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7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初夏的雨不似春雨那样__________,也不似秋雨那样萋凉。初夏的雨如一个性情爽利之人,风风火火,自由洒脱,甚至有几分野性与蛮横(hèng)。(A)那种爽利、洒脱和野性,无限的让人感到青春活力。生命本来就应该这样充满自由和__________。仲夏,暴风骤(zhòu)雨一夜未停,午后去河边散步,地上已经满是积水。路边的花坛里,到处是水汪汪的。那些吸足了雨水的树叶,绿莹莹的如翡翠一般,在风雨中左右飘摇,像一个个喝醉酒的汉子。池塘里的荷花经过雨水的冲洗,像襁褓(páo)中的婴儿惹人喜爱。(B)紫薇和月季的花朵都很坚强,它们花瓣上滚动着晶莹的雨珠,显得愈发妩(wǔ)媚动人。(C)忽然,伴随着一声高亢的鸟鸣,一只鸟儿如闪电般掠过眼前,倏尔又消失不见了。(D)啊,这是什么鸟,在这样的大雨中,还在兴奋地飞翔?它是否也像我一样喜欢在雨中漫步?那尖厉的叫声一直萦绕在耳畔,让我不禁想起史铁生笔下的雨燕,在黄昏中把天地都叫得__________;想起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在暴风雨中高傲地飞翔。在这样的大雨中漫步于河边的林中,我恍惚觉得,似乎回到了遥远的童年。那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高大的杨树已落尽杨花,子规声声啼鸣,金色的麦浪开始翻滚,火热的夏之大幕,正__________……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横(hèng) B.骤(zhòu) C.褓(páo) D.妩(wǔ)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萋凉 B.翡翠 C.萦绕 D.恍惚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纠缠

惬意

苍茫

徐徐拉开B.缠绵

野性

苍凉

徐徐拉开C.纠缠

野性

苍茫

缓缓合上D.缠绵

惬意

苍凉

缓缓合上4.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那种爽利、洒脱和野性,无限的让人感到青春活力。B.紫薇和月季的花朵都很坚强,它们花瓣上滚动着晶莹的雨珠,显得愈发妩媚动人。C.忽然,伴随着一声高亢的鸟鸣,一只鸟儿如闪电般掠过眼前,倏尔又消失不见了。D.啊,这是什么鸟,在这样的大雨中,还在兴奋地飞翔?它是否也像我一样喜欢在雨中漫步?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⑤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A.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⑤④②⑥① C.⑥①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④③⑤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小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1),君子好逑。(2),同是宦游人。(3)欲济无舟楫,。(4)天光悦鸟性,。(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读书人的句子是,。(6)《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一)学习与探究(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什么是人工智能(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AI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得懂计算机、心理学和哲学知识。AI是一门范围十分广泛的科学,它涉及不同的领域,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总的来说,AI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材料二: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某资料库的两项调查统计结果:

图一图二材料三: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许多专家认为,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短板在于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开源代码和现有数学模型,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不多,中国制造在从“硬件组装厂”向“软件组装厂”蔓延。某集团首席技术官认为,差距并不可怕,随着将来的发展,中国可以追上来,只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也有专家表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上有独特优势,如稳定的发展环境、充足的人才储备、丰富的应用场景等。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B.AI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并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完全超越了人类的能力。C.在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各产业份额中,“AI+营销”和“AI+金融”占比之和超过了。D.我国虽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上有独特优势,但是因为起步较晚,所以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8.阅读材料二中的图一,用简洁的语言提取其主要信息。(2分)(二)名著阅读(4分)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纪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选自《经典常谈》)9、以上文段出自(作者)写的《经典常谈》,这部书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2分)10、说说歌谣与诗的不同之处。(2分)(三)临写与鉴赏(4分)1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2分)12、书法小组书写了“父爱如山”四幅书法作品,其中属于楷书的一项是(

)(2分)A.B.C.D.三、阅读(13~25题,共3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3、首联中的“望”字改为“想”字好不好?为什么?(2分)1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翊日,饭于①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注释】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心乐之

(2)水尤清冽(3)乃记之而去

(4)薄暮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17.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2分)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后来途径槐林,,,夜宿于连云阁。1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对比分析【甲】【乙】两文情感的异同。(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8分)【甲】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选自《恐龙无处不在》)【乙】人类在古代就发现“地可动山可摇”。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形成了海底扩张说。结合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其平均厚度约50千米)和上地幔(厚度100多千米)一起组成地球坚固的外层——岩石圈,其下是易于发生蠕变的软流圈(大约到700千米深处)。岩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块,它被一些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知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选自《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19.【甲】【乙】两文的说明对象是。(2分)20.请根据【甲】文谈谈“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3分)21.从【乙】文看,“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这句话是指(

)(2分)A.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移动。B.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C.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22.下列说法不符合【甲】【乙】两文内容的一项是()(2分)A.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C.“板块构造说”认为,地壳和上地幔组成岩石圈,岩石圈被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D.板块运动是火山、地震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6题。(10分)拴在琴凳上的十年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⑪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⑫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⑬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⑭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⑮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⑯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⑰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⑱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⑲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⑳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23.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2分)时间情节“我”的心理4岁半①怯弱学琴的十年往返银川学琴②考完业余十级之后③如释重负多年后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④2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1)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2分)(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2分)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2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D.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束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E.第⑧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26.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3分)【链接材料】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业做不好,打!不练琴,打!……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四、作文(40分)27、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题目一:题目:坚守_____________题目二: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请以《最美心头一亮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各题。初夏的雨不似春雨那样____,也不似秋雨那样萋凉。初夏的雨如一个性情爽利之人,风风火火,自由洒脱,甚至有几分野性与蛮横(hèng)。(A)那种爽利、洒脱和野性,无限的让人感到青春活力。生命本来就应该这样充满自由和____。仲夏,暴风骤(zhòu)雨一夜未停,午后去河边散步,地上已经满是积水。路边的花坛里,到处是水汪汪的。那些吸足了雨水的树叶,绿莹莹的如翡翠一般,在风雨中左右飘摇,像一个个喝醉酒的汉子。池塘里的荷花经过雨水的冲洗,像襁褓(páo)中的婴儿惹人喜爱。(B)紫薇和月季的花朵都很坚强,它们花瓣上滚动着晶莹的雨珠,显得愈发妩(wǔ)媚动人。(C)忽然,伴随着一声高亢的鸟鸣,一只鸟儿如闪电般掠过眼前,倏尔又消失不见了。(D)啊,这是什么鸟,在这样的大雨中,还在兴奋地飞翔?它是否也像我一样喜欢在雨中漫步?那尖厉的叫声一直萦绕在耳畔,让我不禁想起史铁生笔下的雨燕,在黄昏中把天地都叫得____;想起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在暴风雨中高傲地飞翔。在这样的大雨中漫步于河边的林中,我恍惚觉得,似乎回到了遥远的童年。那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高大的杨树已落尽杨花,子规声声啼鸣,金色的麦浪开始翻滚,火热的夏之大幕,正____……(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横(hèng) B.骤(zhòu) C.褓(páo) D.妩(wǔ)(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萋凉 B.翡翠 C.萦绕 D.恍惚(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纠缠惬意苍茫徐徐拉开B.缠绵野性苍凉徐徐拉开C.纠缠野性苍茫缓缓合上D.缠绵惬意苍凉缓缓合上(4)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那种爽利、洒脱和野性,无限的让人感到青春活力。B.紫薇和月季的花朵都很坚强,它们花瓣上滚动着晶莹的雨珠,显得愈发妩媚动人。C.忽然,伴随着一声高亢的鸟鸣,一只鸟儿如闪电般掠过眼前,倏尔又消失不见了。D.啊,这是什么鸟,在这样的大雨中,还在兴奋地飞翔?它是否也像我一样喜欢在雨中漫步?【答案】(1)C(2)A(3)B(4)A【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不当【解析】【分析】(1)ABD.正确;

C.有误,“襁褓”中的“褓”应读作“bao”。

(2)A.有误,“萋凉”中的“萋”应写作“凄”;

BCD.正确。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第一处:纠缠:交互缠绕。缠绵:连续不断。结合语境可知,形容春雨,填“缠绵”更合适。第二处:惬意:舒服。野性:不驯顺或难以驯服的生性。结合“初夏的雨如一个性情爽利之人,风风火火,自由洒脱,甚至有几分野性与蛮横”的语境可知,填“野性”更合适。第三处: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苍凉:苍茫凄凉。结合语境可知,形容黄昏中的天地,填“苍凉”更合适。第四处:结合“金色的麦浪开始翻滚”的语境可知,填“徐徐拉开”更合适。

(4)A.有误,语序不当,应将“无限的”和“让人感到”调换位置;

BCD.正确。

故答案为:C;A;B;A

【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A.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⑤④②⑥①C.⑥①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④③⑤【答案】B【知识点】句子排序;陈小手【解析】【分析】本语段的主题是从汉字重要性出发谈到目前出现的“提笔忘字”的现象。根据这个主题,可以判断出首句为③,⑤句紧承其后,介绍汉字的特点,接着引出专家的观点来说明汉字对智力开发的作用。②句中“但是”关联词转换了话题,介绍了当今社会上“提笔忘字”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注意的思考。故答案选B。【点评】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3.名篇名句默写。(1),君子好逑。(2),同是宦游人。(3)欲济无舟楫,。(4)天光悦鸟性,。(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读书人的句子是,。(6)《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是:,。【答案】(1)窈窕淑女(2)与君离别意(3)端居耻圣明(4)潭影空人心(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窈;窕;淑;耻;潭;厦;庇;俱故答案为:窈窕淑女;与君离别意;端居耻圣明;潭影空人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什么是人工智能(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AI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得懂计算机、心理学和哲学知识。AI是一门范围十分广泛的科学,它涉及不同的领域,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总的来说,AI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材料二: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实体经济中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某资料库的两项调查统计结果:图一图二材料三: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许多专家认为,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短板在于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开源代码和现有数学模型,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不多,中国制造在从“硬件组装厂”向“软件组装厂”蔓延。某集团首席技术官认为,差距并不可怕,随着将来的发展,中国可以追上来,只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也有专家表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上有独特优势,如稳定的发展环境、充足的人才储备、丰富的应用场景等。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B.AI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并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完全超越了人类的能力。C.在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各产业份额中,“AI+营销”和“AI+金融”占比之和超过了。D.我国虽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上有独特优势,但是因为起步较晚,所以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5.阅读材料二中的图一,用简洁的语言提取其主要信息。【答案】4.B5.图一显示,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市场规模将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2018~2019年增幅最大。【知识点】图表信息;概括说明内容【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4.ACD.正确;

B.有误,“完全超越了人类的能力”说法有误,原文是“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

故答案为:B5.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图一这个柱状图,柱状随着年份的增长不断增高,也就是中国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市场规模2018~2023年逐渐增长。2018~2019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故答案为:图一显示,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市场规模将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2018~2019年增幅最大。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纪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选自《经典常谈》)6.以上文段出自(作者)写的《经典常谈》,这部书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7.说说歌谣与诗的不同之处。【答案】6.朱自清;传统文化7.①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是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②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后者借助文字记录。【知识点】停顿与节奏;作家作品【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6.此题主要考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第一空要求填写文段出处的作者,根据文段内容可以判断出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第二空需要填写这部书所介绍的我国文化的类型,根据文段描述和《经典常谈》这部书的性质,可以得知答案。

故答案为:朱自清;传统文化7.此题要求分析歌谣与诗之间的不同之处。根据文段内容,我们可以从节奏要求、传播方式两方面来分析。首先,歌谣的节奏主要依靠重叠,而诗的节奏则主要依靠字数的均齐和韵脚的协调。其次,歌谣最初是通过口头传唱的形式进行传播,而诗则是通过文字记录的形式保存和传播的。这两个方面是歌谣与诗之间最明显的不同。

故答案为:①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是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②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后者借助文字记录。临写与鉴赏8.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9.书法小组书写了“父爱如山”四幅书法作品,其中属于楷书的一项是()A. B.C. D.【答案】8.略9.D【知识点】书法;字体书写【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2)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8.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秦时明月人未还但9.A.根据书写特点“曲笔弧线,体正势圆”可判断为篆书;

B.根据书写特点“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可判断为草书;

C.根据书写特点“连笔但不显乱”可判断为行书;

D.根据书写特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判断为楷书。

故答案为:D三、阅读(共3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0.首联中的“望”字改为“想”字好不好?为什么?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0.不能改。诗人巧用“望”字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暗喻了惜别情谊。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诗人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10.首联中的“望”字不能改为“想”字。因为“望”字不仅在地理上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更在情感上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这种巧妙的运用拉近了两地的心理距离,传达出诗人乐观积极的情绪和精神风貌。改为“想”字则无法达到这种效果。

故答案为:不能改。诗人巧用“望”字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暗喻了惜别情谊。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诗人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1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表达相互之间的情谊,传递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不舍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故答案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翊日,饭于①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注释】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心乐之。水尤清冽。乃记之而去。薄暮。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1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后来途径槐林,,,夜宿于连云阁。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对比分析【甲】【乙】两文情感的异同。【答案】12.以……为乐;清凉/清澈寒冷;离开;接近/迫近/临近13.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山泉叮咚作响,夹道而流,路边怪石和珍奇花草数不清。14.潭周围环境;到桃林村;环翠亭;明教院15.同:寄情山水,热爱自然。异:【甲】小石潭美景让作者“乐”,暂时忘记被贬的不幸遭遇,经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激发了内心中无法排遣的孤寂烦闷。【乙】作者悠然自得的闲适心境。【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附参考译文】【甲】: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乙】第二天,在林虑吃早饭,正午是抵达桃林村,原来这里才是山脚。山泉声在道路两旁叮咚作响,路边奇形怪状的石头和珍奇花草,数不胜数。山回路转,有一块几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头上,摆弄着山泉,不知不觉到了下午申时,在环翠亭上休息,环顾四周,景色清新脱俗,忽然怀疑自己在人世之外,我留连美景,慢慢前行。傍晚时,到了明教院,当晚住宿在连云阁。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①句意:心里十分高兴。乐:以……为乐;②句意:潭水格外清凉。清冽:清凉/清澈寒冷;③句意: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去:离开;④句意:傍晚时。薄:接近/迫近/临近

故答案为:以……为乐;清凉/清澈寒冷;离开;接近/迫近/临近1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字词: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灭,暗,看不见。②重点字词:泉声,指泉水流动的叮咚声;夹,沿,靠;胜,尽。

故答案为: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山泉叮咚作响,夹道而流,路边怪石和珍奇花草数不清。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作者还写了小潭周围的环境,故此处可填:潭周围环境或潭周边景物;根据【乙】文“亭午抵桃林村”,可提炼出游踪是:中午到达桃林村;根据【乙】文“憩环翠亭”可提炼出游踪是:下午在环翠亭休息;根据【乙】文“薄暮,至明教院”可提炼出游踪是:傍晚到达明教院。

故答案为:潭周围环境;到桃林村;环翠亭;明教院15.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相同点:结合【甲】“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飒环,心乐之”“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和【乙】文“坐石弄泉,不觉日将哺,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等内容可知,两文作者都寄情于景,抒发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沉醉。不同点:【甲】文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渲染了寂寥无人、凄凉幽深的气氛,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时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乙】文从“坐石弄泉,不觉日将哺,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等语句能看出,山间美景令作者忘记了旅途的辛苦,流连忘返,表现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同:寄情山水,热爱自然。异:【甲】小石潭美景让作者“乐”,暂时忘记被贬的不幸遭遇,经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激发了内心中无法排遣的孤寂烦闷。【乙】作者悠然自得的闲适心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甲】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选自《恐龙无处不在》)【乙】人类在古代就发现“地可动山可摇”。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认为较轻的大陆地壳可以在较重的大洋地壳上做大尺度的水平漂移,遂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海陆分布。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形成了海底扩张说。结合海底扩张说和大陆漂移说,进而形成了板块构造说。这种假说认为,地壳(其平均厚度约50千米)和上地幔(厚度100多千米)一起组成地球坚固的外层——岩石圈,其下是易于发生蠕变的软流圈(大约到700千米深处)。岩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块,它被一些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知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出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选自《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16.【甲】【乙】两文的说明对象是。17.请根据【甲】文谈谈“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18.从【乙】文看,“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这句话是指()A.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移动。B.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C.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19.下列说法不符合【甲】【乙】两文内容的一项是()A.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C.“板块构造说”认为,地壳和上地幔组成岩石圈,岩石圈被活动构造带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板块。D.板块运动是火山、地震等事件及孤岛、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答案】16.“板块构造”理论(学说)17.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或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18.D19.A【知识点】平实性说明文;把握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分析说明对象特征【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对象应注意的文章的几个位置:看题目、观首段、找结尾段和抓关键句,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我们研读全文,逐段分析,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2)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16.本题要求确定【甲】【乙】两文的说明对象。在【甲】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主要讲述了"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形成、特点等,通过板块的运动来解释恐龙如何遍布世界各地的问题。而在【乙】文中,虽然主要讲述了南极洲的情况以及化石的指示作用,但并未形成明确的说明对象。因此,根据【甲】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确定其说明对象是“板块构造”理论。

故答案为:板块构造”理论(学说)17.本题要求根据【甲】文谈谈“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在文章中,作者明确指出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核心内容,即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这些板块之间有时会相互拉开,有时会相互挤压,有时甚至一个板块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这些描述都体现了"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即地壳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缓慢地运动,导致了地壳上的各种地质现象。

故答案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或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18.A选项表达的是板块移动的一种现象,但并未说明板块移动与大陆漂移的因果关系。

B选项虽然强调了两者的相似性,但并未直接指出板块移动导致了大陆漂移。

C选项虽然提到板块移动作为动力,但并未准确表达大陆漂移是板块移动的一个表现。

D选项明确指出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原因,与原文的表述相符。

故答案为:D19.A选项提到恐龙化石遍布世界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但根据【甲】文,“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恐龙化石的分布是因为地壳的板块在缓慢运动,导致陆地的相互连接和分离,而并非恐龙主动迁移。这与原文内容不符。

B选项关于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证据,与【乙】文内容一致。

C选项描述了“板块构造说”对地壳和上地幔的组成及板块分割的看法,这与【甲】文内容相符。

D选项指出板块运动是火山、地震等事件及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这也与【甲】文中关于板块构造造成地质现象的描述一致。故答案为:A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⑪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⑫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⑬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⑭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⑮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⑯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⑰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⑱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⑲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⑳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20.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时间情节“我”的心理4岁半①怯弱学琴的十年往返银川学琴②考完业余十级之后③如释重负多年后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④2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①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2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D.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束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E.第⑧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23.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链接材料】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业做不好,打!不练琴,打!……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答案】20.①开始学琴;②辛酸痛苦;③放弃学琴;④“感激”或“感谢”21.①一是强调耗费在学琴上的时间长。二是表达了精力、思想完全被学琴束缚的痛苦。三是“我”对学琴有一种畏惧和抵触的心理。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女俩”比喻成风中飘揺的“两片树叶”,表现了母女俩学琴路途上的艰辛。22.B;D23.第一问:“虎妈”就是那类以打骂方式教育孩子的妈妈,而“我”的妈妈在“我”学琴时也是以打骂的方式对待“我”。第二问:示例一: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虎妈狼爸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在孩子尚不能完全自觉自主时,父母监护其成长,采取一些方式促进孩子成才,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有时候也确实是有效果的,但是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果使用过激的打骂教育方式,损害其身心健康,也很可能酿成悲剧,是不可取的。示例二:“虎妈狼爸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的问题,但透过表象,却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等浮躁的社会现象,也是促使父母采取极端教育方式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改变“虎妈狼爸现象”,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努力。【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①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②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和对比等,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3)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概括。文章④段写了“我”的怯弱,这一心理是针对③段中,爸妈给“我”买了钢琴,并要“我”练琴。自文章⑨段起,详细写了到银川十年练琴的艰辛,写了漫长的路程,路途的风沙,冬天的严寒,及寥寥的欢笑。其中“每次回想栓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一句写出了“我”的感受。文章后面部分写到,因为“我”的手小,所以最终不得不放弃继续学习钢琴。妈妈伤心、失望,此时的“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文

章最后,写了因为会钢琴,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展示。“我”深情感谢妈妈的坚持,“但我却要感谢

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故答案为:①开始学琴;②辛酸痛苦;③放弃学琴;④“感激”或“感谢”21.①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理解。表面义:指在母亲的严厉监督下,“我”从4岁半到考完业余十级这十年辛酸而痛苦的学琴经历。深层义:一个“拴”字写出了钢琴把“我”的生活困住,带给“我”的不自由和痛苦。“我”对学琴有一种畏惧和抵触的心理;②本题考查句子赏赏。“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运用比喻修辞,把“遇到沙尘暴相拥的母女”比喻为“风中的两片树叶”,这一切发生在求学的路上,表现了母女俩学琴路途上的艰辛。

故答案为:①一是强调耗费在学琴上的时间长。二是表达了精力、思想完全被学琴束缚的痛苦。三是“我”对学琴有一种畏惧和抵触的心理。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女俩”比喻成风中飘揺的“两片树叶”,表现了母女俩学琴路途上的艰辛。22.ACE.正确;

B.有误,根据本文第⑩段“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可知,“我”对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