生动地展现了寒露时节的萧瑟秋意以及大自然的壮阔气象。

D.尾联描绘松柏“色苍苍”,与颔联的“风扫叶”景象形成对比,突出松柏的品质。

16.本诗借自然景物及其变化抒发了哪些人生感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但是能“,

",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两句,动静结合,色彩

有浓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