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78年7月,广州市对蔬菜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取消“统购包销,牌价(政府定价)收购”。在蔬菜收购环节,允许大部分菜品在“牌价”基础上浮动,最高可上浮40%;少部分菜品不设限价,自由议价成交;个别菜品仍按“牌价”收购。这些政策A.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B.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获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拥护D.表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汉朝皇帝汉高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起初他将封地授予他的儿子们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积比起从前周朝的分封国的面积要小;而且,它们还被散置在由国家官员直接治理的州县之间。这说明A.汉初在地方上普遍推行分封制B.制度变革有利于稳定汉初的政治秩序C.制度变革加强了中央集权D.西汉对秦朝早亡的教训做了有益的总结3.张赛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B.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4.工匠造物讲究的是“工匠精神”,并在专业、专注与专攻上只做好一件事。孔子对待这种精神的态度有过从“君子不器”、“玩物丧志”到“道器不离”的转变,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孔子的主张A.意在强调器以载道的功能价值 B.阻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C.主要基于春秋时代的现实需求 D.反映其思想观点的保守顽固5.“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着经济“制高点':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苏维埃政府这些做法A.开启了全面经济体制改革 B.实践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有利于苏俄经济恢复发展 D.促进了斯大林体制的建立6.苏格拉底在嚷嚷的公民大会中被处死,极大地刺激了柏拉图。为此,柏拉图在《国家篇》中竭力倡导专家治国.把知识和权力融为体,并坚信“少敷”道德和知识精英统治的合理性、正义性。这说明柏拉图A.开始萌生现代民主模式的思考 B.主张根本改变城邦政治的模式C.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 D.坚决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7.下表为近代棉布生产中纱的供给情况时间手工纱(万担)机制纱(万担)1840748.233.031860756.274.28该表可说明当时A.小农经济的顽固性与封闭性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C.列强对华入侵以商品输出为主 D.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8.在现代英国宪政体制中,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详细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却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这是因为英国A.国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B.上院制约了下院行使某些权力C.宪法是非独立性宪法文件 D.行政权与立法权未能正式分开9.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明确放弃反蒋口号。这表明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深远 B.国内阶级矛盾已经解决C.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民族解放 D.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10.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实行公益捐助制度,城邦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自愿承担,虽有人对该制度表达不满,但其仍长久存续。对该制度长久存续的合理解释是A.是公民意识的典型体现 B.抽签选举消弭了贫富鸿沟C.贵族内部利益妥协的产物 D.民主机制的发展尚未完善11.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A.民族隔阂的消除B.对外政策的开放C.中央集权的加强D.民族融合的加强1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明结构的扩大和强化,古代世界分散的点状文明逐渐发展为较大范围的区域文明或文化圈。其中由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A.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 B.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C.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 D.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材料一:公元600年,日本首次派遣隋使到中国,实地考察研究中国文化。……公元645年,日本又推出全国引进和效仿唐朝文化典章制度的“大化革新”,同时,19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材料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在掌握了新的印刷技术后,大量印刷佛经等文化典籍,……阿拉伯地区“古兰经”的印刷,在采用中国的印刷术后,数量大增,传播的范围也广泛多了。……14世纪,印刷术已经在欧亚及北非等许多地区得到了普及。《圣经》等很多文化典籍印刷量大增,各类教科书的发行数量也急剧上升。材料三:火药在唐代已传入了印度和阿拉伯广大地区,13世纪在欧洲得到了应用。随后,欧洲将火药较多地用在发展军事技术方面。英国工业革命后,应用火药的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军事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材料四:早在17世纪初,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士就开始向欧洲介绍中国的儒家文化,(18世纪)在向往中国文化新潮的推进下,欧洲汉学悄然兴起。……一些大学建立了汉学系,比较系统地研究中华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变迁、人文景观、文化典籍和民族习俗等。一些醉心于中国文化的思想家如伏尔泰等甚至提出要欧洲“全盘中化”。——以上材料摘自李喜所主编《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卷》问题:(1)材料一中“唐朝文化典章制度”主要有哪些?有何创新之处?(2)依据所学知识概述材料四所涉历史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3)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影响的看法?14.(20分)西学东渐在中西文明的交流、碰撞中,近代中国社会各层面都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在通事(注:翻译)、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列表格是洋泾浜英语示例: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ommission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义肉加面包麦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佣金材料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这种大反映在中国人选择翻译的西方书籍的类别有了改变。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你能获取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哪些信息?(2)依据材料二,指出1902年前后两个时期中国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呈现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广州市对蔬菜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发生在1978年7月,这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改革开放尚未拉开帷幕,所以此时的蔬菜价格改革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故选A,排除BD;C选项“一致拥护”表述过于绝对,事实上,这次改革,菜价上浮40%,也曾引起部分民众的抱怨与不满,排除。故选A。2、B【解析】

材料信息是,汉高祖分封子弟的封地的面积比起周朝的分封国要小,而且还被散置在州县之间。由此可说明,郡国并行制有利于稳定汉初的政治秩序,故B正确;A项错在“普遍推行”,故错误;郡国并行制总体上不利于中央集权,故C错误;这也不是有益的总结,故D错误。3、B【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诸企业之失败....无法律之导之故也”可知张謇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故选B项;题目中未涉及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工业的压迫,故排除A、C两项;D项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故排除D项。4、C【解析】

据材料“孔子对待“工匠精神”的态度有过从‘君子不器’、‘玩物丧志’到‘道器不离’的转变,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信息可知,孔子从对“工匠精神”的不认可,到提出“道器不离”的道器关系,甚至提出了做事、做学问只要有益于国家、社会,就应该被社会承认,孔子思想的变化体现了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适应了春秋时代的现实需求,C正确;意在强调器以载道的功能价值只是“道器不离”的关系解读,而没有涉及孔子精神态度的变化,A片面;材料强调的是孔子精神的积极意义,B、D说法错误。【点睛】“君子不器”意思是指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玩物丧志”是指玩弄无益之器物,易于丧失意志,贻误大事;“道器不离”即指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经世致用”可以理解为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5、C【解析】

材料“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体现的是苏俄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这种做法有利于苏俄的经济恢复,进而向社会主义过渡,C正确;材料与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无关,A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B排除;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排除。故选C。6、C【解析】

本题以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弊端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柏拉图倡导专家、精英治国,把知识和权力融为一体。这是基于对苏格拉底死于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的反思。雅典直接民主下,公民团体由于缺乏应有的专门知识和政治素质,再加上少数人的蛊惑煽动。往往难以形成理智、客观、公正的裁断,因此柏拉图倡导精英政治。目的是规避直接民主的弊端,C项正确;现代民主最大的特点是代议制,材料未涉及,A项错误;B项中“根本改变”表述错误;倡导精英统治不能说明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D项错误。7、A【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从1840到1860,中国近代棉布生产中手工纱一直占绝对优势。因此,该表可说明当时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顽固性与封闭性,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商品输出,故C错误;D项中的“已完全卷入”表述不准确。8、D【解析】

内阁常以政府的名义向议会提交议案,因为内阁政府可凭借多数席位控制议会,所以其议案往往都能通过。故英国的内阁事实上集行政权与立法权于一身。D正确;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而且材料与国王无关,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下院与内阁的关系,而不是下院与上院,B排除;英国至今未有一部统一而独立的宪法,C排除。故选D。9、C【解析】

1936年5月5日,中共明确放弃反蒋口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之间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明确放弃反蒋。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民族解放,故选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1937年正式建立,排除A;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但并未解决,故排除B;此时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未建立,故排除D。10、A【解析】

公益捐助制度下,城邦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自愿承担,这显然对富有公民不利,但是对城邦有利,虽然有人对该制度表达不满,但其仍长久存续,说明雅典公民更加重视城邦利益,A正确;B表述绝对,抽签选举体现的是政治平等,不能弥补贫富鸿沟,排除;富有公民不等同于贵族,排除C;公益捐助制度的存续恰恰说明在民主制完善的情况下,公民对城邦利益的重视,D排除。11、D【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西域和中原人士之间的交流交往非常频繁,但并不能说明民族隔阂消除,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元朝的对外政策,主要是元帝国境内民族交往,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地方官职,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原和周边民族交往非常频繁,民族融合日益加强;故D项正确。12、D【解析】

根据题干“由西向东”的区域文明或文化圈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世界文明由西向东排列是欧洲基督教文明、中东伊斯兰文明及东亚儒家文明,故D项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既防止宰相擅权,也限制皇权独裁。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将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收归中央。(2)皇权加强: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制度;设军机处盛世局面: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文化典籍的整理停止隐忧:文字狱、朝贡贸易、从海禁到闭关。(3)影响:地域:从区域——世界;时间:汉唐——清初;领域:物质技术——制度文化——精神哲学;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综合以上材料)影响的背景:主要在古代,我强人弱之时。日本、西方学习善于创新。当然,其背后更多的是政治、经济及文化价值观的因素。我们在明清开始就裹足不前,故后来出现大逆转。(材料一、材料三)本题采用SOLO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第一层次: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第二层次: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第三层次: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第四层次: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第五层次: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解析】

(1)制度: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创新:根据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下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相互牵制既保证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又防止皇帝专权。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将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收归中央。(2)要求答出材料四所涉历史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早在17世纪初,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士就开始向欧洲介绍中国的儒家文化”这一时期指中国的清朝初年,皇权加强;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制度;设军机处;“(18世纪)在向往中国文化新潮的推进下,欧洲汉学悄然兴起。”这一时期是清朝的盛世局面,中国的文化、科技经济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了清朝末年,专制主义制度没落,民族危机深重,文化专制,出现文字狱等现象,外交逐渐从开放到闭关。(3)要求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影响的看法,首先要答出你认为的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可以从科技文化,制度方面考虑,如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学习了中国唐朝的制度;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到世界各地,产生深刻影响,如指南针促进了航海时代的到来等;中国唐朝的文化,传到各国,最他们的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影响)。其次要分析我国古代文化对别国产生影响的背景,主要是在我强他弱时,我国古代的科学文化技术曾长期领先于世界。最后可以加上后来中外发生的逆转,并分析其原因(原因从政治: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