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规划案例分析2_第1页
深圳市城市规划案例分析2_第2页
深圳市城市规划案例分析2_第3页
深圳市城市规划案例分析2_第4页
深圳市城市规划案例分析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市城市规划案例分析目录摘要规划总图城市性质区位优势产业布局现状镇区现状探索新的分区方案城市生态建设绿地系统规划密度变化分析发展目标一、城市规划总图二、深圳新时期的城市性质依据:政府对深圳新时期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以及城市现状与未来主要职能分析按照各级政府对深圳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根据城市职能分析,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中确定的深圳在新时期的城市性质为:“现代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国务院在今年批准该规划时,将深圳进一步定位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反映出国家对深圳区域经济地位的高度重视,也是中央政府对深圳二十年经济建设成就的充分肯定。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创业和精心建设,深圳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城市规划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城市规划制定过程中,对城市性质的准确把握和适时调整,是实现深圳城市合理规划布局的重要保障。城市性质不仅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指导思想,而且与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反映的是全市各行各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共同努力的方向。因此,深圳新时期的城市性质,将进一步引导深圳建设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深圳新规划拟建"双城市中心"&在刚出炉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深圳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在城市空间布局上,此次规划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在福田、前海共同构建“双城市中心”。。根据总体规划,深圳将按“2、5、8”建立三级城市中心体系,即2个城市中心、5个城市副中心、8个组团中心,2大中心即福田中心区(福田+罗湖)和前海中心区(前海+后海+宝安中心区)。 在强化福田中心全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推进前海中心的建设,积极承接区域性高端服务业的转移,构筑区域性高端服务业集聚区。逐步形成发展有序、功能互补、区域辐射功能强大的双中心结构。福田中心区保持现在的市政、文化、商务职能,未来深圳将重点发展前海中心区,使其成为深圳城市转型的突破点和新的增长点,具有高度战略价值的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基地。与此同时,四大新城也将按照规划、以城市副中心的形态全面崛起。规划中的5个城市副中心分别为龙岗中心、龙华中心、光明新城中心、坪山新城中心和盐田中心,除了盐田外,其他副中心与深圳此前规划的“四大新城”一一对应,肩负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重大职能。其中,龙岗中心定位为东部综合服务中心,重点发展文化体育和商务服务业。龙华中心作为福田中心区综合服务基地的身份没太大变化。三、深圳的区位优势深圳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内地惟一与香港接壤的城市,是香港与内地的重要通道。全市总面积1948.69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391.71平方公里。深圳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接壤,北与东莞、惠州市为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带是滨海平原。主要河流深圳河全长35公里。年平均降雨量1933毫米。矿产资源已发现的有23种,81个矿点,部分已探明具有一定的工业储量。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4℃,一年四季,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深圳市辖6个县级建制区,即特区内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区和特区外的宝安、龙岗区,市政府驻福田区。特区内已于1992年完成了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居民的"两个转变"。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2003年末,总人口557.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0万人,暂住人口407.4万人。深圳市已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体系,主要景点(景区)有深圳西部海上田园旅游区、野生动物园、华侨城旅游度假区、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明思克航母世界等50多处。其中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和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是中国首批最高等级的AAAA级旅游景区。四、深圳市产业布局现状深圳产业布局伴随着特区经济的发展和功能的变化,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目前,初步形成了“两大中心,三大走廊”的城市经济空间布局。最终达到,由西向东建设形成俯身珠三角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和现代物流产业圈,由点及轴,以轴带面,推动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1、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新格局2、物流园区落户中部,并向港口腹地延伸3、现代制造业向东部聚集,呈现按产业分区发展的趋势4、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集中罗湖5、都市型农业退居关外

五、镇区现状 深圳经济特区与非特区的分界线,即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俗称“二线”,长84.6公里,东起小梅沙,西至南头安乐村,沿途以巡逻公路及高2.8米的铁丝网分隔,沿线设有南头、布吉等9个检查站和多个便于当地居民出入耕作的耕作口。深圳二线早在1982年6月画定,于1986年建成。这么多年来,二线已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历史的见证。

其实,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关内关外的分区方式统筹深圳发展的弊端日趋暴露出来,深圳也在尝试着打破关内关外的分区方式,统筹深圳的发展。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中,深圳被定位为“现代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经济特区,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在城市总体布局方向上,提出了“有机发展三条轴线”、“三个圈层梯度推进”“城市中心分为3个等级”、“功能组团结构”等。这实际上是要突破关内关外的束缚,整合深圳全市的资源,实现深圳的整体、协调发展,积极融入区域的协调发展中。深圳在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树立城市一体化发展观念,完善和实施城市规划,使规划覆盖到全市每一块土地,实现特区内外、功能组团间和城市片区间的协调发展,构筑现代化城市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这也是突破关内关外分区限制、把深圳建设成国际性城市的有益尝试。 深圳虽然有意于整合关内关外的资源、协调关内关外的发展,并做出了努力,但是,由于二线的存在,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并未摆脱关内关外的硬性约束。实际上,从以上的规划、计划中也可看得出来,在城市管理领域则更为明显。总之,关内与关外的区分仍然是深圳市实质上最基本的区域划分。六、探索新的分区方案 1.要彻底打破关内关外分区、实行新的分区,就必需彻底解决二线关问题

“二线关”制约了深圳城市竞争力。“二线关”的存在,使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都受到影响,使深圳的中心城市功能大打折扣。

“二线关”政策放宽只是解决“二线关”问题的初步措施,如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呢?不能靠单纯地撤关。单纯地把“二线关”拆除,特区内外还是政策等有别,特区内外还是难以统筹协调,新的分区难以实行。把龙岗、宝安划入特区,即扩大深圳经济特区,在深圳与东莞、惠州接壤的地方不再设铁丝网,这应是上策。2.几个原则(1)与行政区界限一致(2)立足于产业布局角度(3)有利于促进深港合作和推进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的进程 (1)方案一:即《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所确定的深圳市三大地带。 东部地带,包括东部工业组团、横岗组团、龙岗中心组团、东部组团等组团和葵涌、大鹏、南澳等独立城镇所在行政区域。东部地带,大力建设国际性集装箱枢纽港——盐田港,并在其带动下将东部地带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集航运、商贸、仓储、旅游于一体。 中部地带,即中心组团和中部组团所在的行政区域。建设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区域性的物流中心。 西部地带,即南山组团、宝安中心组团、西部工业组团和公明、光明、石岩等独立城镇所在的行政区域。这里是未来珠三角的重要工业地带,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还是深圳市教育、科研基地和旅游度假胜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临港工业区。 (2)方案二:由核心区、东部区和西部区组成。 核心区:福田区、罗湖区。发展金融、商贸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高起点发展配送仓储业,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等高科技产业。建设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东部区:盐田区、龙岗区。发展港口服务业、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商贸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三高”农业等产业。 西部区:南山区、宝安区。发展商贸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三高”创汇农业、旅游业等,建设高等教育基地。&新的分区方案&七、城市生态建设生态建设目标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城市生态功能改善,新建一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加快和完善生态风景林工程建设,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岸线自然景观保护。到规划期末,全市占市域土地面积40%的生态重点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50%,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面积达到市域面积的12%,退化生态系统得到合理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大为提高,全面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城市生态功能区划:重点保护区、控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城市重点生态地区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地质公园、海岸公园河湖水系与湿地保护:保护河湖水系、修复和建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提高生态用地中地带性森林面积的比例、强化乡土树种的繁育技术研究和提高种苗供给能力。八、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按照建设生态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统一要求,根据深圳实际情况,建设由“区域绿地—生态廊道体系—城市绿地”组成的市域绿地系统,保护城市绿色开敞空间,优化城市绿地布局结构,提高绿地配置和养护水平,丰富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规划期末,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区域绿地

结合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深圳规划在全市建设8处区域绿地生态廊道体系

包括大型城市绿廊、道路廊道、河流水系廊道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包括公共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高尔夫球场绿地以及旅游绿地等,核心是合理布局各类公共绿地,为市民提供各类游憩康乐设施和场所。包括1.公共绿地(1)城市公园(2)街头绿地2.生产防护绿地(1)园林生产绿地(2)防护绿地3.附属绿地4.高尔夫绿地九、2000-2006年密度变化趋势解析(1)特区内外建设用地拓展状况全市空间建设的重点向特区外转移。2000-2004年,特区外新增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全市新增面积的67%,无论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大大超过特区内,明显反映出特区外向城市地区转变的趋势(《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一五”规划》)。另外,从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分布来看,特区外比例从2001年的26%上升到2005年的55%。(2)全市平均容积率从2000-2006年全市规划许可建设用地的平均容积率变化情况来看:新增的规划许可平均容积率水平有所降低(如图3所示),并不代表全市容积率水平在降低。随着城市建设总量不断增加,特区内外的平均容积率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只是增长幅度略有差异。(3)全市平均建筑覆盖率从2000-2006年全市规划许可建设用地的平均建设密度变化情况来看:全市平均建筑覆盖率围绕30%上下波动,呈现出周期变化态势。另外,特区内平均建筑覆盖率持续低于特区外,也是全市显著特征之一。这一差别与特区内外用地类型和产业特征存在较大关联。十、发展目标按照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就要求未来中国要有世界级的城市,深圳拥有的发展优势,使其理所当然要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们认为,深圳2030的发展目标应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先锋城市”有四个内涵:改革开放与制度创新的先行者;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排头兵;深港交流和区域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领跑者。未来的深圳将是一个新兴的、可持续发展的、备受推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