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北京人民大学附中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北京人民大学附中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北京人民大学附中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北京人民大学附中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北京人民大学附中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北京人民大学附中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为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朝推行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文官体制 D.行省制度2.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梁启超B.陈独秀C.章太炎D.严复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4.《天演论》的出版,一石激起千层浪。1906年《民报》主要撰稿人胡汉民评价《天演论》:“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即所谓言合群言排外排满者,固为风潮所激发者多,而严氏之功盖亦匪细。”这反映了A.《天演论》催生国人民族观念 B.维新思想已逐渐走向成熟C.“物竞天择”观念受民众推崇 D.“进化论”助推革命浪潮5.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正如梭伦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由此看来,梭伦的民主改革A.协调了贵族的内部矛盾B.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C.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D.以缓和阶级矛盾为目的6.图为“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变化统计资料”。从该资料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经济领域近代化不断发展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深化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 D.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7.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下列表述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调节农业生产D.举办公共工程8.1901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国家规划局,设有科学试验室,由政府拨款开展科学研究。到1915年全国已有10多个工业研究所和试验站,大力开展研究工作。通过科研及实验,激励了发明,而发明反过来导致了更高精的产品发展。这表明当时美国A.政府加强经济全面干预 B.垄断组织促进科学研究C.政府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D.知识经济开始得到发展9.从1928年起,美国证券商大幅开辟贵宾室,配备大量供女性阅读的杂志,并派专人讲解投资规则、股市变化和提供投资咨询,大力倡言“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富人”。这主要反映了美国A.妇女解放运动成效显著 B.金融业跃升为国家的支柱产业C.股票投机狂热已现端倪 D.平等理念逐渐渗透到经济领域10.在某公报中,一方重申:“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国的一个省”;另一方则表示;“它认识到在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问题的关心。这一公报的发表A.加快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B.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C.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D.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1.布莱克在《二十世纪欧洲史》写到:“这是一种苛刻的和平。各种和平条约总是由战胜国拟订,并且表现出战时的激怒之情。惩罚敌人是和平条约中惯用的手段。和平条约很可能都是片面之词的文件,这可以由人们总是假定只是战败国才犯了破坏作战规则的罪行或犯了产生战犯的罪行一点来表明。凡尔赛条约对这一切也不例外。”布莱克的主要观点是A.凡尔赛条约太过于苛刻 B.凡尔赛条约具有片面性C.只有德国犯了严重的罪行 D.德国不应承担全部责任12.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抗日战争D.北伐战争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材料一(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凯莉曾公开宣称:“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材料二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我相信这句话是不朽的真理。由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甘地材料三……夫民国新建,外交内政,百绪繁生,文自顾何人,而克胜此?然而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十余年来以至今日,从事革命者,皆以诚挚纯洁之精神,战胜其所遇之艰难。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必使中华民国基础确立于大地,此后临时政府之职务始尽,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今以与我国民初相见之日,披布腹心,惟我之四万万同胞鉴之。——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请回答:(1)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据材料一,指出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2)依据材料二说明采用“非暴力方式”的理由是什么?(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4)从孙中山和甘地领导的本国人民斗争中,你得到什么启发?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他本是一位可以在传统学术道路.上左右逄源的大学者,却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应用科学的试验和总结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理论研讨,“无迂疏之病,亦无空谈之弊”。他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他以一种虛心扬榷的胸怀去“会通”中西科技的精华。他着意于中西数学的比较,敏锐地注意到西方科技长于理论思维,而这一点恰是中国科技的阙失。在《农政全书田制》中,他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和现实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较早提出人口增值率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他高度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农政全书》在收录古代和当代农业文献同时,也附有他亲自观测和试验的大量见解或评论。由于比较自觉地把实验方法、归纳方法与数学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徐光启等人突破了“中古型”科学范式的包围,直扣近代科学之门。——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伽利略(1564~1642年)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1590年,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以实验上的、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伽利略还做了力学实验,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他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月球的表明凹凸不平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他还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等现象,这些发现促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观念发生变化。——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徐光启和伽利略科技成果特点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人共有的科学精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朝实行文官体制,防止武将篡权,故选C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中央官制,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出现的中央官制,排除B项;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排除D项。故选C。2、B【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孙中山所说的这一历史事件应该是指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故答案为B项。梁启超、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A、D项;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详解】3、C【解析】

《诗》、《书》由孔子的私学教材最后位列汉代官方史书的第一大类,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故选C项;诸子“百家争鸣”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始皇帝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大受打击,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司马迁撰《史记》明显与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无关,故排除D项。4、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进化论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革命的发生,因此D选项正确;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萌发是在鸦片战争后,A选项错误;《民报》宣传的是革命思想而非维新思想,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民众对“物竞天择”观念的态度,C选项错误。故选D。5、C【解析】材料“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反映了梭伦的民主改革采取中庸原则,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故C正确;梭伦改革协调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梭伦改革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故B错误;缓和阶级矛盾是为了稳定统治,故D错误。故选C。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并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从题干信息“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变化统计资料”,结合图表,可知,此题涉及的是工人的数量,而且呈上升趋势。B明显错误;C中的顶峰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仅从工人人数的增加不能说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工人人数激增,说明经济领域近代化不断发展。故,正确答案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7、D【解析】

材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促进就业,故D正确;整顿财政金融与促进就业无关,故A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调节农业生产属于农业方面,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8、C【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联邦政府成立规划局、实验室、拨款等激励了科研工作的展开,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政府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C选项符合题意;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始于19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A选项错误;垄断组织的作用在材料里无从体现,B选项错误;知识经济得到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D选项错误。9、C【解析】

1928年美国证券商针对女性在内的广大社会成员进行的大量投资与宣传活动,体现了美国的股票投机狂热已现端倪,C项正确;证券业开设的贵宾室中配备大量供女性阅读的杂志是为了吸引女性投资者,不能说明妇女解放运动的成效显著,A项错误;金融市场的投资热潮不能说明金融业跃升为美国的支柱产业,B项错误;平等理念逐渐渗透到经济领域不是材料要反映的最主要问题,D项错误。10、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公报是1972年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故B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故A错误;1979年的《告同胞书》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C错误;1979年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故D错误。11、D【解析】

布莱克指出,凡尔赛条约由战胜国制订,把战争罪行推给德国是片面的等,说明其认为德国不应承担一战的全部责任,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凡尔赛和约“太过于”苛刻,也不是对凡尔赛条约具有片面性的单纯论证,AB两项错误;“只有德国犯了严重的罪行”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12、D【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土匪军阀;帝国主义。本军兴师,救国救民”,由此可以看出此次革命运动的目标是打到列强,除军阀。结合所学知识,为国民大革命运动中北伐战争时期。故选D。武昌起义主要推翻清政府,A错误;南昌起义针对的是国民党,B错误;抗日战争主要是针对日本的侵略,C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启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2)理由: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3)孙中山的主要功绩: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启发:各国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依据本国特点形成不同的道路。【解析】

(1)启示:根据“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得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根据“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得出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2)理由:根据“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得出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3)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根据所学可从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角度进行概括。(4)启发:结合所学可从各国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依据本国特点形成不同的道路的角度进行概括。14、(1)异:徐光启的成果多为传统科技的集大成,总结多于创造,伽利略则有突破性、创造性的科学成果;徐光启的成果吸收了前人的成果,也会通了中西科技精华,伽利略成果主要是受前人成果的影响;徐光启的成果注重实用,伽利略侧重理论化,规律化。(答对2个对比点即可)同:都运用近代科学方法(或重视数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实验方法)背景:晚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晚明儒学走向衰败(晚明儒学体现经世致用精神);西学传入,外来文化科技的压力以及民族命运的需要;徐光启振兴自然科学的历史主动精神等。(答对2点即可,意思相近可酌情赋分)(2)徐光启:突破“天朝上国”的虚骄心理,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中国传统数学、天文学的发展;总结了中国传统科技,推动农耕经济走向繁荣;运用近代科学方法,突破了中古型科学范式的包围,直扣近代科学之门;(积极方面,答对2点即可)对后世的社会影响非常有限,清朝以后中国科技陷入长期停滞状态。伽利略: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为生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冲击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3)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反权威、批判和怀疑精神;勇于实践、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解析】

(1)异:根据“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应用科学的试验和总结上”得出徐光启的成果多为传统科技的集大成,总结多于创造;根据“开创了以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