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率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1页
变化率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2页
变化率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3页
变化率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4页
变化率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5.1.1 变化率问题(第2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变化率的两个典型实例.一是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速度,二是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本小节计划用2课时,第一课时: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速度;第二课时: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2.内容解析本小节是2019年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1节.变化率是本章内容学习的核心概念,是导数概念建立的核心.变化率问题(共2课时)的主要内容是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速度,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归纳出一般问题的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问题解法的一般步骤.第一课时(问题1),由于学生在学习导数之前没有学习极限,因此就不能用极限理论建立导数概念.导数的本质是函数的瞬时变化率,即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极限.通过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速度这个特殊实例,使学生经历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的过程,以直观的方式由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引出瞬时变化率.由于导数是一种特殊的极限,其中自然蕴含着极限思想,所以导数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瞬时速度这个特殊的瞬时变化率出发,再抽象出导数概念,蕴含了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课时(问题2),以学生熟知的特殊曲线(抛物线f(x)=x2)为对象,研究其在特殊p0(1,1)处的切线及其斜率.与解决问题1的过程与方法类似,问题2再次让学生在“运动变化的观点”“极限思想与方法”的引导下,经历由割线斜率过渡到切线斜率的完整过程,进一步体会其中蕴含的导数的内涵和思想,进一步体会极限思想.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1)理解瞬时速度和极限思想;(2)理解函数在某点处的切线和以直代曲思想.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课程目标素养目标11.通过两个实例,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1.数学抽象:函数的变化率化率的过程.2.经历用平均速度“逼近”瞬时速度的过程,认识 2.逻辑推理:平均变化率与瞬时变化率的关瞬时速度的本质是平均速度的极限,初步体会极限 系,割线斜率与切线斜率的关系.思想.3.经历由割线斜率过渡到切线斜率的完整过程,进3.数学运算:求瞬时速度,求抛物线f(x)=x2一步体会其中蕴含的导数的内涵和思想,进一步体在点p0(1,1)处的切线方程.会极限思想.4.直观想象:割线的变化趋势.2.目标解析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1)通过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速度(问题1),学生能借助计算工具计算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并通过观察平均速度在自变量间隔不断变小的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得出瞬时速度;结合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问题2),观察从割线过渡到切线的过程中,割线斜率在两交点的横坐标间隔不断变小的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得出切线的斜率.从而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导数是关于瞬时变化率的数学表达,体会导数的内涵与思想.(2)通过研究从曲线的割线过渡到切线、从割线斜率过渡到切线斜率的过程,能求函数在某点处的切线斜率,进而求出切线的方程.(3)通过两个实例研究,能从平均速度的数值变化和图像过某点处的割线斜率的变化趋势直观感知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的极限,切线斜率是割线斜率的极限.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由于学生在学习导数之前没有学习极限,所以学习导数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体会极限思想的过程.因此,如何用平均速度的极限理解瞬时速度,用割线斜率的极限理解切线的斜率,并由此体会极限思想,这是一个教学难点,要突破这个难得,需要在“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速度”和“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这两个案例中,让学生充分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通过观察平均速度的数值变化和图像过某点处的割线的变化趋势,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极限就是瞬时速度,以及割线的极限位置就是切线,割线斜率的极限就是切线斜率.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极限”的含义是建立导数概念的关键.基于以上分析,本节的教学难点是:(1)用平均速度的极限理解瞬时速度;(2)用2割线斜率的极限理解切线的斜率.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学生之前没有学过极限的概念,而导数的本质便是极限,同时导数的表示要借助极限符号,这些都增加了学生抽象概括出导数概念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使学生通过列表观察平均变化率的变化趋势,通过图像直观观察割线变化到切线的过程,感受“逼近”过程,以此降低学生对导数就是极限的认知难度.五、教学设计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回顾旧知: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速度,探究了某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和某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一次高台跳水运动中,某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重心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h(t)=−4.9t2+4.8t+11.那么(1)在[t0,t0+∆t](或[t0+∆t,t0])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v=∆ℎ=ℎ(t0+∆t)−ℎ(t0)=−4.9∆t-9.8t0+4.8∆t ∆t(2)令∆t→0,则在t=t0时的瞬时速度v(t0)=limv=lim(−4.9∆t−9.8t0+4.8)=−9.8t0+4.8∆t→0 ∆t→0思考:你能描述一下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研究过程吗?能否总结一下对其研究的思想方法。师生活动:给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出:首先,求出在[t0,t0+∆t](或[t0+∆t,t0])∆ℎ=ℎ(t0+∆t)−ℎ(t0)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v=,接着,令∆t→0,则在t=t0时的瞬时速度∆t∆tv(t0)=limv.归纳出:经历了用平均速度“逼近”瞬时速度的过程,理解瞬时速度就是平∆t→0均速度的极限,回顾并体会极限思想方法.引入新课:类比上节课的研究过程、思想和方法,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设计意图:通过对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研究过程、思想方法的回顾,启发学生运用类比3的思想方法研究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问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二)探究新知探究: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我们知道,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切.对于一般的曲线C,如何定义它的切线呢?下面我们以抛物线f(x)=x2为例进行研究.问题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抛物线f(x)=x2在点P0(1,1)处的切线?师生活动:(1)给出问题后,教师启发学生用研究瞬时速度的方法类比研究抛物线f(x)=x2在点P0(1,1)处的切线.(2)在点P0(1,1)的附件任取一点p(x,x2),考查抛物线f(x)=x2的割线P0P的变化情况.观察思考:如图1,当点p(x,x2)沿着抛物线f(x)=x2趋近于点P0(1,1)时,割线P0P有什么变化趋势?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当点P无限趋近于点P0时,割线P0P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的直线P0T称为抛物线f(x)=x2在点P0(1,1)处的切线.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演示图1中P0P的动态变化趋势,让学生经历由割线过渡到切线的逼近过程,进一步体会极限思想.进而引出抛物线f(x)=x2在点P0(1,1)处的切线的定义.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割线过渡到切线的逼近的完整过程,进一步体会极限思想.进而引出抛物线f(x)=x2在点P0(1,1)处的切线的定义.通过具体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归纳总结,4抽象出曲线在某点处切线的概念.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问题2:我们知道,斜率是确定直线的一个要素.割线的斜率与切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呢?你能否利用这种关系求抛物线f(x)=x2在点P0(1,1)处的切线P0T的斜率k0呢?师生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述切线的定义发现,抛物线f(x)=x2在点P0(1,1)处的切线P0T的斜率与割线P0P的斜率有内在联系.记∆x=x−1(∆x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但不为零),则点P的坐标是(1+∆x,(1+∆x)2).于是,割线P0P的斜率k=f(x)−f(1)=x−1(1+∆x)2−1=∆x+2.(1+∆x)−1其次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不断缩短横坐标间隔|∆x|,那么割线P0P的斜率k就越来越趋近于切线P0T的斜率k0.然后让学生尝试利用这种关系求切线P0T的斜率k0.(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演示割线的斜率逼近切线的斜率的计算过程.(2)学生利用计算工具演示(计算)割线的斜率逼近切线的斜率的计算过程.得出表1.1(3)让学生观察上面表1,给出发现的结论,教师点评后总结出结论:随着横坐标间隔|∆x|的不断变小,割线P0P的斜率k越来越接近于常数2.追问1:给出∆x更多的值,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计算更多的割线P0P的斜率k值,当∆x无限趋近于0时,割线P0P的斜率k有什么变化趋势?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计算(操作)—观察,进而得出结论:当∆x无限趋近于0时,即5无论x从小于1的一边,还是从大于1的一边无限趋近于1时,割线P0P的斜率k都无限趋近于2.追问2:你认为通过上述列表计算切线斜率的过程可靠吗?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讨论,若干学生发言后,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启发学生认识到,通过前面计算的割线斜率的值,尽管我们发现“随着横坐标间隔|∆x|的不断变小,割线P0P的斜率k越来越接近于常数2”.但这种计算是有限的,不能断定割线斜率是否永远具有这种特征.因此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加以“说明”.具体如下:因为抛物线f(x)=x2,所以割线P0P的斜率k=f(1+∆x)−f(1)=∆x+2∆x可以直接看出,当∆x无限趋近于0时,∆x+2无限趋近于2,即割线P0P的斜率k无限趋近于2.这与前面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我们把2叫做“当∆x无限趋近于0时,k=f(1+∆x)−f(1)的极限”.记为∆xlimf(1+∆x)−f(1)=2∆x→0 ∆x从几何图形上看,当横坐标间隔|∆x|无限变小时,点P无限趋近于点P0,于是割线P0P无限趋近于点P0处的切线P0T.这时,割线P0P的斜率k无限趋近于点P0处的切线P0T的斜k0.因此,切线P0T的斜率k0=2.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割线斜率“逼近”切线斜率的过程,了解切线斜率就是割线斜率的极限,由此体会极限思想.发展学生的运算素养、逻辑推理素养.追问3:你能用上述研究的方法,定义抛物线f(x)=x2在点(x0,x02)处的切线吗?试求抛物f(x)=x2在点(x0,x02)处切线的斜率.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在点P0(x0,x02)的附近任取点P(x,x2),当横坐标间隔|∆x|=|x−x0|无限变小,即点P无限趋近于点P0时,割线P0P就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位置,这个位置的直线就是抛物线f(x)=x2在点(x0,x02)处的切线.然后让学生思考计算抛物线f(x)=x2在点(x0,x02)处切线的斜率.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并点评,强调切线斜率的极限表示,教师给出规范解答:6抛物线f(x)=x2过点(x0,x02)的割线斜率k=f(x0+∆x)−f(x0),令∆x→0,则k=2x0+∆x→2∆xx0所以,抛物线f(x)=x2在点(x0,x02)处切线的斜率k0= limf(x0+∆x)−f(x0)=2x0∆x→0 ∆x设计意图:将求切线斜率的方法推广到一般情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极限思想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从算法的角度体会求切线斜率的过程,提升数学运算素养.问题3:观察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速度问题中的函数h(t)=−4.9t2+4.8t+11的图像(图2)图2思考:平均速度v=ℎ(1+∆t)−ℎ(1)的几何意义是什么?瞬时速度v(1)呢?(1+∆t)−1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平均速度v=ℎ(1+∆t)−ℎ(1)的几何意义为割线AB(1+∆t)−1的斜率,瞬时速度v(1)的几何意义为函数h(t)在点A处的切线的斜率.设计意图:研究割线、切线的几何意义,一方面从形数结合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切线斜率是割线斜率的极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为下一节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作铺垫.(三)学以致用71.求抛物线f(x)=x2在点(-1,1)处切线的斜率.(教科书P64练习1)2.求抛物线f(x)=x2+1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教科书P64练习2)(四)盘点收获基础知识:曲线过某点处割线的斜率,在某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某点处的切线是过该点的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的斜率是割线斜率的极限.基本技能:会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数学思想:一是极限思想,经历用割线斜率“逼近”切线斜率的过程,并由此体会极限思想;二是从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是研究数学的基本策略,也是数学学科一般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